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双侧丘脑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不同亚型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9例原发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刺激器开机后1、3、6及12个月采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评分,计算TWSTRS评分改善率,并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差异,以评估STN-DBS治疗CD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不同亚型CD的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STN-DBS治疗。术后头颅MRI均显示植入电极位于或接近计划靶点。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过敏反应及排异反应。术后8例患者出现异动症状,1例出现躁狂症状和睡眠障碍,2例出现轻微的单手乏力伴协调性差,程控后均缓解。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37(12~62)个月。9例患者开机后1、3、6及12个月TWSTRS总分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5.7%(11.6%,37.2%)、53.5%(42.8%,71.8%)、87.5%(53.2%,100.0%)以及100.0%(84.1%,100.0%);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TWSTRS总分、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开机后12个月随访时,4例活动型CD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均为100.0%,5例紧张型CD患者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94.2%(72.3%,100.0%)。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双侧STN-DBS治疗原发性CD较为安全、有效,且活动型和紧张型CD患者均可获益。

  • 标签: 斜颈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产后尿失禁患者盆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盆康复中心就诊的128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先后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8—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8月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肌锻炼依从性及所处行为改变阶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2周后,观察组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后尿失禁患者盆肌锻炼依从性、治疗效果,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锻炼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音疗法配合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控制感、盆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本院初产妇12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传统体位分娩,研究组采取五音疗法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评分、分娩控制感评分、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盆肌功能、妊娠结局、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45.34±4.20)分比(51.56±5.11)分,(46.59±5.28)分比(53.45±5.35)分],分娩控制感分值高于对照组[(146.79±11.69)分比(125.68±10.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73.33%(44/60)比53.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6/60)比25.0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0%(57/60)比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过程中联合应用五音疗法及自由体位,可缓解负性情绪,缩短产程时间,改善分娩控制感,对盆功能影响小,且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产妇干预满意度高。

  • 标签: 初产妇 五音疗法 自由体位分娩 分娩控制感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模型,探讨组织因子(TF)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TF小干扰RNA(siRNA)特异性沉默TF表达,转染大鼠成纤维细胞RFL-6,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效率。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进行动物预处理及分组,72只雄性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30只)、抑制组(30只),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腹手术,不结扎静脉,模型组行开腹手术结扎静脉构建DVT模型,抑制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行TF siRNA预处理。分别于术后2、8、24、48、72 h处死大鼠,取血清样本,RT-PCR实验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血样中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P选择素(P-selection)及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水平,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均数比较采用SNK-q检验;Spearman检验分析TF与各生物学指标在血栓形成中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54±0.12、1.02±0.03、1.03±0.02(t=11.322,P<0.05);TFPI,1.47±0.21、1.04±0.03、1.03±0.04(t=9.382,P<0.05);P-selection,1.59±0.12、0.95±0.05、1.03±0.03(t=12.720,P<0.05);PSGL-1,1.47±0.14、0.96±0.03、1.08±0.04(t=10.24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术后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均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02.42±8.42)、(56.32±5.64)、(52.43±6.32) ng/L(t=14.230,P<0.05);TFPI,(42.43±4.45)、(36.43±3.42)、(38.43±4.10) μg/L(t=10.188,P<0.05);P-selection,(34.32±4.43)、(21.32±3.24)、(23.43±3.20) μg/L(t=9.272,P<0.05);PSGL-1,(1 432.43±110.42)、(832.43±32.43)、(845.43±43.84) μg/L(t=10.05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模型组大鼠术后2、8、24 h时静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 [TF,1.54±0.12(t=7.282,P<0.05),1.61±0.21(t=6.640,P<0.05),1.97±0.22(t=8.022,P<0.05);TFPI,1.47±0.21(t=11.022,P<0.05),1.50±0.18(t=12.103,P<0.05),0.52±0.20(t=11.039,P<0.05);P-selection,1.59±0.12(t=11.651,P<0.05),1.68±0.20(t=9.022,P<0.05),2.23±0.31(t=7.292,P<0.05);PSGL-1,1.47±0.14(t=8.023,P<0.05),1.60±0.23(t=7.026,P<0.05),2.20±0.34(t=8.554,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2、8、24 h时静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TF,(102.42±8.42) ng/L(t=7.166,P<0.05),(135.43±8.53) ng/L(t=9.025,P<0.05),(158.76±22.32) ng/L(t=12.305,P<0.05);TFPI,(42.43±4.45) μg/L(t=15.021,P<0.05),(51.42±5.43) μg/L(t=11.353,P<0.05),(68.64±6.87) μg/L(t=13.004,P<0.05);P-selection,(34.32±4.43) μg/L(t=8.023,P<0.05),(42.43±5.11) μg/L(t=12.020,P<0.05),(59.56±8.31) μg/L(t=10.266,P<0.05);PSGL-1,(1432.43±110.42) μg/L(t=8.102,P<0.05),(1 544.32±96.43) μg/L(t=10.442,P<0.05),(1703.42±117.46) μg/L(t=9.2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术后24 h时达最高水平。模型组大鼠术后48 h及72 h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出现降低趋势。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48、72 h时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 [TF,0.43±0.01、0.53±0.01、0.59±0.02、0.61±0.03、0.62±0.01、2.02±0.22、2.02±0.24(t=14.385,P<0.05);TFPI,0.45±0.02、0.50±0.02、0.58±0.02、0.60±0.02、0.61±0.03、0.51±0.18、0.50±0.20(t=13.022,P<0.05);P-selection,0.34±0.03、0.55±0.03、0.67±0.04、0.60±0.02、0.55±0.03、2.02±0.16、1.79±0.14(t=15.335,P<0.05);PSGL-1,0.40±0.02、0.54±0.02、0.71±0.04、0.62±0.03、0.57±0.03、1.84±0.16、1.65±0.15(t=10.28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48、72 h时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 [TF,(34.64±5.64)、(50.53±10.54)、(65.43±11.42)、(48.42±12.42)、(38.42±10.24)、(102.32±7.43)、(93.43±6.48) ng/L(t=12.473,P<0.05);TFPI,(21.42±9.40)、(29.42±6.75)、(37.53±5.48)、(32.43±10.48)、(24.54±6.63)、(57.65±6.40)、(53.23±4.30) μg/L(t=11.255,P<0.05);P-selection,(13.42±2.23)、(15.54±3.02)、(18.76±2.43)、(15.43±1.43)、(11.43±2.03)、(43.43±5.03)、(37.65±5.11) μg/L(t=12.336,P<0.05);PSGL-1,(588.54±98.53)、(645.32±103.42)、(785.54±120.32)、(677.76±124.43)、(544.65±109.43)、(1 343.53±75.43)、(1 197.32±89.32) μg/L(t=8.1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组大鼠术后2、8、24 h时各观察指标呈增长趋势,至术后24 h时达最高水平,但静脉血中P-selection、PSGL-1 mRNA表达水平和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均呈现降低表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VT模型中,大鼠静脉血中TF表达水平与TFPI(r=0.632,P<0.05)、P-selection(r=0.513,P<0.05)、PSGL-1(r=0.651,P<0.05)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大鼠DVT模型静脉血中,TF、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量与血栓形成进程有关,TF表达与TFPI、P-selection、PSGL-1表达存在正相关,P-selection、PSGL-1可通过介导内皮细胞黏附影响TF表达,调节血栓形成。

  • 标签: 组织因子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P选择素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应用新型内镜吻合夹全层闭合胃部穿孔,评价新型内镜吻合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共6头,每头动物胃部造2个10~20 mm穿孔模型,利用新型内镜吻合夹闭合穿孔,观察记录实验动物存活情况、组织愈合情况,30 d后取出全部吻合夹,一半动物安乐死取标本,另一半动物再观察30 d后安乐死取标本。结果所有吻合夹植入成功(100%),30 d内创面均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吻合夹自然脱落率33.3%(4/12),余下的吻合夹均成功拆解并取出,取出30 d后创面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结论新型国产吻合夹操作相对简单,在动物实验中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推广。

  • 标签: 动物实验 胃穿孔 吻合夹,可拆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夏季福建省宁德港地区(宁德港)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基因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夹夜法采集宁德地区鼠类,提取鼠形动物肺组织RNA,用汉坦病毒检测试剂盒对样本进行检测,阳性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序列进行相似性、遗传与变异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12只,汉坦病毒阳性率为6.25%(7/112),其中包括褐家鼠5只,黄胸鼠2只;对阳性样本测序,获得2条汉坦病毒的基因全序列(分别命名为:FJ35和FJ36,GenBank登录号:MW449188~MW449193),全基因组序列均来自雄性褐家鼠;序列比对发现该样本所携带病毒属于汉坦病毒基因型汉城病毒(SEOV),与山东省汉坦病毒分离株JX20140581和LZSF21之间核苷酸相似性较高为99%;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该阳性样本所携带病毒属于S3亚型,与浙江省、山东省以及东北地区汉坦病毒分离株Z37、LZSF21和zy27、Gongzhuling415等属于同一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与国际标准株SEOV80-39 M片段编码的氨基酸相比,FJ35和FJ36第81位谷氨酰胺(Q)变为精氨酸(R);与FJ372核蛋白氨基酸相比发现N259S变异。结论2020年夏季宁德港鼠形动物汉坦病毒阳性率较高,存在人群自然感染和流行的风险;形成该疫源地的病毒来自山东省某疫区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做好港口鼠形动物的输入性防控;2株阳性样本所携带病毒属于S3亚型,与周围地区病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但糖蛋白及核蛋白氨基酸存在一些微小的变异,可能引起相关抗原性的改变。

  • 标签: 汉坦病毒 基因变异 遗传进化 鼠形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套管将门静脉主干部分缩窄后再去除的方法制作一种可恢复性肝外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6只: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肝外门静脉高压组(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EHPVO)和可恢复性肝外门静脉高压组(reversible 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r-EHPVO)。NC组仅开腹后游离门静脉主干。EHPVO组采用套管将门静脉主干部分缩窄制作肝外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r-EHPVO组在肝外门静脉高压模型制备2周后将套管去除。检测所有动物模型手术前后的门静脉压力、血常规和脾脏大小,并比较各组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和脾脏大小的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同一组不同时间段间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只动物模型的制作均成功完成。EHPVO组和r-EHPVO组的术后门静脉压力和脾脏大小均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PVO组与r-EHPVO组套管拆除前门静脉压力和脾脏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套管拆除后r-EHPVO组门静脉压力和脾脏大小显著低于EHPVO组,但其仍高于NC组(P<0.01)。EHPVO组和r-EHPVO组的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低于NC组(P<0.05);去除套管后,r-EHPVO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显著高于EHPVO组,但仍低于NC组。结论采用套管将门静脉主干部分缩窄后再去除的方法制作可恢复性肝外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该动物模型可缓解门静脉高压状态(降低门静脉压力、脾脏大小和改善脾功能亢进状态),具有Rex手术治疗肝外门静脉高压的相似效果,能作为模拟Rex手术研究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肝外门静脉高压 动物模型 Rex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INAHL,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中,全面检索2019年3月31日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总体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7项,样本量共计319例。汇总分析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盆肌电刺激有助于增加患者膀胱容量(WMD=68.89, 95%CI [35.04,102.74]),减少残余尿量(WMD=-25.68, 95%CI [-34.03,-17.32]),增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单次排尿量(WMD=33.41, 95%CI [9.60, 57.23]),减少排尿次数(WMD=-3.44, 95%CI [-4.18,-2.70])及平均漏尿次数(WMD=-1.74, 95%CI [-2.85, -0.62]),并降低下尿路症状评分(WMD=-6.60, 95%CI [-8.31,-4.88])。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肌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国成人颅CT前颅缺损及重建、蝶骨平台区及包括蝶骨平台、蝶鞍区在内的中颅缺损及重建、斜坡区缺损及重建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结合Hadad-Bassagasteguy 瓣(Hadad-Bassagasteguy flap,HBF)的放射解剖学数据的测量,综合评价HBF在颅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中国成人CT影像资料进行前颅缺损及重建、中颅缺损及重建、斜坡区缺损及重建数据的测量以及HBF的放射解剖学数据测量,使用SPSS 2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2例中国成人CT颅相关数据及HBF测量结果为:HBF前缘宽度(37.49±2.86)mm,超过两侧筛前动脉之间宽度[(30.87±8.61)mm] 6 mm以上,后缘宽度(42.61±3.95)mm,超过两侧蝶筛缝之间宽度[(26.79±2.79)mm] 6 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的总长度(79.68±4.96)mm,超过前颅重建长度[(54.06±8.67)mm] 6 mm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46.27±3.14)mm,超过前颅缺损长度[(30.87±8.61)mm] 6 mm以上。HBF后缘宽度超过两侧视柱之间宽度[(30.87±8.61)mm] 6 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总长度分别超过蝶骨平台、蝶骨平台重建长度[(73.61±8.28)mm] 、蝶鞍区重建长度[(64.44±10.25)mm] 6 mm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分别也超过了蝶骨平台缺损长度[(15.50±3.38)mm]、蝶骨平台蝶鞍区缺损长度[(27.88±3.74)mm] 6 mm以上。HBF前缘宽度、后缘宽度均超过两侧颈内动脉斜坡旁段与岩骨段连接处之间宽度[(21.68±2.30)mm] 6 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总长度超过斜坡重建长度[(67.09±5.44)mm] 6 mm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也超过了斜坡缺损长度[(37.19±3.80)mm] 6 mm以上。结论HBF可以为前颅、蝶骨平台区及蝶骨平台和蝶鞍区、斜坡区重建提供足量的组织瓣。术前可以应用放射解剖测量方法预测颅重建所需HBF的大小,为术中提前获取并保护好HBF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鼻中隔 外科皮瓣 鼻黏膜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颅底 修复外科手术 放射测量术 Hadad‑Bassagasteguy 黏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联合颞下窝进路和颈内动脉重建用于侵犯岩骨段颈内动脉的颅巨大肿瘤的技术要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因颅肿物行联合颞下窝进路并重建高位颈内动脉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7~55岁。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为颈动脉瘤,1例为腺样囊性癌复发;肿物中位横截面积为60 mm×51 mm(范围:28 mm×22 mm~72 mm×58 mm)。所有病例均使用联合颞下窝进路和颈内动脉重建的术式完整切除肿物。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 000 ml(范围:600~2 500 ml)。3例患者术后无暂时或长期脑血管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由于脑血管栓塞出现偏瘫。除了复发性腺样囊性癌患者术中切除面神经,其余患者面神经功能均在术后3~12个月内恢复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术后5例患者均规律随访36个月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侵犯高位颈内动脉且无法与动脉分离的侧颅肿瘤,颞下窝进路联合颈内动脉重建可实现肿瘤的完整切除。

  • 标签: 颅底肿瘤 耳外科手术 颞下窝进路 颈内动脉 血管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股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动物模型,并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观察骺板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明确股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取48只雄性6周龄日本大耳白兔,利用环形剥离股骨干骨膜的方法建立兔股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动物模型,右侧为手术侧,左侧为假手术侧。术后4周取术侧及假手术侧股骨测量全长,并取股骨远端骺板行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对差异蛋白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研究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另取20只10周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测量其双侧股骨长度。对相关差异蛋白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股骨长度差及蛋白表达差异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验证正态性,F检验验证方差齐性,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两侧股骨长度,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手术组与空白组长度差,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GO功能富集分析应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术后4周,手术组双侧股骨长度差(手术侧-假手术侧)为(0.62±0.63)mm,空白组双侧股骨长度差(右侧-左侧)为(-0.025±0.2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鉴定出283种差异蛋白,GO分析提示差异蛋白富集于细胞代谢、胞内结构、有机环状化合物结合等,KEGG富集提示差异蛋白通路集中于核糖体、蛋白质外排、剪切体、细胞凋亡及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等。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提示X型胶原蛋白α1链(type X collagen alpha 1 chain,COL10A1)在过度生长的股骨远端骺板软骨中表达上调。结论通过骨膜环切法可建立股骨过度生长的动物模型,COL10A1可能参与股骨过度生长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生长板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的致盲性疾病,是研究线粒体异常的经典疾病模型,其主要突变位点为m11778G.A、m.3460G.A和m.14484T.C. LHON细胞模型主要通过淋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杂种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产生,LHON动物模型主要通过鱼藤酮和ND4突变体诱导小鼠产生。尽管对于LHON模型的研究已取得不错成果,但构建理想的实验模型仍存在较多困难,严重限制了对LHON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探索。详尽了解现有模型在LHON中的应用及特征,有助于完善实验设计和构建新模型。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DNA,线粒体 疾病模型,动物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且稳定的二尖瓣关闭不全(MI)大动物模型,为后期开展的二尖瓣临床器械等的研发提供更好的参考。方法选用20头雄性小尾寒羊(75~80 kg)建立MI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n=5)和MI组(n=15)。采用经胸骨旁长轴超声切面引导下经颈动脉穿刺,用活检钳剪断二尖瓣腱索以建立MI模型,Sham组接受假手术,术后定期检查心功能等相关指标。术前大体资料采用非配对t检验,超声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术后提示中量反流[(3.5±0.6) cm2],其中1头因心率失常死亡,2头死于急性左心衰,其余12头存活。而Sham组未见明显反流。术后3个月,M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56.0±3.1)%、(32.2±2.6)%]均低于Sham组[(70.4±2.0)%、(38.1±3.3)%,t=6.597、2.817,P<0.05],此外,MI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83.5±1.7)、(28.4±1.5) ml]则高于Sham组[(74.5±1.8)、(21.4±1.6) ml,t=6.057、3.603,P<0.05]。同样,MI组左室舒张末直径(LVIDd)及LVIDs[(45.3±1.4)、(30.0±1.3) mm]也高于Sham组[(39.6±2.1)、(24.5±0.9) mm,t=3.502、3.784,P<0.05],心肌纤维化与心肌组织铁死亡GPX4增加而COX2降低。结论此方法能够简便有效地建立MI模型,可用于MI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及经导管二尖瓣治疗产品的开发及评估。

  • 标签: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盆肌功能锻炼结合膀胱训练在改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方面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68.31±4.78)岁,研究组年龄(68.43±4.69)岁。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在尿失禁后采用盆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盆肌功能锻炼与膀胱训练。统计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及拔除导尿管1个月、3个月尿失禁情况,并评估护理后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拔除导尿管后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及ICI-Q-S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拔除导尿管1个月、3个月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及ICI-Q-SF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临床治愈率[92.50%(37/40)]显著优于对照组[67.50%(27/40)],且3例尿失禁患者均为轻症,无中重度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早期盆肌功能锻炼结合膀胱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促进控尿功能恢复,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术后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锻炼 膀胱训练 控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孕期体质量管理联合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盆功能恢复、心理状态改变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从2019年3月开始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联合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护理,在此理论基础上制订初产妇孕期体质量管理联合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护理方案,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随机选择120例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随机选择12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产程时间、产后盆肌肌力、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分及分娩结局。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0.83%(25/120),低于对照组的32.50%(3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76,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结束所用的时间分别为(517.27 ± 8.95)、(48.33 ± 5.62)、(10.26 ± 1.63)min,均低于对照组的(537.31 ± 7.92)、(57.29 ± 5.58)、(18.28 ± 1.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8.369、12.393、38.347,P<0.001);护理后,观察组盆肌肌力正常率为68.33%(82/120),高于对照组54.17%(6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74,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HAMA评分分别为(4.43 ± 1.02)、(5.56 ± 0.8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09 ± 1.15)、(6.88 ± 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830、11.354,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分别为3.33%(4/120)、5.83%(7/120),低于对照组10.00%(12/120)、15.83%(1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86、6.211,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管理联合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缩短初产妇产程,提高产后盆肌肌力,改善其不良情绪,从而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体质量管理 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 盆底功能 心理状态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地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夏地区2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20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85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73例、吴忠市人民医院59例、青铜峡市人民医院52例、固原市人民医院50例、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47例、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47例、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40例、同心县人民医院40例、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35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34例、中卫市人民医院32例、灵武市人民医院30例、吴忠市新区医院30例、盐池县人民医院30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29例、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8例、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5例、海原县人民医院21例、彭阳县人民医院20例、隆德县人民医院1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临床资料;男538例,女282例;年龄为(56±13)岁。观察指标:(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临床特征。(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总体情况。(3)不同等级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临床特征:8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中,代偿期271例,失代偿期549例。271例代偿期病人中,男183例,女88例;年龄为(53±12)岁;汉族185例,回族85例,其他民族1例;肝硬化病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211例,酒精性肝病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8例,其他48例;肝功能Child-Pugh A级235例,36例资料缺失。549例失代偿期病人中,男355例,女194例;年龄为(57±14)岁;汉族373例,回族174例,其他民族2例;肝硬化病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392例,酒精性肝病33例,丙型病毒性肝炎10例,其他114例;肝功能Child-Pugh A级80例,B级289例,C级170例,10例资料缺失。(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总体情况:271例代偿期病人中,38例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药物治疗,16例行内镜治疗,6例行介入治疗。549例失代偿期病人中,68例行NSBB药物治疗,46例行内镜治疗,28例行介入治疗。(3)不同等级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情况:271例代偿期病人中,181例来源于三级医院,其中28例行NSBB药物治疗,15例行内镜治疗,6例行介入治疗;90例来源于二级医院,其中10例行NSBB药物治疗,1例行内镜治疗。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采用NSBB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947,P>0.05),采用内镜治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72,P<0.05)。549例失代偿期病人中,309例来源于三级医院,其中22例行NSBB药物治疗,29例行内镜治疗,22例行介入治疗;240例来源于二级医院,其中46例行NSBB药物治疗,17例行内镜治疗,6例行介入治疗。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采用NSBB及介入治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8.065,5.956,P<0.05)。结论宁夏地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行预防出血治疗的比例较低。对于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在二级医院行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比例低于三级医院。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在二级医院行介入治疗的比例低于三级医院,但行NSBB药物治疗比例高于三级医院。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宁夏地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颌面鼻窦颅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并游离皮瓣修复的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复发性颌面鼻窦颅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并行游离皮瓣修补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2~69岁;包括鳞状细胞癌4例,腺样囊性癌3例,肌上皮癌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均使用股前外侧皮瓣修补。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治疗过程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至6年,术后再次复发者6例,其中1例为局部复发,5例为颅、颅脑部位复发。复发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35个月。结论手术切除并游离皮瓣修复可有效延长复发性颌面鼻窦颅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肿瘤复发,局部 颌面鼻窦颅底肿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孕期体质量管理联合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盆功能恢复、心理状态改变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从2019年3月开始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联合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护理,在此理论基础上制订初产妇孕期体质量管理联合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护理方案,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随机选择120例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随机选择12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产程时间、产后盆肌肌力、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分及分娩结局。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0.83%(25/120),低于对照组的32.50%(3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76,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结束所用的时间分别为(517.27 ± 8.95)、(48.33 ± 5.62)、(10.26 ± 1.63)min,均低于对照组的(537.31 ± 7.92)、(57.29 ± 5.58)、(18.28 ± 1.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8.369、12.393、38.347,P<0.001);护理后,观察组盆肌肌力正常率为68.33%(82/120),高于对照组54.17%(6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074,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HAMA评分分别为(4.43 ± 1.02)、(5.56 ± 0.8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09 ± 1.15)、(6.88 ± 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830、11.354,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分别为3.33%(4/120)、5.83%(7/120),低于对照组10.00%(12/120)、15.83%(1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86、6.211,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管理联合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缩短初产妇产程,提高产后盆肌肌力,改善其不良情绪,从而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体质量管理 角色代入式健康教育 盆底功能 心理状态 初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