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开展志愿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运用项目管理法,通过成立专项管理小组,统筹设计,制定方案,实施专项培训,分析项目持续运行5个月以来的上报率、活动类型,采用志愿活动联络员对志愿护理服务活动的认知及态度调查表评价应用效果。结果2019年4—8月,共上报志愿活动49次,平均每月9.8次;活动类型以义诊及护理帮扶为主,分别占30.61%和26.53%。志愿者联络员对志愿护理服务活动认知和态度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志愿护理服务活动的上报率,推动志愿活动的有效开展。

  • 标签: 护理质量 志愿护理服务 项目管理 成效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胃肠道术后病人在早期下床活动护理进展进行阐述,并对当前胃肠道术后在早期进行下床活动的现状、影响因素、护理干预进行分析。

  • 标签: 胃肠道术后 下床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于术后8~1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对照组于术后16~2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进行早期的下床运动后,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0例(80.0%),24~48小时内排气患者有10例(20.0%),没有超过48小时的排便患者;对照组在术后16-20小时进行下床活动,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例(8.0%),在24~48小时内排气的患者有18例(36.0%),超过48小时排气的患者有28例(56.0%)。观察组术后排气效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在麻醉剂失去药效时(术后8~10小时),就应开始在床边进行较简单的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肠胃的蠕动,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肛门排气功能,减少术后止痛剂的使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运动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管理经验。方法以2016年2月~2016年7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504例,据入院病历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品管圈活动指导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护士自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士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以此来更好的应用于眼科护理中,提升患者护理体验。方法将我院进行眼科护理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A组与B组。A组进行普通的医学护理,B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选取人数为60人,两组人数数量相等,均为30人(P>0.05)。从康复效果、医疗纠纷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观察护理工作,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3.3%,B组为76.7%(p<0.05)。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分别为A组8起,B组2起(p<0.05)。B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方式合理的应用到眼科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效果。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以及预防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的全面推行与实施1。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眼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康复护理方案和传统护理方案。结果两组在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肺部感染等方面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护理风险效果研究。方法在2018年上半年儿科风险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QCC)活动,对比2018年1—6月200例患儿以及2017年7月—12月240例患儿意外事件、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及满意度情况。在QCC活动前后使用素质评定量表评价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责任感改变情况。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QCC活动前,满意度高于实施QCC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QCC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责任感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风险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提升个人素质。

  • 标签: 品管圈 儿科护理 风险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为提高呼吸科护理服务质量,本院呼吸科全力落实国家文件指示,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为了解我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践情况,改进不足,本文对我院呼吸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进行了分析。首先,文中整理归纳了近期我国院呼吸科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充分肯定其带来的积极作用,但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优化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呼吸科 实践活动 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75-01
  • 简介:目的降低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方法通过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分析导致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原因,通过筛选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结果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减少82.2%,95分以上护理文书由96%提高至100%。培养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了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 标签: 品质管理圈 护理文书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 ICU 重症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0年 5 月—2020年 12 月于我院 ICU治疗的1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使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护理。比较 2 组的护理效果和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 ICU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总结国内外医疗护理员培训及执业探索的现状及优缺点,旨在为我国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和专科执业范围提供参考。

  • 标签: 医疗护理员 培训 执业活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5月作为研究期,病例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病例数量为84例,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不仅实施常规护理,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创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0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4.76%,对照组发生3例创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21.4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眼科护理实践中运用品管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涉及的对象是我院眼科收治的78例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介于2019年11月-2020年7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为甲组(39例)、乙组(39例)。乙组患者在护理实践中运用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在护理实践中运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分析品管圈护理在眼科护理实践中的适用性。结果:经对比研究后发现,与乙组患者相比较,甲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品管圈护理 眼科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品管圈活动对天疱疮护理质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天疱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同于普通疾病患者,重症患者情况复杂,在ICU治疗期间需长时间卧床休息,但也会使患者长时间缺乏活动,肌肉肌力处于持续衰退过程,并容易引起并发症,同时在其转出ICU后需要较长恢复时间,对其预后康复有不良影响。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对于ICU患者应重视实施早期离床活动,避免因肌力长期下降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并且在早期离床活动的实施下也可达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康复的效果。

  • 标签: ICU患者 早期离床活动 必要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量化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95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术后6小时开始施行量化的下床活动干预,循序渐进。并选择同期的腹部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不进行量化的活动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术后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住院死亡,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部手术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干预 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