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康复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活动,分析其效果和价值。方法:将 78例我院康复科治疗的患者以平均分类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和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组),分析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护理满意度 97.44%(护理组)与护理满意度 79.48%(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护理组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对康复科的患者给予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使得患者能够对护理服务满意,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康复科 优质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QCC)活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50例和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5,n=10)和观察组(n=25,n=1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管理,观察分析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改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6%),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管理对治疗住院患者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管理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5年3月我院输液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明确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较实施前高,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实施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输液室护理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且患者输液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得到降低。

  • 标签: 输液时 品管圈活动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活动室在老年病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在老年病房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老年病房护理中采用健康活动护理方法,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反射活动、协同性、稳定性各项FMA手功能评分以及总分调查结果分别为13.24±1.21、14.03±1.10、13.42±1.03、42.51±1.13,护理后反射活动、协同性、稳定性各项FMA手功能评分以及总分调查结果分别为21.31±0.42、20.97±0.67、21.14±0.88、63.32±0.4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护理满意度及总满意度调查结果[n(%)]分别为40(86.96)、4(8.70)、1(2.17)、1(2.17)、45(97.83),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活动室在老年病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比常规护理方法的效果更好,老年患者在健康活动室中的上肢运动能力更强、康复效果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健康活动室在老年病房护理中的运用可以得到范围推广。

  • 标签: 健康活动室 老年病房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后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娩产妇治疗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施前(对照组)35例和实施后(实施组)35例,观察两组产妇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会阴上口感染率及顺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妇对产后产房护理效果的客观评价。结果:经比对,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情况、会阴切口感染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比对,实施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程度上实施组(89.5%)高于对照组(64.3%)结果,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 分娩产妇 产后产房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临床疼痛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1.68±0.53)分<(3.11±1.09)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76±1.96)分<(15.35±2.74)分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73%>81.82%)相对更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临床疼痛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临床疼痛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我院的140例患者资料,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70)和研究组(n=70)。给予对照组70例患者常规性皮肤护理,研究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品管圈护理原则,进行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压疮发生率情况。结果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的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为7.14%,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7.14%,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采纳与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压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在消化内科护理中选择使用心理干预措施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在2019年内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总计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实验的方案要求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有40例患者。根据实验的要求,本次全部患者都采用消化道常规护理方式,而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之下融入心理干预的治疗措施。在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满意度指标等相关的数据,确定对比结果。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其各项评分都要比对照组好,并且总体来说满意度较高,数据有统计差别(P<0.05)。结论:消化内科的患者在护理中,利用心理干预的措施,以常规护理方式为主,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护理措施的更新处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活动 心理干预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过后,一般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此时除继续治疗原发性病外,还应注意和加强对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本文重点讨论并发失语和肢体功能障碍时的护理,总结具体的康复活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标签: 脑血管病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ICU救治可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ICU患者肌力快速丧失,出现ICU获得性肌无力,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众多研究指出ICU患者早期活动可改善ICU获得性肌无力。本文综述了ICU获得性肌无力相关概念及常见原因,分别综述了呼吸肌训练及全身肌肉早期的治疗护理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获得性肌无力 早期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住院部护理记录书写中采用品质圈活动的作用。方法调研中,外科住院部医护人员设置品质圈管理小组,并对活动前的相关护理记录、交班报告等进行调查,分析护士记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写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结果在未开展活动前,外科住院部护理中有46例病例存在缺陷,合格率只有54%,医院开展品质圈活动后100例外科住院部病例中仅有19例存在缺陷,合格率达到81%(P<0.05)。结论品质圈活动能够提高住院部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减少了护理记录书写中的一些缺陷,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质圈活动 外科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妇科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根据医院及妇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案,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妇科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后,病人的满意率为98%,较实施前的85%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能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同时能提升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妇科病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化护理活动中适当增加心理干预方案,探讨分析其临床护理重要性。方法:从我院消化科病例系统中抽取47患者,对其添加心理干预方案,分别观察并记录其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结论:在消化科日常护理活动中适当增加心理干预方案,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在日常交往中,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情况。可见心理干预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消化护理活动 心理干预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方法将本院自2010年1月~6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个责任护理组,其中,观察组60例,于术后8~1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为5~10分钟,对照组63例,于术后16~2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同样为5~10分钟。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要早,腹痛腹胀的并发症也有了明显减轻。结论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应在麻醉清醒后(即术后8~10小时)就开始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胃肠的蠕动,尽早恢复患者肛门的排气排便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并减轻切口疼痛,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照护理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患者使用全面的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术后24h首次下床活动的有15名患者,占总数的37.5%,术后24h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有25名患者,占总数的62.5%。护理组患者术后24h首次下床活动的有35名患者,占总数的87.5%,术后24h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有5名患者,占总数的12.5%。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做术后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首次下床的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提早康复。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术后 护理干预 下床活动 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19-01
  • 简介:摘要:内科护理学是一项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准确分析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内科护理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基础上,制定出有效加强内科护理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相关教学策略。以此保证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中,促使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 标签: 自主实践活动 内科护理学 教学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整年开展品管圈活动,于2012年护理情况相比较。结果品管圈管理活动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产妇的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护理质量的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产科 护理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