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院内收治的 150 例膝关 节损伤病患,随机均分两组,75 例参照组用 CT 检查,75 例观察组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诊断正确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诊 断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核磁共振能更具体的检查出膝关节损伤情况,提高诊断正确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重叠画面 反馈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院内收治的 150 例膝关 节损伤病患,随机均分两组,75 例参照组用 CT 检查,75 例观察组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诊断正确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诊 断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核磁共振能更具体的检查出膝关节损伤情况,提高诊断正确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重叠画面 反馈结果
  • 简介:眼眶外伤在眼科临床上非常多见,但有时外伤不很严重,也容易造成眶内壁骨折;而单纯内侧壁骨折,由于临床症状较轻,检查方法不当,常被忽视。我们通过分析246例眼眶外伤患者CT扫描的影像表现,着重探讨螺旋CT扫描在眼眶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眼眶 骨折 螺旋CT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价值。方法:总结东莞市石碣医院及东莞市茶山医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孕妇10例,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追踪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结果:10例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中,胸椎半椎体6例,腰椎半椎体4例。10例均有脊柱弯曲度异常,显示为脊柱侧弯或后凸,病变椎体形态异常,椎体变小,部分缺失。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有较特征的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对其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论: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半椎体畸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三维超声能更直观地显示脊柱整体弯曲度及病变椎体形态。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单发半椎体畸形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检查与诊断中人文精神的运用价值,为后续相关工作优化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针对以往有关 于医学影像检查和诊断的资料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在准确掌握医学影像检查与诊断工作要求和新时代新特点的基础上,明确运用 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分析人文精神的运用要点和具体措施。结果:在医学影像检查与诊断中运用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 较为突出,有助于明显优化医学影像检查与诊断效果,在规避以往常见问题上同样也具备积极作用。结论:未来医学影像检查与 诊断中运用人文精神极为必要,应该作为未来优化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 标签: 医学影像检查 诊断 人文精神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价子宫腺肌病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对82例经腹腔镜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子宫肌壁变化的超声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减轻的同时,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分数也相应降低.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治疗前、后子宫肌壁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治疗后 经阴道超声检查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 超声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胎儿畸形筛查诊断中采取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产检的10944例孕妇,时间选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孕妇均给予常规产科检查与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对检查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引产或分娩证实,10944例孕妇中共80例畸形胎儿,畸形率为0.73%;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97.50%高于常规产科检查检出率76.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采取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升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胎儿缺陷出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常规产科检查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胎儿畸形 二孩政策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病例选自我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行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患者1500例,男952例,女548例;年龄14~76岁,平均45岁。其中腹部血管造影60例,泌尿道造影529例,消化道钡剂灌肠420例,腹部和腰椎摄片检查505例。

  • 标签: 洁肠净片 影像学检查 肠道清洁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肿块的超声与钼靶X线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00例中,恶性肿块28例,良性病变72例。超声诊断准确87例,准确率87%;钼靶X线检查诊断准确79例,准确率79%。结论:对乳腺疾病的检查,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脏功能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60例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患者,并行DSA检查,分析其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灌注改变。结果:60例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心肌灌注异常情况:正常组无灌注异常;轻度狭窄组2例,中度狭窄组11例,重度狭窄/闭塞组21例。结论: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估左心室功能、心肌灌注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双能量 低剂量 心功能 心肌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并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作对比,总结其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6年来本院确诊的9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结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甲状腺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超声声像图特点:88例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以峡部增厚为明显,回声增粗不均匀,呈羽毛状、网样改变。此类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细胞学检查结果表现为正常的甲状腺滤泡结构广泛被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生发中心取代,有部分滤泡增生,滤泡腔内胶质多。其中35例于甲状腺内可见单个或多个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分别穿刺周围甲状腺组织及结节组织,细胞学检查9例怀疑恶性结节,并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确为恶性,占25.7%。另10例表现为甲状腺体积正常或缩小,回声增粗、增强呈网样。细胞学表现为甲状腺滤泡上皮间有大量淋巴细胞,部分聚集成团,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部分滤泡上皮细胞胞质丰富,呈明显的嗜酸染色。部分滤泡上皮细胞显示不同程度核增大,染色深,大小不等。少数患者伴浆细胞及纤维细胞,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90%甲状腺滤泡已破坏。结论桥本甲状腺炎随着病程迁延会有不同的声像图改变,但甲状腺回声增粗呈羽状、网样改变是其较特异的二维声像图特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及早期排除甲状腺恶性结节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在甲状腺微小癌(TMC)超声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最大径≤1.0cm的2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322个甲状腺结节进行TI-RAD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甲状腺良性结节多见于TIRADS2级、3级、4A级类结节,恶性结节多见于TI-RADS4A级、4B级、5级结节;两者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0,P<0.01)。其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3%(110/148)和75.9%(132/174)。超声TI-RADS分级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结论TMC的TI-RADS分级可较好地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鉴别。

  • 标签: 甲状结节 甲状腺微小癌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推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使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大大提升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10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后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应用CT诊断患者的实际病情,实验组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患者病情的有效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核磁共振检查后,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的对照组;实验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评价普遍优于CT检查的对照组;实验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CT检查的对照组。结论: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相比CT检查而言,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应用优势更为突出。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应用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展开联合诊断,同时降低误诊率、漏诊率,赢得患者家属的充分信任,加快医院的现代化改革进程,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比较
  • 简介:本文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24例多囊卵巢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应用经阴道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实时三维容积成像技术对多囊卵巢进行扫查,初步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三维容积成像在多囊卵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 标签: 经阴道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三维重建 多囊卵巢
  • 简介: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110例乳腺肿块中的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其对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脓肿及乳腺囊肿或囊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同时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7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94.94%、98.73%、97.47%。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乳腺X线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400,明显小于高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均为0.669);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也较低,ROC曲线下面积小于高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成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和0.766),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可通过提示肿块内部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临床诊断非急性期乳腺脓肿的准确率。结论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高频超声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乳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肿块 高频超声 乳腺X线检查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MRI多模态成像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PCNSL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CNSL35例,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MRI及功能成像的变化及特点。结果:35例共检出39个病灶,3例多发。CT平扫:38个病灶呈等或高密度,32个呈均匀密度。MRI平扫:38个病灶T1WI、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27个病灶DWI呈均匀高信号,ADC值降低。多数病灶呈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缺口征”、“尖突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少数病灶呈环形强化。PWI表现为低灌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延长。常出现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降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或缺失及高耸的脂质(Lip)峰,肿瘤实质区Cho/NAA、Cho/Cr、NAA/Cr比值均明显高于瘤周水肿区和正常组织(均P<0.05)。CT、MRI多模态成像对PCNSL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CT或常规MRI。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多变,病理确诊前诊断困难。CT、MRI多模态成像能有效提高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中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值是否能有效定量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方法:对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宫颈癌患者行DCE-MRI,比较正常宫颈与宫颈癌实质区的Ktrans值。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之间Ktrans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子宫颈的对比剂灌注扫描Ktrans值为(0.573±0.230)/min,宫颈癌原发灶的对比剂灌注扫描Ktrans值为(1.396±0.4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rans值可有效、定量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 容积转运常数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