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在子宫肌瘤经皮微波消融(PMW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后PMWA的24例子宫肌瘤患者。记录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实施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救援镇痛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30 min、1 h、2 h、4 h、6 h、12 h、24 h的疼痛程度并行量化评估,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实施成功率100%,且术中、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术中5例(20.83%)患者出现轻度疼痛,无需干预;4例(16.67%)患者出现中度疼痛,NRS评分分别为4分、4分、5分、6分,予以救援镇痛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完成一次消融,无消融失败及二次消融者。术后部分患者有轻度疼痛,无需干预,且均于6 h内自然缓解。所有患者消融当天返回家中且对TAP联合宫颈旁阻滞镇痛效果满意度100%。结论超声引导下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应用于子宫肌瘤PMWA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宫颈旁阻滞 子宫肌瘤 经皮微波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腹横肌平面阻滞,试验组接受腰方肌阻滞,观察阻滞后30min(T0)、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的舒适度(BCS)评分情况、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T0-T5,两组的B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老年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儿童体质指数(BMI)与性发育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18岁的208 179名健康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BMI值,并评估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根据年龄将3~18岁儿童分为3~<6岁、6~<10岁、10~<15岁、15~<18岁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每组BMI与性发育水平的相关性。根据BMI标准分为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早发育与非早发育分布差异。绘制曲线图分析青春期不同发育分期女童和男童的早发育百分比与BMI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208 179名健康儿童中女96 471名、男111 708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正常体重Tanner 1期为对照)发现超重及肥胖女童B2、B3、B4+期OR值分别为1.72(95%CI:1.56~1.89)、3.19(95%CI:2.86~3.57)、7.14(95%CI:6.33~8.05)及2.05(95%CI:1.88~2.24)、4.98(95%CI:4.49~5.53)、11.21(95%CI:9.98~12.59);超重及肥胖男童G2、G3、G4+期OR值分别为1.27(95%CI:1.17~1.38)、1.52(95%CI:1.36~1.70)、1.88(95%CI:1.66~2.14)及1.27(95%CI:1.17~1.37)、1.59(95%CI:1.43~1.78)、1.93(95%CI:1.70~2.18),均P<0.01。3~<6岁肥胖女童B2期、男童G2期的OR值分别为2.02(95%CI:1.06~3.86)和2.32(95%CI:1.05-5.12),均P<0.05。6~<10岁超重女童性发育水平B3期的风险高达5.45倍,肥胖则高达12.54倍。超重女童发生早发育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童的2.67倍,肥胖女童则高达3.63倍,在男童分别为1.22和1.35倍(均P<0.01)。青春期不同发育阶段儿童早发育百分比随着BMI增加而增加,其中8~<9、10~<11、11~<12岁女童各BMI水平的早发育百分比分别从5.7%(80/1 397)、16.1%(48/299)、13.8%(27/195)至25.7%(198/769)、65.1%(209/321)、65.4%(157/240),9~<10、12~<13、13~<14岁男童分别从6.6%(34/513)、18.7%(51/273)、21.6%(57/264)至13.3%(96/722)、46.4%(140/302)、47.5%(105/221)。结论中国儿童BMI与性发育水平呈正相关,女童的相关性更高。肥胖是3~<6岁学龄前儿童发生性早熟危险因素。6~<10岁是肥胖女童早发育的危险时期。

  • 标签: 人体质量指数 性发育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血清尿酸水平(SUA)与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0例,性别不限,年龄5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前采集患者静脉血样,采用酶偶联法测定SUA。取L3,4为穿刺间隙,于蛛网膜下腔取脑脊液(CSF)标本2 ml,采用ELISA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根据高尿酸血症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HS组)和非高尿酸组(NS组),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与非POD组(NPOD组)。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POD危险因素,并分析CSF生物标志物的中介效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SUA和CSF生物标志物浓度预测POD的效能。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9例患者,POD发生率为21.5%。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等多项混杂因素后的结果显示,SUA、CSF p-tau和t-tau浓度升高为POD的危险因素(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CSF p-tau和t-tau浓度是SUA和POD之间关系的中介因子,中介效应分别为0.000 301(95%CI 0~0.000 152)和0.000 236(95%CI 0~0.000 092),中介比例分别为14.9%和11.7%。SUA预测PO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4(P<0.05)。结论术前SUA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预测POD的准确性较高,CSF p-tau和t-tau浓度是SUA影响POD的中介因子。

  • 标签: 尿酸 血清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全面发展,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应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护理工作深入到人类生活与工作当中。本文将对社区护理现状以及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对策展开分析。

  • 标签: 社区护理 现状 护理水平 对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抽动障碍儿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共计65例抽动障碍儿童作为A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8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有无差异,根据症状轻重分为轻度抽动障碍患儿33例作为A1组,严重抽动障碍患儿32例作为A2组,分析患儿之间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结果:A组与B组的血清元素相比较,前者中的铁、钙、锌元素更低(P

  • 标签: 抽动障碍 儿童 血清微量元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全面发展,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应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护理工作深入到人类生活与工作当中。本文将对社区护理现状以及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对策展开分析。

  • 标签: 社区护理 现状 护理水平 对策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孩青少年成长的特点,研究青少年成长与男孩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便提供准确反映男孩青少年成长的基准。该方法跟踪一至四年级男孩的青年发展情况,每六个月监测一次,总共五年。选择了有关男性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首次生育年龄和睾丸发育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青少年生长峰值分析平均PHV水平和峰值年龄。使用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年龄组男孩第一次生育前后身高的增长速度;使用Kendall评分分析了睾丸发育不同阶段与生物放大系数之间的关系。因此,男孩在青春期大小的队列中的平均年龄为11.72 1.03岁,第一次生育前后发育速度队列中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12.45 0.98岁。第一次生育年龄前后一年的身高和增加值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 < 0.05);男孩第一次越年轻,接下来一年的身高就越大11-14岁男孩的身高、体重、BMI和睾丸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 < 0.05)。认识到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儿童的健康有助于确保儿童的正常发育,从而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儿童 体质指数 性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0~64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S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20 ml)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10 ml),T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7和T9椎旁神经阻滞(各15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毕采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行PCIA,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5 mg补救镇痛。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操作时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切皮后30 min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时行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和7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7和干扰素γ的浓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穿刺部位感染和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PC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各时点QoR-40评分和血清IL-17、干扰素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而言,前锯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肺肿瘤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腹直肌 前锯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DNTP)和长轴平面内(LAX-IP)技术用于腋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20~28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9):DNTP组和LAX-IP组。2组分别采用DNTP和LAX-IP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行腋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置管总体成功情况、针尖重定向例数,腋静脉穿刺时间和置管时间。记录腋动脉穿刺、腋静脉穿透后壁、血肿形成、气胸、神经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与LAX-IP组比较,DNTP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升高,穿刺针重定向例数减少,穿刺时间缩短(P<0.05)。2组患者腋静脉穿透后壁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穿刺、血肿、气胸、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LAX-IP技术比较,超声引导DNTP技术用于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可动态观察针尖位置,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检查 腋静脉 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长轴平面内(modified long-axis in-plane, MLAX-IP)技术和动态针尖定位(dynamic needle tip positioning, DNTP)技术在先天性心血管病婴幼儿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80例,ASA分级Ⅱ、Ⅲ级,性别不限,年龄1 d~6个月,体重2.8~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MLAX-IP技术组(MLAX-IP组)和DNTP技术组(DNTP组)。两组分别采用MLAX-IP技术或DNTP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股动脉穿刺操作情况(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图像寻找时间、总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感染及栓塞)。结果MLAX-IP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DNTP组(P<0.05),动脉图像寻找时间长于DNTP组(P<0.05),但两组总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NTP组比较,MLAX-IP组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及栓塞。结论在婴幼儿股动脉穿刺置管中,与DNTP技术比较,MLAX-IP技术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较高,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的发生率较低,且不增加总穿刺时间。

  • 标签: 超声引导 改良长轴平面内技术 股动脉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1年1月收治的实施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的患者有108例,两组患者各有54例,对照组实施椎管内复合静脉麻醉、实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治疗相关指标等。结果:实验组在麻醉后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波动对比对照组的幅度更低,因此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能够维持老年患者手术治疗阶段机体的稳定,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波动相比对照组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的心率、动脉压波动幅度过大。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 老年患者 腹股沟疝修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引入到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09月,从以上时段抽取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56例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56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28例。对照组采纳常规麻醉,观察组采纳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就两组镇痛与镇静效果、应激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镇痛与镇静效果分别应用VAS、Ramsany工具进行评价,术后12h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2hRamsan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手术治疗 结肠癌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 术后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在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FJ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4-2022.5,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FJD患者,使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平扫,观察小关节退变情况及损伤检出率。结果:针对FJD使用螺旋CT多平面检出率明显高于三维重建,同时两种方式联合检测检出率显著高于多平面重建或三维重建单独诊断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多平面联合三维重建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效果更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19年9月,止于2022年5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结肠癌患者82例,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术治疗,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41,对照组术中实施常规麻醉,实验组术中实施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就2组麻醉效果展开比较。结果: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应激反应,实验组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对于机体的损伤程度。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术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自我超越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选取北京市6家三甲医院的336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量表、中文版自我超越量表(CSTS)、工作-家庭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临床护士自我超越水平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336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为79.76%。结果268名临床护士CSTS得分为(45.97±7.29)分,最低28分,最高6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职务、月平均夜班数、每天工作时间、用工性质、家庭支持情况及职业获益情况是临床护士自我超越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自我超越处于较好水平,表明护士具有较健康的心理卫生状况。

  • 标签: 护士 自我超越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铀矿周边男性居民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铀矿周边居民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铀矿为中心,按~5,~10、~15和~20 km的半径范围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单纯随机抽样选择某铀矿周边常住男性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问卷调查,按照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抽取调查对象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静脉血糖和血脂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调查对象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血脂异常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某铀矿周边男性867人,年龄范围为40~69岁。调查对象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平均水平(±s)分别为(5.46±1.11)、(1.92±1.64)、(3.19±1.02)和(1.39±0.43)mmol/L。共检出血脂异常384例,检出率为44.29%(384/867)。血脂异常者中,2项指标均异常者居多(占45.57%,175/3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距离组别TG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4,P<0.05)。不同距离组别的调查对象TG、HDL-C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52、10.18,P<0.05)。不同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组别的调查对象血脂异常检出率不同(χ2=45.91、32.31、11.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BMI、血压、血糖均对血脂异常有影响,其中超重者(OR=2.08, 95%CI:1.52~2.86)、肥胖者(OR=2.88,95%CI:1.58~5.24)血脂异常检出风险均高于体重正常者;高血压组(OR=1.94,95%CI:1.45~2.60)、高血糖组(OR=2.17,95%CI: 1.27~3.69)血脂异常检出风险分别高于血压、血糖正常组。结论某铀矿周边男性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BMI、饮酒、血压、血糖、铀矿距离对血脂异常或其各指标异常均有影响,其中超重是血脂异常及其各指标异常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铀矿距离对男性居民的血脂异常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铀矿 血脂水平 血脂异常 健康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