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74岁。因腹泻半月伴全身乏力1周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10/60mmHg,一般情况差,老年慢性病容。神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全身皮肤弹性差、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主要实验室检查:血钾1.83mmol/L、钠144.9mmol/L、氯98mmol/L,空腹血糖8.34mmol/L。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达0.56s。临床诊断:糖尿病伴胃肠功能紊乱,低血钾。

  • 标签: 低血钾 显著延长 胃肠功能紊乱 全身乏力 糖尿病史 老年慢性病
  • 简介:患者男性,80岁。因气急、胸闷2月,加重1周就诊。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查体:BP160/8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可闻及Ⅲ级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深。心脏彩超示:左心房轻度扩大,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室顺应性降低。临床诊断:心律失常。

  • 标签: 心房内传导障碍 异常改变 P波 病理性杂音 X线胸片示 左室顺应性
  • 简介:目的介绍1例患儿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掌握手术流程,准备精细及特殊器械,严格无菌操作,专心地跟进手术过程,预防术中并发症;术后做好保温,止血关胸,做好维持生命体征的准备。总结手术护理的配合,为日后更低体质量的患儿进行ROSS手术积累经验,完善手术护理的配合。结果患儿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手术风险强,难度系数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手术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灵活的配合,高度专注以及及时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动脉瓣 移植术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风险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颈动脉高分辨MRI区分易损及稳定斑块,依次纳入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使用TaqMan探针对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患者PECAM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67624、rs2820315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70例,其中189例具有易损斑块,81例具有稳定斑块。对两组患者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显示,等位基因T是易损性斑块风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为87.3%(330/378)、79.6%(129/162;OR=1.759,95%CI:1.080~2.864,P=0.022)。对LMOD1基因SNP位点rs2820315的分析显示,等位基因C是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中为87.6%(331/378)、80.9%(131/162;OR=1.667,95%CI:1.014~2.738,P=0.04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95%CI:1.022~1.118,P=0.004)、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T/T基因型(OR=2.202,95%CI:1.035~4.688,P=0.041)和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C/C基因型(OR=2.199,95%CI:1.005~4.809,P=0.048)是形成易损性斑块的风险因素。结论PECA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67624、LMO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820315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

  • 标签: 抗原 CD3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蛋白1 易损性斑块 缺血性卒中
  • 简介:患者女性,64岁,因突发胸痛,外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壁心肌梗死,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后,仍有顽固性胸痛,无创判断血管未通,8d后由外地乘车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立即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当时查体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界不大,心率83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CA示左主干,左回旋支无异常,左前降支近端2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远段分叉前95%限局性狭窄TIMIⅡ级,左心室造影示下壁不动.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手术治疗 抢救
  • 简介:西方化的饮食主要是以油炸食品、咸味食品及肉类为主的饮食。以前已有研究报道了:食用较多的垃圾食品及动物脂肪,容易使心血管系统的发病几率增加,尤其是心脏病的发作。最近,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垃圾食品 心血管系统 油炸食品 动物脂肪 发病几率
  • 简介:间歇性房内传导阻滞的报告较多,但右房肥大注射西地兰后出现高耸P波和双峰P波及房室交接性心律实属罕见。患者男,5岁。因活动后气急3个月,发烧、咳嗽、气促6d收入院。体检: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6cm,肝颈……

  • 标签: 间歇性结间束传导阻滞 间歇性房间束传导阻滞 病例报告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ApoB/A1比值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48~52周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及1年后复查时检测TC、LDL、HDL、TG、LP(a)、LDL/HDL、ApoB、ApoA1、ApoB/A1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介入治疗所在冠脉病变的最小管腔内径、参考血管内径、管腔狭窄率、管腔病变长度和管腔病变内径.结果①1年后随访时支架内再狭窄组的ApoB/A1比值和ApoB水平显著高于无狭窄组[(0.87±0.25)比(0.75±0.23),P〈0.01,(0.85±0.24)g/L比(0.77±0.24)g/L,P〈0.05)].②高水平ApoB/A1组(ApoB/A1>1)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67.7%)显著高于中等水平(1.0>ApoB/A1>0.7)及低水平(ApoB/A1〈0.7)ApoB/A1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其中中等水平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2.7%,低水平组的发生率为11.1%.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1年随访时高水平ApoB/A1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风险比2.40,95%可信区间2.206~3.078).结论高水平ApoB/A1比值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APOB A1比值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他汀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诉一月内反复发热,出汗,乏力,伴腹部饱胀及腰背部疼痛。在半月内体重减低6公斤。查体:胸部多处“蜘蛛痣”。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右心房内有一4.1×3.5cm实性偏低回声占位,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房间隔上,边界清楚,活动度小(图1);三尖瓣瓣叶增厚,回声稍增强,舒张期血流速度130cm/s,收缩期极少量反流。在右室前壁前方有少量心包积液。

  • 标签: 超声心动图诊断 转移性肿瘤 右心房 腹部触诊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 简介:患者,女性,72岁,因高血压7余年,突发意识不清7小时余就诊。入院时对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各导联均未见窦性P波,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传导阻滞 反复博动
  • 简介:脑梗死后可出现人格改变[1],特别是合并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2]。但急性脑梗死所致人格改变,国内外罕有报道。我院近期成功诊治1例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sdrome,TOBS)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进展性卒中 人格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栓塞质24h,组,栓塞后1周组,每组8只;以明胶海绵溶液经颈静脉注入制备大鼠肺栓塞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大鼠分别于1周(对照组)、栓塞后24h、栓塞后1周时处死。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活性测定,取肺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现察肺动脉栓塞情况。结果对照组,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14.2±4.1)mmHg(1mmHg=0.133kPa)、(26.1±7.5)mmHg、(26.1±6.8)mmHg(P〈0.05);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4.1±8.8)mmHg、(80.5±5.8)mmHg、(80.4±13.8)mmHg(P〈0.05);3组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分别为(30.5±7.2)U/L、(53.5±15.9)U/L、(45.8±17.4)U/L(P〈0.05)。光镜下观察,栓塞后24h组肺组织切片均可见多个肺动脉管腔内海绵明胶栓塞,有继发红血栓形成,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栓塞后1周组大鼠部分肺动脉管腔内海绵明胶溶解。结论急性肺栓塞大鼠肺动脉压升高的同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明显升高,其程度可能与肺血管床阻塞的范围或程度有关。

  • 标签: 肺栓塞 肽基二肽酶A 大鼠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突发心悸、胸闷3h”于2009年3月5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8年,血压控制欠佳,最高达210/110mmHg。查体:体温36.2℃,脉搏1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3/121mmHg。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那扒蘧窒扌月∑?未触及震颤,心界略向左下扩大,心率15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略)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率156次/分。

  • 标签: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小剂量 室上性心动过速 高血压史 肺呼吸音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可改变束支阻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在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中已引起临床重视,但梗死区周围阻滞引起室性心动过速(VT)的QRS明显增宽、挫折、直至分裂成双波尚少见报道。在AMI的早期,急性损伤阻滞的QRS与ST—T融合又极易将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认为VT。下面结合1例AMI中曾误诊为“宽QRS”心动过速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 标签: 宽QRS心动过速 急性心肌梗死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急性损伤阻滞 束支阻滞
  • 简介:支架植入术后晚期血栓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有报道证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术后未服用或不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较易发生极晚期血栓。目前,我院有1例DES置入术后7年且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发现血栓形成。据我们所知,这是DES植入后,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晚期的报道[1]。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极晚期 血栓形成
  • 简介:患者男,83岁.因长期饮酒出现上腹部灼热不适,突然黑便来院就诊.体检:T36.5℃,P74次/min,BP125/75-mmHg,R17次/min,神志清,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肾功能不全,尿量少.

  • 标签: 房早 室内差异传导 左束支阻滞型 心电图 窦性心律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既往有甲亢病史5年,阵发性房颤间歇服用胺碘酮一年.于2002年8月19日因精神悲伤,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口唇发绀小便失禁,5min后送入我院急救中心,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前、后反复电除颤10次,恢复窦性心律,频发房早,间歇短阵房颤,T波倒置,Q-T间期440~480ms,为防止再次室颤,于2002年9月7日安置单腔起博复律除颤器(ICD),测R波幅度5.7mV,感知灵敏度0.5mV,电极阻抗420Ω,程控诱发室速室颤感知11秒,20J放电一次转复成功,术后半年平稳.于2003年4月~8月间,自感间断4次电击感,ICD程控资料显示:快速房扑,超过设定心率上限频率,误放电(5~10J)4次,均终止.后程控打开,增加QRS宽度识别,减少抗心动过速起博次数,增加放电能量,调整为8、16、20、30、30J能级,同时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控制心室率,至今未再放电.

  • 标签: 复律除颤器 单腔起搏 反复 2002年 放电 突然意识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