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儿童多见,可导致患儿语言发育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故而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92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手术疗法,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愈合结果。结果一共有78例患者口腔颌面创伤愈合,其中小于25岁患者的愈合率为93.75%,25岁-60岁之间患者的愈合率为88.89%,大于60岁患者的愈合率为53.33%,其中大于60岁患者的愈合率明显低于小于60岁患者的愈合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法后,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使得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正常口腔颌面功能以及面部外形。

  • 标签: 口腔颌面 创伤 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Ⅲ、Ⅳ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眼耳研究所从1992-2000年随访的40例鼓室成形术病人,其中Ⅲ型和Ⅳ型各20例.Ⅲ型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55岁(范围11-79岁).Ⅳ型中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11岁(范围12-74岁).Ⅲ型中9例有胆脂瘤.Ⅳ型中7例有胆脂瘤.20例Ⅲ型病人中4例采用金伯格人工听骨,16例采用自体-异体砧骨.20例Ⅳ型病人中10例采用金伯格人工听骨,4例采用理查德人工听骨,6例采用鲁森斯基人工听骨.所有的病人都行Ⅰ期听骨链重建.结果所有的病人在术后3月、6月、12月随访.Ⅲ型术后气骨导差距≤20dB者15例,占75%.Ⅳ型术后气骨导差距≤20dB者12例,占60%.结论Ⅲ、Ⅳ型鼓室成形术都能得到较好的听力改善.

  • 标签: 鼓室成形术 临床结果 1992-2000年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 人工听骨 听力改善
  • 简介:一个好医生面对患者会提出四个问题:是什么病?危险吗?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如何快速找到病因,作出准确诊断,需要不断学习。很多医生期望学到某种特效疗法,提高手术技术,其实相对于这些技术方法而言,临床思维更重要。现代医学发展,专业逐渐细化,各专业的专家多了,但像我国消化内科的鼻祖,协和医院张孝骞这样的名医大家逐渐少了。

  • 标签: 临床思维 内科医生 特效疗法 手术技术 医学发展 消化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接受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4%,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穿刺功率73.3%(22/3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36.7%(11/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共计1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达到96.7%,显著优于对照组76.7%的总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用于肿瘤护理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就医满意度。

  • 标签: PICC 肿瘤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holesterolgranuloma,CG)多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慢性炎性疾病并存,尤其在中耳通气受阻时易发生,也有特发性颞骨胆固醇肉芽肿报道。中耳CG形成原因多认为与鼓室及乳突出血、中耳通气受阻和引流障碍有关。伴发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特发性血鼓室的CG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鼓室负压和出血有关,三者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通气受阻是与胆脂瘤、耳硬化症和某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存的CG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阻塞部位也不仅仅局限于咽鼓管。Beaumont等在动物模型上成功再现了鼓窦阻塞后CG形成的过程,王丹妮等的临床资料也支持这一观点。Jackler等提出在颞骨含气腔形成过程中,黏膜覆盖延迟,

  • 标签: 胆固醇(Cholesterol) 肉芽肿(Granuloma) 中耳炎(Otitis Media)
  • 简介:目的评估TsG助听器(GNResoundLive9Ts)改善患者耳鸣的效果,从而检验该技术用于治疗单纯性耳鸣和耳鸣伴有听力障碍患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作为评估素材,分别对9名受试者在TSG助听器配戴前后的耳呜残疾程度进行评估。结果①全部受试者配戴GNResoundLive9TS助听器前后THI总分和各条目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②GNResoundLive9TS助听器配戴前后受试者THI的功能性、情感性及严重性得分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001)。结论GNResoundLive9TS助听器对单纯耳鸣受试者或耳鸣伴有轻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均显示出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耳鸣 助听器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更加重视。护患关系也日趋紧张,为了让护患关系更加和谐,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可以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也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 标签: 护理人员 护患沟通能力 提高策略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中耳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研究再次手术为了获得干耳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01—2009年间收治入院的资料完整的60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均采用乳突再根治术及开放式鼓室成形术。随访6月~8年,60例患者均获得干耳,干耳率为100%。在手术中发现60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患者中,外耳道口狭窄者53例(占88%),胆脂瘤残留者48例(占80%),术腔内肉芽增生者44例(占73.3%),面神经嵴高者40例(占66.7%)。结论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为病变清除不彻底和手术缺陷。乳突根治术后要想获得干耳,术中彻底清除病灶,保证术腔的通风和引流是干耳的基本条件。

  • 标签: 乳突根治术 胆脂瘤 感染 再次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用耳后皮下脂肪组织压片法修补鼓膜穿孔的适应症、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5例新鲜外伤性鼓膜穿孔、31例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在显微镜或耳内镜下采用耳后皮下脂肪压片外植法、内植法行手术修补。术后用抗生素7~10天,第10~14天之间取出耳道填塞物。结果术后鼓膜穿孔闭合率在外伤组和中耳炎组分别为97.14%(102/105)和96.8%(30/31),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4.2天和18.4天。随访0.5~3.5年,无再穿孔者。术后1~3个月纯音测听显示语频(取0.5、1、2、4kHz)两组气导听力平均提高分别为16.3dB和18.2dB,气骨导差缩至20dB以内者分别为83.8%(88/105)和83.9%(26/31)。结论用耳后皮下脂肪组织压片法修补鼓膜穿孔可很好地克服嵌塞法不能修补鼓膜大穿孔、移植物较厚的缺点,扩大了手术适应症,优于脂肪嵌塞法。

  • 标签: 脂肪组织 脂肪嵌塞法 脂肪组织压片 鼓膜穿孔 内植法鼓膜修补术 外植法鼓膜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髋部手术的骨折患者187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72)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嘱家属经常按摩患者双下肢;实验组(n=11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静滴低分子肝素钙,口服阿司匹林(72例);或使用利伐沙班(33例)。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效果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83例,有效2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预防DVT综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效果明显,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尤其是高龄患者中值得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术后 血栓
  • 简介: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听力损伤与前庭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180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突发性聋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纯音听力测试、耳蜗电图以及前庭功能等f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听力和前庭损伤的发病规律。

  • 标签: 突发性聋 患者 眩晕 临床特点 纯音听力测试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周筋膜增厚在上腹部脏器如胰腺、肾脏及胆道感染性病变与肾周筋膜增厚的相关发生机制,并对引起肾周筋膜增厚的疾病进行分析,方法取120例急诊CT提示肾周筋膜增厚,并经临床证实腹部脏器感染类疾病CT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并肾周感染58例(48%),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6%),胰腺炎51例(42.5%),其他如阑尾炎、腹膜炎3例(2.5%)结论证实CT诊断肾周筋膜增厚对临床腹部脏器感染类疾病早期诊断有着明显指征性参考意义。

  • 标签: 肾周筋膜 X线计算机扫描,腹部脏器疾病
  • 简介:摘要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颁布的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中涉及的症状变量,制定中医四诊量表。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颁布的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中涉及的症状变量,为达到降维目的,对部分症状进行合并和剔除。证候分型进行合并归类为痰浊内阻型,痰瘀互结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阳上亢型。

  • 标签: 血脂异常 证候量表 辨证分型。
  • 简介:目的探索各年龄段听障儿童真耳-耦合腔差值的特点以及耳道容积、声阻抗、耳模的变化等因素对真耳-耦合腔差值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6个月~7岁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采用美国Fonix6500-cx真耳分析仪,用探管测试方法,使用扫频纯音分别测试鼓膜处的声压级和耦合腔中的声压级,两者之间的差即是真耳-耦合腔差值。结果①RECD值随小儿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跨度≤3岁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4岁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5岁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外耳道声压级比分析仪中2cc耦合腔声压级高约3~19dB。③RECD值受探管插入深度、位置及耳模声管等因素的影响。结论RECD值是儿童验配助听器中重要的个体化指标,在2cc耦合腔中调试助听器参数时应重视加入个人的RECD值,才能准确获得助听器实际所需要的增益量及限制输出量。

  • 标签: 真耳-耦合腔差值 助听器验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斜视患儿手术前后双眼视力的变化。方法赫斯棱镜分析2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随访2-30周,进行2-6次赫斯棱镜分析。结果术后中央斜视平均值为8.1±7.3°,其中8例为A或V型。剩余12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得到了明显改善,大约为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觉有所改善。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术后随访 赫斯棱镜
  • 简介:目的:总结各种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资料、面神经减压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37例中,包括颞骨骨折、中耳乳突手术后、中耳乳突炎、面神经瘤、听神经瘤及中耳癌等不同原因。术后随访3月至4年,其中25例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ouse-BrackmannⅠ、Ⅱ级(68%)。面瘫病程&lt;2月者手术减压效果明显优于>2月者。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手段,对保守治疗恢复不满意、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行面神经减压术。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减压 耳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