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针对新建三级医院的住院患者晨间血标本检验前流程,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进行改善,减少标本检验前高风险因素,降低标本拒收率、送检逾时率,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方法运用FMEA血标本检验前流程风险评分表评估流程运行情况,探索流程失效的高风险因素,分析失效原因,采取改善措施。结果经FMEA改善后血标本拒收率由0.23%下降到0.11%,护理人员检验标本采集作业正确率由66.50%上升至92.35%,患者晨间血标本送检逾时率明显改善。结论FMEA可明显改善新建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晨间血标本检验前流程。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血液标本 检验前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物品清点流程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模式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根据每个阶段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失效检验难度,判断各个环节中手术清点各阶段、环节管理重点以及目标,并相应建立各个环节、环节管理重点以及目标。结果实施前手术器械清点流程高风险失效模式,改进后,其危急值有效降低,效果显著。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手术室物品清点流程当中,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适应现代护理发展需求。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手术室物品 清点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7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4.93%,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22%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2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呼吸内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40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抗生素的使用价值。结果在400例患者当中,有329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达到了82.3%,比一般科室的用量要多。其中,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为主要的抗生素药物种类、另外,抗生素联合用药情况方面,抗生素单用例数为188例,二联药为176例,三联与四联用药例数较少,总计36例。结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使用普遍,但需要防止过度使用,需掌握基本方法和原则,保障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呼吸内科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呼吸综合训练对提高高原人员生理能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从海拔4000m以上高原下山的官兵150名,按是否参加疗养分试验组92人和对照组58人,试验组赴临潼疗养院进行为期30d的疗养,又分为高原疗养组52人、高原疗养训练组40人,疗养期高原疗养训练组增加呼吸肌强化训练及肺脑功能训练科目。对照组未参加疗养。试验组、对照组均检测生理功能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试验组入院30d呼吸训练评估较全国同龄青年测量标准优秀率高14.0%;较入院1d优秀率高23.8%,较入院15d优秀率高14.1%。高原疗养训练组15d、30d在肺活量、选择反应时项目上较高原疗养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对照组高原未疗养人员选择反应时明显降低,肺活量明显增高(P<0.05)。3次屏气测试试验组(高原疗养组、高原训练组)与对照组的第2次、第3次测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刚下平原的高海拔官兵疗养期间给予肺、脑功能综合训练可恢复和提高肺功能、综合能力,对促进高原脱习服,恢复健康水平,提高高原军事作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呼吸肌 训练 疗养 肺功能 反应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运用到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11-2017.11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0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30例患者施以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比照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组二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予以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成效尤为优良,能够极大地降低患者并发症产生的概率,并促使患者的通气功能获得好转。

  • 标签: 呼吸衰竭 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管理方案以及价值,为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4月-2017年5月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30例患者,综合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6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65)加行护理管理,对比2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内科有创通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配合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呼吸内科 有创机械通气 住院时间 再插管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本文在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期间,没有出现严重的副反应,所以,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在严重感染者,特别是有绿脓杆菌感染者,建议联合应用其他敏感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注射液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6例我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观察组(n=33),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血气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患者护理当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系统化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在呼吸内科重症病患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重症病患96例,均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实施传统流程下的护理模式,作为常规组;另一组则进一步施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作为实验组.比对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各组病患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常规组病患护理有效率为87.5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42%,而实验组则分别为97.92%、100.00%,且各项数值比对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重症病患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护理有效率,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提升病患极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实验,对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儿童患者的治疗工作进行研究,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5月间接收的儿科患者中选择88例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有44例患者,给两组儿童患者分别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比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所有儿科患者均通过常规治疗手段进行医疗处理,给研究组的儿童患者使用特殊的治疗手段,在常规治疗的条件下应用匹多莫德药品,一段疗程后对治疗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工作结束后,对不同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式研究,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记录总有治疗效率,对照组的总有治疗效率相对比较低,仅仅为68.18,而研究组为88.64.结论在应对儿童患有的反复呼吸道感染问题时,可以应用匹多莫德药物。

  • 标签: 儿科诊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治疗观察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进行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医院推荐使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鼻腔持续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疗法及雾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97.43%高于对照组82.05%,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护理,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雾化吸入疗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更快的消除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
  • 简介:目的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24小时连续护理,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70例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分为两组,各35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参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24小时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参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生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24小时连续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危重症患者 24小时连续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PO2以及PCO2均明显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患者PO2以及PCO2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值得进行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呼吸衰竭 不良情绪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危重症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予以呼吸阶梯性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治疗的分布、复苏成功率与呼吸稳定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接受复苏体位治疗占41.11%,比对照组的26.67%高,(P<0.05);观察组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占1.11%,明显比对照组的11.11%低,(P<0.05);两组患者使用频率都比较高的包括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以及呼吸机给氧;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80%,比对照组的66.67%高,(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所需时间(43.15±5.2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87±6.15)min,(P<0.05)。结论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缩短患者呼吸稳定所需时间。

  • 标签: 危急重症患者 急诊呼吸阶梯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10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A组与B组各随机纳入53例,A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B组护理常规实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A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护理满意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开展风险管理后,可明显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分组软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