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 11月 1日至 2016年 5月 1日我院胸外科进行过胸外科手术并发生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 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6.67%)、( 11.22±1.09) d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26.67%)、( 18.33±2.08) 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 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 6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外科患者 术后活动性出血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管理中的作用。方法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31例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血压情况及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和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成员间的相互协作,能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达标率,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透析 干体重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立医院围绕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以“三贴近”为目标,通过优化门诊服务环境,开展便民服务,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强化监督,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等措施,有力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品质。

  • 标签: 三好一满意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间展开试验,对收治的 68 例重症患儿按照随机表法分成 2 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运用品管圈活动展开临床护理;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评价 2 组患者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5.9% 较对照组 23.5% 降低( P < 0.05 )。 结论:在小儿重症护理工作中采取品管圈活动,有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小儿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升眼科护理质量的同时让患者享受到最贴心的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给予更高评价,充分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护理管理,顺利地回归正常生活。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眼科疾病的患者中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实验组则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最高目标,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充分渗透品管圈活动理念,有效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升眼科护理质量的关键,还能整体优化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不断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让患者的康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可谓一举数得。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眼科疾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老年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建立全新的排班模式;公示并落实服务项目;实行护士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果病房管理有序,规范了护理执业行为,护患关系和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确保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服务目标。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病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并对该活动对管理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门诊患者中抽选出52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1月,依据双盲法内容将其划分至X组(实验组)与Y组(对照组),每26名患者被划分组成一组。X组患者接受品管圈管理护理,Y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将X组与Y组患者满意表现、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比X组Y组患者满意表现、质量评分,X组患者满意评分结果显示为(90.4±3.0)分,其给出的质量评分表现为(92.3±3.6)分,X组患者研究结果均优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患者 护理管理工作 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毒症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消除或减轻其心理障碍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我院65例尿毒症病人的心理活动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所有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心理、精神紧张恐惧心理、沉默抑郁心理、悲观绝望心理等。通过相应的护理对策,均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结论对尿毒症患者的各阶段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病人生存率的有效保证。

  • 标签: 尿毒症 心理活动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 11月 1日至 2016年 5月 1日我院胸外科进行过胸外科手术并发生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 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6.67%)、( 11.22±1.09) d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26.67%)、( 18.33±2.08) 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 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 6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外科患者 术后活动性出血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产科 2014 年 01 月 ~2014 年 06 月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选取此时期 500 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2015 年 01 起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施用品管圈活动,选取 2016 年 01 月 ~2016 年 06 月 500 例产妇作为实验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0.6% ,低于对照组的 2.00% ( 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6.0% ,高于对照组的 84.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科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运用于阑尾术后患者中对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6~2017.4期间该院收治的136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68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并将两组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在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28.893、P=0.000,t=-33.017、P=0.000,t=-10.685、P=0.000);研究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率显著高于常规组(X2=10.026、P=0.002)。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帮助阑尾术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肛门排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障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阑尾术后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优质护理服务中品管圈活动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并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则不采用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满意度、操作技能满意度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9.2%、92.3%、95.4%;对照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满意度、操作技能满意度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4.6%、66.2%、6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3.8%,对照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6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优质护理的知晓率为90.8%,对照组患者对优质护理的知晓率为6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在进行优质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效果较理想,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品管圈活动 健康知识掌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肠造口专科护理的应用 。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 ”为主题,通过品管手法来提高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 。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为 48.67%,活动开展后肠造口护理知识知晓率提高为 79.67%。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及家属对肠造口概念、更换造口袋、造口血运及皮肤的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处理、术后运动及饮食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 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完善肠造口专科护理有重要作用。

  • 标签: [ ] 品管圈 肠造口 护理 知晓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家属参与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护理的各种活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性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收集资料.收集到的资料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结果①家属参与老年癌症患者的住院护理活动表现在对患者的心理情绪支持、饮食营养护理、舒适护理活动和安全护理、治疗相关的护理、经济及过渡期护理六个方面.②家属的参与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更细心、耐心和周到的照顾,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尊和隐私.家属在参与护理中表达自己的爱与关怀,满足了亲近患者的需要以及使患者获得舒适和安慰的需要.结论①家属参与住院护理是患者和家属的共同意愿,应重视家属在住院护理中的作用.②护理人员应该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和期望,满足多元需求,为家属提供参与护理的机会.

  • 标签: 家属参与 老年 癌症 住院患者 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8例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自伤、伤人、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有机磷农药中毒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