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B.1.617.2)引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7日至11月25日甘肃省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暴露场所、发现方式、感染来源等。采用Excel 2016、SPSS 22、ArcGIS 1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11月25日,甘肃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46例,疫情波及5个市10个县(区),流行过程可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本地病例期和本地病例期3个阶段。年龄分布为1~87岁,其中18~59岁占59.59%(87/146)。男女性别比为1∶1.12(69/77);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17.12%,25/146)、离退人员(15.75%,23/146)、学生(13.70%,20/146)、家务及待业人员(12.33%,18/146)为主。3个阶段中,18~59岁年龄段病例比例分别为44.44%、54.41%、70.00%,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3.24,P<0.001)。3个阶段中,潜伏期有所缩短;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占33.33%(6/18)、19.12%(13/68)、3.33%(2/60),呈下降趋势;社区筛查(25.34%,37/146)和密切接触者(密接)排查是发现病例的主要方式,密接排查在3个阶段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00%(9/18)、66.18%(45/68)和86.67%(52/60);疫情具有明显的密闭场所聚集性,暴露方式以共同生活(24.66%)、同工/学习(11.64%)、同乘交通工具(9.59%)和共同就餐(9.59%)为主。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流行疫情,主要通过旅游、同乘交通工具、聚餐、居家接触等进行传播。疫情流行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病例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缩短的特点,感染以≥18岁人群为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TRMU基因突变致新生儿急性肝衰竭1例。患儿为足月小样儿,主要表现为低血糖、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白蛋白低、乳酸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甲胎蛋白异常升高等。临床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结果为TRMU基因c.87C>G与c.491_493del杂合变异,为未报道过的突变位点。

  • 标签: 肝衰竭 TRMU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宽恕倾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1年3月选择烟台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宽恕倾向量表、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临床护士宽恕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宽恕倾向与同理心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19%。结果227名临床护士宽恕倾向量表总分为(113.21±6.9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有无宗教信仰、同理心水平、总体幸福感是临床护士宽恕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中临床护士宽恕倾向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重点关注低护龄、低学历、低同理心、低幸福感的临床护士,对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升临床护士的宽恕倾向水平,进而改善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宽恕倾向 同理心 总体幸福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孕期甲状腺功能与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相关性,以及双胎妊娠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且妊娠28周后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745例,根据是否诊断为GDM,分为GDM组186例和对照组559例。根据单胎、双胎妊娠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诊断甲状腺疾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Spearman秩相关分析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与早孕期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及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水平FT4、TSH与GDM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双胎G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双胎妊娠GDM发生率为25.0%(186/745),TPOAb阳性率为13.6%(101/745)。GDM组早孕期FPG高于对照组[(4.7±0.5)与(4.5±0.4) mmol/L,t=-5.08,P<0.001]。(2)早孕期FT4、TSH水平、TPOAb状态与早孕期FPG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之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3)使用双胎妊娠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与使用单胎妊娠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诊断甲状腺疾病相比,所纳入研究对象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0.5%(4/745)与0.4%(3/745)]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2%(9/745)与1.3%(10/745)]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25.0%(186/745)与12.9%(96/74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4%(18/745)与12.9%(96/745)]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8%(43/745)与12.1%(90/745)]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43、33.43和18.24,P值均<0.001);GDM组与对照组各甲状腺疾病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根据FT4、TSH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分组(Q1、Q2、Q3和Q4),FT4水平处于Q1时GDM检出率最高[27.8%(52/187)],Q2时GDM检出率最低[23.0%(43/187)];TSH水平处于Q1时GDM检出率最低[24.1%(45/187)],Q4时GDM检出率最高[27.4%(51/186)]。以FT4、TSH的Q1作为参照,校正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受孕方式和绒毛膜性后,logistic回归未发现不同水平FT4、TSH与GDM发生率相关(P值均>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95%CI:1.05~1.15)、孕前体重指数(OR=1.13,95%CI:1.07~1.21)、糖尿病家族史(OR=2.73,95%CI:1.53~4.85)和早孕期FPG(OR=2.14,95%CI:1.38~3.32)是双胎妊娠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和早孕期FPG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双胎妊娠孕妇发生GDM的风险高。早孕期甲状腺功能与双胎妊娠GDM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甲状腺疾病 妊娠,双胎 妊娠初期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婴儿色素失禁症(IP)患儿的眼部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0~3月龄小婴儿IP患儿18例3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底检查。行基因检测9例。根据眼底病变程度选择是否行视网膜激光光凝(LIO)、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0.25 mg/0.025 ml)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4~43个月。观察患儿眼部临床特征和疗效。结果18例患儿中,男性1例,女性17例;首诊年龄(1.2±1.0)个月(2 d~3个月)。均有典型的皮肤改变。合并神经系统异常4例;牙齿异常10例;瘢痕性脱发4例。行基因检测的9例中,IKBKG基因第4~10外显子缺失5例;IKBKG基因第9号外显子发生c.1124delT杂合突变1例。18例36只眼中,IP相关眼部病变13例21只眼(58.3%,21/36),均为视网膜病变。双眼病变不对称9例(69.2%,9/13)。21只眼中,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沉着3只眼(14.3%,3/21);视网膜血管异常改变18只眼(85.7%,18/21)。36只眼中,接受治疗8只眼。其中,LIO治疗4只眼;IVC治疗3只眼;IVC联合LIO治疗1只眼。治疗后患眼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视网膜全脱离1只眼,因监护人拒绝而未行手术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知觉性外斜视,眼球萎缩。结论IP相关眼部病变发病早,以视网膜血管异常改变为主;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婴儿 色素失调症 视网膜疾病 疾病特征 激光凝固术 玻璃体内注射 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CMV感染患儿438例87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4例,女性184例;年龄3 d~11个月;出生孕周28~42周;出生体重1 120~8 900 g。足月、早产儿分别为384、54例。内科会诊后行眼底检查385例770只眼;早产儿常规眼底筛查53例106只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分为颗粒型、暴发型。合并有中-重度症状的CMV相关疾病者给予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眼底血管炎严重者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随访时间4~28个月,观察患儿眼部病变特征、全身合并疾病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眼底正常258例516只眼(58.9%,258/438);CMVR 180例291只眼(41.1%,180/438),其中双眼、单眼分别为111 (61.7%,111/180)、69 (38.3%,69/180)例。CMVR 291只眼中,颗粒型281只眼(96.6%,281/291),眼底表现为黄白色点片状混浊病灶和(或)视网膜片状出血;暴发型10只眼(3.4%,10/291),眼底呈典型"奶酪番茄酱样"及血管白鞘样改变。180例CMVR患儿中,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72例118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5例10只眼,均为暴发型CMVR。末次随访时,眼底病变显著消退61例100只眼;存在陈旧性病灶或视网膜色素不均11例18只眼。未治疗108例。结论婴儿CMV感染眼底表现最常见为颗粒型CMVR;暴发型CMVR病情较重,及时抗病毒治疗后病变可显著消退。

  • 标签: 婴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肺间质异常(interstitial lung abnormalities,ILA)是指非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人群在体检或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的累及任意肺区至少5%的非重力依赖的肺间质异常。目前认为ILA可能是ILD的早期表现,充分认识ILA可以提高对ILD自然病程的了解,使得针对ILD的早期管理和及时干预成为可能。本文将对ILA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后以及综合管理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ILA的认识,以期对ILA人群实现更好的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对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不同疗程的卵巢功能抑制治疗(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时卵巢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双向队列研究,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OFS结束后月经的恢复、激素的变化。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化疗、OFS治疗24~60个月的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原发性乳腺癌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因失访等因素剔除12例,最终纳入55例患者。根据完成OFS疗程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OFS 24个月疗程组(A组,n=32)、OFS 25~60个月疗程组(B组,n=23)。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月经恢复情况,检测完成OFS治疗后第1、第2、第3年患者AMH、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42.0±12.3)个月,B组有1例患者复发转移,余均无复发转移,至随访结束全部患者生存。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月经初潮年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率、化疗与OFS治疗顺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孕次、产次、病理分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28,P=0.025)。与B组比,A组月经恢复时间略长,复潮率略低,月经规律率略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FS疗程结束后,第2年与第1年比较,AMH、FSH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4),第3年与第2年比较,AMH、雌激素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03);OFS疗程结束2、3年后AMH水平与结束1年后相比分别升高51.5%、72.1%,其中A组在疗程结束的第2、第3年的AMH水平与结束后第1年相比上升率分别是71.7%、101.9%,B组在疗程结束的第2、第3年的AMH水平与停药后第1年相比上升率分别是36.6%、53.5%;A组的雌激素水平在OFS疗程结束1、3年后在数值上均低于B组(P=0.238,P=0.213),疗程结束2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OFS疗程结束2、3年后雌激素水平与结束1年后相比分别下降14.8%和升高59.1%,A组在疗程结束的第2、第3年的雌激素水平与结束后第1年相比下降29.4%和升高67.6%,B组在疗程结束的第2、第3年的雌激素水平与结束后第1年相比下降4.4%和升高52.5%。OFS疗程结束2、3年后FSH水平与结束1年后相比分别上升44.7%、41.6%,A组在疗程结束的第2、第3年的FSH水平与结束后第1年相比上升41.1%、44.3%,B组在疗程结束的第2、第3年的FSH水平与结束后第1年相比上升48.6%、47.0%。结论AMH比雌激素、FSH更可能成为OFS治疗评价卵巢功能的指标;不同疗程的OFS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功能无影响,戈舍瑞林使用24个月比使用25~60个月卵巢功能恢复快;在OFS期间定期监测雌激素水平是必要的。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戈舍瑞林 乳腺肿瘤 卵巢功能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FMR1基因动态突变筛查结果及临床干预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卵巢功能减退患者50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A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B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C组(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运用FMR1基因动态突变检测技术,测定其CGG重复数,随访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A组18例,B组10例,C组23例,最常见的CGG重复次数是30(17例,占34%),其次是29(14例,占28%)和36(13例,占26%),前突变和灰区各检测到1例,无全突变,前突变总发生率为1/50。本研究50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中48例已婚者积极干预后7例成功妊娠(其中1例供卵助孕),妊娠率达12.5%。结论卵巢功能减退患者FMR1基因前突变发生率高,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后可提高其妊娠机率。本研究将为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孕前遗传咨询和生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建议。

  • 标签: 卵巢功能减退 FMR1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散光儿童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散光患儿82例(82眼),其中高度散光患儿64例(散光≥2.00 DC),中低度散光患儿18例(散光<2.00 DC)。采用SIRIUS天狼星三维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患儿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包括角膜参数和前房参数。角膜参数包括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薄点位置、中央角膜厚度、角膜体积、角膜前后表面K1、角膜前后表面K2、角膜前后表面球镜度、角膜前后表面柱镜度、光学区4 mm球镜度、光学区4 mm柱镜度;前房参数包括前房深度、水平虹膜直径、虹膜角膜夹角、前房直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眼前节各生物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散光组儿童与中低度散光组相比,前房参数、角膜厚度和角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角膜最薄点位置分别有97%和89%位于颞下方,高度散光组角膜前、后表面K1值较低(t=-2.61, P=0.011; t=2.40, P=0.019),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及光学区4 mm散光度数较大(t=-11.00, P<0.001; t=5.58, P<0.001; t=-10.25, P<0.001)。散光程度较高组,前房直径较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3, P=0.036)。高度散光组屈光状态转化为等效球镜度,等效球镜度越小,前房深度和房角越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2, P<0.001; F=5.07, P=0.009)。结论:高度散光组儿童的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及光学区4 mm散光较大,角膜最薄点位置大多位于颞下方,角膜前后表面K1值较低,散光程度较高组儿童,前房直径较大,高度散光组等效球镜度越小,前房深度和房角越大。

  • 标签: 高度散光 儿童 眼前节生物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小体装配蛋白1样1(NAP1L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集的60例鼻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鼻咽癌组织NAP1L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NAP1L1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低分化鼻咽癌细胞SUNE-1,建立对照组和NAP1L1 KD组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NAP1L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周期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和细胞周期素D1(CCN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NAP1L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定量结果显示,癌旁组织NAP1L1蛋白表达强度(31.64±7.01)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NAP1L1蛋白表达强度(91.80±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7,P<0.05)。对照组细胞48 h和72 h吸光度(A)值(1.08±0.08、1.89±0.11)明显高于NAP1L1 KD组细胞48 h和72 h A值(0.79±0.08、1.3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8、11.570,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09.50±14.45)明显高于NAP1L1 KD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66.33±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2,P<0.05)。接种30 d后对照组细胞在裸鼠成瘤体积和重量[(1 072.90±114.87) mm3、(4.96±0.52) g]显著高于NAP1L1 KD组细胞[(855.90±55.54) mm3、(3.27±0.2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7、9.425,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55.03±3.09)%]明显低于NAP1L1 KD组细胞[(74.88±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0,P<0.05)。对照组细胞G2/M期比例[(5.61±0.63)%]明显低于NAP1L1 KD组细胞[(14.0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80,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0.27±1.79)%]明显高于NAP1L1 KD组细胞[(11.44±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50,P<0.05)。对照组细胞CDK4、CDK6和CCND1蛋白表达水平(1.23±0.06、1.03±0.09、0.88±0.05)明显高于NAP1L1 KD组细胞(0.41±0.07、0.60±0.05、0.3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0、10.560、19.980,P<0.05)。结论NAP1L1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调节与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调节细胞周期变化,进而影响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能力。

  • 标签: 核小体装配蛋白1样1 鼻咽癌 增殖 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2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鼻咽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otch2表达阳性率。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iRNA到人鼻咽癌细胞(CNE-1)沉默Notch2表达,建立对照组和Notch2 KD组细胞株,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织Notch2蛋白表达评分[(9.04±1.59)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98±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8,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A)值(1.85±0.08)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1.4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0.00±13.71)个]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60.33±5.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百分比[(81.33±5.01)%]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59.3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83±0.08)明显低于Notch2 KD组细胞(1.3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0,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1.51±0.11、1.22±0.13)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0.88±0.07、0.7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0、6.898,P<0.05)。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0.80±0.11、1.08±0.0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1.86±0.15、1.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0、21.400,P<0.05)。对照组细胞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 (1.06±0.08、1.39±0.09)明显低于Notch2 KD组细胞(0.59±0.06、0.6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0、10.040,P<0.05)。结论Notch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

  • 标签: Notch2 鼻咽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NHG16通过微小RNA(miR)-455-3p/Nocth2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21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鼻咽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SNHG16和miR-455-3p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建立lncRNA SNHG16敲降稳定细胞系SNHG16 KD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RNA SNHG16靶基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0.89±0.0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2.1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60,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3±0.06)明显高于SNHG16 KD组(1.2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0,P<0.05)。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体积[(904.94±39.53) mm3]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成瘤体积[(742.82±97.80)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0,P<0.05)。对照组细胞成瘤重量[(4.70±0.46) g]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2.22±0.18)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4.07±1.34)%]明显低于SNHG16 KD组细胞[(26.7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0,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31.56±3.27)%]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45.96±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01,P<0.05)。lncRNA SNHG16是miR-455-3p的海绵。对照组细胞miR-455-3p表达水平(1.19±0.10)明显低于SNHG16 KD组细胞(2.1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0,P<0.05)。对照组细胞Notch2表达水平(0.93±0.05)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0.4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0,P<0.05)。结论lncRNA SNHG16海绵吸附miR-455-3p,进而调控Nocth2表达水平,调节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6 微小RNA-455-3p Nocth2 鼻咽癌
  • 作者: 田晶 卫风蕾 陈萍 舒虹 郭艳萍 姬爱华 钱秋芳 路永红 陈谨萍 李云玲 杨挺 王榴慧 陈戟 宋俐 杨苏 王向东 钱华 韩秀萍 李萍 马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45,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大连 116012,徐州市儿童医院,徐州 221006,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 650103,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哈尔滨 150010,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 25002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 20006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 610021,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 51012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 310005,无锡市儿童医院,无锡 21402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轻中度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全国19家医院纳入0 ~ 12月龄轻中度尿布皮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用复方紫草油,对照组外用氧化锌乳膏,每日6 ~ 8次,观察期为7 d。分别于治疗第0、7天进行访视,评估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评分(DFI)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生存资料绘制生存曲线,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343例尿布皮炎患儿中,31例违背方案,312例纳入符合方案分析集(试验组157例、对照组155例),均完成第0、7天访视。试验组总有效率87.26%(137/157),对照组总有效率78.71%(122/1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4,P = 0.044)。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5.33 d、6.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7,P = 0.025)。治疗7 d后,两组DFI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两组间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4.02 ± 6.96,对照组3.58 ± 5.90,Z = -0.39,P = 0.686)。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2%(5/171),对照组5.45%(9/1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P = 0.865)。结论复方紫草油可显著改善尿布皮炎患儿临床严重程度,提高总有效率,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家庭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 标签: 治疗结果 复方紫草油 尿布皮炎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尿日记应用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时对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新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排尿日记。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排尿及控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水平及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排尿间隔时间、尿量多于对照组,夜间控尿率、日间控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及膀胱逼尿肌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排尿日记应用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中可促使其膀胱功能恢复,改善心理健康。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met Therapy,ACT)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传统的前路手术方式(CON-RARP)60例,保留Retzius间隙的后入路手术方式(RS-RARP)60例。将接受两种不同术式的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ACT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2~3个月。采用SF-36简明健康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ry,SF-36)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此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心理状况,同时评价两组术后尿失禁的改善情况。结果SF-36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各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患者评分提高更明显,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得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评分降低更明显,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试验组中接受CON-RARP的患者尿失禁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接受CON-RARP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RS-RARP的患者,试验组患者尿失禁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CT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RARP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改善术后尿失禁方面,在接受CON-RARP的患者中更有优势。

  • 标签: 接纳承诺疗法 延续性护理 机器人 鼻咽癌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发生情况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二级精神专科医院2019年1~12月抑郁障碍患者85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抑郁障碍患者一般资料、躯体化症状及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结果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平均(13.61±6.07)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平均(9.54±4.06)分,SDSS评分与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程度密切相关。躯体症状问卷(PHQ-15)评分越高,SDSS评分越高,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呈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障碍患者普遍存在躯体化症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存在正相关关系。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管理,从而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障碍 躯体化症状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2020—2021年瑞丽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和伊蚊分布特点。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病例和伊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这两年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259例,其中2020年249例(本地病例245例,输入病例4例),发病率为116.89/10万;2021年10例(本地病例9例,输入病例1例),发病率为4.75 /10万。主要流行于主城区、勐卯镇、姐告开发区和畹町镇。病例主要发生于7—11月,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职业主要为商业服务者、家务及待业者和学生。布雷图指数6—11月为10~58,其他月份为<5,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其它蚊种构成比分别为40.41%、35.72%和23.87%。结论瑞丽市2020—2021年每年都发生登革热本地流行,发病率下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边境管制下登革热输入病例减少和本地流行减弱有关。

  • 标签: 登革热 流行病学特征 蚊虫密度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需求及满意度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城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周边便利抽取9家养老机构,随机对入住的23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需求程度及满意程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调研养老机构的237名老年人,仅1名(0.4%)非常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有195名(82.3%)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需求得分和满意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项中医药特色服务中,需求得分前3位的项目是穴位按摩(3.54±1.21)分、中医健康宣教(3.29±1.08)分、中药离子导入(3.23±1.26)分,满意度得分前3位是中医健康宣教(3.38±0.94)分、传统运动保健(3.33±0.95)分、艾灸(3.32±1.15)分。药物使用指导(r=0.996)和中药代茶饮(r=0.988)项目的相关系数位居前列,而中医体质辨识(r=0.305)和穴位按摩(r=0.484)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其他项目。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服务认知程度较低、需求程度较高,老年人自身状况与医疗支付能力是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知识教育、开发中医药特色产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对城市中医医养结合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卫生服务需求 中医药特色服务 医养结合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