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甘肃省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族聚集性疫情中7例COVID-19患者及1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特征。首例患者A于2020年1月22日发病,有武汉居留史,1月24日确诊COVID-19重症病例;患者B,2020年1月23日发病,1月31日确诊,重症病例;患者C无症状,1月27日确诊;患者D无症状,1月27日确诊;患者E,1月24日发病,1月28日确诊;患者F无症状,1月31日确诊;患者G无症状,1月31日确诊;密切接触者H无症状,PCR连续检测阴性,无症状,提前出院。7例患者中,1例(B)加重死亡,其他患者经过积极救治,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除了出院病例外,有5例COVID-19特异IgM抗体检测阳性,1例检测阴性。此次聚集性暴发,4例患者始终无症状,但PCR和IgM抗体检测阳性,说明无症状者可能是此次控制疫情的关键节点,对于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但明确有毛玻璃样肺部病变的患者进行特异性IgM抗体筛查对病例早发现早隔离至关重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家庭聚集性 免疫球蛋白M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厦门市一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传播特点,为制定入境人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1月19日俄罗斯航班入境人员鼻咽拭子及血清,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相关抗体。对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个案调查。4例进行全基因组核酸测序。根据核酸和抗体检出先后,以及病例在飞机上的座次分析其机舱内传播风险。结果同一架次飞机输入8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病例均自俄罗斯乘机回国。2020年11月21日,3例核酸检测阳性;11月22日,4例核酸阳性;11月25日和26日,分别检出一例核酸阳性。3例获得全基因组序列,1例获得85%序列。根据流行病学、病毒基因组进化特点、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以及病例座次存在聚集,飞机机舱内存在聚集传播风险。结论此为1入境人员机舱内暴发疫情,存在机舱内传播风险。厦门市对境外输入人员采取全链条闭环管控,及时有效发现输入病例,遏制疫情传播扩散,为国内经飞机输入病例发现和处置提供了借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 传播路径 防控
  • 作者: 李田园 张洁 李朦朦 安娜 潘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730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以中枢性尿崩症病的58岁男性,鞍区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垂体柄增粗,血清IgG4升高,胰腺平扫MRI提示胰头占位,胰腺占位活检病理提示IgG4(++),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血清IgG4和影像较前改善。

  • 标签: IgG4相关性疾病 尿崩症 垂体柄增粗
  • 简介:摘要误采、误食毒蘑菇可引起急性中毒,2020年8月青岛市中医医院处置一毒蘑菇中毒事件,对所有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可疑食物、临床表现、临床化验结果和治疗情况等资料,对蘑菇进行形态学鉴定后,鉴定为灰花纹鹅膏中毒。该起事件共有6人进食灰花纹鹅膏,其中4人发病,潜伏期6~12 h,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肝肾损伤,经过对症支持治疗、血液灌流或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等救治方案后,患者均治愈出院。建议加强针对毒蘑菇中毒的科普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毒蘑菇鉴别与临床救治能力。

  • 标签: 食物中毒 毒蕈 灰花纹鹅膏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州市8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检测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助力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8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涉及8家不同检测单位,波及个案19例,个案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3为新冠疫苗核酸污染样本造成的个案核酸初筛假阳性事件,1为高校实验室新冠病毒基因片段污染造成的个案核酸筛查假阳性事件,3为新冠核酸检测初筛快检方法误差造成的假阳性事件,1为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其他误差造成。结论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疫苗污染和实验室新冠核酸初筛使用快检方法误差是本次新冠病毒假阳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疫情处置中新冠核酸快检方法仅作为辅助判断;核酸采样点需对可能存在疫苗污染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新冠病毒相关实验室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假阳性 快速核酸检测 疫苗污染
  • 简介:摘要青少年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一类特殊类型糖尿病,迄今已报道有14种MODY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人数的1%~5%。MODY发病常常较为隐匿,临床上时常被漏诊。随着对MODY临床特点认识的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MODY患者被早期发现和诊断。本共识旨在帮助MODY患者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推动MODY的规范化筛查与诊治。

  • 标签: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筛查 诊治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深静脉血栓病的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以"发现深静脉血栓"为主诉,急诊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21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为(8.5±2.9)岁;中位住院时间为23 d;急诊就诊的中位时间为病程第三天,19例存在发热,均有患侧肢体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骨髓炎病变部位为股骨14例、胫腓骨6例、肱骨1例。19例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0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儿都在外院完成四肢软组织超声和(或)血管超声检查并提示患侧肢体存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所有DVT位置均与急性骨髓炎感染灶位置相邻。既往均无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免疫制剂史及血栓性疾病史,1例病前有外伤史。所有患儿在本院急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18.4±3.4)×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升高,CRP(139.9±47.8)mg/L,红细胞沉降率(45.3±16.5) mm/1 h,中位D-二聚体含量为3.7 mg/L。结果所有患儿在急诊即予抗菌药物治疗,抗感染疗程4~8周,11例接受手术治疗。21例均在急诊启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其中2例发现DVT合并肺动脉栓塞后改为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和(或)肝素抗凝疗程为7~28 d,治疗后血栓均有回缩。9例在出院前血栓消失,9例在随访过程中消失,3例末次随访时提示血栓机化。部分患儿出院后随访行血管超声及其他相关影像学检查。结论对以DVT病的急性骨髓炎患儿,在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 标签: 骨髓炎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儿童
  • 简介:摘要青少年成人病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是一组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在于基因突变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继而引发胰岛素生成或分泌减少。肝细胞核因子1A(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HNF1A)即MODY3基因突变是MODY最常见的病因。瘦素和胰岛素都是调节能量代谢的主要激素,二者效应通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进食与能量平衡,瘦素作为能量代谢和免疫调节的重要一环,在MODY发病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了解瘦素在糖代谢和免疫调控方面的机制将为深入理解MODY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青少年成人起病型糖尿病 瘦素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垂体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常因肿瘤性质不同而表现不同,同时也可有颅内高压相关表现,但以腹胀、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未见报道。现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成功治疗的1例不典型垂体瘤患者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

  • 标签: 腹胀 呕吐 垂体肿瘤 出血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年龄对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代谢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数据库中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组的成年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病程超过1年,入组时年龄≥18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采用成人T1DM胰岛素抵抗估算模型计算葡萄糖处置率(eGDR)作为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评价指标,分析病年龄与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剔除糖尿病病程影响后,分析病年龄与HbA1c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1)共入选872例T1DM患者,其中508例(58.3%)为女性;受访时平均年龄(33±11)岁,平均病年龄(27±12)岁,平均病程(8±6)年。(2)总体人群代谢控制情况:平均HbA1c(8.9±2.6)%,达标率(HbA1c<7%)23.8%(208例);平均BMI为(20.8±2.8)kg/m2,体重达标率(BMI 18.5~23.9 kg/m2)89.7%(782例);26.3%(61例)患者血脂紊乱(甘油三酯≥1.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平均血压(116±15)/(73±9)mmHg(1 mm Hg=0.133 kPa),达标率(<130/85 mmHg)88.4%(691例);血糖、体重、血压和血脂四项均达标的比例仅26例(3.0%)。平均eGDR为8.84(6.84,10.79)mg·kg-1·min-1。(3)与成年人病组相比,儿童及青少年期病的成年T1DM患者平均HbA1c更高(F=4.863,P<0.05),胰岛素抵抗更严重(F=3.177,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儿童期病的成年T1DM患者HbA1c达标率和血脂达标率更低(F=2.943、3.404,均P<0.05)。结论中国广东省成人T1DM患者中,病年龄越早,代谢紊乱越明显,胰岛素抵抗越严重,需根据患者病年龄的不同而制定个体化方案。

  • 标签: 糖尿病,1型 起病年龄 代谢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疫情的传播特点,评价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的传染性。方法以一发生在重庆市的COVID-19聚集疫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并用统一的调查表,以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129名密切接触者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采用传播链示意图分析传播关系,采用接触史示意图分析传染性。结果本COVID-19聚集疫情由同学聚会分别引起了3家庭(亲戚)和1同事的聚集。R0=3.8,潜伏期接触的感染率为17.57%,平均发病前3 d有传染性,不同的接触方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1),单次接触时间不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P<0.01)。结论COVID-19潜伏期存在较强的传染性,越密闭狭小的空间传播风险越高,单次接触时间越长传播风险越高,存在间接接触传播方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播链 潜伏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宁波市大型集会活动引起的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分析其引发的传播链和各代病例感染情况。方法针对宁波市2020年1月19日大型佛教集会活动(1.19活动)引起的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1月29日开展所有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筛查,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宁波市2020年1月26日至2月20日报告确诊病例6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例,与1.19活动相关。首发病例为本次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其二代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首发病例和确诊病例23例及无症状感染者3例的密切接触史为共同乘坐旅游巴士,罹患率为33.82%(23/68),感染率为38.24%(26/68),与首发病例同车人员的发病风险和感染风险分别是活动其他参与者的28.91倍和26.01倍。本次疫情三代及以上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罹患率为2.88%(37/1 283),感染率为4.76%(48/1 008)。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同车密切接触和家庭内传播。结论这是一大型集会活动为起因的超级传播者引发的聚集性疫情事件,该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密切接触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麦默通真空辅助微创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麦默通真空辅助微创切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2 d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9/75)低于对照组(4.00%,1/25),P<0.05。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率为92.00%(23/25),高于对照组的70.67%(53/75),P<0.05。结论麦默通真空辅助微创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相比于传统手术,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且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高。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麦默通真空 微创旋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髓内钉(PFNA)骨水泥增强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采用PFNA联合骨水泥增强内固定治疗的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4例;年龄为65~91岁,平均7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4 d。骨折AO分型:31-A1.2型1例,31-A2.1型2例,31-A2.2型8例,31-A2.3型34例,31-A3.1型1例,31-A3.3型6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79.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3.6 mL,住院时间平均为11.9 d。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Francisco评分标准评定:良43例,可接受9例。45例患者术后获5~12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7例患者失访。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25例,可6例,优良率为88.9%(39/4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螺旋刀片松动、切割、断裂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PFNA联合骨水泥增强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骨质疏松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切(VAE)手术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疗效及术后局部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20年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共256例,均为女性,其中16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VAE手术治疗,96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有关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25 mm和既往同侧乳房纤维腺瘤疾病史与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25 mm是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VAE手术可降低最大径<25 mm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率;肿瘤最大径≥25 mm往往预示患者术后高局部复发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复发 叶状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髓内钉与骨水泥强化防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卫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普通髓内钉内固定,观察组予骨水泥强化防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0.19、0.34、0.58、0.37,均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80.21±6.52)min]长于对照组[(75.92±8.15)min],骨折愈合时间[(9.25±1.12)周]短于对照组[(10.05±1.3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3.37,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2/53),低于对照组的16.98%(9/53)(χ2=4.97,P=0.02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2.84±6.58)分、(85.55±7.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35±7.54)分、(79.92±9.94)分(t=3.26、3.22,均P < 0.05)。结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强化防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可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钉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水泥成形术 时间因素 髋关节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术后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0具新鲜尸体上进行双侧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测量。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查标记穿支位置,根据口腔内缺损组织的面积设计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口腔,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及口腔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具新鲜尸体完成双侧解剖,共获得20侧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数据。髂浅动脉直径为(1.94±0.30) mm,浅支直径为(0.94±0.25) mm,深支直径为(1.25±0.27) mm。至少有2条来自深支的肌皮穿支穿过缝匠肌[(2.15±0.37)条],肌皮穿支直径为(0.75±0.15) mm。髂浅静脉直径为(1.72±0.14) mm。浅支动脉蒂长度为(6.5±1.2) cm,深支动脉蒂长度为(8.5±1.9) cm,静脉蒂长度为(9.2±2.1) cm。共选择16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31~70岁,平均48.8岁。切取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6 cm×4 cm~12 cm×6 cm,血管蒂动脉平均长度约6.8 cm,静脉平均长度约7.6 cm。1例术后出现皮瓣静脉危象,皮瓣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2例出现供区淋巴瘘,拔管延迟。16例术后随访6~30个月,1例9个月时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供区未见并发症,患者对口腔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厚薄适中,质地柔软,血管蒂直径及长度恒定,血供稳定,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解剖学 口腔癌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髂深动脉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5例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0~70岁,平均52岁。术前行双下肢三维CT血管造影,利用CT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术区缺损大小、形状,构建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观察并测量髂深动脉走行、起始点管径、起始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及起始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术中依据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设计并制备以髂深动脉为蒂复合组织瓣,并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同时将术中实际情况与术前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共测得5例髂深动脉起始点管径(2.30±0.24) mm,髂深动脉起始点至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39.3°±6.1°,起始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5.83±0.24) cm。术中观察到髂深动脉走行、位置与三维模型基本一致,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皮瓣均移植成功,患者两侧颌面部基本对称,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髂骨瓣愈合良好,下颌牙槽嵴高度、宽度恢复满意,供区无麻木、腹疝及步态异常等并发症。结论由三维CT血管造影制作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可准确定位髂深动脉位置、走行,清楚显示目标血管周围皮肤、肌肉、骨骼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明显减少供区并发症及手术时间。

  • 标签: 旋髂深动脉 CT血管造影 成像,三维 下颌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保留前方肌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3点定位技术保留前方肌经皮微创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保留前方肌经皮微创术治疗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26例;年龄21~71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常规微创治疗25例(常规组),采用3点定位微创治疗25例(定位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透视前方肌下钢板调放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度、Gartland-Werley评分等。结果常规组与定位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常规组前方肌下钢板调放次数(3.4±0.5)次高于定位组(1.1±0.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第1、3、7天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高于定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常规组与定位组腕关节前范围分别为(76.6°±1.9°)、(82.3°±2.0°),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3.4±0.5)、(1.9±0.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常规微创治疗技术,3点定位微创治疗技术保留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最小限度损伤前方肌,具有更微创、更少的术后早期疼痛症状、更快的功能恢复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腕关节 桡骨骨折 外科手术,微创性 保留旋前方肌 3点定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消卡多曲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卡多曲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统计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心肌酶含量,评价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2.61±0.69)d、(1.31±0.48)d、(2.17±0.54)d、(4.03±0.8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84±0.82)d、(2.76±0.63)d、(3.39±0.71)d、(5.42±1.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07、8.154、7.316、5.593,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4%(52/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35.02±5.36)U/L、(92.83±9.62)U/L、(112.09±12.73)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6.54±6.93)U/L、(118.36±10.83)U/L、(118.36±10.8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29、10.637、9.592,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恶心、便秘、皮疹和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5/55)比10.91%(6/55),χ2=0.101,P=0.751]。结论与消卡多曲单独治疗比较,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卡多曲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总体疗效,降低心肌损伤程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肠炎 消旋卡多曲 赖氨葡锌颗粒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MB型 乳酸脱氢酶类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