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应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保健系统管理的正常的新生儿9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新生儿接受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照组新生儿未采取任何系统管理,定期测量新生儿身高、体质,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智能发育,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在研究期中的患病率。结果研究期定为36个月,在18年7月截止,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儿童的体质和身高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期间,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结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儿童早期发育的效果优于不做管理模式的儿童早期发育,对儿童的早期智能和体格发育都有好处,在儿童生长发育中应做推广。

  • 标签: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早期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体现免疫吸附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过程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是运用已经在众多例免疫吸附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所取得的经验。结果是通过现代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使临床免疫吸附治疗顺利完成。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免疫吸附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节段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2例胸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51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之后的椎体前缘高度(82.23±7.42)毫米和椎体后缘高度(98.78±5.45)毫米均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之后的椎体前缘高度(74.41±6.21)毫米和椎体后缘高度(80.12±4.36)毫米(P<0.05)。结论对胸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使用长节段后路钉棒系统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对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胸椎骨折脱位 后路钉棒系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泌尿生殖道萎缩及萎缩性老年性阴道炎是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干涩、瘙痒、分泌物异常、性生活困难以及尿频、尿急、尿失禁及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等,患病率较高,约40%以上的绝经后妇女会发生相关症状,且病程漫长,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故激素替代治疗(HRT)配合中药饮片口服调理及外阴局部熏洗,可极大地改善更年期女性泌尿生殖道系统症状,并提高该人群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分段随机分组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B两组采取随机应从设计,A组采取雌孕激素补充治疗+雌激素软膏阴道给药对症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不同体质,辨证施治予不同中药方剂口服调理及外阴局部熏洗对症治疗。C组采取常规疗法。对A组患者交代清楚HRT疗法的利弊关系及随诊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对B组患者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及治疗周期、预期效果。在患者自愿接受的情况下,纳入相应研究组,不同意者采用其他疗法,但不纳入本研究。3组各选45例,各组年龄、绝经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以阴道健康评分情况;用药后血清E2水平,症状改变情况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提高血清E2水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临床优势明显,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的进步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压力和烦恼,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健康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抑郁症。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正常稳定的运行,还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亟待医护人员运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排解苦闷,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观念,尽早治愈慢性抑郁症。

  • 标签: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分析系统 慢性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单号、双号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5.68%,相比于研究组的94.59%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期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及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四金排石通淋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编号后随即分成两组,A组患者接受小儿急性阑尾炎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接受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得出结论。结果A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低于B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8.21%,B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A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后的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小儿急性阑尾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全程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3月在泰州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5)与对照组(n=25)。试验组在入院开始至手术后一个月系统性全程介入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的功能恢复。

  • 标签: 系统性全程健康教育 髋关节置换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中,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32例、16例、2例,总有效率为96%;而在对照组中,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12例、32例、6例,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治疗的效果,提升急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模式 急性肾衰竭 心理护理 血液灌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方法127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64例,对照组63例。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的患者显效29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58.73%,经χ2检验,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7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通过CT检查和MRI检查的方式,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关系予以鉴别。结果CT检查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检出率为94.44%;MRI检查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检出率为91.67%。各数据对比相似(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中,CT检查和MRI检查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还可通过对其影像学数据的分析,为后续诊疗工作的施行创造条件。

  • 标签: CT检查 MRI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脑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身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26)与参照组(n=22)。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14d后,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15%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应用于脑梗死疾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身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梗死 系统化护理 身体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开展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为190例。在入院后均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对比全体患者入院时以及出院后3个月的治疗知晓率的差异。结果在完成系统健康教育之后,全体患者的冠心病知识、健康行为等均显著比入院时有所改善(P<0.05)。结论临床上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疾病知识知晓率。

  • 标签: 系统健康教育 冠心病 治疗知晓率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中医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系统康复训练),每组分别为34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起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系统康复训练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的干预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康复训练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颈内动脉系统TIA150例,对其进行“ABCD2”评分,并记录患者的影像学检查(DWI和MRA)结果,随访观察90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DWI+MRA评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结果高危及中危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低危患者(P<0.05),ABCD2+DWI+MRA评分预测TIA各时间点脑梗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BCD2评分(P<0.001)。结论ABCD2评分结合DWI和MRA能进一步提高预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病的筛查过程中采用DR系统胸部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11月—2016年11月114例等待接受肺结核病筛查的患者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为57例,采用常规X线射片检查手段,研究组为57例,予以患者DR系统胸部摄影检查模式,比较两组肺结核病筛查结果。结果统计分析数据并进行比较,研究组检出率为(87.72%),常规组检出率为(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的筛查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用DR系统胸部摄影技术,对提升检出效果,帮助患者明确病情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有着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DR系统胸部摄影 肺结核病 检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热牙胶充填中采用两种不同桩核系统修复后牙根抗折性的差异。方法在2014年6月—2018年2月我门诊口腔科收治的根管治疗后桩核修复患者中选出296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桩核系统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铸造桩核,观察组患者应用玻璃纤维桩核,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牙根抗折性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桩核抗折力低于对照组桩核抗折力,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牙体折裂发生率54.55%与对照组的59.04%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牙体折裂多发生于根颈1/3,为可修复折裂,对照组折裂多发生于根尖、中1/3,多为不可修复折裂。结论热牙胶充填的桩核系统修复治疗中,钴铬合金铸造桩核的抗折力大,但是牙根折裂可能性大,玻璃纤维桩核多为牙颈部折裂,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患牙特点合理选择桩核系统修复。

  • 标签: 热牙胶 桩核系统 玻璃纤维桩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应用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8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均予以常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研究组45例均予以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结果两组颈棘旁肌肌电波幅牵引前、牵引中及牵引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牵引中、牵引后颈棘旁肌肌电波幅均明显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应用改进的颈椎脊柱减压系统实施治疗,可以有效放松其颈部肌肉,拉开颈椎间隙,实现良好效果。

  • 标签: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表面肌电图 椎间隙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其病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81例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相关信息和危险因素,按照临床特征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痊愈组住院时间、心率加快、颈抵抗和肺出血均优于预后不良组,其中心率加快、颈抵抗和肺出血3类因素在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心率加快、颈抵抗和肺出血是影响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心率加快、颈抵抗和肺出血是影响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项因素可诱发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的发生,应积极预后,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羟氯喹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5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5例,按随机表将其分为实验组(n=55)、对照组(n=60),对照组泼尼松治疗,实验组泼尼松+羟氯喹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狼疮活动指数。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93.33%vs76.36%)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vs25.45%)低于对照组,狼疮活动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羟氯喹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羟氯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