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7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36例。本次乙组是传统手术,而甲组是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总结疼痛情况、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手术效果、临床指标。结果甲组的VAS评分、ODI评分都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手术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但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手术时间短、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出血量低,有效改善疼痛、腰椎功能障碍。

  • 标签: 双侧腰椎管狭窄 单侧开窗 潜行减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行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LBD)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通过PLIF和UBE-ULBD治疗的64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UBE组和PLIF组。UBE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9.8±6.8)岁;PLIF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69.3±6.3)岁。记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是否输血、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手术成本情况。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和术后6个月MRI下硬膜囊横截面积(DSCA)及Schizas标准分级。结果UBE组手术时间为(69.2±8.0)min,低于PLIF组的(139.0±15.3)min(P<0.05);UBE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为(19.5±5.6)和(15.0±10.8)ml,低于PILF组的(212.4±34.1)和(169.6±43.8)ml(均P<0.05);UBE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为(1.8±0.7)和(3.0±0.9)d,低于PLIF组的(4.5±1.4)和(7.1±1.7)d(均P<0.05);UBE组手术费用也低于PLIF组[人民币(1.84±0.10)万元比(3.39±0.24)万元,P<0.05],且UBE组无输血病例;UBE组2例发生硬膜囊破裂,PLIF组3例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神经根损伤和1例感染。UBE组术后的腰疼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而PLIF组术后1 d腰疼VA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但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UBE组术后1 d腰疼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ODI优于PLIF组(均P<0.05),而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疼VAS评分和术后6个月和1年的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DSCA均较术前扩大(均P<0.05),PLIF组术后DSCA较UBE组更大(P<0.05);Schizas标准分级上,UBE组术后25例恢复至A级,5例至B级,PLIF组术后30例恢复至A级,4例恢复至B级,两组术后椎管狭窄程度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ULBD在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时能够实现全椎管减压,与PLIF相比,医源性创伤更小,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椎管狭窄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和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病患84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Ⅰ组行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Ⅱ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术中出血量比Ⅱ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Ⅱ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良率为90.5%,Ⅱ组为83.3%,两组病患治疗优良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患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35例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35例患者均给予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分析35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Cobb角、RSC、VAS评分和伤椎高度压缩率相比,治疗后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患者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椎骨折 重度椎管狭窄 疼痛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11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并获得随访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方法分为物理预防组和分级预防组。物理预防组共71例,术后常规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血栓;分级预防组共86例,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术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等级给予分级预防,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VTE的发生率。结果物理预防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176.25±80.21)mL,分级预防组为(209.15±101.70)m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预防组术后VTE的发生率为8.5%(6/71),分级预防组为1.2%(1/86),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8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2年4月起到2023年4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40例,围术期护理)和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针对二者护理后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比较。结果:护理后对护理有效率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2.50%均优于参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二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7.50%明显较参照组70.00%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应用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护理水平,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椎管减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做为本次的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需采用椎管减压术治疗,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成参考组和观测组,参考组有患者50例,观测组有患者50例。参考组患者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减压手术常规护理,观测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运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对患者在手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观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观测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参考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椎管减压术 腰间盘突出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脊柱内窥镜下减压融合和MIS-tlif对腰椎管狭窄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9—2022年9月,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2名病人,将他们分成两组:观察组接受脊柱内窥镜下减压融合和MIS-tlif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48 h,72 h,比较两组 VAS积分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月和12月随访,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得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3、12个月内融合节段的 Cobb角度变化及术后12个月内融合率比较,两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合并症发病率分别为7.69%和11.5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与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 标签: MIS-tlif 腰椎椎管狭窄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到2022年8月收诊的64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没有差异,护理后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87%和84.37%,有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在椎管减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患者中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椎管减压术治疗 腰间盘突出 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针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应用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与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成效。方法 此次研究共有80例患者入选,全部是从2021年10月-2022年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挑选出来,随机把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择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观察组选择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Endo-ULBD),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切口尺寸、住院天数、手术耗时都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采用Endo-ULBD,可以收到更佳的疗效。

  • 标签: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Endo-ULBD PLIF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治疗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并节段性腰椎不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予以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Cobb角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腰椎前凸角(45.11±5.62)o、Cobb角(13.89±5.72)o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疼痛(4.03±0.29)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有助于改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并发节段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前凸角及Cobb角,且可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具推广价值。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 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节段性腰椎不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价值。方法选取6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就诊序号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单纯有限减压术治疗,研究组行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研究组,但研究组的术后JOA、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具有较好远期疗效,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故应予推广使用。

  • 标签: 有限减压 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效果
  • 简介:背景:经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在较少破坏脊柱的原有稳定性基础上,通过较小的创伤即可使伤椎椎管狭窄获得直接彻底的减压,包括全环形、次环形及半环形减压。目的:探讨后路椎管270°环形减压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后路椎管270°环形减压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17例,女15例;年龄29~58岁,平均(48.8±6.6)岁。结果:3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7±2.3)个月。患者脊柱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后凸畸形和继发性椎管狭窄发生。脊柱Cobb角:术前22.5°±1.2°,术后3.8°±1.0(P〈0.05)°;伤椎压缩程度:术前49.1%±11.7%,术后11.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术前为A级5例,B级9例,C级10例,D级7例,E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好转为B级2例,C级8例,D级11例,E级11例。结论:经后路椎管270°环形减压伤椎置钉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同时有效防止继发性椎管狭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良好。

  • 标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伤椎 环形减压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系统联合有限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20年1月采用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系统联合有限减压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其中女性22例,男性10例,患者年龄80~87岁,平均年龄(82.0±2.0)岁。门诊复查随访24个月。在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及24个月随访进行临床效果评估及影像学测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NA方差分析检验;术前、术后以及术前、随访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2例患者均伴随一种或多种常见老年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32个节段。视觉模拟评分评分由术前(6.22±0.91)分降至24个月随访的(1.94±0.76)分(t=16.52,P<0.001)、Oswer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54.17±10.65)分减至24个月(19.91±4.20)分(t=15.89,P<0.001),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分则从(11.69±3.36)分增至(23.44±1.66)分(t=-19.90,P<0.001);影像学改变,终板角度由术前的(9.12±4.65)°减至24个月随访的(6.77±2.70)°(t=3.53,P=0.001);椎间盘后缘高度由(0.68±0.19) cm增至24个月随访(0.76±0.19) cm(t=-2.45,P=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系统联合有限减压可以缓解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棘突间融合系统是一种适用于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新型微创内固定器。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腰椎 治疗结果 高龄 腰椎管狭窄 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评估该术式对于临床的借鉴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扩大半椎板切除联合对侧潜行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9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腰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结果共收集病例95例,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64.9岁(52~81岁)。术前JOA评分(14.5±3.2)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23.4±4.1)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术后患者骨性融合率98.9%;治疗改善率,优42例、良4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6%;术中1例撕破硬膜导致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扩大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式。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扩大半椎板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仍存在较高的再手术率和继发椎管狭窄现象。为此,笔者尝试了一种新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单侧开窗联合对侧潜行减压。本文目的在于描述该术式的适应症、具体操作,并验证其优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参加研究的病人来自于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的住院病人,筛选后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行单侧开窗结合对侧潜行减压术,同时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两年,观察指标为VAS评价腰腿痛程度;生活质量评估采用ODI量表;腰背痛程度采用JOA评分表。全程详细记录所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严格筛选标准,35名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年龄为64.5±10.6岁。术前及术后两年VAS评分、ODI评分及VOA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改变为(95%可信区间),腰痛VAS评分-6.1(-6.5,-5.6);腿痛-4.1(-4.5,-3.7);ODI评分-22.5(-24.4,-20.6);JOA评分12.8(-12.0,-14.8)。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腰椎不稳及再发椎管狭窄症状。术中2例出现脑脊液漏,术中减压不充分1例,术后3例出现尿路感染,随访过程中出现邻近节段椎管狭窄1例。结论单侧开窗结联合侧潜行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潜行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护理干预在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减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疼痛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术后各时段VAS(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h、12h、48h、7d等各时段,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改善其术后疼痛情况,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腰椎管狭窄 减压治疗 术后疼痛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应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患者50例(共56个病变椎间盘),本次病例纳入标准需排除黄韧带肥厚、腰椎滑移、血管源性等因素,单纯考虑由椎间盘膨出引起椎管狭窄。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用18号穿刺针穿刺经安全三角区定位至病变椎间盘髓核部位后,插入600m激光光纤,给予功率调整在10~16W,脉冲持续与间隔各为1.0s,总能量控制在1600~3000J,行激光汽化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卧床及对症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月,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进行评定,优29例,良1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6%,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全部患者无严重疼痛及症状加重,无脊髓、硬脊囊、血管、神经等重要脏器损伤。结论该方法在适应证选择严谨、影像引导下操作的情况下,定位准确、穿刺顺利、成功率高、疗效佳,无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PEID)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为此项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6月一2015年6月,共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LS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0例,女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改良PE1D组(改良组),每组各37例。记录2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椎管矢径和横径的变化,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Qswestiy功能障碍指数(QD1),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方面,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VAS评分和0D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和0D1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改良PE1D可以取得与开放减压术同样的临床效果。且改良PE1D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放减压术,提示它是治疗DLSS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减压术 外科 外科手术 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