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在美国联邦所得税体系中,确定纳税人'应税所得'的主要依据是'收入实现原则',该原则自20世纪初由制定法确立以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调整,在现行的联邦所得税体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法对纳税人的所得进行课税,是世界各国税法制度的核心理念,而如何对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进行界定,是一国所得税制度体系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并借鉴美国所得税制度的立法经验与实践,对我国的所得税制改革而言意义深远。

  • 标签: 美国联邦所得税 收入实现原则 应税所得
  • 简介:实践证明,宪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新时代同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及时地通过宪法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体现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才能以此不断提高宪法的实施水平,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宪法修改的基本价值向度。要提高宪法实施水平的价值向度,现行宪法修改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二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轨道。

  • 标签: 宪法修改 价值向度 实施水平
  • 简介:本文根据芦部信喜的《制宪权》中的理论知识框架,深入剖析有关日本宪法修改的现实问题,再由此反思中国。

  • 标签: 制宪权 修宪权 宪法的修改
  • 简介:政治体系的权力和权威必须基于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心理支持和认可,这种支持和认可应通过特定的政治仪式实现。从文化主义的视角看,政治仪式在塑造和传播政治文化、实现政治权力合法化、整合政治力量和政治社会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由官方主导实施的政治仪式,宪法宣誓也发挥着自身所特有的政治功能。政治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政治制度的建构,宪法宣誓的功能实现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仪式安排。

  • 标签: 宪法宣誓 文化主义 政治仪式
  • 简介:现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论均是从文义解释的角度进行,存在其自身理论的逻辑不周延性,基于科学的角度出发,应以多样的方法对《宪法》相关条款进行法律解释。从逻辑解释与目的解释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下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体现为与环境污染防治并列的立法和管理序列;从系统解释而言,自然资源所有权是国家主权宣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是劳动人民主体地位的宪法认可;在体系性解释视野下,《宪法》上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为抽象、整体、动态的,兼具公私属性,单行法中的文本皆为《宪法》权能的细化表达。

  • 标签: 自然资源所有权 《宪法》 法律解释
  • 简介:摘要德国的环保发电事业得到了法律、法规和执行法规的三重保障。第一层次的法律内容泛而浅,第二层次的法规内容窄而深,第三层次的执行法规细而精。通过研读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各个层级上的法律文献,对该法律的订立与执行,以及订立与执行中涉及到的各级相关机构及其关系进行梳理,认清了这样一部法律从国家最高机关到具体行业的专业部门的一个从笼统到具体、从形式到物质的变化过程。

  • 标签: 联邦法规执行法规 均衡补偿机制 逐级授权
  • 简介:西伯利亚联邦区在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同远东一起构成了俄罗斯未来设想的"新增长极",且从2014年以后俄罗斯政府对西伯利亚有很多政策倾斜。所以,了解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基本社会经济状况是未来同其合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寻找共同利益点,并从实际出发着力推进区域合作,这也是西伯利亚一直努力的目标。

  • 标签: 俄罗斯 西伯利亚联邦区 社会指标 经济状况
  • 简介:凯尔森与施密特的论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论战。对论战核心争点即对“谁应该成为宪法的守护者”之理解必须以理解双方的“宪法”概念为前提。两位宪法学家对“宪法是什么”这个宪法学元问题的立场不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谁应该成为宪法守护者”的回答。凯尔森从纯粹法的规范层级理论视角界定宪法的规范本质与合宪性问题的规范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建立专门宪法法院是实现合宪性保障的最科学的司法技术机制。施密特从政治宪法概念出发,将宪法界定为确保政治共同体生存自保的政治决断和体现人民统一意志的政治状态,并认为在议会散失国家统一意志形成功能的情况下,高度政治性的宪法争议只能交由人民直选的国家首脑行使才能确保宪法的正当性基础。凯尔森与施密特宪法思想在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都包含了真理颗粒。但是,如果从现代宪法革命勘定的价值内核着眼,两者的宪法概念都排斥个人自由与天赋人权对于宪法的内在规定性与构成性意义,因而偏离了宪法最重要的价值基准。这是我国在借鉴他们宪法的理论时需审慎评估之处。

  • 标签: 凯尔森 施密特 合宪性审查 宪法法院 规范宪法学 政治宪法学
  • 简介:监察体制改革引发检察体制恢复以来的一次最大调整,检察院是否只仅仅为公诉机关乃至是否要取消合并入行政体系等新旧观点再次碰撞。新中国的检察院自始就具有独立的宪法地位,并非行政或司法的一部分。《宪法》第129条"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宪法地位解读的首要条款,塑成我国检察院的形,而第131条"独立行使检察权"是我国检察院行使职权的魂,另外,第135条是我国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的关键,这三者构成我国检察院宪法地位解读的规范体系。监察体制改革收缴了检察院最有力武器,没有职务犯罪侦查利器的检察院该何去何从?改变刑事诉讼机关形象,回归和加强宪法上法律监督机关地位,拓展和开辟检察体制改革新空间,势在必行。

  • 标签: 检察院 宪法地位 法律监督机关
  • 简介:妥协是美国宪政的精髓,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正是基于妥协实现了灵活的弹性。围绕条款中的关键词及其实践的演进来分析,法理语境和历史语境架构出了美国人对于个人使用武器的意识形态。而当代美国社会频发的枪击案折射出宪政弹性的疲劳,疲劳的背后正是历史惯性的消极作用与利益集团的大肆分红。

  • 标签: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 弹性疲劳 原旨主义 利益集团
  • 简介:市人大代表李贤从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宪法修改的过程、宪法修正案的核心要义、如何深入宣传贯彻宪法等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宪法进行了解读。宣讲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工会工作和媒体特点进行讲解,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 标签: 宪法修改 人大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报社 工人 天津
  • 简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政治性和法律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我国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重要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宣言。

  • 标签: 治国安邦 总章程 宪法 政治宣言 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
  • 简介:宪法实施方式有着不同的形式,对不同实施方式做针对性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宪法实施中,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为此,想要更加有效的将宪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解决掉,必须要加强研究宪法实施现状,并分析其中,宪法和行政法存在某种关系,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宪法的进一步实施。本篇文章简要谈了谈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及其实施路径。

  • 标签: 宪法 行政法 实施路径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2018年修宪写入《宪法》第1条第2款,虽然这一条旨在规范上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但也在客观上于宪法正文中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阶段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具有"中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承接前两者,构成"八二宪法"的规范结构基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延续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又立足当下,从绝对的"公有制"改造变迁为"公私二元"并存。这一转变也符合中国历史上"公私"观念的变迁,即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都形成了一种容纳万民之私的"公"之观念,这也成为"八二宪法""公私二元"的思想基础。"八二宪法"便是对改革以来"公私二元"结构的规范体现,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范特征。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宪法变迁 公私二元 宪法规范分析
  • 简介:在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中,学者一直偏好于运用外生型的理论嫁接方法,特别是对'市场失灵'理论和'国家职能'理论情有独钟,这样的一种研究进路极易导致经济法学理论的自给性不足。经济法学需要内生型的法律解释学与法律教义学,

  • 标签: 中国经济法学 中的导入 宪法中国
  • 简介:宪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中极其重要,党和国家都极其重视宪法权威的作用,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足见宪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中的价值。本文从我国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进一步指出了维护宪法权威的价值和有效措施,从而为提高人们的宪法意识,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思想保证。

  • 标签: 宪法权威 合宪性审查 法治 宪法意识
  • 简介:安徽省不断强化公务员初任培训工作,加强履职能力培养,切实增强新录用公务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近期,安徽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联分举行省直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宪法宣誓仪式暨公务员先进模范事迹报告会。

  • 标签: 省直机关 宣誓仪式 公务员 安徽省 组织部 宪法
  • 简介:在美国联邦法律中,以《公务人员贿赂和非法馈赠法》和《项目经费贿赂法》两部针对贿赂犯罪的联邦专项法律为核心,由《邮件诈骗法》《霍布斯法》《交通法》和《黑社会浸透和腐败组织规制法》四部联邦法律作配合,形成了对公务人员受贿犯罪的多点打击体系。这一体系表明,美国联邦刑法对公务人员受贿的介入程度之高,起刑点之低,且不限于“权钱交换”,任何沾染了公务人员职务色彩的收受好处行为都有可能成为起诉、处罚的对象。对此体系的了解,有助于我国全方位、更加准确地理解公务人员受贿行为的本质以及刑法对此的打击点之所在。

  • 标签: 贿赂 非法馈赠 为他人谋取利益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