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静脉配置中心(PIVAS)常见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6月--2021年5月;研究对象:我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54名。回顾性分析PIVAS常见危险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经培训后,工作人员配置操作评分、排药操作评分、规避操作失误评分、审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IVAS工作常见差错包括:混液出仓错误、配药错误、操作错误、批次错误、未发现不合理医嘱、打印操作失误、排药失误。结论:为降低医院PIVAS危险因素需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对降低危险因素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医院 静脉配置中心 危险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上报的40名职业暴露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并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加以分析,以此来制定更加合理的防护对策。结果 回顾性分析40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其中放射线致内分泌紊乱占比32.5%居首位,其次为药剂致皮肤过敏占比27.5%,锐器伤占比17.5%、听力下降占比12.5%、紫外线致角膜炎占比10%。结论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所受到的感染因素存在不同,应根据自己所接触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护对策,将防护意识及防护技能水平提高,可起到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以确保自身安全。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就预见性护理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开放性手术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均开展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同时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炎性指标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开展预见性护理体会能够提升机体病原菌抵御能力。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预见性护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医院对患者治疗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很多不是一次性用品,比如手术刀、手术托盘、镊子、胃镜管等被医护人员重复使用。这些医疗器械如果清理不及时或者不彻底就会影响到器械设备的使用质量,使用不清洁的医疗器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有可能产生影响,严重威胁到了医院的医疗安全。因此,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需要医院结合各个器械的特点,对其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 标签: 医疗器械 清洗消毒 影响因素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100名新生儿,利用数字随机表原则,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包括两组:观察组(针对性护理,n=50),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0),对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具体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针对性对策。结果:新生儿护理过程不安全事件(院内感染、腕带脱落、针刺、皮肤受损)发生情况对比,发生率观察组4.00%(2/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可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此次探究的目的是解析医院儿科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对降低护患纠纷起到的效果。其主要目标是更新和规划护理方法,以此为前提,提出更优质的护理方法,由此为儿童疾病的康复做出一定贡献,将患儿住院期间生活质量提高的过程中,也缓解家长紧张情绪,减少纠纷问题,加强儿科科室的工作效果,为患儿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采用的方法则是选取我院所收治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员分别有40名,为患儿提供常规护理。最终的结果是研究组的儿童护理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患儿护理效果好,发生问题的概率也比对照组的低,其家庭满意度也要比对照组儿童家庭满意度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科室 优质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保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科室临床实践进行结合,将我院的儿保科选作样本科室,对所有儿保科医务人员实施综合措施干预。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未执行综合措施干预,并做好详细情况调查,将调查结果划分为常规干预组;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执行综合措施干预,同样做好详细情况调查,将调查结果划分为综合干预组,分析2组干预效果。结果综合干预组接触患者前后、一般性操作前后、侵入性操作前后、戴换手套前、脱换手套后以及与易污染物接触前后的手卫生执行率均高于常规干预组,洗手液消耗量以及速干手消毒液消耗量均高于常规干预组,科内交叉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措施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儿保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科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儿保科 医务人员 手卫生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呼吸科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分为真菌感染组50例与非感染组5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肺部真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并归纳呼吸科重症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呼吸科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中,以中心静脉导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蛋白血症等是感染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

  • 标签: 呼吸科重症患者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对于病者的病情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了真菌感染的类别及部位侵袭性真菌的相关因素,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现在的医疗水平对这些原因造成了系统的预防,并在解决真菌感染的护理当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护理措施,加强护理操作规范性及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体系,来降低肝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报告来说,肝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是非常普遍的,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术前抗菌药物治疗前凝血酶时间较长,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大约等于72个小时。这个时候,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感染率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对此类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和护理。

  • 标签: 肝移植术后,侵扰性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42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评定,比较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相关因素、护理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42例脑血管病患者SDS评分为34~73分,平均55.69±10.25分。其中44例(30.96%)有脑卒中后抑郁。抑郁组年龄>70岁(68.18%),受教育时间较长≤10年(97.73%),复发性卒中占27.27%,独居占40.91%,脑活动占59.09%,经济收入占38.64%,缺乏家庭支持占36.36%。护患关系一般占31.82%,医疗费用占25.0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分,72.73%,68.18%的受试者未开展延伸护理,高于非抑郁组。结论;导致卒中后抑郁的因素是复杂的。实施针对性护理策略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状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小样本统计对比法,选择2019年05月至2020年05月在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80例为受试对象,并就不同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汇总记录。结果:肝衰竭主要包括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其临床表现不一;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病因、生化指标、并发症、肝脏基础情况、治疗方法选择单因素相关。结论:在肝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明确本病病因治疗和分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在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加以应用实施。

  • 标签: 不同类型 肝衰竭 临床特点 预后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护理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由此本文就充分针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新思路。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来我医院内科就诊的心血管患者80例,并且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3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预防性的护理方法,而对照组采用的普通的护理方法,最终通过比较两组的护理出错率、不合格率和满意率的百分比,得出哪种护理方法安全性较高。结果:通过对这两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差错率、不良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出错率和不合格率都是5%,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0%,两者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差错率、不良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做好防范的同时,又能够让护士更加认真对待工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预防策略[1]。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到医院治疗的40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基础资料及围手术期处理情况,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显示: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类:年龄大于65岁、体重指数小于23kg/m2、IU手术切口、急诊手术、糖尿病、手术时间大于3h、住院时间大于2周。结论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具有较多的高危因素[2],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及手术方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进行一个全面分析,通过合理有效的对策,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提高后续康复效果。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找防范措施;方法:择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安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并进一步分析造成不良事件的因素;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1.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进一步分析,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医院环境以及患者自身三个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发生不良事件,主要由于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环境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够显著防范护理人员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中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因素,并探究针对性优化策略。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观察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医院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人员配置不合理、未对预清洗予以充分重视、不使用或未合理使用清洗剂、清洗方法不恰当、清洗工具选用不合理、清洗质量监测缺乏标准性等是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针对性优化措施的实施,提高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质量,保障临床治疗效率及效果,降低医疗风险,预防院内感染,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医疗器械 清洗消毒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于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期间接收的肠造口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切实应对和护理管理,有效评估两组患者的出院度准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肠道口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明确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切实的应对和处理,落实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护理效应模式值得推广和落实。

  • 标签: 肠造口患者 出院准备度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推进医学建设,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有必要对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方法:选取某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常规护理的过程和效果,探讨其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选取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并将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p值小于0.05。结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针对心血管护理危险因素的对策是有效的,应广泛应用,完善现行的常规护理计划,确保病人护理效果的质量。

  • 标签: 心血管护理 危险因素 护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