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创伤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临床收治的40例创伤大面积皮肤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一周后,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术.结果接受VSD治疗的患者中37例在一次使用后直接植皮均成活,3例患者行2次VSD治疗后植皮亦成活,创面均痊愈,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或创伤骨髓炎.结论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明显缩短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 标签: 皮肤疾病 清创术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液态冷淡治疗皮肤病患者时实施延续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液氮冷冻治疗的皮肤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延续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肤病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液态冷冻治疗,皮肤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及研究产后压力尿失禁女性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初始时间为2021年4月1日,截止时间2022年3月31日,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对这80例患者进行相关认知调查,了解患者对凯格尔运动的认知情况,结合患者的年龄、体重、生产情况、家庭状况、职业、有无漏尿史,漏尿情况、有无慢性疾病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分析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结果 共计发放80份问卷,收回80份问卷,不同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对盆底肌功能锻炼的认知,有无漏尿,漏尿程度是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结论 为产后压力尿失禁女性提供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存在较多的因素,护理人员应结合相关因素给予患者提供相应的指导,提高锻炼的依从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行盆底肌功能锻炼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低钠血症的时间窗。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低钠血症患者,其中35例脑盐耗型综合征(CSWS)患者作为A组,25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患者作为B组,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血钠水平、血浆渗透压及尿钠水平,针对限水或补充钠盐治疗,分析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枢低钠血症的发生时间、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时间主要集中在6~12d,且两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治疗后低钠血症的持续时间均≤18h,两组发生低钠血症持续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A、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88.00%,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低钠血症的治疗时间窗较短,早期发现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中枢性低钠血症 时间窗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抑制因子[neutrophilinhibitoryfactor,NIF,特征表述为NIF-Gly(5-10))]与水蛭素(hirudin)段经基因工程重组表达和纯化技术合成的重组双功能嵌合蛋白(NIF-hirudinhybrid,NHH)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损伤模型,缺血12小时后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并断头取脑测定脑梗死面积,

  • 标签: TNHH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熊胆片对CCL4引起小鼠的肝损伤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戊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CCL4引起肝损伤小鼠肝中甘油三脂含量探讨其作用:结论该制剂可缩短小鼠戊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CCL4引起肝损伤小鼠肝中甘油三脂含量,显示抑制作用,肝糖元含量增加。讨论复方熊胆片对实验损伤有一定的治疗及保护作用。

  • 标签: 复方熊胆片 保肝作用 实验研究
  • 简介:神经干细胞对机体的自我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脑损伤可以促发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产生新生的神经元,神经生长类因子可以促进这种新生。并且,脑组织的损伤能够刺激新生神经元向损伤区迁移,迁移到损伤区的这些新生细胞有可能存活并分化为成熟细胞甚至整合进入局部的神经网络,从而帮助修复损伤的脑组织。由于这种反应尚不足以有效修复缺损的神经元,进一步明确脑损伤对内源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将有助于找到合适的治疗措施刺激其增殖、迁移和分化从而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元 干细胞 增殖 迁移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12例闭合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为术中探查时确诊,术后全部治愈.结论闭合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充分的十二指肠引流.

  • 标签: 十二指肠 创伤和损伤 诊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采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65~72岁,中位数67.5岁,均为Ⅱ型糖尿病。其中背部深层溃疡4例,骶尾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髋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小腿溃疡6例,足部溃疡9例(Wagner分级Ⅲ~Ⅳ级)。23例合并窦道形成,2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皮肤溃疡至就诊时间5~7个月,中位数6.5个月。患者如1次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在治疗结束后4周后再次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结果:35例患者共行7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前溃疡面积为18.29~21.51 cm2;治疗后1周溃疡面积为14.48~18.25 cm2;治疗后2周面积为10.65~15.37 cm2,治疗后3周面积为8.18~12.08cm2;治疗4周后溃疡面积愈合速度开始减慢;治疗8周后35例溃疡基本愈合,愈合率为93.3 %。23例合并窦道形成的患者,治疗前窦道体积为4.89~6.84 cm3;21例患者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愈合率为 91.3 %。其中12例在第1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6例第1次治疗后窦道体积明显缩小,经过第2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2例经第3次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1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的患者,在死骨未清除之前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2次后窦道无变化,后经骨科手术清理坏死骨,再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封闭;1例左髋部窦道在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体积无明显变化。另2例在治疗2周后溃疡愈合。结论: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糖尿病 骨折 胫前皮肤缺损
  • 简介:有些人食用海产品会引起过敏反应,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问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抗体抗原共同作用,人体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了。小珊是因为食用海鲜后引起的荨麻疹,加上第二天皮肤受到外界的冷风刺激.

  • 标签: 皮肤过敏 家庭用药 食用海产品 对抗 生物化学反应 异种蛋白
  • 简介: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但其原因错综复杂.当一个患者出现瘙痒,首先要解决的是引起瘙痒的原因,因为瘙痒不仅仅局限于皮肤病.资料显示有10%-25%的瘙痒症状是由于系统性疾病,或者说内脏疾病引起的,如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障碍、淋巴瘤和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IV或寄生虫感染、神经精神疾病等.

  • 标签: 皮肤瘙痒 日常护理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状腺功能障碍 骨髓增生性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 分类及病因 ,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借鉴压疮及皮肤其他损伤流行病学调研工具 , 根据 住院 老年患者特点进行改良,制作患者皮肤损伤调查表,对在院老年患者 皮肤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648 例 老年住院患者中,皮肤伤发生率达 22.53% ,且与年龄成正比。皮肤伤类型以压疮最为多见,为 40.41% ,其次是失禁相关皮肤损伤及抓伤。皮肤伤 病因 报告中, 65.07% 为糖尿病患者、 35.62% 为脑梗塞患者。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皮肤伤发生率高,损伤类型呈多样,在临床护理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皮肤伤;发生率 全球 人口老龄化 越趋严重,根据 WHO 的数据, 到 2050年 6 0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预计从 10%增至 21%, 其中增长最迅速的是发展中国家 [1] 。 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次呈逐年递增趋势,平均年增长率高达 27.48% [2] 。随着老年护理需求的逐渐增加,改善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年龄、疾病、生理改变等原因,在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皮肤健康问题更为明显,如若不及时干预甚至对其整体健康状况都会造成巨大损害。为了解住院患者皮肤伤的现状,特对老年科住院患者发生皮肤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入住我院老年科的患者。纳入标准:①住院时间≥ 24h;②年龄≥ 60岁。③住院后发生皮肤损伤。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借鉴压疮及皮肤其他损伤流行病学调研工具 [3] , 根据老年患者特点进行改良,制作患者皮肤损伤调查表。对于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损伤的患者即刻运用此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 )一般资料: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 2 )疾病资料:住院天数、进食方式、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 3 )皮肤损伤情况资料:皮肤损伤类型(包括压疮、医疗器械相关损伤、失禁相关皮肤损伤、粘膜器械相关损伤、撕脱皮肤损伤)、皮肤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损伤原因。( 4 )皮肤预防及护理措施:减压装置使用、受压部位敷料及减压时间、警示标识、失禁及皮肤撕脱伤预防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1.2.2 研究方法

    成立住院患者皮肤损伤调查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选取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护士 5 名,经过统一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压疮及其他皮肤损伤情况的辨别及处理方法。调查开始前能全面掌握调查内容,掌握老年患者沟通技巧,能够在调查中与患者有效沟通 ,并依照研究工具的记录流程完整严谨的统计数据。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和百分比等指标对皮肤损伤进行描述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秩和 检验 ,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老年住院患者共计 648人,其中住院患者后发生皮肤损情 148例。现总结结果如下: 2.1 皮肤伤患者年龄分布 见表 1 表 1 各年龄段住院患者皮肤伤发生率比较 60-70 70-80 80-90 >90 住院患者( 648 人 ) 156 208 223 61 皮肤伤患者( 146 人 ) 3 47 61 35 比例( % ) 1.92 22.60 27.35 57.38 2.2 皮肤伤类型 见表 2 表 2 老年住院患者皮肤伤类型分析 项目 数量 比例( % ) 压疮 59 40.41 失禁相关皮肤损伤 32 21.92 抓伤 28 19.18 医用胶黏剂相关皮肤损伤 11 7.53 撕脱皮肤损伤 9 6.16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 3 2.05 其他 4 2.73 2.3 皮肤伤患者疾病情况 见表 3 表 3 老年住院皮肤伤患者疾病调查 疾病 数量 比例 % 冠心病 118 80.82 糖尿病 95 65.07 脑梗塞 52 35.62 阿兹海默病 43 29.45 肾功能不全 41 28.08 帕金森病 23 15.75 其他 8 5.48 3 讨论

    3.1 老年住院患者皮肤伤年龄的分析

    根据调查 2018 年 1 月 -12 月住院的 648 例老年患者中,我们发现 22.53% 的患者住院期间有皮肤伤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损伤的出现呈递增趋势, 9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皮肤伤发生率可高达 57.38% 。 以 70 岁为年龄分水岭,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皮肤伤发生率较不足 70 岁的病例,呈现大幅提高。

    3.2 老年住院患者皮肤伤类型统计

    本次调研的 146 例皮肤伤事件中,发生压疮 59 例,占在院皮肤伤患者的总数的 40.41% ;其次为失禁相关皮肤损伤,占总数的 21.92% ,抓伤居第三,为 19.18% 。数据表明,虽然国内外有大量对压疮的研究,临床对于其预防及处理也趋于成熟,但是其发生率仍居榜首。这与老年患者自身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缺失有关 [4] 。同时,老年人大脑功能减退,感知能力下降,住院患者由于身体原因导致生活活动力度下降,也会增加压疮的发生率。很多老年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疾病影响、智力减退等原因,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研究显示 65 岁以上并发尿失禁的患者 成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高发人群 [5]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皮脂腺分泌不足,体内固有水份及细胞中的水份减少,会出现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的情况,同时老年患者表皮细胞减少,皮肤再生能力减弱,稍有挠抓后容易出现皮肤破损。老年患者静脉条件差,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穿刺及 PICC 等使用较多,老年患者皮肤薄脆,留置导管使用的敷料、心电监护护的电极片等也易造成皮肤损伤。 3.3 老年住院皮肤伤患者疾病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 146 例皮肤伤报告中,老年住院患者中以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心功能的不可恢复,冠心病成为我国老年慢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 5 ] ,故皮肤伤患者中患有冠心病的比例 这一数据存在假阳性可能 。糖尿病患者 从该疾病病因及病理机制角度分析,存在 皮肤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功能异常及排汗异常,容易合并皮肤瘙痒进而抓伤。同时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病变,末梢循环障碍,加之老年患者对温、痛觉感觉减退,也会出现压疮、烫伤的情况。很多脑梗患者会留有运动功能障碍 [ 6 ] ,偏瘫后的行动不便及长期卧床易增加压疮的风险。另外,阿兹海默病患者由于智力衰退和精神衰退,也会出现自伤、跌倒等情况的发生。 4 小结

    住院老年患者皮肤伤发生率高,且与年龄成正比。老年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存在多病种并存的情况。患者损伤类型呈多样,其中以压疮最为多见,在临床护理中应予以重视。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脑梗,更易发生皮肤损伤,在护理脑梗患者时应及早做好干预,防止皮肤破损等情况的发生。老年患者反应迟缓、智力下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 针对年龄,皮肤伤高发类型及病因危险因素这三大方面,制定 更为细致耐心 的护理路径 ,以期保持皮肤的完整,预防感染,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WHO 2015.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Switzerland. 曹丰,王亚斌,薛万国 , 等.中国老年疾病临床多中心报告 [J]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 , 17(11) : 801 - 808 .

    郭艳侠,蒋琪霞 .Delphi法在压疮及皮肤其他损伤流行病学调研工具构建中的应用 [J].护理研究, 2015,29(8 ):2829-2832. 沈洪霞 .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 分析 [J]. 中国医疗美容 , 201 4 , 5 : 154 - 156 . 唐旭丽 .老年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研究进展 [J].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8 , 4 ( 4 ): 185 - 189 . 张春 , 金芳霞 , 张银雪 , 等 .应用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 9 , 1 9( 8 ): 2 9 0 -2 96 . 王艳秋 .脑梗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 18 ( 76 ): 251 -2 53 .

  • 标签:
  • 简介:皮肤是身体中面积最大的器官,也是毒素进入身体的最便捷途径。皮肤对一般毒素的吸收率为60%。一般来说,现代女性每天会在自己的皮肤上使用515种化学物质,哪些物质危害皮肤健康呢?

  • 标签: 皮肤健康 化学物质 吸收率 身体 毒素
  • 简介:老年皮肤瘙痒症,医学上叫做“老年干性皮肤瘙痒症”,主要发生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有些老年人到秋末就开始感到皮肤瘙痒,一直痒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待天气转暖后才逐渐恢复正常。瘙痒的主要部位在脊背处,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皮肤萎缩、退化、干燥以及皮肤神经功能失调,

  • 标签: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药膳 神经功能失调 秋冬季节 皮肤萎缩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