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异物取出口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球内异物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眼球内异物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异物取出口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改良异物取出口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采用改良异物取出口可有效提高眼球异物患者视力的恢复情况,且术患者并发症较少,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眼球内异物 玻离体切割术 改良 异物取出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进入本院急诊就诊的145例心血管疾病病人为对象,所选病例对象入院后都施行常规心电图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的诊断检查,评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检查用时、检查反应时间以及诊断所需时间。结果床旁超声心动的检查诊断正确率(91.72%)显著高出常规心电图(51.72%),二者对照差异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用时、检查反应时间及诊断所需时间对照差异均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使用于急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检查,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鉴别病人疾病类型,诊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急诊心血管疾病 床旁超声心动图 检查诊断 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行院前急救期间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发病后未拨打急救电话而直接送至医院急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6.00%(48/50)、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急救在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护理老年人进行长期护理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入住护理的100名老年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接受长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六个月、一年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六个月及一年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测评项目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长期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院 老年人 长期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浆)的多焦视网膜电(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ERG)特点。方法应用国外最新发明生产的RETIScanmultifocalERGVersion3.15系统,对16例单眼中浆患者进行研究。患眼为研究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刺激为61个六边形,从中央到周边共分5个环,同时测定31°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kernel),并进行双眼对照。结果在1环和2环上,患眼组的a波、b波幅值降低;1环的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浆患眼黄斑中心区a波、b波幅值明显下降,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中心性浆液性 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cocyteantingen-G.HLA-G)基因外显子814bp插入或缺失多态性分布频率,探讨14bp多态性与HLA-G异构体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从144例正常妊娠妇女蜕膜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PCR扩增产物经SDS—PAGE后.分析外显子814bp多态性的分布频率;RT-PCR分析14bp+/+、14bp-/-基因型与HLA-G异构体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144例正常妊娠妇女中14bp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bp-/-(占12.5%).14bp+/-(占56.3%),14bp+/+(占31.2%)。其中基因型为14bp+/+,14bp-/-多态性影响HLA-G异构体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基因型14bp+/+能稳定HLA-G3异构体mRNA的表达,但对HI-A-G1无影响。结论:HLA-G基因外显子814bp多态性能影响HLA-GmRNA的表达。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多态性 RNA 信使 外显子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入院前与入院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干预与合理,并研究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方法对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救干预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前后的急救护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之后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总结经验。结果在研究的40例患者,其中2例(2.0%)患者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现场插入气管辅助患者呼吸5例(12.5%),在口咽出开放气道3例(7.5%),在院外建立静脉通道29例(72.5%),安全运送至医院并接受抢救的患者38例(95.0%)。结论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前、院内的交接工作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急救配合 院前院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型臂X光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7年5月93例98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在G臂下实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男38例,女55例,平均年龄78.3岁(65岁-93岁)。观察术前术后1天VAS评分、每节椎体的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满意度和相邻椎是否存在新发骨折的随访。结果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别是6.8±1.8和1.9±0.6,差异有显著性(P<0.05)。93例获得随访,平均18月(2月-38月)。疼痛缓解满意度95%;骨水泥注入量4.5±1.2ml,椎体高度恢复到原高度的80%;5例发生了骨水泥漏,均无灾难性症状。结论G臂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比C臂下手术更有利于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和防止骨水泥的泄露。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型术 G型臂X光机
  • 简介:目的:评估上海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对氧磷酶1(PON1)对应基因的-162A/G多态性与脑梗死(CI)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6例CI患者(CI组)及131名同期体检者(对照组)的PON1基因-162A/G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PON1基因-162A/G多态性AA型、AG型及GG型基因型在对照组和CI组中分别占22.14%、19.08%、58.78%和23.81%、37.30%、38.89%。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CI组中分别为31.68%、68.32%和42.46%、57.54%。经检验,PON1基因-162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人群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I组的等位基因A与对照组比较,其比数比为1.5914,95%可信区间为1.1095~2.2828。结论:PON1基因-162A/G多态性可能与CI发病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对氧磷酶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视频眼震电检查鉴别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眩晕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视频眼震电检查,根据结果对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进行鉴别。结果本组中枢性眩晕患者42例(52.5%),外周性眩晕患者38例(47.5%)。结论视频眼震电检查鉴别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 标签: 外周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横突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为第三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的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热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横突综合征腰部热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热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的红外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07年2月至2017年10月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1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诱发出血和1例再次休克,发生率11.11%;对照组3例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5例诱发出血和4例再次休克,发生率44.44%,P<0.05。干预前心功能指标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诊介入治疗 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收治的124例前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行急诊介入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后,取得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8.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62.3%(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休克及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介入 院前心脏骤停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目的:利用前对急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患者实施救治。方法:包括脱离中毒环境、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护送患者到达医院进一步治疗等。结果:84例患者除现场死亡5例外,其余79例患者均运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急性一氧化碳患者行院前急救,使中毒症状缓解快,并能够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了病死率、致残率。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前抢救的抢救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收救治的急性一氧化碳重度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抢救措施及入院后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抢救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对急性一氧化碳重度患者实施前急救,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临床抢救效果较好,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抢救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缩短眼科住院患者离等待时间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病患87例做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的5月~2016年的5月住院治疗的43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16年的6月~2017年的6月住院治疗的44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针对性护理,对比离等待时间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离等待平均时间明确短于对照组,且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眼科护理工作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大幅缩短患者离等待时间,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对医院整体更加满意。

  • 标签: 眼科住院患者 离院等待时间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急性脑动脉夹层(A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救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期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结果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常能据此做出初步诊断。镇静、止痛、降压使用β受体主治剂控制心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的关键。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常规心电图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漏诊,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愈后的关键。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前早期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梗患者前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中心救治的90例患者(急性心梗),救治时间为2015年3月7日至2017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对照组)以及阿司匹林+替格瑞罗(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阿司匹林+替格瑞罗)治疗期间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心肌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罗治疗急性心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阿司匹林 替格瑞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源CT与超声心动两种检查方法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临床确诊的60例先天性心血管急病患者。其中包括心血管内畸形患者22例,心脏畸形患者18例、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患者20例。均行西门子双源CT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总检出率为96.7%(包括心血管内畸21例,心脏畸形17例和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20例),对照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3.3%(包括心血管内畸20例,心脏畸形14例和大血管或者连接部位畸形16例),两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双源CT检查,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对于后续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双源CT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拇指屈肌腱腱鞘炎(dequervain,stenosynovitis,DQT)患者腱鞘内注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以便更多患者乐于接受腱鞘内注射(tendinoussheathinjection,TSI)治疗。方法收集咸水沽医院疼痛门诊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行TSI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4针头注射治疗,B组使用6针头注射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过程疼痛减轻,痛苦小,心率波动范围小,表情痛苦少,体动少(p<0.05)。结论4针头行腱鞘内注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加安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 拇指屈肌腱腱鞘炎 腱鞘内注射 4号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