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历代的诗歌浩如烟海,要想读到其中所有的好诗是不容易的。一般读者,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将那些诗篇过滤一遍。这样,我们只能期待专家编出选本,好从选本中去认识各方面的佳作。拙劣的选本常是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而优秀的选本却能够一以当十,一以当百。这就要看编撰者的眼光了。

  • 标签: 选本 诗歌 眼光 诗篇 读者 期待
  • 简介:韦庄为晚唐著名诗人,更属西蜀著名词人,其诗歌中所体现的理想是否实现,纵览其生平可知,年迈之韦庄在实现政治理想的同时,是否获得心理的满足,从其西蜀诗歌创作中可窥斑见豹。究竟是何原因造成此种矛盾?本文试为之揭晓。

  • 标签: 韦庄 诗歌 理想 现实 矛盾
  • 简介:《诗经》是一座琳琅满目的文化宝库,婚恋则是其中“最晶莹的圆珠圭璧”,本文试从《诗经》婚恋的分类及所体现的女性形象两方面入手,探寻这块两千多年前的文化瑰宝的艺术魅力。

  • 标签: 《诗经》 婚恋诗 女性形象
  • 简介:知音,作为音乐生活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很早就被各类文献典籍注意到,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字记载。虽然就其广义而论,涵盖一切音乐理解现象,但就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及相关文论而言,却主要指文人高士之间由乐而心的交互、印契,乐者与听者以相知故,彼此引为知音。这就是说,知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一种有着鲜明特征与特殊意义的高文化的以文人音乐家为主要参与者的交互主体性行为,这就是知音的专指范畴。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士人群体审美价值观及文化生活方式有着较大的意义。

  • 标签: 古代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士人群体 知音 现象研究 交互主体
  • 简介:在有关汉译英孰为“第一”的问题上,不仅人言人殊,就是同一人对同一作品的看法也时有摇摆不定之现象。因为一些译作当初署名不详或者根本就没有署名,致使今天对译者的考证颇费周折,文章对钱锺书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或补充。

  • 标签: 汉诗英译 发轫之作考证 钱钟书
  • 简介:  名士与饮者的排行榜  此刻,我的书桌上正放着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半月前,它从一家小书店慷慨地加入到我的藏书中,仿佛就是为了成全这篇有关中国文人与酒的文章.其实是由、、三本内容相关又相互独立的书合而为一的.在这本奇妙的书中,中国酒文化史上的各路神仙,以他们各具个性的姿态,悉数登场,竞相亮相,一展风流.……

  • 标签: 中国文人 把酒问青天 文人诗
  • 简介:施善继和詹澈同是台湾的乡土诗人,施善继生于1945年,詹澈生于1954年,差不多是属于两代诗人。施善继属于市民阶层,占有着城市的乡土题材;詹澈属于农民阶层,占有着农村的乡土题材。他们俩在两个区域,两条战线上行使着共同的使命,即以的形式,艺

  • 标签: 乡土题材 诗人 乡土诗 市民阶层 创作 中国
  • 简介:一新世纪只过去七年,仿佛预谋似的,民间界,继续掀起各种形式的“揭竿起义”。江湖诗歌力量空前疯长,自由写作局面无边打开,这一切,都归结于网络的兴起。它怂恿和集结了诗歌内部那些反叛的民间能量——野心、理念和创造欲望,在几乎不受干预与节制的前提下,举办了“反诗性”狂欢。如果要追溯的话,它可以直接二十年前第三代诗歌“源头”,

  • 标签: 第三代诗歌 中国 祛魅 自由写作 创造欲望 民间
  • 简介:<正>中国是诗歌传统极为悠久的的国度。三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不仅创作了数以千万计至今仍有美感魅力的诗篇,而且相应地撰写了数以百计的诗论著作。这宗诗论遗产,概括了中华民族在长达三千多年历史中所积累的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经验和认识成果,显示出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审美教养和审美创造力,包括着有长远理论价值的美学理论内容,且对宋元以后兴起的小说、戏剧理论,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考察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价值及其在当代的作用,当然应以中国古代诗论为主要考察对象,并取其精,用其宏。

  • 标签: 理论价值 诗歌创作 古代诗论 审美中心论 诗论内容 审美创造
  • 简介: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忍耐力的民族,其他国家可以忍耐几十年,他们则可以忍耐几百年。中国是不会被毁灭的,因此它经得起忍耐。"揆诸史实,罗素先生所论洵然洞达。

  • 标签: 中国 文化 古代 智慧 美德 中华民族
  • 简介:金彦华是我区一位以抒写工业题材、描写工人劳动生活见长的中年诗人。1958年当他还是一位年轻的排字工人时,就在《诗刊》上发表了一首两百多行的叙事《红旗手》,反映了印刷工人新旧社会不同的遭遇,用火一般的激情歌颂党给印刷工人带来新的生活,造就了印刷工人中青年一代的英雄人物。这首给他赢得了声誉,引起当时诗坛的重视。从此他一直坚持业余诗歌创作,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爱,不知疲倦地用诗歌歌唱伟大祖国,歌唱社会主义四化建设。30多年来他先后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了近千首、万多行,出版了

  • 标签: 虹霓 诗歌创作 《诗刊》 彦华 印刷工人 散文诗集
  • 简介:郭风先生在他的一本新著《竹叶上的珍珠》中,谈到他自己的散文写作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之所以喜欢散文,因为散文追求诗情的自然流露,并执意冲破的种种外在形

  • 标签: 散文诗 自然美 郭风 音乐性 自然界 自然流露
  • 简介:王有勇著《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一书,以历史为经,以众多阿拉伯文学批评家的代表作为纬,细致探究了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从贾希利叶到伊历8世纪.如何围绕诗歌的词语与意义、自然与雕饰、真实与虚构,以及诗歌与伦理、诗歌与宗教等关系。及其其中的传承与交融,以期揭开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的神秘面纱.带领中国读者走进色彩斑斓的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世界。

  • 标签: 古代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阿拉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文学批评家 中国读者
  • 简介:<正>《江海学刊》1990年1月号发表赵宪章《中国古代文论:文艺学经验方法的历史型态》一文,指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一、审美的主体性。特别注重审美主体在实践中的意义,侧重从审美主体出发接受、认识文艺现象,侧重对文艺的本质和规律作出主体性的规定。而文艺现象对于审美主体的价值关系,往往是它最感兴趣的课题。二、浑整性。它并不舍弃关于艺术现象的直观材料,虽然是理论批评,仍保留着形象体系的具体可感性。它将对象作为一个浑然整一的有机体,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和把握。三、表述方式的意会性。即用直观、直感去体验、领悟,而不是“以言相传”,即不是用明晰、确定的概念进行表述。主要表现在概念与范畴的非确定性、意会性;理论学说中的意会性主张,如严羽

  • 标签: 表述方式 理论批评 形象体系 可感性 审美主体 中国古代文论
  • 简介:<正>吴文治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题解》最近已由安徽黄山书社迅速出版。本书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146部,包括文论、诗话、词话、戏曲理论、小说理论等各类著作,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主要介绍名著的基本内容,并略加分析评论,对原著作者和版本,也作了必要的介绍。参加撰稿的都是国内古代文论各方面专门研究家,全书五十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小说理论 戏曲理论 题解 古代文论 分析评论
  • 简介:唐代是我国封建文明的高峰,在唐代,政治环境、社会风气、文人思想和妇女地位相较于其他朝代都有着较大的不同,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们产生了迥异于其他朝代的婚恋观念,有了不一样的婚恋生活。本文试从《太平广记》中有关爱情的篇章谈开,探究唐代女性的婚恋生活。

  • 标签: 古代小说 唐代女性 婚恋观 太平广记
  • 简介:天涯何处有知音?———我国古代关于艺术美欣赏的论述段新桂(一)谈起美学欣赏,大家常会想到马克思的一名句言:“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

  • 标签: 艺术美 美学欣赏 《文心雕龙·知音》 我国古代 “见异” 欣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