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患者PICC护理过程中采用PDCA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淋巴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ICC置管,根据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淋巴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淋巴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患者在PICC护理过程中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期间安全性,延长了置管时间的同时,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产生,具有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淋巴瘤 PDCA护理管理 PICC护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管理模式在淋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血液科在2018年6月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改革,通过联合门诊、联合查房、并对新入院、化疗前、化疗后以及出院后随访等不同阶段淋巴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科室改革前后医生和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采用全程管理模式后,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改革前(P

  • 标签: 淋巴瘤 医护一体化 全程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MALT)的表现及临床表现。方法:对象以病理确诊114例MALT患者为例,时间以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为起止,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表现。结果:本组114例患者以黑便、呕血、腹痛为表现的病灶处于外分泌腺者;以无痛性包块为表现的病灶处于浅表及内分泌腺者。超声中血流信号:较丰富48例,不丰富66例;病灶边界清晰60例,形态规则50例,可见强回声、呈斑片状6例,10例等回声,32例低回声、呈管网状,60例表现为低回声。结论:通过对MALT的临床表现和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和了解,有利于提升超声对该病症的诊断准确性,可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超声诊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霍奇金淋巴(HL)是一种病理类型独特的恶性肿瘤,HL组织中里德-斯特恩伯格(HRS)细胞数量少,HRS细胞散在分布于炎症细胞丰富的微环境中,广泛但无效的炎性细胞浸润表明HRS细胞已发展出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同时依靠微环境信号存活和生长。了解HL的免疫逃逸机制对理解肿瘤进展、寻找预后标志物及研发新药尤为重要。HL实现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下调HRS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表达,影响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负性协同信号抑制T细胞活化;HRS细胞通过上调表面分子的表达抵抗凋亡或杀伤;HRS细胞通过对微环境调控形成免疫抑制网络。HRS细胞和微环境免疫逃逸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可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免疫逃逸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新药开发策略包括针对HRS细胞本身的药物和针对微环境的药物。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逃逸 肿瘤微环境 预后标志物 新药
  • 简介:摘要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是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成分异常、过度活化等功能障碍与淋巴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此外对于临床治疗,尤其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相关性。现就补体系统在淋巴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免疫疗法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滤泡淋巴是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目前常用免疫化疗方案治疗,但进展及复发患者预后较差。新靶向药物包括细胞表面抗体、免疫调节剂、细胞信号通路激酶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树突细胞疫苗等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药物疗法,联合 组织疗法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PMBCL)是一种原发于纵隔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由于其独特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将PMBCL重新分类为一个单独的实体。PMBCL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特征、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特征等。当前针对PMBCL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R-CHOP和R-EPOCH方案等。放疗对部分患者有益,但也可以导致远期毒性。新药的研发也在不断进行,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药物等,治疗后疗效判断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策略主要依赖PET-CT。

  • 标签: 纵隔肿瘤 淋巴瘤,B细胞 诊断 免疫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伯基特淋巴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哺乳期伯基特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双乳肿大明显,肝功能及肾功能实验室检测均正常。PET-CT结果示:双侧乳房巨大,放射性弥漫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0.8,考虑淋巴可能性大,不除外伯基特淋巴。病理结果示:胶原纤维组织中见多量肿瘤细胞弥漫增生浸润,可见明显"星天"现象,骨髓细胞学、免疫学、形态学及蛋白水平标志均符合伯基特淋巴改变,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基因位点易发生断裂,支持伯基特淋巴。经CHOP方案化疗后患者病变明显改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伯基特淋巴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发生率低,发展速度快,应提高认识并及时临床处理,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淋巴瘤 哺乳期 PET-CT CHOP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UADT ENKTCL)放疗联合以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为主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3—2020年间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7例早期UADT ENKTCL患者,其中放疗或联合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为主要方案化疗的229例,单纯放疗或化疗的38例。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年OS、PFS分别为67.2%、61.5%;放化综合治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的5年OS分别为71.7%、35%、49%(P<0.001),5年PFS分别为66%、35%、28%(P<0.001)。放化疗患者基于NRI危险分层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5年OS分别为93.3%、64.3%(P<0.001),5年PFS分别为91.1%、56.7%(P<0.001);放疗剂量≥50 Gy、<50 Gy组5年OS分别为72.4%、55.7%(P<0.001),5年PFS分别为68.3%、36.5%(P<0.001)。预后不良组化疗周期数≥4个、<4个的5年OS分别为65.5%、59.2%(P=0.049),5年PFS分别为60.7%、50.6%(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ECOG≥2分、超腔、单纯放疗、NRI≥1分、EB病毒-DNA≥2 750 copies/ml、放疗剂量<50 Gy,化疗周期数<4个为5年OS及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CHOP类化疗方案仅为PF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腔、ECOG≥2分、放疗剂量<50 Gy均为OS和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Ⅱ期为O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UADT ENKTCL预后良好;足够剂量的扩大受累野放疗是早期UADT ENKTCL根治性手段;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能改善早期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预后;足疗程化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的远期生存,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均能较好的改善早期UADT ENKTCL的预后。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综合放化疗法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放射疗法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化疗 预后 上呼吸消化道
  • 简介:摘要霍奇金淋巴(HL)是一种病理类型独特的恶性肿瘤,HL组织中里德-斯特恩伯格(HRS)细胞数量少,HRS细胞散在分布于炎症细胞丰富的微环境中,广泛但无效的炎性细胞浸润表明HRS细胞已发展出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同时依靠微环境信号存活和生长。了解HL的免疫逃逸机制对理解肿瘤进展、寻找预后标志物及研发新药尤为重要。HL实现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下调HRS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表达,影响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负性协同信号抑制T细胞活化;HRS细胞通过上调表面分子的表达抵抗凋亡或杀伤;HRS细胞通过对微环境调控形成免疫抑制网络。HRS细胞和微环境免疫逃逸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可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免疫逃逸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新药开发策略包括针对HRS细胞本身的药物和针对微环境的药物。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逃逸 肿瘤微环境 预后标志物 新药
  • 简介:摘要CD47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通过与巨噬细胞上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释放抑制信号,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淋巴细胞CD47表达上调是诱导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文章就CD47诱导的免疫逃逸、靶向CD47的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在淋巴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CD47 肿瘤逃逸 免疫逃逸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淋巴微环境是影响淋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参与调控机体免疫系统对淋巴细胞的识别和免疫应答。在淋巴的免疫治疗时代,微环境的状态也影响了基于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等免疫靶向药物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其中,微环境相关的免疫逃逸是导致淋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就基质细胞免疫细胞亚群、血管增生、缺氧状态、免疫检查点等微环境因素和免疫逃逸的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目的对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73例初诊非霍奇金淋巴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13岁。对所有患儿发病的起始或累积器官、病理诊断、疾病分期、手术及疗效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中66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8例由手术确诊,20例由活检确诊,且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8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确诊;另7例中的6例获大致病理分类,仅1例分类不明。66例明确病例中以伯基特淋巴最多为31例,其余依次为T-淋巴母细胞型14例、间变大淋巴7例、B-淋巴母细胞型6例、弥漫大B淋巴5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1例和脂膜炎样T淋巴1例;起始部位或累积器官涉及多个器官,以颈部(20例)、腹腔(15例)、纵隔(6例)等最为多见;临床转归与疗效中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85.1%和72.2%;Ⅲ期和Ⅳ期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于Ⅱ期组患儿(80.9%比66.7%比100.0%),病理类型分组结果显示淋巴母细胞淋巴较伯基特淋巴无事件生存率更低(73.7%比9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男性发病多,婴幼儿少见,病理类型较成人单纯,以伯基特淋巴最多,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预后可能相关。

  • 标签: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淋巴患者实施安宁疗护,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

  • 标签:
  • 作者: 许恬 尹丽 詹梦娜 胡新宇 薛珂 裴帅 何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210009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210009,徐州医科大学 221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210009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210000 徐州医科大学 221000
  • 简介:摘要结外NK/T细胞淋巴(ENKTCL)是异质性强、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尽管大多数ENKTCL患者诊断时为早期,但由于分期的局限性,预后差异较大。放疗和化疗是早期ENKTC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放疗、化疗模式及治疗时序仍存在争议。随着临床分期及预后模型的不断更新,早期ENKTCL患者倾向于接受风险适应性分层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分期、预后模型以及治疗相关的最新研究结果,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淋巴瘤/放射疗法 淋巴瘤/化学疗法 临床分期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CN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CNS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头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外院,颅脑磁共振成像提示右侧小脑肿块,术前无CNS以外淋巴浸润证据,行小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ALK阳性ALCL,未及时化疗。术后第27天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化疗前评估肿瘤已扩散至骨髓、睾丸、椎骨等部位,外周血NPM-ALK融合基因阳性。2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最终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原发CNS的ALK阳性ALCL病例罕见,易误诊,病情进展快,总体预后不良;及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早期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合并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小B细胞淋巴(PCNSL-SBC)合并胃DLBCL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初诊为PCNSL-SBC,经手术、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及局部放疗,颅内病变完全缓解并持续22个月。诊断为胃DLBCL时颅内磁共振成像无异常,CHO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吡柔比星、泼尼松)方案化疗4个周期胃部病灶缓解,但颅内病灶出现进展,再予大剂量甲氨蝶呤+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4个周期,神经系统症状缓解,颅内病灶缩小,但合并Ⅳ级骨髓抑制且胃部病灶进展,出现多浆膜腔积液,病情迅速恶化。结论复合型淋巴临床少见,针对一种类型淋巴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另一种类型基本无效,由于严重骨髓抑制,患者不能耐受两种方案同时应用。

  • 标签: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胃肿瘤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MYC和PD-L1基因和蛋白在间变性淋巴激酶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ALK-ALC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ALK-AL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至2017年1月ALK-ALCL患者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MYC和PD-L1基因异常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YC和PD-L1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C-MYC和PD-L1基因及蛋白异常的关系以及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37例ALK-ALCL肿瘤组织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45.9%(17/37),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是37.8%(14/37),C-MYC和PD-L1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90,P=0.014)。C-MYC和PD-L1蛋白表达率均随ALK-ALCL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在国际预后指数(IPI)高危组中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5)。FISH检测结果:37例ALK-ALC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MYC基因多拷贝9例(24.3%),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C-MYC基因断裂;检测到PD-L1基因扩增2例(5.4%)。37例ALK-ALCL患者中,C-MYC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蛋白和PD-L1蛋白表达与ALK-ALCL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以及总生存率相关,可作为判断ALK-ALCL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指标;ALK-ALCL中PD-L1的表达可能受C-MYC基因的调控,可能为设计针对部分ALK-ALCL患者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的组合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原位杂交,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NLPHL)经治疗后复发并向富含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THRLBCL)样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NLPHL和THRLBC鉴别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NLPHL治疗后复发并向THRLBCL样转化患者的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ABVD方案治疗后复发,再次经病理活组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THRLBCL样转化,经R-CHOP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结论NLPHL化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是否存在向THRLBCL样转化的可能,需及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富含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 转化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