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鳞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例病理诊断为肺混合性鳞细胞和腺性乳头状(MSCGP)的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检示肿瘤组织边界不清,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巢团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双重结构,由增生的靠近乳头的鳞细胞和位于腔面的粘液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细胞轻度异型,核略增大,深染或空泡状,核分裂像不易见。免疫组化结果:肺泡腔粘液柱状上皮、腺上皮及鳞上皮均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NapsinA和CK8/18在肺泡腔上皮及粘液柱状上皮强阳性;CK5/6、P63和P40在鳞上皮表达;Cga、Syn和CD56均阴性;Ki67上皮阳性指数4%。PAS染色示粘液柱状上皮细胞阳性。FISH基因检测:MAML2基因重排检测为阴性。结论:MSCGP是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无特异性表现,正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提高对MSCGP的认识,可有效的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

  • 标签: 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 MSCGP 良性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海绵窦蝶窦假性动脉临床上相对少见,由于其易并发致死性鼻衄或重症脑血管病,病情凶险,应及时诊治。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TCCF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可选经动脉与经静脉两种。血管内治疗入路应首选患侧颈内动脉通路,由于瘘口部位的复杂性,部分患者微导丝未能从颈内动脉入路通过瘘口,故只能选择静脉入路。静脉入路的路径较长而迂曲,且可能需要多通道,对技术要求较高。笔者报告1例TCCF合并海绵窦蝶窦假性动脉患者,探讨经颈内静脉、面静脉、眼静脉联合入路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闭合及假性动脉弹簧圈栓塞术的疗效。

  • 标签: 颈动脉损伤 动脉瘤,假性 颈动脉海绵窦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动脉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做分析研讨,期待可为领域研究提供有效借鉴。方法:对照模式展开研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研究期限,96例颅内动脉患者为分析样本,系统抽样法进行组间划分,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同时将不同干预策略实施两组之间,A组制定常规护理计划;B组制定综合护理计划,而后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比对,包括:血管痉挛情况、护理满意的状况。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得出:B组实施方案更具优势性,各项数据指标均显优A组,P值达小于0.05标准,具备可比性。结论:在颅内动脉患者术后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采用综合干预策略更具可行性,不仅有效降低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还极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推荐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患者 介入手术治疗 血管痉挛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主动脉血管内隔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血管外科2021~2022年收治的腹主动脉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行血管内隔绝治疗);并选择本院血管外科2021年以前收治的腹主动脉患者4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数据更优(P<0.05)。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 腹主动脉治疗中,血管内隔绝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高,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血管内隔绝治疗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3例副鼻窦上皮样血管内皮的CT及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帮助了解其影像表现、病理学基础、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副鼻窦上皮样血管内皮的CT及MRI表现。 结果 3例均位于筛窦,其中2例位于前组筛窦,1例位于后组筛窦。3例均呈椭圆形,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未见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CT上2例呈均匀的等密度,1例病灶较大,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呈花环样强化。MRI上呈不均匀的稍长T2、T1信号,其内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影,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D型。结论 副鼻窦上皮样血管内皮主要是有血管流空影和早期明显强化的血管源性肿瘤,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病灶较大时容易发生出血。MRI结果与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是显示和诊断副鼻窦上皮样血管内皮的最佳方法。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副鼻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在诊断肝癌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并诊断为肝癌的患者60例,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和肝脏MRI,分析肝脏增强CT和MRI检查下肝内病灶数、肝外病灶数及病灶阳性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直径≤3 cm和直径>3 cm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肝脏增强CT对肝内病灶数、肝外病灶数的检出率均低于肝脏MRI,有统计意义(P<0.05)。肝脏增强CT对肝内病灶阳性率(71.67%)低于肝脏MRI(91.67%),有统计意义(P<0.05)。肝脏增强CT对肿瘤直径≤3cm的检出率低于肝脏MRI,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对于肝癌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与增强CT比,肝脏MRI技术对于肝癌的诊断率更高,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提高直径≤3 cm肝癌的诊断率。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肝脏疾病的诊断与管理策略。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患者的健康,因此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不同肝脏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有关肝脏健康的全面信息。

  • 标签: 肝脏疾病 诊断 管理 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脑血管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70例行脑血管动脉栓塞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2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行脑血管动脉栓塞术患者的护理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护理满意度因此得到提升,并且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值得参考。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血管 动脉瘤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动脉治疗中采取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栓塞术的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2021.01至2023.03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脑动脉患者,以入院时间均随机分成介入手术组及传统手术组,分别提供血管栓塞术和显微手术夹闭,比对运用价值。结果:介入手术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用时低于传统手术组,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手术组;传统手术组住院用时、术后疼痛评分高于介入手术组,P<0.05;介入手术组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术组,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有着手术治疗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其存在住院费用高昂、术后复发等情况,在治疗期间需综合考量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以此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脑动脉瘤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经血管内治疗的25例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患者资料。评估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及远期(>8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动脉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所有患者随访3~21个月,复查DSA评估动脉复发情况及载动脉情况,以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25例患者共26个动脉,其中破裂动脉13个,未破裂动脉13个。7个动脉位于优势椎动脉,7个动脉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13个破裂动脉中6个采用弹簧圈闭塞动脉及病变段血管,7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个未破裂动脉中9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4个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16个支架辅助栓塞动脉中7个采用了双支架叠加辅助技术。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及远期均未出现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20例患者完成DSA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3例动脉复发,1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血管闭塞。25例患者均于2022年5月完成末次随访(电话或门诊随访),其中24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根据椎动脉优势、动脉与PICA关系等特点,采取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安全有效。

  • 标签: 椎动脉V4段 梭型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血管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发生于手部多见,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局部压痛以及冷敏感,临床上最有效的方法多采用手术切除肿瘤。传统手术入路多会引起甲板畸形,而且对于甲下中央区血管完整切除较困难,导致复发率较高。自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甲下中央区血管患者3例,采用改良侧方骨膜下入路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管球瘤 手指 甲下 指侧方骨膜下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颅内宽颈动脉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术后疾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疾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疾病的复发概率,在临床值得借鉴。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