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司洛尔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司洛尔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1%VS82.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VS5.9%),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中给予司洛尔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艾司洛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干预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124例进行分组。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家长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综合护理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显著比普通护理组低,P<0.05;综合护理组家长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比普通护理组高,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入常规组(n=50)和综合组(n=50)中,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综合组患者施加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预防及护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静脉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复发率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预防和护理措施在应用在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治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下肢生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实际情况对全部患者进行分组。静脉通畅率在50%以下的劣效组(51例),在50%以上的(包括50%)为优效组(55例)。结果优效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劣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DVT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是下肢DVT治疗后静脉恢复通畅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高、DVT分期晚、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受累血管位于膝上时DVT治疗效果差,不利于静脉通畅率的改善。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初治患者 静脉通畅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医源性颈动脉损伤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2016年期间收治3例因透析管道导致的颈动脉患者的诊疗情况,3月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均无假性动脉瘤形成,颈动脉血流通畅,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治疗透析导管导致的医源性颈动脉损伤安全有效。

  • 标签: 覆膜支架 透析导管 医源性 颈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后出血的产妇实施救治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9月份——2017年9月份收治的79例产妇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宫腔填纱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对两组产妇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4.6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19.44%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止血时间短,降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产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几率,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减少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出现几率,延长深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科进行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45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以及阿加曲班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时间超过半年。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经过6~72h的动脉导管溶栓治疗,26例患者的患肢血供完全正常、15例明显改善、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1.11%。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动脉导管溶栓,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溶栓 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伴焦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5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期抑郁障碍(HAMD-24≥20分、HAMA≥14分)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配到两组,司西酞普兰治疗组32例,帕罗西汀治疗组33例,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性项目(CGI-SI)及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w末,司西酞普兰组患者有效率84.375%,帕罗西汀组患者有效率75.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司西酞普兰组第1周末HAMD及HAMA的减分明显多于帕罗西汀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司西酞普兰组(12.5%)低于帕罗西汀组(33.3%)。结论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伴焦虑均具有确切疗效,相比于帕罗西汀,司西酞普兰具有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老年期抑郁障碍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唑仑对有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80例有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司唑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睡眠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司唑仑应用于有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前者的治疗优势明显,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和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艾司唑仑 佐匹克隆 睡眠障碍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草酸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94例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7例;对比组单一应用草酸司西酞普兰治疗,探究组同时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持续12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自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探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5.7%,高于对比组的80.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草酸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同时,进行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认知行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服务,n=50),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留置针护理,n=50)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6d内留置针成功留置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五天、第六天的成功留置率具有明显的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进行服务,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在血管内增加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该护理方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
  • 简介: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由于多数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如因各种原因造成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而且易发生医疗纠纷。据国外学者统计,

  • 标签: 门诊医疗 输注 静脉内/护理
  • 简介:随着新型静脉导管的出现,静脉留置套管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我科2007-01~2007—06接受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患者82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31例,年龄3~81岁。套管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选择20G或22G。

  • 标签: 输液疗法/护理 导管 留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且功能得到逐步扩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现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管理总结如下。

  • 标签: 输液疗法/护理 输液疗法/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中相应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160例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感染的监控管理,观察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感染制度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监控指标。结果经不同的方式予以感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同时观察组的反渗水及透析液质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感染现象的控制,可应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将其感染现象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对其做好全程的有效管理,从而使每一个执行环节的感染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对于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与患者医疗费用的节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 感染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