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骨折患者采用病人参与式护理的效果,进一步预防压力损伤问题。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3月收治的骨折患者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病人参与式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患者参与度对比中,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骨折患者实施病人参与式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预防压力损伤,且患者有较好的疾病治疗参与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人参与式护理 骨折病人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损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风险,我们需要全面评估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在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时的安全与舒适。基于此,以下对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ICU俯卧位通气患者 压力性损伤发生 相关影响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压力损伤是指因医疗器械使用导致软组织或/和皮肤局部发生损伤,严重者出现开放性溃疡,并伴有疼痛感,其已成为全球危重症患者面对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长期生活无法自理或长期卧床的重症监护室(ICU)人群正成为压力损伤的好发于人群,主要是因ICU患者病情危重,营养不良,身体素质低,加上运动减少及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进而引发压伤损伤。随着近几年大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提高,大众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更高需求,其中压力损伤也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广泛关注。在ICU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难免压力损伤将提高疾病治疗难度,并给患者带来伤害与痛苦。为减少ICU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非常关键。本研究将预防护理用于ICU患者难免压力损伤的日常防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干预肿瘤患者(恶性)期间予以延续护理服务对其压力损伤症状发生率影响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患者68例,作为临床分析案例,将其依照护理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研究组予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干预恶性肿瘤患者期间予以延续护理服务,能够显著降低压力损伤症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恶性肿瘤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预防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压力损伤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人。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高于对照组(70.0%),压力损伤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6.7%),(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重症颅脑损伤 压力性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与护理模式应用于预防鼻咽癌放射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收治86例的鼻咽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对照组行常规的预防皮肤损伤的护理,对观察组行参与型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皮肤损伤的程度。结果对照组放射皮肤损伤的程度与观察组相比,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二者对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咽癌患者行参与型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放射皮肤损伤,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参与型护理模式 鼻咽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土黄连溶液对乳腺癌放射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放射皮肤损伤患者进行中药的预防以及护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土黄连溶液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皮肤损伤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由对比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护理干预可以看出,乳腺癌放射皮肤损伤患者通过中药土黄连溶液的治疗有非常明显的好转,对患者的损伤皮肤有很大的疗效,有比较好的预防作用,患者通过合理的护理不但使患者对护理有较高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药土黄连溶液 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对放射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间放疗患者226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放疗前、后于放射部位涂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未作特殊处理,如发生皮肤损伤外敷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皮损发生率、发生和修复时间分别为16.81%、17±1.64d、23±3.51d,对照组为30.97%、11±1.35d、34±2.95d。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够改善皮肤的微循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其生物学活性,提高皮肤的耐受和修复能力,应作为放疗常规应用药物之一。

  • 标签: 三乙醇胺乳膏 放射性皮肤损伤 药理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中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预防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原则以对照组(n=60,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60,预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00%、16.67%,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率,对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老年患者 预防性护理 压力性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造口术后患者压力损伤发生高危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护理措施。方法:择在我进行造口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n=140例,统计术后压力损伤发生率,并进行高危因素分析,依据因素提出针对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42例发生压力损伤,发生率为30.00%。造口术后未发生压力损伤与发生压力损伤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下床活动次数具有显著差异。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贫血、下床活动次数以及低蛋白血症是造口术后发生压力损伤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造口手术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下床活动次数均是术后发生压力损伤高危因素,依据上述因素给予针对护理措施时降低褥疮发生率的关键途径。

  • 标签: 造口手术 压力性损伤 高危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CCU危重症病人在应用前瞻护理后其压力损伤发生率的情况。方法  针对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2月就诊的88例急性心梗、心衰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主要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主要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前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模式对急诊CCU危重症病人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前瞻护理模式后,压力损伤发生率为4.54%;对照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后,压力损伤发生率为22.72%,两组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急诊CCU危重症病人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压力损伤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在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选取 2017.07 ~ 2019.07 医院儿科收治的 306 例 1-18 个月住院患儿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n=153 ,不使用自粘绷带)与实验组( n=153 ,使用自粘绷带)。对比两组压力损伤发生率、压力损伤发生时间与留置针使用时间。 结果: 实验组 1 期压力损伤发生 3 例( 1.96% ),总发生率 1.96% 。对照组 1 期压力损伤发生 1 例( 0.65% )。两组均为 1 期压力损伤。实验组第 3 天发生 1 例、第 4 天发生 2 例压力损伤。对照组第 4 天发生 1 例。第 1 、 2 天两组均无压力损伤发生,第 3 、 4 天两组压力损伤发生情况无较大差异( P>0.05 )。实验组( 3.28±1.11 )天的留置针使用时间较对照组( 2.05±0.75 )天长。 结论: 婴幼儿护理措施的实施需要从留置针留置、固定等各个措施入手,针对容易诱发压力损伤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不仅推后了压力损伤的发生时间,还减少了压力损伤发生率,对于留置针留置效果有积极影响,但是使用自粘绷带后发现婴幼儿压力损伤发生率略高,因此不建议使用自粘绷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行动研究法在预防手术中压力损伤护理流程改进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行动研究法,优化手术室预防术中压力损伤的护理流程,以90天为1个循环,研究共2个循环,观察对比流程实施前后护士预防术中压力损伤知识与行为水平、病人术中压力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护士的预防知识与行为都有明显提高,且病人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行动研究可以让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有效运行,提高护士预防术中压力损伤的知识与行为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行动研究 压力性损伤 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68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4例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Braden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压力损伤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88%,与对照组的26.47%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可降低压力损伤风险率及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 压力性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探讨ICU患者不同部位黏膜压力损伤的预防措施。研究方法:通过对ICU患者黏膜压力损伤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护理方式。研究结果:针对ICU患者不同部位黏膜压力损伤的形成诊断标准与治疗方式开展分析,开发科学合理的分级系统,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及预防策略,降低黏膜压力损伤的发生概率,从而仅供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黏膜压力性损伤 ICU 部位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压力损伤链式管理在特殊体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外科手术并取特殊手术体位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压力损伤链式管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手术室压力损伤链式管理后,观察组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压力性损伤 链式管理 特殊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压力损伤质量控制中,引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14例有压力损伤风险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57),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中引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观察两组干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压力损伤防治措施落实率更高,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压力性损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神经内科高危压疮患者应用压力损伤防护软件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将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压力损伤防护软件对高危压疮患者实施防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身体各部位的局部压力以及术后48h的皮肤受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肩胛部、小腿部、足跟部以及骶尾部压力低于对照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损伤防护软件可有效减少高危压疮患者发生压创的严重程度,并根据评估分数实施与之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减轻皮肤局部受压压力,有利于提高压疮预防护理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高危压疮患者 应用 压力性损伤防护软件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