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丘脑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中心自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行双侧STN-DBS治疗的39例P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于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项(PDQ-8)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节点间评分的差异,以及评分改善程度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依据术前BAI评分将患者分为无焦虑组(n=18)、轻度焦虑组(n=10)、中度焦虑组(n=8)和重度焦虑组(n=3),以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9例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14(8,20)分、9(3,14)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6(9,2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DI评分[8(6,16)分]及PDQ-8评分[3(2,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5(8,21)分、9(6,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程度与BDI评分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s=0.722,P=0.000),也与术前BDI评分及术前PDQ-8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s=-0.714,P=0.000;rs=-0.378,P=0.018)。(3)亚组分析显示,轻度焦虑组和中度焦虑组患者中,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与重度焦虑组患者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无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STN-DBS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PD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示STN参与了PD患者焦虑症状的神经机制。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焦虑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夜班工作可引起糖代谢异常。模拟夜班工作大鼠不同补充睡眠方式对代谢影响的研究是国际上首个探讨夜班工作后不同睡眠补充方式对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夜班工作大鼠皮质酮浓度增加、摄食量增加、体重增量下降,并出现糖耐量受损和胰岛炎。通过对早期睡眠补充、晚期睡眠补充、间断睡眠补充后,与正常作息大鼠进行比较发现,夜班工作后采用间断睡眠补充方式对代谢的影响最小。

  • 标签: 代谢 夜班工作 睡眠剥夺 睡眠补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眼镜蛇毒注入大鼠臂丛神经下干的方法,探索建立新型臂丛神经痛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2~3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分别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蛇毒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沿右侧锁骨下缘向腋窝方向做1 cm切口,显露与锁骨下静脉伴行的臂丛神经,予臂丛神经下干内注射4 μl眼镜蛇毒(100 mg眼镜蛇毒溶于1 ml无菌生理盐水抽取4 μl);假手术组注射相同容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于术前3 d和术后3、6、9、12、15、20、30和60 d时观察大鼠左前肢及右后肢对机械刺激的疼痛反应阈值;于术后14、60 d时于假手术组、蛇毒组各取2只大鼠行4%多聚甲醛和2%戊二醛混合溶液主动脉灌注后取材,电镜下观察臂丛神经和颈髓(C8~T1)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3组大鼠在术前3 d时左前肢及右后肢机械痛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蛇毒组大鼠左前肢及右后肢机械痛阈值在术后各时点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持续至术后60 d(P均<0.05)。电镜下观察注射蛇毒后的大鼠右侧臂丛下干及颈髓(C8~T1)发现有明显脱髓鞘改变。结论大鼠臂丛神经下干鞘内注入眼镜蛇毒可成功模拟臂丛神经痛,神经受损后臂丛神经和中枢神经相应节段同时发生脱髓鞘改变。

  • 标签: 臂丛神经 神经痛 动物模型 蛇毒 脱髓鞘疾病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过去30年人们对HBV及HBV感染相关性肝细胞癌已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但仍有大量关于HBV生命周期和病毒发病机制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缺乏HBV感染背景下可广泛使用的模式动物模型,所以制约了HBV研究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全面梳理了现有HBV小鼠模型在病毒学特征和致病性方面的不同侧重点。以HBV关键病毒学行为如病毒复制、共价闭合环状DNA的形成和持续性感染为关键词,建立不同处理手段与模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便于选择正确模型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并基于此筛查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病毒复制 小鼠模型 共价闭合环状DNA 感染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盆肌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电刺激频率5~50 Hz,每次治疗15 min,每周治疗2次)及盆肌训练(每次训练15~30 min,每天训练3次),2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道压(MUP)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FUL、MUCP、MUP、社会心理评分、限制性行为评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阴道收缩压[(35.93±8.52)cmH2O]、阴道静息压[(35.17±8.46)cmH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4.85±0.79)s]、FUL[(34.52±7.85)mm]、MUCP[(7.93±1.21)kPa]、MUP[(9.08±1.25)kPa]、社会心理评分[(77.29±5.18)分]、限制性行为评分[(77.39±5.37)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76.29±5.7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盆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功能、尿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 尿流动力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产妇在知识认知水平、依从性、盆肌恢复情况和自护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知识认知水平及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知识认知水平及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6 w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盆康复训练认知水平和依从性,促进产后盆肌恢复,提高自我效能。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目标导向 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联合盆肌训练(凯格尔运动)对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 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且发现腹直肌分离大于2.0 cm的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产妇年龄(27.48±2.37)岁,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盆肌训练,对照组产妇年龄(27.08±2.76)岁,采取自主训练。将腹直肌分离距离和盆肌力等级作为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腹直肌分离距离为(1.52±0.28)cm,低于对照组的(2.67±0.48)cm,试验组Ⅱ、Ⅲ、Ⅳ级盆肌力比例低于对照组[0比9.3%(14/150),0比13.3%(20/150),34.7%(52/150)比44.7%(67/150)],V级盆肌力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65.3%(98/150)比32.7%(4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39,P<0.05)。治疗后,试验组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电刺激与盆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

  • 标签: 产妇 低频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腹直肌分离 盆底肌力等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母婴结局及盆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48例产妇作为研究组,按1∶1选取同期采用坐式分娩的4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观察两组产程时间,统计出血量;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分娩控制量表(LAS)评价产妇分娩2 h后疼痛及分娩控制感;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产妇分娩后6周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盆肌功能,并统计两组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4.17%(2/48)比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19,P = 0.045)。研究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及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472.69 ± 55.24) min比(515.25 ± 67.26) min、(43.26 ± 5.23) min比(52.34 ± 5.56) min、(535.24 ± 38.22) min比(582.68 ± 40.16) min、(179.12 ± 25.65) ml比(195.34 ± 24.3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分娩后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言语反应量表(VR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6.24 ± 1.21)分比(7.68 ± 1.32)分、(21.25 ± 2.98)分比(27.95 ± 3.75)分、(2.78 ± 0.29)分比(3.49 ± 0.85)分、(6.35 ± 0.18)分比(7.54 ± 0.16)分、(4.38 ± 0.12)分比(5.54 ± 0.25)分],LAS评分高于对照组[(175.18 ± 15.64)分比(122.65 ± 14.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1、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肌肌力异常、肌力疲劳度及阴道压力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分娩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04%(6/46)比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降低中转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且能缓解产妇焦虑,减轻产痛,提高分娩控制感,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但其对产妇盆肌功能的影响还需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分娩 体位 分娩过程 分娩疼痛 分娩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对其产后盆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采用旋后肩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采用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获取2组产妇分娩8周后盆肌收缩运动肌电值。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盆sEM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产妇分娩巨大儿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伦审字(28)号]。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产妇身高、体重,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孕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巨大儿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产妇前基线值、快肌收缩最大值、混合肌收缩最大值、混合肌收缩平均值、耐力肌收缩平均值、后基线值分别为(1.4±0.3) μV、(23.8±5.5) μV、(19.9±3.4) μV、(17.2±2.9) μV、(13.7±3.0) μV、(1.3±0.3) μV,均超过对照组的(1.3± 0.3) μV、(20.6±4.4) μV、(17.7±3.3) μV、(14.2±4.1) μV、(11.8±3.4) μV、(1.1±0.3) μV,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产妇耐力肌收缩最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助产,较传统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可改善产妇产后短期内的盆肌功能。

  • 标签: 自然分娩 产后期 旋后肩法 肩难产 肌收缩 骨盆底肌 肌电描记术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产后盆功能康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产后女性盆功能障碍(F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研究组基于对照组予以穴位按摩,统计对比两组康复满意度以及治疗前后盆肌肌力改变状况、症状改善状况、性生活质量以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肌肌力变化、子宫脱垂、尿失禁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肌肌力、子宫脱垂、尿失禁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性生活质量为(78.25±6.23)分,优于对照组(66.18±6.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康复满意度为89.80%(44/49),优于对照组73.47%(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F-1、TGF-β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IGF-1、TGF-β1水平分别为(39.54±6.20)µg·L-1、(166.92±10.15)µmol·L-1,均高于对照组(25.46±6.18)µg·L-1、(142.56±10.66)µ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产后盆功能康复中,可改善盆肌肌力,减轻临床症状,增强性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满意度,改善血清IGF-1、TGF-β1水平。

  • 标签: 穴位按摩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肌力 子宫脱垂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阴道植入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TiLOOP的盆重建术的临床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以阴道前壁膨出Ⅲ~Ⅳ度为主的50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对其实施经阴道植入TiLOOP网片的盆重建术,其中自行裁剪TiLOOP网片的“协和式”盆重建术37例、TiLOOP Total 6套盒网片的盆重建术13例。评价术后各项主观指标[包括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PGI-I)、盆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盆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与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12)]、客观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评定为“成功”)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0例POP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8±6)个月。手术成功率为90%(45/50),单独阴道前壁、顶端、后壁脱垂的复发率分别为2%(1/50)、2%(1/50)、6%(3/50);无一例行再次手术或子宫托治疗。PGI-I显示,50例患者均主观满意,其中明显改善者46例(92%,46/50)、有改善者4例(8%,4/50);术后3、6、12个月随访,PFDI-20及PFIQ-7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ISQ-12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发性交痛。网片暴露率为12%(6/50),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2/47)。结论经阴道植入TiLOOP网片的盆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短期疗效较好,但如何减少网片暴露仍需继续探究。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骨盆底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网 聚丙烯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母婴结局及盆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48例产妇作为研究组,按1∶1选取同期采用坐式分娩的4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观察两组产程时间,统计出血量;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分娩控制量表(LAS)评价产妇分娩2 h后疼痛及分娩控制感;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产妇分娩后6周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盆肌功能,并统计两组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4.17%(2/48)比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19,P = 0.045)。研究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及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472.69 ± 55.24) min比(515.25 ± 67.26) min、(43.26 ± 5.23) min比(52.34 ± 5.56) min、(535.24 ± 38.22) min比(582.68 ± 40.16) min、(179.12 ± 25.65) ml比(195.34 ± 24.3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分娩后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言语反应量表(VR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6.24 ± 1.21)分比(7.68 ± 1.32)分、(21.25 ± 2.98)分比(27.95 ± 3.75)分、(2.78 ± 0.29)分比(3.49 ± 0.85)分、(6.35 ± 0.18)分比(7.54 ± 0.16)分、(4.38 ± 0.12)分比(5.54 ± 0.25)分],LAS评分高于对照组[(175.18 ± 15.64)分比(122.65 ± 14.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1、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肌肌力异常、肌力疲劳度及阴道压力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分娩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04%(6/46)比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降低中转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且能缓解产妇焦虑,减轻产痛,提高分娩控制感,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但其对产妇盆肌功能的影响还需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分娩 体位 分娩过程 分娩疼痛 分娩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肌训练知信行情况。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北京某妇产医院产后12周在盆门诊就诊患者213例,采用产褥期妇女盆肌功能锻炼知信行及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盆肌功能锻炼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213例SUI患者盆肌训练知信行总体标准分为(75.70±10.2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最高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分娩方式、孕期体重增长、当前是否有尿失禁患者盆功能锻炼知信行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2)。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孕期体重增长及当前是否存在尿失禁是盆功能锻炼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肌功能锻炼的态度积极,但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增强患者对于盆功能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产后 盆底肌训练 知信行
  • 作者: 薛利利 叶祝君 刘莉 衣雪青 张朋 臧丽丽 赫军 刘若虚 刘丽 罗保玉 石素宁 时敏秀 宗晶 姚天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7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眼科,山东济南 250000,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440104,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护理部,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营养科,山东济南 250000,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85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卫勤部,山东济南 2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劳力性热射病(EHS)动物肠功能受损情况,探讨预防性口服蕊福平果胶(RFP)对EHS动物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10周龄无特定病原(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EHS模型组、EHS饮水组(H2O+EHS组)及EHS果胶组(RFP+EHS组),每组30只。H2O+EHS组及RFP+EHS组动物于训练适应期每日灌胃蒸馏水或RFP 20 mL/kg,连续5 d,1周后利用温控跑台调整温控范围为(37±1)℃,通过一次性高温力竭运动制备EHS大鼠模型;EHS模型组动物在训练适应期不给予任何补液干预;常温对照组动物置于温度为(25±2)℃、湿度为(55±5)%的常温恒温箱中自由活动,不给予任何处理。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疼痛回缩反射、仰卧翻正反射和前肢拉力测试);取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取肠黏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Chiu评分。结果EHS模型组大鼠发生行为学、炎症反应指标和病理学等改变,表现为疼痛回缩和仰卧翻正反射延迟,前肢拉力下降,炎症反应指标明显升高,且出现明显的肠黏膜损伤,提示EHS大鼠模型制备成功。H2O+EHS组大鼠除炎症反应指标有所改善外,其他指标与EHS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FP+EHS组大鼠给予RFP预处理后,疼痛回缩反射及仰卧翻正反射均较EHS模型组明显改善〔疼痛回缩反射(分):1.4±0.2比0.3±0.2,仰卧翻正反射(分):1.0±0.1比0.2±0.1,均P<0.05〕,前肢拉力明显提高(N:13.0±0.5比8.2±0.6,P<0.01);促炎因子水平较EHS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ng/L):67.5±9.2比194.3±13.7,IL-6(ng/L):360.0±54.1比981.2±84.4,IL-1β(ng/L):33.7±9.0比88.7±6.1,均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则较EHS模型组进一步升高(ng/L:208.7±10.5比103.7±7.0,P<0.01);肠黏膜损伤程度较EHS模型组明显减轻,Chiu评分和DAO活性显著低于EHS模型组〔Chiu评分(分):1.5±0.2比3.8±0.0,DAO(U/L):83.7±6.7比128.7±10.5,均P<0.05〕。结论高温环境训练可造成大鼠肠屏障功能受损,诱发内毒素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预防性口服RFP能够保护EHS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缓解SIRS,促进EHS发生后基本神经反射及肌力恢复。

  • 标签: 劳力性热射病 果胶 肠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6个省份28个县(区)儿童动物伤害流行特征及发生频次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动物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2020年儿童伤害预防项目中0~17岁儿童伤害数据,描述儿童动物伤害发生基本特征,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动物伤害发生频次影响因素。结果中国6个省份28个县(区)204 628名0~17岁儿童,男童107 029名,女童97 599名,男女性别比为1.10。动物伤害人数发生率为0.70%,人次发生率为0.72%,男童高于女童。动物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以家中(73.20%)、公路/街道/道路(7.51%)和小区/村里空地(6.77%)为主。发生时活动主要为玩耍/娱乐(63.15%)。发生时段主要为12:01-18:00(45.03%)。损伤部位以上肢(47.89%)、下肢(35.31%)和头部(8.44%)最常见。主要处理方式为门诊或急诊治疗(85.19%)。负二项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级、监护人文化程度、城乡、监护人每天与儿童沟通时间是儿童动物伤害发生频次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动物伤害防控工作应将男童作为重点人群,家庭作为主要场所。动物伤害发生频次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向儿童及监护人普及动物伤害预防知识,综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 标签: 动物伤害 儿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神经生长因子(NGF)、突触素(SY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BO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每侧海马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μl;模型组每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5 μl;HBO组每侧海马注射Aβ25-35 5 μl,注射2周后予以HBO干预。HBO干预结束后各组均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及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NGF及SYN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短,其中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第5、6天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模型组(均P<0.05);HBO组第5、6天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模型组(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穿越原平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显著多于模型组(均P<0.05);HBO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多于模型组(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BDNF、TrkB、NGF蛋白相对表达量及SYN光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HBO组BDNF、TrkB、NGF蛋白相对表达量及SYN光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BO可能通过上调与记忆密切相关的BDNF、TrkB、NGF和SYN表达,减轻AD模型大鼠认知障碍。

  • 标签: 高压氧 阿尔茨海默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神经生长因子
  • 作者: 白石柱 任楠 冯志宏 谢瑞 董岩 李志文 赵铱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手术系统(Autonomous Dental Implant Robotic System, ADIR)在动物口内进行种植手术的准确性。方法选择9只中华田园犬(3岁,性别不限),拔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制作牙列缺损模型。每只犬下颌骨每侧缺牙区各植入2枚种植体,分别由ADIR(机器人组)和1名有丰富种植手术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使用数字化全程导板(导板组)完成,每组18枚。术后评价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与规划位置的偏差,包括颈部、根部和角度偏差;测量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比较机器人组与导板组差异。结果ADIR能顺利在全身麻醉动物口内完成种植体植入。机器人组种植体颈部偏差[M(Q)]为0.269(0.152) mm、根部偏差为0.254(0.218) mm、角度偏差为0.989°(0.517°),均显著小于导板组[颈部偏差为0.910(0.872) mm、根部偏差为1.179(1.176) mm、角度偏差为4.209°(5.208°)](P<0.05)。两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组研发的ADIR在动物口内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准确性优于数字化全程导板。

  • 标签: 牙种植 机器人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本文系统地回顾和分析了1994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哮喘动物实验研究论文,重点了解研究目的、研究所用的动物种类和品系、哮喘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及模型成功与否的评估标准,实验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种类和用法,最后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哮喘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今后逐步解决,以使哮喘动物实验研究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治疗累及鼻颅区域鼻腔鼻窦骨源性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骨源性良性肿瘤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与传统组,每组49例。内镜组给予鼻镜联合柯-陆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鼻侧切开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内镜组与传统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并治愈出院,经病理学检查均无恶性肿瘤患者。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分别为(30.5±6.7)min、(64.7±14.6)ml、(6.4±2.7)d,均少于传统组的(48.7±10.5)min、(108.4±23.8)ml、(9.8±3.6)d,P均<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复发率为2.04%(1/49),均低于传统组的22.45%(11/49)、14.29%(7/49),P均<0.05。结论在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治疗中,鼻镜治疗相对于传统开鼻手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与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鼻腔 鼻窦 鼻镜 良性肿瘤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双侧丘脑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不同亚型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9例原发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刺激器开机后1、3、6及12个月采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评分,计算TWSTRS评分改善率,并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差异,以评估STN-DBS治疗CD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不同亚型CD的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STN-DBS治疗。术后头颅MRI均显示植入电极位于或接近计划靶点。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过敏反应及排异反应。术后8例患者出现异动症状,1例出现躁狂症状和睡眠障碍,2例出现轻微的单手乏力伴协调性差,程控后均缓解。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37(12~62)个月。9例患者开机后1、3、6及12个月TWSTRS总分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5.7%(11.6%,37.2%)、53.5%(42.8%,71.8%)、87.5%(53.2%,100.0%)以及100.0%(84.1%,100.0%);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TWSTRS总分、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开机后12个月随访时,4例活动型CD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均为100.0%,5例紧张型CD患者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94.2%(72.3%,100.0%)。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双侧STN-DBS治疗原发性CD较为安全、有效,且活动型和紧张型CD患者均可获益。

  • 标签: 斜颈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