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一般性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一般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方式,并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对医嘱的总接受程度达90.4%,明显高于对照组67.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在一般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能有效提升小儿的治疗效果,提高小儿对医嘱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方法技巧,并分析在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沟通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的1600例门诊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的患者在门诊输液室,工作人员会对他们进非语言沟通交流,而对照组患者除缺少这一环节,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变化情况和护患之间纠纷的发生概率。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较低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要高。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合理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以促进门诊输液室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可以有效推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门诊输液室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对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均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及饮食护理。结果50例患者中,有11例痊愈,有22例显效,13例有效,4例进步,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12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人数各60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肢体语言沟通,统计患儿家属对各组护理技术及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护理技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满意度所占比例为70%,实验组满意度所占比例为90%;实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满意度所占比例为80%,实验组满意度所占比例为93%。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值得在小儿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0例患儿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充分使用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对患儿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97.7%;对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86.6%。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可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肢体语言 沟通 儿科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沟通性语言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52.5±1.4)、SDS(50.6±1.1)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8.3±1.8)、(57.6±2.0),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90.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护患沟通性语言,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患沟通性语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6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肢体语言沟通,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发现,观察组患儿的疾病治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8例,满意12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5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非常满意12例,满意8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1例。结论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与患儿的亲和度,帮助患儿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疾病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整体工作,积极探讨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护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因素,推进护理T型人才的培养,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方法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护理专业素质现状和原因。结果就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结论通过改变影响基层护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因素,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护理服务范围,减少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 标签: 民族地区 护理素质培养 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16-01
  • 简介:摘要本文以滇西地区的保山为例,介绍滇西地区的中药材使用概况,旨在突出滇西丰富的药材资源,希望人们科学合理的利用并加以保护。

  • 标签: 中药材 使用情况 利用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84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n=92,给予常规护理)和B组(n=92,给予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医嘱依从性。结果B组总接受93.5%率明显高于A组7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儿医嘱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科 临床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96例精神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n=48,采用心理护理、语言沟通)对照组(n=48,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后SAS、SDS评分,调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精神病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过程中,不良心态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29.16%,组间差异较大(χ2=6.341,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给予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病 护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言语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北京妇幼保健院编制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96名18~48月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语言发育评估。定法,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2011年1月-2013年11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96例,由言语训练师进行一对一系统言语训练,6个月后应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过系统言语训练后,96例18~48月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能区分值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有效训练,将大大提高18~48月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效果明显。

  • 标签: 语言发育迟缓 言语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8-42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特点以及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内科门诊检查的161例18-42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通过Gesell量表对其发育情况进行评估,通过S-S评价法评估其语言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1例儿童中,135例(83.85%)在语言表达、理解等方面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26例(16.15%)只有语言表达明显低于同龄儿童。161例患儿中,79例(49.07%)轻度缺陷,61例(37.89%)中度缺陷,21例(13.04%)重度缺陷。结论临床应当通过评估了解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特点,才可进行干预。

  • 标签: 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 特征 原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52-01
  • 简介:摘要目的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执行医保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方法医保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综合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是执行医保制度改革的主要载体,医保制度改革只有通过医院的贯彻落实才能传递给参保患者,这项工作落实的效果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重要。结果目前因医院自身发展的问题及在特定历史时期医院发展存留的共性困难,使医院在执行医保制度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医、保、患”三方面利益关系。结论我院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逐一分析,提出对策,提高了医院适应医保制度管理,执行医保制度水平,为参保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医、保、患三方满意度提升。

  • 标签: 综合医院 医保制度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少数民族患者的沟通技巧,并通过有效沟通,构建护患和谐,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达到患者满意效果。方法对我院五官科2014年3月~9月的200份护患沟通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针对因护理工作中护士语言生硬的现象,采取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及沟通技巧培训等一系列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上升到%;结论护理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掌握护患沟通技巧,促进护患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护患有效沟通目的,可以提高病人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

  • 标签: 少数民族患者 护士沟通技巧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加强民族职业教育是解决新疆民族地区民生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等护理教育水平,促进中职护生顺利步入临床实践,本文主要从中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如何进行有效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一些解决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实现顺利衔接。

  • 标签: 护理教育临床实践有效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100例精神病患者年龄范围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5.25±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病程均在1~15年内,平均病程为(8.15±2.11)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精神疾病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人数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所收治的83例精神病患者,在其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经过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后,可正确面对疾病,自我调节力较好,病情控制较理想。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合理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提高治疗依从性,促使病情早日康复。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儿科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语言性的沟通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组间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4,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以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缓解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 儿科 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