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给予观察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能显著缩小颈动脉斑块,降低血脂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 IMT 颈动脉斑块积分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冠心病应用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检查的诊断价值及效能。方法:抽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颈动脉超声联合心电图检查;实验组41例,接受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运用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超检查价值显著,可清晰准确掌握颈部血管健康状况,提升冠心病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现象。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颈动脉超声 心脏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9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巴氏指数、 Fugl-Meyer与 VAS评分相对比,研究组明显好于仅使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为 8.89%、 11.1%,对照组复发率和进展率为 24.4%和 37.8%,研究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与进展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良好,且复发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大脑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诊治的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有68例踝臂指数正常(A组),114例不同程度的踝臂指数异常的患者(B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左右不同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B组患者左右不同颈动脉的直径均显著低于A组(P<0.05),即狭窄程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的踝臂指数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其联合关系,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重要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 TCD、 MRA检测结果。 方法: 对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6 月接受的 60 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进行 TCD、 MRA检测,检测后对数据资料分析和对比。 结果 : 对所有的案例实施 TCD 的检测,其中 60 例患者中,确诊患者 58 例,确诊几率是 96.7% 。其中 10 例是前交通开放。 MRA 结果分析可知, 60 例患者中,检测准确的患者是 57 例,准确几率是 95% 。 结论 : 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案例实施 TCD、 MRA进行检测,其诊断效果相对明显,属于无创性诊断模式,两者联合采用之后,准确几率更高,因此可实施和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狭窄 TCD MR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像特征分析对诊断缺血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20例冠心病患者共1255段冠状动脉节段,其中正常冠状动脉节段880段,狭窄冠状动脉节段375段。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93.60%,特异性100%,符合度98.09%,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有效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作为临床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缺血性狭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相关指标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指标均明显较同时期的对照组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促进患者颈动脉IMT增厚逆转,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高血脂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6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时期健康老年患者62例作为对照,均进行彩超检查,检测两组在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的内径(Carotidarterydiameter,CAD)、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flow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最大剪切率(Maximumshearrate,SR)等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高血压1、2、3级在CCA的CAD、TMT、PSV、RI、PI指标变化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斑块数34例、发生率53.13%,对照组斑块数9例、发生率14.52%;高血压组在CCA、ICA的CAD、IMT、RI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A、ICA,而在PSV、SR上高血压组CCA、ICA显著低于对照组CCA、IC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组在PSV、EDV、平均流速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RI、PI上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等级越高,则IMT、RI、斑块发生率越高,而SR、PSV水平则越低,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且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压升高呈正比,彩超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上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的临床意义。方法:2019.01开始,选入实验对象,均为脑梗死,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至2020.11结束。共选入76例患者。对其实施分组处理,执行随机数字表法。每38例构成一组。共2组。前一组以参照组命名,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一组定义为试验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临床有效性、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情况、两组血脂水平、两组颈动脉斑块分级情况进行评析、测定。结果:(1)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情况分析可知,斑块总数、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方面,试验组较参照组低,P<0.05。(3)试验组血脂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血脂水平。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应用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性。方法:60例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基数资料,在2019.01~2021.10研究期间,诊断方法分析,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对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干预,分析颈动脉超声准确性及灵敏性;对老年冠心病以及健康体检者实施颈动脉超声诊断,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1)准确性及灵敏性:相较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有显著差异性,(P<0.05);(2)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比健康体检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应用超声诊断干预,可及时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临床医师可根据检查数据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颈动脉硬化 超声诊断 准确性 灵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近半年(2021年6月至年底)在我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 32例患者进行研究。 以丙泊酚、舒芬太尼、与罗库溴铵分别进行麻醉诱导。分别监测入室时、麻醉诱导前、意识消失时、意识消失后1 min、意识消失后2 min、意识消失后3 min的患者的各项指标。 结果:与T1 时比较,患者T0、T4、T5 时的StO2、T2 ~ T5 时的 MAP、HR均显著降低(P< 0. 05);患者T2、T3时的 MAP、StO2 均高于T4时,T5 时的 MAP、StO2均低于T4时(P

  • 标签: 丙泊酚 全身麻醉诱导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氧饱和度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测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者为异常,纳入169例,以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递进分3组,收集3组患者的相关4个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相关血脂指标水平与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斑块多发组TC、TG、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P<0.05);其HDL-C的水平明显低于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P<0.05);血脂水平中TC、TG、LDL-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程度成正比,HDL-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反比。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性大,通过对两者的监测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发展程度,及早进行治疗干预。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IMT,斑块形成 相关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前列地尔联合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原则,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确诊为脑梗死的66例患者,以入院单双数为基准实施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实施前列地尔治疗,双数为观察组实施氯吡格雷+前列地尔治疗,每组30例。分析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氯吡格雷 前列地尔 大脑中动脉狭窄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 2016.7-2019.7,观察组为 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为 68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评价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经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经颅多普勒超声、单一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颈动脉超声可提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准确率,且能够有效区分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颈动脉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