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用手术器械清洗机清洗消毒后放置30min内,其器械的干燥与污染的关系,寻找最佳清洗效果,保证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选择手术使用后的止血钳200件,同一品牌、同一程序的清洗机进行清洗,机洗完成后A组为完全干燥的止血钳100件、B组为干燥不彻底的止血钳100件。用手持型3M厂家的ATP荧光检测仪检测各止血钳清洗消毒后的RLU值。结果A组100件止血钳无不合格,B组止血钳有9件不合格。结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后若干燥不彻底仍会影响清洗效果,使器械的污染增加。

  • 标签: 复用手术器械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 干燥度 污染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MRI 与 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灵敏和特异。方法:随机选择 2年来在本院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 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分期检查,均进行 MRI、 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与特异。结果:在 A、 B期的检查中 MRI的诊断率显著高于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 C、 D期的检查中两者的诊断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 MRI在前列腺癌的不同病理分期中诊断率均较高,对于 A、 B期患者 MRI的诊断率更高。

  • 标签: MRI CT 不同病理分期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8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8例ICU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各患者不同的入院时间分组,住院时间在3d~5d内为A组,住院时间为超过5d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变化及危险因素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的心率、APACHEⅡ、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其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DIC发生率显著(2.94%)低于B组(29.41%)。结果显示,APACHEⅡ、乳酸水平、平均动脉压、DIC发生率可作为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APACHEⅡ、乳酸水平、DIC发生率与其呈正相关,平均动脉压与其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对ICU重症感染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段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缩短ICU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ICU 重症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7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37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23例,感染发生率为8.97%;共分离出致病原菌110株,革兰阳性菌41株(37.27%)、革兰阴性菌64株(58.18%)、真菌5株(4.55%),致病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居于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首位,感染率为32.52%;年龄、机械插管、留置导尿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年龄、留置导尿管、机械插管、合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疾病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中,对造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且提出护理措施,预防感染。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中心静脉导管患者50例,对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造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0例患者当中,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的感染者分别占50%。这些患者中因为置管时间长,遭受感染的患者占67%。结论造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置管时间、中股静脉置管还有双腔导管置管有关,临床中要加强干预,做好感染预防护理措施。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时间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护理对血液透析病人并发感染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1月血液透析病人并发感染病人38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19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使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各项危险因素结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病人Scr和CRP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cr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显著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并降低病人Scr和CRP水平,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危险因素 血液透析 并发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8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88例新生儿的护理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比分析实施预防措施前后1年内新生儿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2017年新生儿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82%,显著低于2016年的13.5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管理、落实制度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00例,研究变量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收缩压值、入院时舒张压值、心脏彩超EF值、左室舒张末径、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数据(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离子1、血糖)等37个变量。采用Weka3.8软件进行数据一般资料分析运用百分比和频数的方法对患者的性别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应用Weka3.8软件中的分类算法即决策树算法中的J48算法分析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因素。结果在100例住院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男性患者。高血压II级及高血压III级的患者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的百分比最高,所以在决策树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时着重分析高血压II级和高血压III级的危险因素。将37个变量转换为CSV格式导入Weka3.8软件,选取J48即C4.5决策树算法,并分别以高血压诊断分级、高血压2级二分类变量、高血压3级二分类变量为分类变量,分别建立3个预测模型,模型中显示总胆固醇、血糖、血脂及直接胆红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关联较强。结论性别、血脂、血糖、直接胆红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数据挖掘 危险因素 决策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方法从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行眼科手术的4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找到了眼科手术感染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方法。结论眼科手术预防感染的措施同样分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完善眼科手术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手术感染措施。

  • 标签: 眼科 手术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研究导致妇产临床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选取在2016年1月份至2017年3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早产产妇,并将其与同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足月分娩产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研究早产产妇早产的有关因素。结果产妇在孕期胎膜早破、未按照要求进行产检、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症以及两个胎儿或多个胎儿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产妇早产,与足月分娩的胎儿相比,早产的新生儿体质较弱,在生产时更容易发生窒息,早产儿的死亡率一般也高于足月胎儿。结论造成孕妇早产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按时的做产前检查。

  • 标签: 妇产临床 早产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在初学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我院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来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有18例术后再出血情况,发生率是30.00%。单因素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因素,高血压疾病史超过5年、术后血压波动大、术后躁动以及术后未发现责任动脉等,再出血患者和没有再出血病例相比,单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风险高,危险因素多,术中和术后需要多加注意,对患者的情绪、血压、责任动脉止血等均要进行控制,避免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年龄≧80岁)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高龄非糖尿病者(对照组)各103例,通过采集病史和检测空腹血糖、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彩超等结果,比较两组人群甲状腺结节特点并分析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糖尿病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8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且糖尿病组甲状腺多发结节比率较高,达8.46%;是否患甲状腺结节与年龄相关(x2=7.060,P<0.50)体质指数及血糖水平无明显相关。(2)糖尿病组的甲状腺功能异常阳性率为15.53%,高于对照组6.80%(P<0.05)。其中亚临床甲减患病率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的甲状腺功能T3、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较高,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控制和预后,应定期筛查并随访高龄糖尿病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和形态学改变。

  • 标签: 2型糖尿病 80以上老年人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 例;观察组实施有意识的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指标为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分布情况及总满意。结果P<0.05);两组护理满意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总满意远高于对照组(P<0.05对心外科收治的患者实施有意识的风险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还可改善护理服务满意。 )。结论

  • 标签: 心外科护理 护理危险 规避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313例高危儿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现存的问题,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高危儿的管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1313例高危儿进行研究,分析各类高危因素构成比、各类高危因素患儿随访次数、失访情况及原因。结果高危因素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窒息或缺血缺氧性脑病所占比例高;仅随访1次的高危儿占55.9%,随着高危儿年龄增长,各类高危因素患儿的失访率也随之增高;失访原因以家长对随访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定期总结并分析高危儿的随访情况,加大对高危儿家长的宣教力度,降低失访率,完善随访体系,从而减少高危儿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高危儿 随访情况 系统管理 高危儿后遗症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某三甲医院的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肺部感染者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年龄、发病孕周、发病至分娩时间、分娩方式、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8例AFLP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患者,最终纳入18例AFLP患者,其中肺部感染组10例,对照组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感染组患者血清TBIL、PT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功能是影响AFLP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因素,积极改善肝功能是防控AFLP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妊娠急性脂肪肝 肺部感染 肝功能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职业危害是医护人员当前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职业危害值得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其职业环境中,可能会对其人身安全、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状态等产生不良影响的所有危险因素的总称。特别是手术室护士,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很容易会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因此就有必要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将首先分析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常见的危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手术室 忽视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为51.2%,相对而言,慢重型与亚急性感染率高于急重型,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常见于腹腔,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大,合并基础性慢性病症越多,医院感染率也就会越高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性紧密相连,患者长时间住院、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提高患者医院感染率。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产科接收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改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统计产妇经硬膜外导管麻醉成功情况,并按麻醉成功/失败将其分入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对比两组硬膜外镇痛相关指标及基线资料,探究导致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产妇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率为10.56%(19/180);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基线资料、镇痛前疼痛评分、镇痛时宫口开指情况、镇痛半小时后疼痛评分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一组镇痛追加次数明显少于研究二组,且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研究二组(P<0.05)。结论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主要与镇痛追加次数增加、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有关,临床麻醉医生应严格把控镇痛追加指征以及麻醉用药剂量等,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分娩镇痛 剖宫产 影响因素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剖宫产术后黏连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再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产妇术后黏连的发生率,并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引发产妇出现术后黏连的相关因素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62例(31.0%)出现术后黏连。通过分析发现,年龄、剖宫产时机、羊水污染与剖宫产术后黏连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而术后发热、剖宫产次数以及首次手术不关腹膜、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未用防粘连药物是导致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现盆腔黏连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体温控制、减少手术次数、改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术中给予防黏连药物预防等措施,能够降低术后黏连发生率;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降低剖宫率,从而减少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黏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的最常见原因,但大多数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并且对社会和家庭及患者本人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动脉瘤位置、个体因素等相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终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社会及家庭负担的目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因素 分子生物学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