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MR影像诊断技术的运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入选的9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MR影像诊断技术。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指导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97.92%,高于对照组85.42%,误诊漏诊率2.08%,低于对照组14.58%,P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诊断 MR影像 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细胞肝癌患者行CT、MR影像学检查的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6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MR影像学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MR组阳性检出率(97.06%,66/68)高于CT组(86.76%,59/68),P<0.05;MR组<1cm病灶检出率比CT组高,P<0.05。结论 MR用于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优于CT,特别是阳性检出率与小病灶检测方面,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CT MR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细胞癌诊断中CT与MR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样本均由研究者医院提供,共计100例肝脏病变患者,入院就诊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均接受CT、MR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CT、MR影像学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纳入患者中确诊肝细胞癌64例,肝脏良性病变36例。CT诊出肝细胞癌50例(准确48例),肝脏良性病变50例。MR诊出肝细胞癌60例(准确59例),肝脏良性病变40例。MR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T诊断(P<0.05)。结论 肝细胞癌诊断中,CT、MR均可取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MR诊出率、准确性高于CT,建议首选。

  • 标签: 肝细胞癌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浏览近期文献报道,目前在国外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研究,仍不失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肝脏影像学新进展使小型肝细胞癌(smallHCC_s)的发现成为可能,而且随着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得以诊断的无症状病例数已有显著增加。有人曾评价了各种影像技术对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细胞癌的相对探测能力,超声的敏感度为55%

  • 标签: 肝细胞癌 影像研究 加权像 MR成像 肝肿瘤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高介电材料(HDC)在3.0 T胎儿头颅MR扫描中提高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至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3.0 T胎儿头颅MR检查的40例孕妇,根据放置与不放置HDC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完成后,对每例孕妇所采集的两组图像质量分别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5分制评分法,由两名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评分,并记录其评分结果。定量分析:首先分别记录每例孕妇的两组胎儿头颅横断面扫描的总体射频特殊吸收率(SAR)值,并计算总体SAR值的平均变化率;其次在每例胎儿颅脑的横断面标准层面(包括背侧丘脑的基底节区层面)上放置4个感兴趣区,分别计算两组数据各4个ROI的最小与最大信号强度的比值(R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分析SAR、RSI、SNR和CNR值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胎儿头颅图像质量评分为4(3,4)分,对照组为3(1,4)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且试验组图像较对照组图像信号均匀,均无明显伪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SAR值显著降低,平均降低率为32.1%,两组SA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1)。试验组额叶、颞叶、丘脑及枕叶的RSI、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C垫通过减少或消除射频场的不均匀伪影,能够显著改善3.0 T胎儿头颅成像的图像质量,为胎儿头颅MR成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胎儿 高介电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扫描技术和CT检查在急性膝关节外伤的应用效果,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经过MR扫描或CT检查的60例急性膝关节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30例接受MR扫描,对照组30例接受CT检查。采用样本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MR扫描技术和CT检查对急性膝关节外伤的应用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探讨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患者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影响。结果:经过比较分析,MR扫描技术在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优异,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在MRI图像中,软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变表现更加清晰,同时还可对软骨、韧带等结构进行评估和定量分析,这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R扫描技术在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因此,MR扫描技术在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中应该被优先考虑,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疗效。

  • 标签: MR扫描技术 CT检查 急性膝关节外伤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个体差异及肿瘤异质性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寻求准确且可靠的无创影像手段来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是十分必要的。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工具应用于肿瘤的高阶特征分析,弥补了传统MRI在评估肿瘤异质性方面的不足;将影像学、临床和病理数据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作者主要对MR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影像组学预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aMCI的30例患者及来源于公共数据库的190例aM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120例、女110例,年龄50~80岁,其中进展为AD 39例,未进展为AD 181例。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6例)。在患者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T1WI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图像上手动逐层勾画双侧海马边缘,得到三维图像,然后分别提取左侧海马、右侧海马、联合双侧海马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最后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影像组学标签的性能。选取最优影像组学标签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并构建影像组学(R)列线图。根据最优影像组学标签的Rad-score阈值,区分aMCI转化为AD的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MCI患者进展的临床特征,建立临床特征(C)列线图,最后建立影像组学+临床特征的列线图(R+C)。用C指数评估R列线图、C列线图、R+C列线图预测aMCI患者3年、5年进展为AD的效能。最后绘制决策曲线评估R列线图、C列线图、R+C列线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预测aMCI转化为AD的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训练集为0.989,验证集为0.897)。以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的Rad-score=21.374为阈值,训练集中高风险组70例、低风险组84例,验证集中高风险组34例、低风险组32例。训练集中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低风险组、高风险组aMCI患者的转化为AD平均时间分别为42.5、25.0个月,验证集中分别为41.3、22.4个月。列线图和决策曲线均表明R+C列线图较R列线图、C列线图预测aMCI转化为AD显示出更大益处。结论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预测aMCI患者是否进展为AD的效能较好;右侧海马影像组学标签结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可以用于进展为AD的aMCI患者预测,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决策提供信息。

  • 标签: 认知障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决策曲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CT与MR诊断在小肠缺血性坏死中应用价值。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8年3月期间的70例小肠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分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MR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CT与MR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2.53%,远高于对照组的77.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诊断在小肠缺血性坏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检出率,同时还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CT和MR诊断 小肠缺血性坏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卵巢腺癌的CT和MR影像学征象,并比较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继发性卵巢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n=30)采用MR影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继发性卵巢腺癌疾病的诊断中,MR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MR影像诊断价值较高,在继发性卵巢腺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继发性卵巢腺癌 CT MR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时间2013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26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13)和实验组(n=13),对照组给予常规MR扫描检查,实验组则给予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对比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颈动脉内侧以及颈动脉外侧病变部位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其中对照组误诊脑膜瘤2例以及垂体腺瘤4例,P<0.05,并且对MR扫描检查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论针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用MR检查对典型影像学特征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于不典型疾病特征的诊断准确度较差,需辅助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严格掌握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以便进行疾病鉴别诊断,降低误诊发生率。

  • 标签: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MR影像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干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CT与MR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结合两组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准确率以及两种检查方式下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检出率更高,病灶误差更小。(P<0.05)结论 MR在干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CT检查。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肝细胞肝癌 CT MR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现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的标准治疗方案,NAC配合手术是提高进展期乳腺癌生存率的有效方案。2019年版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中已指出,MRI是NAC前后优选的评估方式,对于需降期保乳的患者,99%的专家认为应常规推荐MRI检查。在乳腺癌影像评估方面,已发现MRI比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或临床检查更准确,然而,MRI可能高估和低估残留病灶,其准确性也与肿瘤的形态学、组织学、萎缩模式和分子亚型密切相关,新兴的MRI技术主要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maging,IVIM)和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反映了扩散、新陈代谢和缺氧等功能信息,用以无创、定量观察肿瘤整体形态,监测肿瘤的发展过程和治疗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庞咏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地区传染病医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CT扫描、MRI扫描分别应用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诊断的结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2021年8月-2022年9月时间范围内的98例BS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分析CT、MRI扫描的结果。结果:98例患者共累及134个椎体,其中腰椎占据113个(84.32%)。98例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中,10例患者椎体形态正常,26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18例患者显示出韧带改变现象,18例患者存在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改变现象。98例患者的MRI平扫结果中,9例患者椎体形态正常,18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18例患者椎间隙显示出轻度变窄、椎间盘改变的现象,8例患者出现椎旁组织改变,7例椎体前缘骨桥形成,10例破坏椎体旁软组织肿胀,5例局限性脓肿。MRI增强扫描结果中,9例显示出椎体骨质破坏,7例显示出结节状的均匀强化,7例显示出脓肿壁环形强化。结论:CT扫描和MRI扫描各有自身优势,临床上诊断BS可采取联合手段,能够互相补充发挥出更好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扫描;MRI扫描;影像学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突起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眼底病中心检查确诊的视网膜突起患者22例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13例13只眼。均行超广角眼底成像、SD-OCT检查。采用配有55°广角镜头的SD-OCT仪观察病灶形态、颜色、大小、位置。结果22只眼共计视网膜突起病灶26个,均呈孤立、灰白色、类囊性、突起样表现。SD-OCT检查发现,所有病灶均呈中强反射的局部突起,高出周围视网膜平面。其中,22个病灶(84.62%,22/26)内存在多个或单个不规则弱反射囊腔;4个病灶(15.38%,4/26)内未见明显弱反射囊腔。23个病灶(88.46%,23/26)顶部存在玻璃体皮质浓缩条索状中强反射改变牵拉视网膜;8个病灶(30.77%,8/26)存在局部视网膜裂孔;6个病灶(23.08%,6/26)存在视网膜浅脱离。结论视网膜突起病灶在SD-OCT中均呈中强反射的局部突起,高出周围视网膜平面;大部分病灶内存在多个或单个不规则弱反射囊腔,病灶顶部存在玻璃体皮质浓缩条索状中强反射改变牵拉视网膜;个别病灶存在局部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浅脱离。

  • 标签: 视网膜突起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影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