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山西省万荣县,由原万泉县与荣河县合并而成,后土祠在荣河县境内。荣河,上古为纶邑。汉置汾阴县,属河东郡。唐开元十一年(723),以地得宝鼎故,改汾阴为宝鼎,属河中府。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又因有荣光幂河之瑞,改宝鼎为荣河,属陕西路。金改置荣州,仍为县,元初废州复县,明清因之。现为镇。

  • 标签: 后土祠 万荣县 山西省 习俗 演剧 戏台
  • 简介:《虞庭集福》是清宫用于中秋和万寿承应的昆弋腔大戏之一,在清代内廷承差时屡有搬演.不唯不同朝代、不同年份常演不衰,有时同一年内即上演数次.如据光绪二十三年《差事档》中记载,正月十二日、六月二十六日、十月十四日、十二月二十九日先后四次演出.此剧在搬演的过程中留下了诸如总本、曲谱、题纲、串头、鼓板、角本等多种形态的演剧用本,这些剧本功用各异,内容亦互有异同.

  • 标签: 戏虞庭 承应戏 清宫承应
  • 简介:福州市第21届戏剧剧本征文自2008年1月发出征文通知启动,至2009年2月13日颁奖,历时一年多圆满结束。经过全体剧作家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共有25个剧本应征,其中古装历史剧18个,现代戏7个,经省市专家的认真评选,16个剧本入围,其中历史剧《南归梦》获一等奖,《书痴》、《风流闲话》、《麻将声声》、《青春起跑线》等4个剧本获二等奖,《福州女人》、《谁之错》、《花烛渔船》、《董奉传奇》、《金薯记》、《海峡情歌》、《“瞒”怀深情》等7个剧本获三等奖,另有《三江颂》等4个剧本入围。

  • 标签: 戏剧剧本 颁奖活动 福州市 征文 戏剧会演 历史剧
  • 简介: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东临河北省邢台县,西连晋中市、榆社县,南毗左权,北接昔阳、寿阳。春秋时,名盖与,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战国时改名为阏与,隶上党郡。北魏孝昌二年(526),阏与改置乐平郡及乐平县。北齐置梁榆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590),定名为和顺县,属并州。唐属辽州,宋熙宁七年(1074)并人辽山县,元j;占元年(1086)复置,仍名和顺,属辽州。金、元、明、清俱不改,相沿至今。现和顺县属晋中市管辖。

  • 标签: 戏台 圣母 文化 演剧 信仰 和顺县
  • 简介:中国现代戏剧(戏曲)研究“不祧之祖”王国维称,“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然而,王国维本人的戏曲研究,却恰恰偏离戏曲之综合性艺术定位,局限于文学考证之法治戏曲,重“案头”而轻“场上”。此间,“力矫王国维之失,”祛除文学研究范式之弊,而建构“场上”重于“案头”的戏剧研究范式者,首推周贻白。

  • 标签: 文学研究范式 戏剧研究 周贻白 案头 戏曲研究 剧场
  • 简介:清末民初上海的剧团剧院为了适应当时逐渐商业化的环境,为了吸引更多地观众、获取更多的利润,在新潮演剧的题材选择、剧本创作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创新,把娱乐元素植入启蒙议题中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上海的新潮演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更多地演出了时事新戏和连台本戏。

  • 标签: 新潮演剧 启蒙 商业 时事新戏 连台本戏
  • 简介:梅兰芳先生曾经这么说:"我对于舞台上的艺术,一向是采取平衡发展的方式,不主张强调出某一部分的特点来的。这是我几十年来一贯的作风。"梅氏谈戏论艺的言论极为丰富,其最核心、最根本的,我

  • 标签: 四十年 梅兰芳 中和思想 中国美学史 艺术评论 艺术风格
  • 简介: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已原则同意在龙岩市举办“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三年一度的福建省第25届戏剧会演也将随之于2012年举行。为推动福建戏剧创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宏伟业绩,讴歌伟大时代如火如荼的现实生活.为新一届会演创作更多的优秀剧本。特发布此剧本征文启事。

  • 标签: 征文启事 戏剧会演 福建省 剧本 政府常务会议 戏剧创作
  • 简介:二十世纪京剧文本与表演的革新并不是新鲜事,在海峡两岸从事京剧的人所进行的试验既反映着过去的尝试又展示了当代的变化。然而,对于在艺术上进行变化的抵制一直存在,因为京剧随着梅兰芳(1894—1961)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国际声望的出现而被认为发展到了巅峰。梅当年能够大胆革新而不打破规范,他

  • 标签: 京剧 演剧艺术 现代戏曲 《美狄亚》 歌队 文本
  • 简介:袁国兴教授提起的“新潮演剧”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概念。在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对清末民初这段时期戏剧的研究是很少的,8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出现了许多专论和专著。起初,他们使用的术语(概念)是“早期话剧”。例如,陈骏涛“中国早期话剧的历史评价”(《文艺论丛》1980年10月)、丁罗男“论我国早期话剧的形成”(《戏剧艺术》1981年第3期)、王卫民“我国早期话剧的来源、

  • 标签: 早期话剧 日本学者 演剧 文明戏 《戏剧艺术》 80年代
  • 简介:<正>民间祭祀演剧空间是指因共同祭祀的对象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关系的人群通过演剧活动表达信仰所构成的文化传承空间。史料中的"乐楼"、"赛楼"、"戏楼"、"戏台"等就是民间祭祀演剧行为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庙台戏场作为承载民众信仰的载体之一,拓展、丰富了民间表达情感的途径,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清时期,甘肃宗教文化迅速发展,民间信仰活动十分繁盛,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随着各府州县神庙建筑的激增,乐楼、戏楼、戏台明显增多,以至晚清时甘肃民间庙台戏场星罗棋布,并呈蔚为大观之势。下面本文以《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甘肃省明清戏楼

  • 标签: 庙台 戏场 民间祭祀 宗教文化 民众信仰 庙戏
  • 简介:永济位于山西西南部。秦置蒲反县,东汉称蒲坂县,唐以后多称蒲州。蒲坂县故治在今永济市西12.5公里蒲州老城。清雍正六年(1728)升蒲州为府,别置永济县,属蒲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1949年移至今市治,1958年并入运城县,1961年复设永济县,1994年

  • 标签: 戏台 习俗 山西西南部 蒲州 芮城县 正殿
  • 简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的传统演剧有许多"同根异花"的现象。本文仅指点其中之一——将中国戏曲《白蛇传》系列,与日本能乐《道成寺》及其影响下产生的有关作品,作一个浅显简略的比较,意在一窥两国的演艺文化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社会风尚、美学趣味等方面的异同。

  • 标签: 中日两国 白蛇传 日本能乐 中国戏曲 雷峰塔 娘子
  • 简介:梅兰芳民国初年两次赴上海演出后从民国4年4月到民国5年9月的这18个月中,他在冯幼伟、齐如山等一批文人的帮助下排演了《宦海潮》等一系列“新戏”。这些“新戏”分为四类:1、穿老戏服装的新戏,如《牢狱鸳鸯》;2、穿时装的新戏,如《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梅兰芳排演的时装新戏还包括民国三年[1914年]7月排演的《孽海波澜》及民国七年[1918年]2月2日排演的最后一出时装新戏《童女斩蛇》);3、古装新戏,如《嫦娥奔月》、

  • 标签: 民国初年 梅兰芳 历史语境 演剧 《嫦娥奔月》 排演
  • 简介: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自传入中国的百余年间,伴随时代剧变与社会变迁.在先辈的探索与努力中,话剧的发展几经起落,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发展轨迹及其艺术特征。直至今天,话剧发展呈现出多元的表达方式,中国的话剧艺术家仍在孜孜以求的探索话剧艺术的创新发展。苯期我们继续聚焦话剧的研究与创作,刊发讨论话剧百年与“中国学派”演剧体系的探索发展、中国话剧理论批评的向度,品赏评剧《红高粱》剧本及其编剧创作心得.选登一组优秀的理论评论文章、名家剧作,以飨读者。

  • 标签: 话剧百年 中国学派 焦菊隐 演剧体系
  • 简介:应润庙位于山西平遥境内超山,是宋金元时期重要的雩祭场所。遗存碑刻文献较多,虽载于志书,但历来较少为人关注研究。本文以现存碑文史料为基本依据,结合现场考察调研,较为详细地考述了宋金元时期应润庙的兴废沿革、雩祭习俗和演剧活动的情况,揭示了雩祭活动对于推动戏曲发展的作用,也为后人了解元代汾州地区的雩祭习俗和戏曲活动提供了相关史料。

  • 标签: 宋金元 应润庙 演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