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检验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高血压肾损害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63例健康体检人士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者均给予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分析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尿微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Ⅱ组患者尿微蛋白含量高于高压Ⅰ组,高压Ⅲ组患者尿微蛋白含量高于高压Ⅱ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检验 高血压 肾损害
  • 简介:摘要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是一类新发现的,主要负责微量营养物质转运的蛋白复合体,隶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素转运蛋白BioY作为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中的底物结合蛋白,能够特异性识别底物生物素。我们通过滤纸片抑菌圈试验,发现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BioY的大肠杆菌细胞对红霉素,链霉素及链霉素的敏感性都显著增加。我们推定是BioY在宿主细胞表面形成了功能性通道以帮助小分子抗菌试剂进入细胞。我们对表达BioY突变体的细胞也进行了试验,发现表达D157K/K160E的大肠杆菌细胞对抗菌试剂的敏感性与未诱导细胞一致,我们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与D157及K160氨基酸位点起关键性“门控”作用有关,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BioY的转运机制奠定基础。

  • 标签: 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BioY,滤纸片抑菌圈试验,门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清肌红蛋白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7.45±43.76)μg/L、(56.48±14.76)μg/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组(80人,30mg/L<MAU<300mg/L)和对照组(70人,MAU<30mg/L),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完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及不同时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量表),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进而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结果入院时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MAU阳性组患者的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各个时段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AU阳性患者NIHSS评分恢复缓慢,复发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通过控制MAU提高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蛋白检查及不同时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NIHSS评分量表),进行为期 6个月的随访,进而评估患者预后转归。结果 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6个月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AU阳性患者 NIHSS评分恢复缓慢,复发风险较高,故临床上通过控制 MAU提高患者的 NIHSS评分,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研究 预后转归 尿微量白蛋白 (MAU)是指常规尿蛋白检查阴性,但用放射免疫或酶免疫等敏感方法才能检测到尿微量蛋白或检出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具体定义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达到 20~200μg/min或 30~300mg/d。现已认为, MAU是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征象,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其作为一种血管损伤标志已得到共识 [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MAU普遍存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其发生机制可能有别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微量蛋白尿 [2]。国内李慧明等纳入 67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表明,在调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 MAU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且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 MAU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3]。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病程进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150人,将其分为尿微量白蛋白( MAU)阳性组( 80人, 30mg/L 1.2方法 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需在 1周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并在同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NIHSS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重,反之则表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本研究对 150名患者进行为期 6个月的调查随访,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1.2.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需经 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分析,其中可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不可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住院 1个月内、出院后均进行了 NIHSS评分,结果发现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MAU阳性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 NIHSS评分比较 分组 NIHSS评分 NIHSS评分 INHSS评分 NIHSS评分 (治疗前) ( 1月后) ( 3月后 ) (6月后) MAU 32.16±2.16 35.45±1.45 36.21±3.25 39.31±3.46 阳性组 对照组 35.58±1.73 37.36±2.15 39.62±3.12 41.46±2.13 统计值 5.327 4.326 2.731 2.185 P值 0.018 0.036 0.216 0.262 2.5随访情况 150名患者均进行了为期 6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 MAU阳性组失访人数为 10人,对照组失访人数为 5人。 1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12人,死亡率为 8%,其中 MAU阳性组死亡 9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3人, 1个月时复发患者 0人; 6个月时死亡患者共 23人,死亡率为 15.3%,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死亡 16人,对照组患者死亡 7人, 6个月时复发患者 15人,其中 MAU阳性组患者复发 12人,对照组患者复发 3人,由此可见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些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预后较差,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高,故积极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诊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具有 3~4 nm的微孔,并带有一层负电荷 (具有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 ),使血管中带负电荷的中等分子及大分子蛋白不易通过。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以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多,出现微量或临床白蛋白尿 [4]。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 MAU阳性组与对照组的 NIHSS评分差异明显,经过住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 MAU阳性组患者评分,且后期随访发现, MAU阳性组患者的 NIHSS评分略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6个月各个时段 MAU阳性组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1个月时, Χ 2 =5.73, P=0.001; 6个月时, Χ 2 =4.89, P=0.047), 6个月时 MAU阳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MAU的产生机制尚不明了,既往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呈现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卒中时己经发展到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在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下,肾血管床和脑血管床均发生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发生了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尿微量蛋白的高发率 [5],有研究指出通过纠正调节神经体液异常,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降低 MAU的发病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MAU水平判断病情进展和患者预后,且这种检测手段方便易行,可在基层医院开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AU阳性患者及时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郑天衡 ,高建 ,朱鑫璞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J].中国卒中杂志 ,2014,9(5):399-403. [2] 金雅丽 ,张倩 ,郭艺芳 . 微量白蛋白尿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17(3):283-285. [3] 杨静 ,李会强 .健健康体检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意义 [J].临床荟萃 ,2012,27(3):241-242. [4] Lee M, Saver JL, Chang KH, et al. Impact of microalbuminuria on incident stroke: a meta-analysis[J]. Stroke, 2010, 41(11):2625~2631. [5] Mondol G, Rahman KM, Uddin MJ, et al. Protein ur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Mymensingh Med J. 2012, 21(3):439~44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脓毒血症进行血浆肝素结合蛋白进行检测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的200例进行脓毒血症检测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康组、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组患各50例,分别对四组病患进行血浆肝素结合蛋白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元检测。对比四组病患的血浆肝素结合蛋白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元检测结果。结果健康组与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组的血浆肝素结合蛋白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检测结果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严重浓度症组的检测结果比脓毒症组的监测结果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血浆肝素结合蛋白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元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脓毒血症,并且可以检测出并且的严重程度,因此在临床检测中应当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浆肝素结合蛋白 脓毒血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之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我院所收治的 120例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 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 IgG、 IgM以及 IgA数据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具有十分突出的临床价值,可视为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并为后续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可以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之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IgG、IgM以及IgA数据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具有十分突出的临床价值,可视为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并为后续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可以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检验价值。方法:以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63例高血压肾损害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 63例健康体检人士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者均给予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分析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尿微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高压Ⅱ组患者尿微蛋白含量高于高压Ⅰ组,高压Ⅲ组患者尿微蛋白含量高于高压Ⅱ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检验 高血压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患者。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蓝光光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非结合胆红素(I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以每克白蛋白能联合8.5mg胆红素计算)指标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小时、72小时检测肝功能,两组患儿IBIL、TBIL、B/A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IBIL、TBIL、B/A值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蓝光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可更好的促进各项实验室指标的下降、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重度黄疸 蓝光光疗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4月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2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间段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检验之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抗体指标水平均较高观察组总胆红素指标水平更高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更低,差异均显著。结论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可通过检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肝细胞损伤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从而为临床中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性的支持,确保其能够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诊断以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乙型肝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9月-2018年11月,抽取本院收治的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病例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方案常规,基于此,治疗组患儿增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中,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既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还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起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巨噬细胞沉积及易损斑块的形成提高了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然而由于在AS发展的早期阶段,无明显临床症状。由于缺乏对AS发展的有效监测手段,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不确定性,使得患者难以评估自身健康状况。本文从目前临床常用的造影成像技术出发,综述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及其仿生性载体在AS诊断与预防中的优势与前景,为临床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提供基础。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与预防 临床成像技术 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5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患儿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情况,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 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 FIB、 APTT、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對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 FIB分别是( 2.9±0.3) g/L与( 2.0±0.2) g/L、 24 h尿蛋白分别是( 0.14±0.03) g与( 0.10±0.02) g、尿红细胞水平分别是( 1.9±0.4) ×107个与( 1.1±0.5) ×107个,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 FIB[( 3.6±0.2) g/L,( 3.7±0.3) g/L]、 24 h尿蛋白 [( 0.18±0.05) g,( 0.19±0.06) g]、尿红细胞水平 [( 4.8±0.4) ×107个,( 4.7±0.5) ×107个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 APTT分别是( 26.0±1.8) s与( 28.9±2.1) s,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 APTT[( 24.0±2.2) s,( 23.9±2.0) s],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FIB、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7%)高于对照组(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凝血功能和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凝血功能; 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7月 -2018年 4月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 2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间段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 20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检验之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免疫球蛋白 IgG 、 IgM、 IgA抗体指标水平均较高:观察组总胆红素指标水平更高: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更低,差异均显著。 结论: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可通过检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肝细胞损伤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从而为临床中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性的支持,确保其能够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诊断以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乙型肝炎 诊断
  • 简介:摘要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及20例对照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6h内血清IMA水平明显升高,ACS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SA及正常对照组(P<0.05)。在住院期间和平均6个月随访心血管事件,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IMA水平的有明显差异(P<0.05)。认为IMA对ACS的发生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进行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40例患儿在采用尿常规检验中,其检出率为82.50%(33/40);在C-反应蛋白检验中,检出率为97.50%(39/40),两组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X2=5.0000,P=0.025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尿常规检验的平均时间为(1.34±0.47)h,C-反应蛋白检验的平均时间为(6.47±1.24)h,差异显著,(t=24.4667,P=0.0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中,采用C-反应蛋白检验的检出率明显比尿常规检验高,但是检验比较繁琐,时间较长,在临床上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 标签: 小儿急性阑尾炎 尿常规检验 C&ndash 反应蛋白
  • 简介: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6 摘要: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 4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20例及 20例对照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 )水平,结果 ACS 患者胸痛发作 6h内血清 IM A 水平明显升高, ACS 患者血清 IM A 水平明显高于 SA及正常对照组 (P < 0. 05)。在住院期间和平均 6个月随访心血管事件, 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 IMA水平的有明显差异 (P < 0. 05)。认为 IMA对 ACS的发生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 ]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