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脑梗死用循证护理在预防下肢静脉中的作用。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接收的脑梗死者共84例。按照电脑随机盲法,将84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下肢静脉的形成情况,比较深静脉发生率与患者满意率。结果试验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9.52%),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7.62%,对照组为83.33%。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者用循证护理,可降低下肢静脉发生风险,有利于护患良好关系的维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循证护理 预防效果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最容易发生静脉(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可增加患者原发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据相关文献报道,下肢静脉形成是颅脑外科患者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我院于2014年1月至12月共收治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362例。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1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1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预后效果)、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风险,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易为患者所接受。

  • 标签: 妇科 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3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83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DVT)患者平均年龄(60.2±11.9)岁,≥60岁99例,占54.1%。左下肢为DVT最常见发病部位,共120例,占65.6%。单纯小腿肌间静脉79例(43.2%)。发生DVT并同时诊断恶性肿瘤的23例,占12.6%。31例DVT发生在手术后,以术后1周发生率最高。胃癌、肺癌、宫颈癌是合并DVT最常见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108例。晚期患者101例,占55.2%。97例患者存在贫血,占53%。血浆D-D与FI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6.3%、38.5%。结论年龄≥60岁、腺癌、晚期、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是DVT高发人群。左下肢是DVT最常见发病部位,临床容易忽视的单纯小腿肌间静脉有很高的发病率,值得重视。恶性肿瘤初诊、术后1周内是DVT的高发时间。D-D及FIB两项指标可能对DVT的早期诊断很重要。

  • 标签: 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方法1600例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和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妇术后护理)。对比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及静脉形成发生率与两组满意度调查表评分。结果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及静脉形成率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分别为89.6±8.4分、72.6±9.6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骨折患者形成静脉的成因,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和探讨护理方法,从而为以后的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护理后治疗情况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治疗时间(30.5±2.6)d,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提高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治疗效果,应注意临床护理中做好全面护理工作,包括一般护理、药物护理、静脉穿刺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以此达到护理目标。

  • 标签: 宫颈癌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置管溶栓在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80例,根据采用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置管溶栓的治疗方式;参照组采用周围静脉抗凝、溶栓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有效率为92.5%,参照组采用周围静脉抗凝、溶栓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方式,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血栓溶解,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产生,能使下肢静脉通畅,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腔静脉 静脉置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胫骨髁骨折术后患者在施加了各种干预措施后静脉形成的发生率,探讨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发现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预防胫骨髁骨折术后静脉的临床干预措施,将胫骨髁骨折术后DVT发生率降到最低,并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骨科胫骨髁骨折术后采用不同方法干预预防静脉形成的临床疗效,对比其静脉形成的发生率。研究对象选取我科胫骨髁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药物干预组即低分子钙素钙组;机械治疗组即持续被动运动(CPM)加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组;药物干预联合机械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60例胫骨髁骨折术后患者,术后一、二、三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静脉发生率药物干预组15例发生一例,机械治疗组15例发生二例,药物干预联合机械治疗组15例发生0例,空白对照组15例发生四例。结论胫骨髁骨折术后应用药物干预和机械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胫骨髁骨折 深静脉血栓 药物干预 机械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预防静脉的护理体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创伤性骨折老年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静脉前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静脉人数及D-二聚体(D-D)动态监测水平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静脉3人,发生率为5.3%,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静脉8人,发生率为14.2%,两组患者发生静脉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良好的护理预防措施能改善老年创伤性围手术期患者发生静脉的发病率。

  • 标签: 老年 创伤性骨折 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 D-D水平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颅脑外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间接收的9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预防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下肢静脉形成,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形成介入手术治疗的舒适护理方式。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下肢静脉形成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舒适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舒适组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介入治疗舒适度;(2)护理满意评分、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3)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舒适组患者介入治疗舒适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舒适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3)舒适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下肢静脉形成介入手术治疗的舒适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减轻其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手术治疗 舒适护理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下肢静脉患者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下肢静脉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架植入术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脉时间与治疗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静脉消失时间与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患者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性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