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联合视觉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10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符合角膜配戴标准的患者120例,均以右眼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者分成3组:视觉训练(VT)组40例,角膜(Ortho-k)组40例,角膜联合视觉训练(OCVT)组40例。观察1年后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AL)增长情况。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及AL干预前后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F=5.597,P=0.006)及AL(F=6.354,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后发现,VT组与OCVT组的近视屈光度(P=0.001)及AL(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tho-k组与OCVT组的近视屈光度(P=0.036)及AL(P=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T组与Ortho-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联合视觉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角膜或单纯视觉训练。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视觉训练 联合 青少年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应用角膜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接受单光眼镜治疗的小组为对照组,接受角膜治疗的小组为观察组,将两组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短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屈光度、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应用角膜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低中度近视 短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配合视觉训练治疗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疗效。方法选取84例(168眼)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84眼)和观察组42例(84眼)。对照组给予视觉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角膜配合视觉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和眼轴。结果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平均屈光度降低,平均眼轴缩短,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角膜配合视觉训练在青少年初发性近视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视力,降低屈光度,并缩短眼轴,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视觉训练 青少年初发性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梦戴维”高透氧夜戴型硬性角膜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梦戴维”角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眼科门诊的12~18周岁轻中度近视眼青少年73例143眼,按照我院角膜验配流程规范验配,均配戴夜戴镜片,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配戴者主观症状。结果配戴1年后配戴者主观症状基本良好;1年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K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统计上均有显著性(P<0.01),眼轴、矫正视力配戴前后比较差异统计学上无显著性(P>0.05)。结论“梦戴维”角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但必须进行规范的验配并且长期配戴必须严密观察及随诊,以确保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屈光不正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过规范验配后配戴角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 58 例 (116 只眼 ) 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配戴框架的患者 58 例 (116 只眼 ) 作为对照组。观察 2 组患者经过不同矫正方式 6 个月后 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量、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并对 2 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正相对调节、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增加,调节滞后量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负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结论角膜配戴可以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这也可能为角膜术延缓近视进展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中低度近视调节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夜戴角膜对青少年单眼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40例单眼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近视眼作为观察组,正常眼作为对照组,角膜佩戴12个月后比较两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变化量。结果观察组屈光度变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眼轴长度变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角膜曲率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夜戴角膜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单眼近视,提高视力,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夜戴型角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100例近视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观察组两组患者的近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差异不明显,但是观察组的等效球明显降低、裸眼视力明显提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佩戴眼镜前后,对照组的眼轴长度具有明显的变化,观察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夜戴型角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眼轴变长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角膜治疗后角膜形态的变化,评估角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134例134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矫治近视,平均年龄10.66±1.79岁,均取右眼数据进行研究。分别在戴前及戴后3、6、12、18、24mo检查视力、眼轴和角膜地形图。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后3、6、12、18、24mo的光学区偏瞳孔中心距离分别为0.84±0.45、0.77±0.40、0.79±0.41、0.78±0.41、0.79±0.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7,P=0.319)。戴24mo后平均光学区偏中心距离为0.79±0.35mm,眼轴增长均值为0.32±0.30mm。戴24mo后平均偏中心距离轻度(<0.5mm)、中度(0.5~1.0mm)、重度(>1.0mm)的眼轴增长分别为0.45±0.34、0.32±0.28、0.23±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5,P=0.024)。戴后的平均偏中心距离和眼轴增长经线性回归分析,其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F=7.246,P=0.008),线性回归方程Y=0.478-0.194X。戴24mo后,18眼有重影,其偏中心距离均值1.18±0.36mm;116眼无重影,其偏中心距离均值0.73±0.31mm,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1)。结论:光学区偏中心距离在角膜治疗3mo后趋于稳定,且对控制近视的效果和视觉质量有影响。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角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30例接受角膜验配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具体应用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均接受角膜的配戴,经过半年的随访后,所有患者视力无增长现象,其中1例患者的近视度数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的现象。结论角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有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护理工作,按照正规流程进行操作,为安全配戴提供保证。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儿童眼调节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阶段收入的近视儿童84例共计168患眼,根据疗法分组,分为观察组(42例共计84患眼)和对照组(42例共计84患眼)。观察组儿童佩戴角膜,对照组儿童佩戴框架眼镜。结果:两组患儿佩戴前的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佩戴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调节幅度均较佩戴前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滞后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近视 儿童 调节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采用角膜控制青少年近视过程中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集到的被确诊的近视青少年病例,共计100例,将其纳入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者均进行配戴角膜的干预治疗,分别对治疗的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在采取配戴角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显著提高了,经过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 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后,其视力能够明显得到改善,而且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较高,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效果良好。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途径,探究在青少年近视防治过程中,角膜发挥的具体作用。方法:近些年,青少年近视问题已较为常见,本院也接诊过多例,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19例(34眼)参与实验。实验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佩戴角膜前后视力、屈光度的变化方面。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视力有明显的改善,屈光度也较之前更高,且少有并发症出现。结论:为患者佩戴角膜后,其视力及屈光度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后续再应用恰当的护理举措,配效果将直线上升,并发症风险也更低。

  • 标签: 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防治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3年1月进行近视防控的青少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光镜片,实验组采取角膜,对比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力水平、屈光度、角膜厚度等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再次评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就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结膜炎、角膜炎、高低眼和畏光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眼轴长度、瞳孔直径、等效球角膜参数等指标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治疗中采用角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睛状态,避免青少年近视进一步加重,同时角膜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防控 青少年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3年1月进行近视防控的青少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光镜片,实验组采取角膜,对比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力水平、屈光度、角膜厚度等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再次评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就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结膜炎、角膜炎、高低眼和畏光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眼轴长度、瞳孔直径、等效球角膜参数等指标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治疗中采用角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睛状态,避免青少年近视进一步加重,同时角膜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防控 青少年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近视青少年患者80例80眼,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40眼,仅使用角膜治疗)和试验组(40例40眼,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远近视力无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眼轴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的眼轴增长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瞳孔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近视青少年患者实施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治疗时,能够加强对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有较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0.01%阿托品滴眼液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对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治疗患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低中度近视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通过单光镜片进行防控,观察组则采用角膜,对比两组防控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裸眼视力明显提升,且屈光度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角膜曲率以及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膜曲率以及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1.049,P=0.306)。结论:角膜在青少年低中度近视中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不仅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还能够改善屈光度以及角膜曲率,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低中度近视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角膜对患者视觉质量影响状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80例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50%采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50%采取角膜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方法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差异。结果:两组术前在明视敏感度、暗视敏感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暗视敏感度也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明视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塑形镜 视觉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配戴角膜(OK)后对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对侧眼近视进展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至2020年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眼近视初次验配OK或单光框架眼镜的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度(SE)差值≥1.00 D]儿童,年龄8~13岁,近视眼的SE为-4.00~-0.75 D,随访时间为1年。根据屈光状态和矫正方式分为:OK组50例,其中配戴OK眼为OK-近视眼组,未配戴OK的非近视眼为OK-非近视眼组;单光框架眼镜组(SP组)54例,其中近视眼为SP-近视眼组,非近视眼为SP-非近视眼组。分析戴前及戴1年后的双眼眼轴长度、双眼眼轴差值及角膜曲率平坦轴(Kf)等参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眼轴变化:戴1年后,OK-近视眼组与OK-非近视眼组的眼轴分别增长了(0.13±0.19)mm、(0.43±0.25)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1);SP-近视眼组与SP-非近视眼组的眼轴分别增长了(0.33±0.19)mm、(0.27±0.2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K-近视眼组眼轴增长明显慢于SP-近视眼组(β=-0.11,P=0.006),OK-非近视眼组眼轴增长明显快于SP-非近视眼组(β=0.16,P=0.001)。OK-非近视眼组眼轴增长量()与年龄(X)呈负相关:=-0.104X+1.564(R2=0.27,P<0.001)。②双眼眼轴差值变化:OK组双眼眼轴差值由基线时的(1.06±0.41)mm减少至(0.77±0.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01)。SP组双眼眼轴差值由基线时的(0.81±0.34)mm变为(0.87±0.3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角膜曲率:OK-近视眼组基线平坦子午线上的Kf (42.42±1.30)D被压平坦至(40.73±1.33)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01),OK-非近视眼组基线Kf(42.31±1.30)D变平坦至(42.18±1.27)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03)。而SP-近视眼组、SP-非近视眼组的基线Kf与戴1年后的Kf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配戴OK能有效控制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近视眼眼轴增长,但对于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反而会加速对侧非近视眼的近视进展,且年龄越小,近视进展速度越快。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