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呈de Winter型心电图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北京潞河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经胸痛绿色通道收治的AMI患者1 287例。分析呈de Winter型心电图改变的13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临床特征,并与206例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2例,年龄(52.23±12.55)岁。与前壁STEMI患者相比,de Winter组年龄较小[(52.23±12.55)岁比(59.79±12.46)岁;t=-2.12,P=0.03],从发病至出现典型心电图的时间较短[109.0(71.5, 152.0)min比200.5(120.0, 397.5)min;Z=-3.38,P<0.01]。3例患者de Winter型心电图与STEMI心电图发生了相互演变,其中2例患者心电图由de Winter型演变成STEMI,1例患者由STEMI演变成de Winter型后再次演变成STEMI。冠状动脉造影示,11例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近段,1例为LAD中段,1例为三支血管弥漫痉挛。13例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de Winter心电图均改变消失。结论de Winter型心电图常预示着LAD近中段病变,de Winter型心电图可以和STEMI心电图相互演变,应及早识别并行血运重建。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死 de Winter 左前降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中医 非药物疗法 影响因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脂蛋白残粒(RLP)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浓度以及小而密LDL颗粒(sdLDL-P)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价值。方法选择邢台市第三医院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46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对照组,149例)。采用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VAP)技术分离相测定2组空腹血清RLP、LDL-P及sdLDL-P等血脂亚组分浓度,采用均相法检测各组空腹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分析2组检验指标变化以及各检验指标的颈动脉斑块诊断真阳性率、诊断真阴性率、诊断假阳性率和诊断假阴性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检验指标对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颈动脉斑块组RLP、LDL-P和sdLDL-P水平[分别为(1.07±0.36)mmol/L、(1 300±370)nmol/L、(435±139)nmol/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9±0.17)mmol/L、(781±215)nmol/L、(156±59)nmol/L;P均<0.01];血清RLP和LDL-P诊断颈动脉斑块真阳性率[78.08%(114/146),81.51%(119/146)]和真阴性率[84.56%(126/149),86.58%(129/149)]均高于TG[58.90%(86/146),43.62%(65/149)]和LDL-C[59.59%(87/146),46.98%(70/149)],血清RLP和LDL-P诊断颈动脉斑块假阳性率[15.44%(23/149),13.42%(20/149)]和假阴性率[21.92%(32/146),18.49%(27/146)]均低于TG[56.38%(84/149),41.10%(60/146)]和LDL-C[53.02%(79/149),40.41%(59/146)](P均<0.01);血清RLP、LDL-P和sdLDL-P诊断颈动脉斑块AUC值(分别为0.890、0.902、0.973)均大于TG(0.682)和LDL-C(0.712),RLP和sdLDL-P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AUC值(0.977)大于RLP(0.890)和sdLDL-P(0.973)(P均<0.01)。结论血清RLP、LDL-P和sdLDL-P等脂蛋白亚组分可作为颈动脉斑块的检验指标,其诊断价值优于TG和LDL-C;血脂蛋白亚组分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项指标。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脂蛋白类,LDL LDL颗粒 sdLDL颗粒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依赖量表评估、正确的心理疏导、相关的药物治疗等措施,缺乏量化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以评估疾病进程。该文在荟萃大量文献、临床相关共识、指南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循证的精神分裂症潜在实验室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如遗传学标志物、神经递质、神经发育相关蛋白、肠道菌群等,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在该领域未来的应用拓展方向,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早期精准诊断、治疗、预后康复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实验室检测 遗传学标志物 神经递质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1996年1月至2022年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46例,年龄(53.15±17.15)岁,年龄范围为21~83岁。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4)与病死组(n=17),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计算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分析NLR、PLR、CAR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病死组患者的ANC、血红蛋白、NLR、CAR、LgCAR、LgNLR、CRP、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NLR和LgCAR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ρ=0.51,P<0.001)。总生存期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化的NLR最佳cut-off值为8.09、CAR最佳cut-off值为0.54(P<0.00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高风险NLR病死率[61.5%(8/13)]与低风险NLR病死率[13.2%(9/68)]比较,高风险CAR病死率[55.0%(11/20)]与低风险CAR病死率[9.8%(6/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NLR与较差的总生存率独立相关,因此,基线NLR水平可能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一个简单、经济有效的预后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叠肌炎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8例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患者,男36例,女72例,年龄(53.59±15.34)岁,年龄范围为21~83岁。根据是否为重叠肌炎患者分为重叠肌炎组(n=41)和非重叠肌炎组(n=67)。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结果重叠肌炎组女性[80.4%(33/41)]、"技工手"[17.1%(7/41)]、雷诺现象[17.1%(7/41)]、间质性肺炎[61.0%(25/41)]、骨质疏松[21.9%(9/41)]均高于非重叠肌炎组[58.2%(39/67)、4.5%(3/67)、3.0%(2/67)、35.8%(24/67)、6.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肌炎组的血红蛋白水平[119.00(109.00,129.50)g/L]低于非重叠肌炎组[132.50(118.50,143.00)g/L],FT4水平[13.81(12.11,16.30)pmol/L]高于非重叠肌炎组[13.81(12.11,16.30)pmol/L],重叠肌炎组的抗核抗体阳性率[78.0%(32/41)]、抗Ro-52抗体阳性率[56.1%(23/41)]高于非重叠肌炎组[35.8%(24/67)、13.4%(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叠肌炎患者较非重叠肌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更低,FT4水平更高,抗核抗体和抗Ro-52抗体阳性率更高,易合并"技工手"、雷诺现象、间质性肺炎等肌肉外表现,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 标签: 重叠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合成酶综合征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例肾上腺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初期表现为不明原因反复发热,通过综合不同时期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肾上腺活组织检查等结果,确诊为肾上腺IVLBCL。经过多个疗程R-COP方案联合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结论IVLBCL较为罕见,并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PET-CT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助于对其诊断。R-COP方案联合BTK抑制剂治疗双表型IVLBCL效果显著。

  • 标签: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淋巴瘤,B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针对性护理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各随机抽取25例,分别接受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肝胆胰恶性肿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展开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研究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所接收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70例,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来反应疗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手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手段,对研究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和心理功能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发症率为15.55%,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5.55%(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保障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方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是否存在一定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40例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较优(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健康教育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急性喉炎患儿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67%,较对照组的38.33更低;护理满意度为96.67%,较对照组的66.67%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喉炎 预见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和满意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在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优质护理组中仅有5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66%,高于常规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效果和满意度,为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新生儿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医源性皮肤损伤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70例新生儿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20年1月10日/2021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将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本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本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实验组环境评分、护理满意评分、舒适度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预防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住院冠心病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的方式,对于患者负面情绪等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9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行为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负面情绪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负面情绪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住院冠心病 认知行为干预 负面情绪 疾病知识掌握
  • 简介:摘要:信息化技术是21世纪具有标志性的技术手段,制药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能够提高企业对于药品质量的管理制度,促进更多药品质量达标,减少管理成本投入,有利于制药企业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阐述信息化技术下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意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问题制定相关策略。

  • 标签: 信息化技术 制药企业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微创手术的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行微创手术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输液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p

  • 标签: 脊柱骨折 微创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影响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开展心脏康复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期间院内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脏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整体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等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