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单用卡贝缩宫素对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剖宫产产妇200例,胎儿娩出后立即静点卡贝缩宫素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通过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24小时内的出血量,术后对比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值。结果用卡贝缩宫素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其出血率由原来的3%下降到2%,且无明显包不良反应,可建立常规,便于临床医师鉴别可能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产后过多出血,可指导临床如何迅速处理。结论单用卡贝缩宫素和其他积极处理措施的方便性、正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卡贝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其对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随机抽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其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VAS评分情况等。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产妇出血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产妇 护理干预 出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生产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的满意度和不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观察组不良状况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房的工作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有效降低产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整体服务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产房 产后出血 护理风险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14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2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10例,采用优质护理)与对照组(10例,采用基础护理)。在护理之后了解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效果低于实验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妊高症产后出血护理工作中,采用相关的优质护理法,有助于提升工作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妊高症 产后出血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4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性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83%)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的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抑制率监测对阿司匹林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恢复阿司匹林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所有病人均按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标准进行治疗,当胃镜未见活动性出血或复查两次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作为出血停止的标准。实验组出血停止后,完善AA抑制率监测,当AA抑制率<76%时予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出血停止5天后,予服用阿司匹林100mgqd。随后两组均继续使用艾斯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随访1月,分析两组随访期间出血发生情况;两组呕血、黑便及血便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随访期间出血、呕血、黑便及血便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花生四烯酸抑制率监测可以作为指导阿司匹林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恢复阿司匹林治疗的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花生四烯酸抑制率 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31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并分为观察组(n=161)和参考组(n=157),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为其实施血氧、呼吸等监测,一旦发现出血需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在此护理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的14.0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为1.24%,参考组17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为10.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可显著改善其病情。

  • 标签: 上消化道大出血 病情观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对性护理用于产科护理中对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93例产妇为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纳入实验组(47例)、基础组(46例),基础组施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施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产后不同时段出血量与产后出血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不同时段出血量都显著少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有利于降低产后出血率,效果良好。

  • 标签: 产科 针对性护理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环形捆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经常规处理后仍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宫腔纱条填塞术;研究组采用子宫环形捆扎术,观察比较两组出血量、彻底止血时间、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止血效果更为明显,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彻底止血时间、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手术后2~8个月内,两组患者子宫循环均恢复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环形捆扎术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单、能保留子宫等优点。

  • 标签: 子宫环形捆绑术 产后出血 手术时间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106例产妇。记录产妇的临床措施,包括产次、胎次、胎数、孕周、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总结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产次>1次、胎次>1次、胎数>1次、孕周<37或>4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巨大儿、胎盘早剥、剖宫产史均属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项目内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在产前做好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做好早期识别与针对性预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危害性,对于产妇及胎儿顺利分娩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早期识别 相关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介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58例,胃镜介入治疗实验组6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好转率为95.2%,再出血率为3.2%,和对照组的81.0%、13.8%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胃镜介入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胃镜介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用欣母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因宫缩乏力而出血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采取缩宫素治疗,B组采取欣母沛治疗,比较产后2、24h出血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疗效为73.3%,B组为95.5%;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B组为15.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欣母沛治疗效果显著,出血量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欣母沛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诊胃镜诊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15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胃镜分析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胃镜检查分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食道癌、胃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152例患者成功止血,3例转为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采取急诊胃镜诊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准确作出诊断并找出出血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8例产妇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干预)和研究组(温馨助产护理干预),每组各44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134.27±51.48ml)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232.16±52.48ml)少于对照组的产后2小时出血量(260.28±57.25ml)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362.18±59.86),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分娩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可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妇分娩 产后出血 温馨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我院接收并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列入实验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病人采取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有助于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鼻出血进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塞填止血治疗的对照组30例,接受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的实验组30例,对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鼻腔出血量、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以及黏膜恢复时间分别为(36.34±23.12)mL、(3.43±2.32)d、(5.42±3.19)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鼻出血进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的鼻腔出血量少,可快速恢复鼻腔通气及黏膜损伤,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nonvaricealuppergastroinstinalbleedingANVUGIB)包括胰管出血、胆管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与出血量大小有关,出血量小时,可表现为黑便,出血量较大时表现为呕血或血便,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可削弱胃黏膜保护屏障,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粘膜产生炎症,炎症进一步加重导致溃疡形成进而出血。(2)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生存于胃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会引起胃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3)药物刺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类固醇及非甾体抗炎药等,长期服用可损伤胃粘膜保护屏障,导致胃粘膜防御功能下降,使粘膜发生糜烂、溃疡甚至出血出血量>5~10ml大便潜血试验出现阳性;当动脉或静脉血管受损时可由于出血量和速度增加表现出呕血、黑便等症状。

  • 标签: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药物治疗 内镜治疗 血管造影栓塞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止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5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胃镜下止血方法进行治疗,就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对比。结果5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胃镜均明确诊断。钳夹或套扎止血成功率为93.8%、黏膜下肾上腺素止血成功率为92.3%、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成功率为92.0%。不同方法止血成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钳夹或套扎止血、黏膜下肾上腺素止血、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止血方法。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止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扁桃体切除术患者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予以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出血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4天内出血发生率5.00%(3/60),对照组15.00%(9/6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58/60),对照组86.67%(52/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扁桃体切除患者术后出血中,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出血,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扁桃体切除术 术后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35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依据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94例)和未出血组(263例);先进行单因素筛选相关影响因素,然后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筛选。结果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6.3%(94/3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375)、1周内饮酒量(OR=2.875)、活动期溃疡(OR=5.436)、溃疡直径(OR=4.162)、生活无规律(OR=3.158)、服用非甾体抗炎药(OR=3.931)、使用ASA抑制剂(OR=2.959)等因素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应针对以上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为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供依据。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