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科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52例病人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52例病人通过护士精心的护理,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护理的并发症,52例病人全部顺利康复出院,获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病人进行了有效的专科护理,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可以显著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功率。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颈椎间盘置换,采用前路手术方法,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压迫颈神经和椎动脉,但术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术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中很好地配合手术,术后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该手术的配合要点。结果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的精心准备、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步骤及手术室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士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5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了术前、中的护理配合。结果手术进程顺利,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精心准备,加强手术室护士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患者安全及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要点,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方法对4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手术配合要点结果,4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到病房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的精心准备及中正确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护理配合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例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均行肱骨假体置换,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随访1-5年,无失访病例。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肩关节各功能恢复良好,关节稳定无脱位,总体疗效显著。结论人工骨头置换应用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肱骨假体置换术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讨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分别采用全膝关节置换以及单踝置换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的将其分成全膝关节置换组(T组)和单踝置换组(U组),分别各6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T组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U组的患者采用单踝置换进行治疗。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手术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的时间。结果经过对比可知,两组的患者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但是在手术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的时间等方面单踝置换组的患者相较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均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单踝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其疗效相当,但是单踝置换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所需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对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有较大的帮助,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踝置换术 对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的全膝关节置换的4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髌骨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髌骨成形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比对照组(7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置换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更高。

  • 标签: 老年 人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和羟乙基淀粉(双鹤药业)两者作为预充液维持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病例,分为血浆预充组(A组68例),羟乙基淀粉组(B组36例)。在体外循环启动后10min及30min后分别测量A、B两组的COP值,并比较COP变化比值。结果体外循环10min后两组cop均较麻醉后有所下降,与预充液cop呈正相关,B组cop显著高于A组。结论预充液cop维持较高水平(>20mmHg)可使患者体外循环时cop可达有效水平,且羟乙基淀粉预充维持cop较血浆更有优势。

  • 标签: 胶体渗透压,体外循环,羟乙基淀粉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合并瓣膜心脏病房颤的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房颤消融手术获益最大的病例。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心胸外科行房颤射频消融+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4例,非风湿性瓣膜病16例,中消融路线相同,左心耳结扎,左房明显增大者行左房减容手术。术后常规口服可达龙6月,随访患者半年,复查心电图了解心律转归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出血,无脑梗,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14例出现房颤复发或未转复,36例恢复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为72%。随访6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术后心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两组患者在左房内径,瓣膜病类型及房颤病程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年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视下心脏射频消融是瓣膜置换手术中同期治疗房颤最有效方法,其成功率较高,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手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手术中应用临床体会。方法1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人工瓣膜替换。其中二尖瓣替换78例,主动脉瓣替换34例,双瓣膜替换18例,三瓣膜替换2例。所有病例中需要同期行CABG12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1.5%。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症4例,应用IABP辅助2例,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肾替代治疗无好转后死亡。肺部感染5例,经抗炎治疗后痊愈。手术切口感染7例,经加强换药治疗后痊愈。无气栓发生,无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尿23例,发生率17%,经碱化尿液治疗后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替换有较好的心肌及其他重要脏器保护作用,能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应于重症瓣膜病患者。

  • 标签: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重症瓣膜病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期的应用。方法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接受围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围期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髋关节HSS评分功能、痛疼、总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髋关节HSS评分活动度、屈曲畸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中、差优良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感染、痛疼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关节僵硬、血栓形成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期能更好的改善髋关节的功能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手术室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进行的手术室护理状况进行观察。结果5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经过手术室护理之后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感染等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开展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治愈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助于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中的作用。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发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整体舒适护理(n=3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n=34)。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整体舒适护理应用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 整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与GDS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能促进其术后康复。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护理。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50例。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3月份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50例患者均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同时对其实施相应的手术护理。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护理后,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局部红肿疼痛,1例实施双膝同期置换,其余患者并发症发生。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较为满意,满意度为98%。术后疼痛有所改善,患者可弃拐行走。术后患者总优良例数为47例,占94%,与术前的数据比较经χ2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落实手术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手术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和手术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6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与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小,并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常规切口 人工全髋置换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