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赵琦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2-09
  • 出处:《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 机构: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714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讨论优质护理活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院进行保守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由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按照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优质护理活动开展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优质护理活动 基础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和护理用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常规组采用行为干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治疗之后,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储尿期当次尿量、膀胱最大容量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现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中采用护理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针灸 护理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优质护理活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院进行保守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由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按照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优质护理活动开展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活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优质护理活动 基础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该院在试点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临床实践体会,为医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升医院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积累经验。方法该院于2010年6月在妇产科、呼吸内科、骨科、五官科4个科室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抓好学习发动,采取首任负责制、弹性排班、应急调配等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严格过程监控,尊重患者评价,公开考核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工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以来,试点科室护理人员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得到较大的提高,服务较以前更为主动,护理效果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试点科室患者满意度有显著上升;护理人力资源效能实效最大化;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增强,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服务水平、医院形象和服务面貌。结论医院内部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打造优质服务团队,将良好的基础护理与高水平的专科特色护理相结合,充分运用管理原则和先进管理方法抓好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控制,才能满足患者需要,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形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三满意目标。

  • 标签: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12月住院的剖宫产术后病人随机抽取230例产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质圈活动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质圈组织,确定“加强晨间护理质量”为课题,对活动前晨间护理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再对晨间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结果调动了护士参加晨间护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晨间护理的工作质量,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由活动前的95%上升到98%,健康教育覆盖率由活动前的84%上升到100%,也杜绝了安全隐患。结论品质圈活动在提高晨间护理中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品质圈活动 晨间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胸外科优质护理管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动员学习,转变服务理念,规范流程,责任包干分管患者,弹性合理排班;注重服务团队的培养,提高服务质量,让优质护理贯穿整个就医过程。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护士责任心加强,护士被动服务理念及模式转变,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胸外科 优质护理服务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神经内科在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患者160例实施健康教育,对其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让神经内科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升,且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结论 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态,促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

  • 标签: 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依托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过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强化三级质控;转变观念,树立护理安全文化理念;实施非惩罚性的安全事件上报机制;改进工作流程,建立明确、醒目的标识。结果通过实施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40.4%上升至65.6%(p<0.05),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结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可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管理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80位内科护理人员分为2组,研究组行品管圈管理,对照组行传统轮班制管理。结果研究组基础知识考核合格率(96.00%)、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率(92.00%)、管理满意度(73.0%)均高于对照组(基础知识考核合格率75.00%、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率68.00%、管理满意度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提升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管理满意度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效沟通在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有效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住院天数少,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采用有效沟通,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护理认可度高,住院天数短,值得推广。

  • 标签: 有效沟通 创优质护理活动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作为护理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6min步行距离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6min步行距离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早期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满意笑脸卡”活动,更好的实施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全程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抽取在我科住院病人,2010年(对照组)1750人,2011年(实验组)1955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为89.6%,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通过开展“满意笑脸卡”活动,有效的激励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士责任感,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满意笑脸卡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眼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眼科开展了1次护理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以“降低跌倒风险”为主题。结果改进后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首次复查期间跌倒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确实有助于解决某一类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眼科 跌倒 品管圈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和社会满意度。方法成立创建专班,实行任务分解;深入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建立试点病房,积极稳妥推进;实行分层管理,改变薪酬机制;开展责任制护理,倡导亲情服务;落实基础护理,改进细节服务。结果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得分比较(p<0.02),活动前后护理综合质量指标得分比较(p<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护士工作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责任制护理 基础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为主题的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护理记录不规范率情况。结果活动前后护理记录不规范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活动护理记录不规范率明显低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从而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文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肿瘤专科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领导重视,全院参与;求真务实,规范护理管理;抓好试点,稳步推进;加强检查、分享经验。结果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技术水平、病人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病人安全,进一步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全面发展。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举措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0年2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于5月开始实施,我科成为试点科室,开展活动以来,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确保了护理安全,密切了护患关系,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工程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而降低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