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克隆COPS3基因cDNA,构建其原核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表达和鉴定。方法:从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COPS3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酶切及测序鉴定。将COPS3基因插入pET28a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免疫印迹法鉴定COPS3蛋白的表达。结果:cDNA测序证明,获得了COPS3基因cDNA,其序列与Gene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酶切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含COPS3基因的pET28a融合蛋白表达载体。SDS-PAGE以及免疫印迹法鉴定分析表明,COPS3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分子质量为51Ku,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COPS3cDNA。

  • 标签: COPS3 CDNA 克隆 表达 骨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p15^INK4B(p15)基因转染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将pCDNA3.1(+)-p15质粒及阴性对照pCDNA3.1(+)-neo质粒转染BxPC3细胞,以亲本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检测细胞p15^INK4B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p15蛋白表达;MTF法检测细胞增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p15转染组细胞恢复p15^INK4B和蛋白表达。培养第2天生长被抑制,至第7天,生长抑制率达47.9%。G0/G1期细胞占(61.56±3.96)%,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47.44±6.35)%和对照组的(49.22±7.23)%(P〈0.05)。出现明显的G1凋亡峰,细胞凋亡率为(5.27±1.04)%,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0.11±0.06)%和对照组的(0.09±0.07)%(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p15转染组发生细胞凋亡。结论体外p15基因转染可以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

  • 标签: 胰腺肿瘤 转染 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RNA(miR)-19b-3p对胰腺癌PANC-1细胞原癌基因鼠双微体4(MDM4)表达和细胞增殖、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micrONrno-miR-19b-3p mimic(拟似组)、micrOFF mmu-miR-19b-3p inhibitor(阻遏组)和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阴性组)至人胰腺癌PANC-1细胞,并以未特殊处理正常生长的PANC-1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转染是否成功,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微RNA-19b-3p转录水平以判断转染效率。转染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微RNA-19b-3p、MDM4含量,转染72 h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凋亡情况。转染72 h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PANC-1细胞MDM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48 h 4组均有明显绿色荧光,微RNA-19b-3p转染PANC-1细胞转染效率为72.1%。转染24、48、72 h时拟似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微RNA-19b-3p mRNA、FL-MDM4、S-MDM4表达水平都高于空白组、阴性组和阻遏组(均P<0.05),阻遏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和微RNA-19b-3p mRNA、FL-MDM4、S-MDM4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阴性组和拟似组(均P<0.05),空白组和阴性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微RNA-19b-3p mRNA、FL-MDM4、S-MDM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组、阴性组、拟似组和阻遏组4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和微RNA-19b-3p mRNA、FL-MDM4、S-MDM4表达均与时间呈现正相关(细胞增殖活性r=0.629、0.582、0.524、0.472,微RNA-19b-3p mRNA表达水平r=0.449、0.475、0.501、0.399,FL-MDM4表达水平r=0.504、0.423、0.447、0.431,S-MDM4表达水平r=0.472、0.428、0.414、0.408,均P<0.05)。转染72 h时拟似组细胞凋亡水平低于空白组、阴性组、阻遏组[(2.02±0.48)%比(3.48±0.63)%、(3.52±0.52)%、(8.23±0.82)%,均P<0.05],阻遏组细胞凋亡水平高于空白组、阴性组和拟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染72 h拟似组MDM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阴性组和阻遏组[(1.162±0.114)比(0.749±0.126)、(0.663±0.137)、(0.347±0.092),均P<0.05],阻遏组MDM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和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RNA-19b-3p可能通过影响MDM4表达,进而影响p53基因活性,促进胰腺癌的增殖,微RNA-19b-3p可能成为治疗胰腺癌新的靶点。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RNAs 鼠双微体4 原癌基因 基因,p53
  • 简介:引导宝宝辨别颜色颜色是物体的一个重要特性,认识物体的颜色,可以丰富宝宝关于物体特性的感性经验,为宝宝今后学习分类、对比等数理逻辑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培养绘画兴趣都是大有益处的。

  • 标签: 早教 数理逻辑 智力发展 颜色 物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4岁幼儿的逆反心理原因及对策。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取52名34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向幼儿家属发放,分析幼儿逆反心理原因及对策。结果对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应、对依从性的逆反反应、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对别人意见或者建议的逆反心理与幼儿逆反心理均呈正相关。结论应转移注意力、适当的惩罚、家庭教育意见保持一致、倾听孩子的意见,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 标签: 3~4岁幼儿 逆反心理 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PCR-RFLP技术研究CYP1A1基因多态性,探讨这种基因的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材料及方法大理学院附属医院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30例结节状甲状腺肿或甲状腺腺瘤石蜡标本组织。提取DNA,PCR-RFLP、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CYP1A1MspI的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易感性无关.结论CYP1A1基因多态性中单独的MspI型基因型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易感性无关。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基因多态性 GSTM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血药浓度与CYP2D6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深圳市康宁医院就诊的93例住院患者,男30例,女63例,年龄(21.87±11.19)岁,年龄范围为12~58岁。以氟西汀作为抗抑郁治疗,检测CYP2D6基因型在93例患者中的分布及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氟西汀和去甲氟西汀血药浓度结果。结果CYP2D6不同基因型分布频率为,野生型*1/*1[9.7%(9/93)]、*1/*2[6.4%(6/93)]、*2/*2[3.2%(3/93)]、*1/*10[21.5%(20/93)]、*2/*10[14.0%(13/93)]、*10/*10[41.9%(39/93)]、*4/*10[1.1%(1/93)]、*41/*10[1.1%(1/93)]、其他变异位点[1.1%(1/93)]。经统计学分析,在同一剂量组下不同基因型的总血药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下,CYP2D6的不同基因型对氟西汀血药浓度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氟西汀 CYP2D6基因 多态性 血药浓度 基因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中快代谢型(extensivemetabolism,EM)与中间代谢型(intermediatemetabolism,IM)、慢代谢型(poormetabolizer,PM)基因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服用氯吡格雷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关CYP2C19*EM与IM+PM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或观察性试验,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6年11月。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标准及评价量表进行文献筛查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0软件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的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均≥7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共2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EM与IM+PM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RR=0.46,95%CI=0.19~1.13)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72,95%CI=0.34~1.5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21~0.53,P〈0.05),CYP2C19*IM+PM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EM基因型携带者可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CYP2C19*IM+PM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EM基因型携带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但氯吡格雷抵抗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建议在服用氯吡格雷或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先测定CYP2C19基因型突变程度,再考虑是否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 标签: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CYP2C19 低反应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本地区肺癌患者使用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KIs)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探索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通过χ2检验来比较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基因型分布差异和等位基因差异。结果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发生与CYP2d6*10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

  • 标签: CYP2d6*10 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肝损害 基因多态性 PCR-RFLP
  • 简介: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在安徽省汉族人群中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在11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进行CYP2C19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应用PCR-RFLP技术可准确区分CYP2C19基因型.在110名检测标本中,CYP2C19纯合子强代谢型、杂合子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发生率分别40%、49%和11%.结论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特异性高,成熟,稳定;中国安徽汉族人群存在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其弱代谢型的发生率与中国总体发生率基本一致.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 CYP2C19 遗传学多态性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太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 汉族 患者 CYP2C19 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403 例,检测 CYP2C19 基因多态性,统计等位基因及代谢型分布特征,并对比不同区域等位基因及代谢表型分布差异,以及探讨同一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同冠心病患者的等位基因及代谢表型成分差异。结果 CYP2C19*1 、 CYP2C19*2 、 CYP2C19*3 3 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45.9 % 、 45.9 % 、 6.45 % ;快代谢型 184 例,发生率 45.9 % ;中间代谢型 170 例,发生率 42.18 % ;慢代谢型 49 例,发生率 12.19 % ;不同性别之间 CYP2C19 基因型及代谢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不同年龄段患者 CYP2C19 基因型及代谢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地区汉族人群代谢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太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冠心病患者 CYP2C19 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太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因型以 CYP2C19*1/* 1 及 CYP2C19*1/* 2 为主,代谢表型以 快 代谢型为主,可以为氯吡格雷抵抗风险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CYP2C1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抵抗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CYP2C19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抽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合并高血压组(n=54)与不合并高血压组(n=46)。纳入患者入院后均给予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治疗。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法测定患者CYP2C19基因型,记录、分析患者入院后第1天及服药治疗5 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记录两组CYP2C19基因的分布情况及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合并高血压组氯吡格雷CYP2C19代谢基因型与不合并高血压组氯吡格雷CYP2C19代谢基因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快代谢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29.41%,10/34)低于慢代谢基因型(72.73%,16/22)及中代谢基因型患者(68.18%,3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YP2C19基因型为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6)。结论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抵抗与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并无关系,但氯吡格雷抵抗与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高血压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14—33β基因(酪氨酸3-加单氧矽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基因)对卡波氏肉瘤(Kaposigsarcoma,KS)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14—33β基因稳定转染入BCBL—1(HHV-8positiveandEBVnegativehumanBcells)细胞,Western—Blot检测14—33β蛋白的表达,最后利用Transwell法分析14—33β基因对BCBL-1细胞迁移的影响(设立空载体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pcDNA3.1/myc—His(-)A-14—33β组细胞迁移数目明显高于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33β基因能促进KS细胞的迁移。

  • 标签: 14—3—3β基因 卡波氏肉瘤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DNA分子克隆测序方法,鉴定中国南方汉族1个KIR3DL3新等位基因。方法采集1例KIR3DL3基因测序结果异常的无偿志愿捐血者的外周血样,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设计1对具有KIR3DL3基因特异性的PCR引物对c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分子克隆测序。结果经分子克隆测序,检出1个正常的KIR3DL3*00802等位基因和1个KIR3DL3*064新变异等位基因。KIR3DL3*064与KIR3DL3*00601等位基因的序列最为接近,仅有编码区存在nt1184 C>T错义变异,导致第9外显子中的第374密码子由ACT变为ATT,所编码的苏氨酸(Thr)变为异亮氨酸(Ile)。该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KIR分委会正式命名为KIR3DL3*064。结论cDNA分子克隆测序法能够鉴别常规测序分型中的异常结果,可用于鉴定KIR3DL3新等位基因

  • 标签: KIR3DL3基因 cDNA 分子克隆测序 新等位基因
  • 简介:为研究肝癌发生过程中RTN4C基因突变,利用直接序列分析、PCR-SSCP等研究了肝癌(HCC)中RTN4C突变与杂合性缺失(LOH).HCC中,RTN4CP突变为62.9%,LOH为68.4%.90%LOH的肝癌中RTN4C发生突变.RTN4C突变相关的肝癌发生中LOH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癌 发生 RTN4C 基因突变 研究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2期
  • 机构: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通过学校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一个生化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挖掘”(GenomeMining)技术搜寻了1万种细菌,仅用4年时间就发现了19种前所未知的天然磷酸盐新产品,每种都有望成为有潜力的新药,其中之一已确认可作为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