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 LCN-2)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至住院时间<14 d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CN-2。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脑室周围和皮质下WMHs严重程度,总WMHs评分≥3分定义为严重WMHs。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LCN-2水平与WMHs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79例患者,男性122例(68.2%),年龄(64.7±11.6)岁。中位血清LCN-2水平为387.1 g/L,86例(48.0%)伴有严重WMHs。严重WMHs组血清LCN-2显著高于无严重WMHs组[(505.3±342.4)g/L对(367.8±224.5)g/L;t=3.110,P= 0.00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血清LCN-2较高与严重WMHs(优势比2.32,95%置信区间1.17~4.63;P=0.017)及WMHs总分较高(优势比1.62,95%置信区间1.12~2.35;P=0.011)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LCN-2水平较高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严重WMHs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白质 脂质运载蛋白-2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途径对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及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4~5周龄的雄性BALB/-nu裸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中20只注射1×107/ml的T24细胞悬液,待肿瘤体积大于0.1 cm3,根据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干预,共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裸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治疗组给予15 mg/kg的TanⅡA腹腔注射,均干预2周;开始干预后每天测量瘤体积1次,绘制肿瘤增殖曲线并在干预结束后将裸鼠处死后取0.1 g肿瘤组织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脱氧核糖核酸修复酶降解产物(Cleaved PARP)、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水平,采用卡方分析计数资料差异,LSD-t检验及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或多组间数据差异。结果给药7 d后治疗组裸鼠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1);3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Cleaved PARP、bax、bcl-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37、4.264、6.135、5.364,P<0.01);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bcl-2明显降低(0.54±0.10、0.56±0.12比0.87±0.12、0.88±0.19),Cleaved PARP、bax明显升高(0.94±0.21、0.79±0.13比0.65±0.12、0.32±0.08),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6.681、4.503、3.392、9.731,P<0.01);3组小鼠组织中p-p38 MAPK、p-ER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6、3.216,P<0.05),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下小鼠组织中p-p38 MARK及p-ERK水平明显降低(0.61±0.11、0.54±0.11比0.87±0.13、0.69±0.13),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4.828、4.503,P<0.01)。结论TanⅡA通过有效调节p38MAPK/ERK途径实现抑制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并调控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

  • 标签: 丹参酮Ⅱ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途径 膀胱癌动物模型 肿瘤增殖 凋亡相关因子
  • 简介:摘要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儿童白质脑病之一,其致病基因已被证实为EIF2B基因。本病以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伴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痉挛性瘫痪通常不明显,智能减退也相对较轻。VWM的一个典型临床特点是应激(如发热、轻微创伤和急性惊吓)引起神经功能的严重恶化。头颅磁共振成像具有诊断价值,脑白质呈弥漫性“消融”模式。VWM起病可为胎儿期至成人的任何年龄,临床表型差异大,基因诊断是VWM诊断的“金标准”。文中报道1例病程长达17年的女性VWM患者,曾因低血清铜蓝蛋白被误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经重新解读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VWM,值得临床医生警惕和思考。

  • 标签: 白质脑病 共济失调 肝豆状核变性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骨架化平均扩散率峰宽评价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集所有受试者人口学特征和血管危险因素,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筛选出无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tensities,WMH)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26分的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MRI筛选有WMH者85例,均完善MoCA量表及临床痴呆评定(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量表测评后,分为认知正常组(WMH-CN组)45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WMH-VCIND组)23例、血管性痴呆组(WMH-VaD组)17例。采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骨架化平均扩散率峰宽(peak width of skeletonized mean diffusivity,PSMD)标记方法对WMH伴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组及对照组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四组间PS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H-CN组:3.558±0.157,WMH-VCIND组:4.128±0.222,WMH-VaD组:5.469±0.000,对照组:2.612±0.105,F=42.479,P<0.05)。组间比较,WMH各组PSMD值均高于NC组(均P<0.05)。WMH-VCIND组较WMH-C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WMH-VaD组PSMD值高于WMH-CN组和WMH-VCIND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MD可以准确检测出WMH造成的脑白质纤维损伤。WMH合并认知下降的程度与PSMD增加的程度并不完全一致;相比WMH认知正常者,WMH合并VCIND时PSMD增加并不显著,合并VaD时PSMD才会显著增加。PSMD值作为影像标记物可以为临床诊断WMH-VaD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脑白质高信号 血管性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骨架化平均扩散率峰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的衰弱状况并分析脑白质高信号与其衰弱状况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通过头颅MRI筛选65岁以上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62例。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其衰弱状况,采用Fazekas量表评分法对头颅MRI影像进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e,PVH)和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e,DWMH)独立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ANOVA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PVH及DWMH评分与Fried衰弱表型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162例老年LA患者中不同衰弱表型分别为无衰弱46例(28.40%),衰弱前期76例(46.91%),衰弱40例(24.69%);不同衰弱状况的老年LA患者之间在年龄(F=9.382,P<0.01)、慢性病数(H=10.736,P<0.01)、服药数量(H=15.927,P<0.01)、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评分(F=5.263,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衰弱状况的老年LA患者PV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37,P<0.01),而DWM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39,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老年LA患者PVH评分与衰弱表型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8,P<0.01)。结论老年LA患者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增龄、多病共存、多重用药、营养风险等因素有关。老年LA患者衰弱的发生与脑室周围白质病变相关,且白质损害越严重,衰弱程度越高。

  • 标签: 脑白质疏松症 衰弱 脑白质高信号
  • 简介:摘要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室周围及皮质下的广泛脑白质损害。既往研究表明,WMLs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情绪和排尿功能等相关。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PD患者的WMLs易感性较高,而WMLs的存在可能参与了PD患者运动及认知障碍的进展过程。PD患者因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长期接受多巴胺(dopamine,DA)治疗、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Aβ)血管沉积等原因,WMLs加重的风险较高。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WMLs可显著影响PD患者的运动及认知症状。WMLs主要影响PD患者的轴性运动症状,并与其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视觉空间能力等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并且WMLs的严重程度影响了PD患者相关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WMLs的进展可能有助于改善PD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效果。文中就WMLs在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D患者症状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认知症状 治疗
  • 作者: 马艳玲 陈红燕 王金芳 叶娜 王诗男 冯丽 李越秀 石庆丽 贾伟丽 张玉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 1022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北京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患者白质微结构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2年3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并证实存在WML病灶的34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排除焦虑抑郁,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对所有WML患者进行评分,将其分为WML无认知功能障碍组(WML-cognitive normal,WML-CN)、WML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WML-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n dementia,WML-VCIND)、WML伴痴呆组(WML-dementia,WML-VAD),并使用Stroop色词干扰测验、数字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量表对其执行功能进行评价。另外选择MRI扫描无WML病灶的17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所有入组对象均采用德国西门子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DTI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全脑基于体素的分析(voxel based analysis, VBA),分析四组被试全脑及感兴趣脑区DTI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并与WML患者执行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执行功能测验中,与认知功能正常者(WML-CN组、NC组)相比,WML伴认知障碍的患者(WML-VAD组、WML-VCIND组)在Stroop色词干扰B时间[(65.54±6.24)s和(43.67±0.95)s、(76.75±2.13)s和(43.67 ±0. 95)s、(65.54±6.24)s和(43.66±1.81)s、(76.75±2.13)s和(43.66±1.81)s]、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88.58±6.76)s和(61.63±1.31)s、(96.37±1.47)s和(61.63±1.31)s、(88.58±6.76)s和(66.31±8.19)s、(96.37±1.47)s和(66.31±8.19)s]、TMTA时间[(40.47±2.76)s和(30.92±0.47)s、(44.24±1.43)s和(30.92±0.47)s、(44.24±1.43)s和(31.99±2.07)s、(40.47±2.76)s和(31.99±2.07)s]、TMTB时间[(88.66±6.55)s和(80.34±0.61)s、(96.70±1.72)s和(80.34±0.61)s、(88.66±6.55)s和(83.10±5.91)s、(96.70±1.72)s和(83. 10±5.91)s]、数字符号测验得分[(39.25±5.63)分和(47.00±2.55)分、(31.27±3.93)分和(47.00±2.55)分、(39.25±5.63)分和(48.86±4.34)分、(31.27±3.93)分和(48.86±4.34)分]、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8.94±1.00)分和(11.71±0.47)分、(6.64±0.81)分和(11.71±0.47)分、(8.94±1.00)分和(10.86±0.69)分、(6.64±0.81)分和(10.86±0.69)分]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ML伴认知障碍的患者中,WML-VAD组在Stroop色词干扰B时间、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符号测验得分、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较WML-VCI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L-CN患者部分执行功能评分如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言语流畅性试验得分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胼胝体膝部、下纵束等的FA值与Stroop色词干扰B测验、Stroop色词干扰C测验、TMTA时间呈负相关(r=-0.436~-0.471),与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呈正相关(r=0.428~0.573);胼胝体膝部、上/下纵束、下额枕束等MD值与Stroop色词干扰B测验、Stroop色词干扰C测验、TMTA时间呈正相关(r=0.432~0.609),与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呈负相关(r=-0.424~-0.630,经校正,均P<0.003125)。结论WML伴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显著下降,且白质微结构破坏越严重,执行功能损害越严重。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执行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索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人源性肝细胞系HepG2、游离脂肪酸(FFA;油酸与棕榈酸浓度比为2∶1)建立体外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酸钠不同浓度(1、2、5、10、20、50 mmol/L)干预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酸钠5 mmol/L干预(丁酸钠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细胞比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酸钠1、2、5、10 mmol/L干预组、空白小干扰RNA(siRNA)干扰组、G蛋白偶联受体(GPR)43干扰组、GPR109a干扰组、GPR43/GPR109a双敲组,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转染前后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水平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CK-8检测结果提示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丁酸钠干预组的细胞凋亡比例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3.400±0.100)%比(1.800±0.400)%、(1.067±0.4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8.705,P均<0.01);模型组凋亡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前,模型组的p-AKT、p-mTOR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300±0.058比1.000±0.012、2.160±0.125比1.000±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80、8.575,P均<0.05);丁酸钠1、2、5、10 mmol/L干预组的p-AKT和p-mTOR蛋白水平均低于模型组(1.530±0.085、1.407±0.096、1.032±0.035、1.036±0.099比2.300±0.058,1.483±0.073、1.297±0.048、1.067±0.035、0.970±0.072比2.16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1、7.997、19.790、11.020,4.683、6.445、8.424、8.245,P均<0.05)。转染后,GPR43干扰组、GPR109a干扰组和GPR43/GPR109a双敲组的p-AKT、p-mTOR蛋白水平均高于空白siRNA干扰组和丁酸钠5 mmol/L干预组(1.474±0.045、1.471±0.058、2.067±0.120比1.158±0.030和1.139±0.031,1.850±0.082、1.683±0.058、2.160±0.091比1.469±0.037和1.490±0.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AKT=5.807、4.816、7.322,6.109、5.080、7.463;tp-mTOR=4.235、3.113、7.044,2.542、1.497、4.562;P均<0.05)。结论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与GPR43/GPR109a-p-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丁酸钠 脂肪变性 肝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是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影像学表型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WMH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饮食可能改变机体的全身慢性炎症水平,进而影响WMHs的发生和发展。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是用于评估个体饮食总体炎症潜能的工具,被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研究。文章就DII和WMHs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白质 炎症 炎症介导素类 膳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脑白质高信号是指在脑室旁或皮质下区的脑白质斑点或斑片状影像学表现,与认知损害和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对脑白质高信号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及影像学评价量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白质 磁共振成像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常见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结局,为规避发生风险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的384例DILI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史、肝损伤临床分型、肝损伤程度分级和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4例DILI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49.7%(191/384)。引起DILI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抗菌药物(40.6%,156/384)、抗结核药(20.3%,78/384)和提高免疫类中药汤剂(15.6%,60/384)。提高免疫类中药汤剂引起的DILI以胆汁淤积型为主,占65.0%(39/60),高于肝细胞型18.3%(11/60)和混合型16.7%(10/60)(χ2=40.650,P<0.01);抗肿瘤化疗药引起的DILI以肝细胞型为主,占56.8%(25/44),高于胆汁淤积型27.3%(12/44)和混合型15.9%(7/44)(χ2=17.659,P<0.01)。4级肝损伤患者治疗无效的比例(5/10)和5级肝损伤患者死亡的比例(8/8)均高于较低级别的肝损伤组(χ2=157.218,P<0.01;χ2=320.917,P<0.01)。结论DILI的发生风险和肝损伤的临床分型与药物种类有关,肝损伤程度重者疾病预后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抗菌药 抗结核药 中草药
  • 简介:摘要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抑制剂 后发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新药撤市的主要原因。DILI虽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可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结果,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已成为欧美国家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DILI的诊断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药物再刺激可以作为诊断DILI的"金标准",但是可能再次诱发肝衰竭,因此在临床中并不推荐使用。目前现有的关于DILI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生物标志物诊断、基因诊断、评分量表诊断等。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实验诊断 生物标志物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发病趋势、基础疾病、致病药物及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 820例DIL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特征、发病趋势、相关基础疾病、致病药物、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 820例DILI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44;年龄(44.00±16.32)岁。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2 353例(83.43%),胆汁淤积型肝损伤353例(12.51%),混合型114例(4.04%)。在三种临床分型中,男女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032,P>0.05);在各年龄段分组中,男女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367,P<0.001);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DILI占肝病的比例及急性DILI占急性肝病的比例都呈总体上升趋势。2 820例DILI患者相关基础疾病主要涉及发热(15.14%)、皮肤病(11.84%)、心脑血管疾病(11.17%)等;主要致病药物涉及中草药、中成药类(37.49%)、抗生素(15.85%)、解热镇痛药(14.37%)等;在三种临床分型中,治愈、好转、无效和死亡不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61.300,P < 0.001)。结论近几年我院DILI占肝病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涉及的基础疾病及致病药物种类较多,需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是脑小血管病的MRI表型之一,在老年人中多见,并且与认知损害及步态障碍等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但其病理学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文章从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氧化应激、炎症和遗传等多个方面阐述了WMHs的可能病理生理学机制。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白质 炎症 氧化性应激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和部位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的步态和平衡障碍的特点以及跌倒风险。方法选取LA患者78例(LA组)和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根据Fazekas分级量表将LA组分为不同程度亚组(LA1组、LA2组、LA3组)并对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VH)和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独立评分。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步态测试、平衡测试以及跌倒风险评价,并分析步态测试结果和平衡测试结果与PVH评分和DWM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LA组与NC组在步态测试[(11.47±0.51)分,(10.18±1.29)分]、平衡测试[(15.63±0.49)分,(13.96±1.58)分]以及跌倒风险[(27.10±0.76)分,(24.15±2.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0,5.667,5.799,均P<0.01);NC组和LA1组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C组和LA2组、LA3组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得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1.562,1.336;2.592,3.342,2.985;均P<0.01),LA1组[(11.19±0.85)分,(15.38±0.75)分,(26.58±1.47)分]和LA2组[(10.36±0.82)分,(14.07±1.09)分,(24.43±1.64)分]、LA3组[(8.88±0.99)分,(12.23±1.08)分,(21.21±1.93)分]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5,1.313,1.039;2.317,3.093,2.756;均P<0.01),LA2组和LA3组比较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1.780,1.639,均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步态测试与PVH和DWMH评分呈负相关(r=-0.810,P<0.01;r=-0.452,P<0.01);平衡测试与PVH和DWMH评分呈负相关(r=-0.502,P<0.01;r=-0.836,P<0.01)。结论中重度LA患者存在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且随着LA病变程度增加,步态和平衡功能的损害明显增加,跌倒风险亦明显增高。LA患者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与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相关性不同,步态障碍与PVH评分相关性更加明显,而平衡障碍与DWMH评分相关性更加明显。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步态障碍 平衡障碍 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