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28例,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传统组(14例),观察组(14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2.86%,传统组的治疗效果为71.4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0月于该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8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麻醉方式采用全麻,治疗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在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过程中,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心率、血压状况比对照组稳定,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对照组为17.07%,而治疗组中没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安全性较对照组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中,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全麻,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关节置换患者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关节置换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与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接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患者使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3.24±1.24)d,意识恢复时间(3.45±1.45)d,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6.35±1.62)min,意识恢复时间(5.28±1.78)h,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脑脊液置换相比,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更好,能够快速止血,恢复患者的意识,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 脑脊液置换术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随机分为治疗组(美托洛尔+地高辛、氢氯噻嗪)和对照组(地高辛、氢氯噻嗪)。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超声,BNP等指标。结果通过治疗3月后,治疗组(美托洛尔)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美托洛尔对于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有良好改善作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就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按照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按照对比治疗方式展开,取100例患者(源于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随机接诊患者),任取组内50例以全髋关节治疗,即观察组组,余下则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即对照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时,两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相较之下使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病痛缓解效果以及降低相关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盐酸氢吗啡酮镇痛对应激反应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的6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患者盐酸氢吗啡酮镇痛。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的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24h、72h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患者更小(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采用盐酸氢吗啡酮镇痛的效果较为理想,可减轻应激反应,稳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 标签: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盐酸氢吗啡酮 应激反应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对于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两组,分别为半髋组42例、全髋组42例。半髋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全髋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操作时间、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全髋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总有效率和半髋组相近,P>0.05;全髋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半髋组,中出血量多于半髋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半髋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全髋组生活质量优于半髋组,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对于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其中全髋手术时间延长,中出血更多,但可更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全髋 半髋关节置换术 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股骨头坏死全髋节置换中实施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并行股骨头坏死全髋节置换的5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研究组28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及训练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全髋节置换中实施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系统性功能训练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和半髋两种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92例(2015年5月18日-2016年5月18日)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一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另外一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采取半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的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适用性更强,利于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术 全髋 半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组,各有50例。甲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乙组行PFNA治疗,丙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乙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甲组、丙组(P<0.05),乙组的手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组、丙组(P<0.05),三组治疗优良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均好,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况选择适合式,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PFNA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延伸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目标,按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服务,n=30)与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干预,n=30),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VAS评分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延伸护理干预其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延伸护理干预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与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6月15日-2016年6月15日,其中一组采取一般护理,另外一组采取优质护理+系统性功能训练,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髋关节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系统性功能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系统性功能训练 优质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评估联合康复外科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干预效果以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术后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康复外科护理联合疼痛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屈伸活动的VAS评分和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屈伸活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疼痛评估 康复外科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干预效果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4例行髋关节置换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7例行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9~22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22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4~7.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67±8.96)分;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2~24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6~10.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72.12±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后给予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髋关节置换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70例人工膝关节患者的治疗观察和研究发现,膝关节手术后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术的创伤性大或手术后引起感染所导致的。因此,临床治疗中要注意科学的护理,防治术后患处肿胀和膝关节的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疼痛严重者要具体分析出产生的原因,并及时的采取体位护理、冰敷、药物止疼等处理措施。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引导,保证制定出科学的康复计划,达到患者手术后无痛的目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 术后疼痛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伴随着临床病理研究与生物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髋关节疾病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完善。髋关节疾病中老年患者在面对治疗方面耐受效果普遍较差,这也间接提高了临床手术治疗的难度。临床中对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是整体来看围期对于患者的康复而言仍然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以我国相关研究为例,详细分析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中人工关节置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中减轻患者病情痛苦、提高患者个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虽然人工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较为确切,但是一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仍然会出现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的症状,目前,随着医学不断进展,出现这一情况的患者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一旦患者出现真菌感染,就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的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真菌感染 假体 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THR)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BFHR)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摸球法分为A组(THR)与B组(BFHR)。对比两组疗效。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t=3.399,P=0.000),中出血量(t=7.651,P=0.000),住院时间(t=8.493,P=0.000),均差异显著;②术后6个月,A组Harris评分高于B组(t=4.366,P=0.000)。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THR、BFHR各有利弊,前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后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