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专科学校护理专业英语护理方向开展双语教学是一种尝试和趋势,通过这种尝试并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于增强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外谋取一份理想的职业,大有裨益、非常必要。

  • 标签: 双语教学 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英语 药理学 应用能力 就业市场
  • 简介:目的总结并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80例患儿作为样本研究资料,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40例)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照组(n=4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可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提升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临床路径 轮状病毒肠炎 患儿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依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照组,各1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14、21天测定血浆NO、血浆内皮素1、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观察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循环内皮细胞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第3、7、14、21天血浆NO浓度分别为(8.19±3.29)、(9.26±4.32)、(10.17±5.28)、(9.86±4.76)μg/L,sTM浓度分别为(5.67±0.63)、(7.64±0.71)、(9.85±1.26)、(7.89±1.12)μg/L,vWF浓度分别为(52.47±7.13)%、(76.59±8.17)%、(86.52±9.16)%、(68.94±7.52)%,ADL评分分别为(39.99±9.14)、(43.64±9.73)、(48.36±9.85)、(46.78±8.94)分.治疗组治疗后第3、7、14、21天血浆NO浓度分别为(9.85±4.57)、(12.57±5.39)、(15.42±6.73)、(13.28±5.68)μg/L,sTM浓度分别为(9.79±0.82)、(12.93±1.04)、(21.26±3.12)、(15.86±2.85)μg/L,vWF浓度分别为(78.95±6.73)%、(125.61±11.89)%、(216.75±32.85)%、(178.73±25.83)%,ADL评分分别为(53.68±9.s3)、(58.79±11.25)、(69.72±13.61)、(68.63±11.29)分.在治疗后第3、7、14、21天,治疗组血浆NO、sTM、vWF浓度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内皮素1浓度、CSS评分及循环内皮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拉奉能有效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脱落入血.

  • 标签: 脑梗死 依达拉奉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建立磷酸氟拉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43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0.27mg.mL-1及以下浓度,不干扰内毒素和鲎试剂的反应。结论可以采用此法对磷酸氟拉滨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

  • 标签: 磷酸氟达拉滨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方法学 干扰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3种含奈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短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应用含奈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2周期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入组20例均可以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12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45.0%。毒副作用以骨髓抑制为主,但Ⅰ~Ⅱ度占多数,其中白细胞下降发生率85.0%,Ⅲ~Ⅳ度为35.0%;血小板下降为40.0%,Ⅲ~Ⅳ度为25.0%,经相应处理均可恢复,并不影响下一周期的化疗。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的现象。胃肠道反应均为Ⅰ~Ⅱ度。结论:以奈铂为主的3组联合化疗方案经临床初步观察有一定疗效且毒性患者可耐受,但应进一步观察研究奈铂联合方案对NSCLC的生存率的影响。

  • 标签: 奈达铂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紫杉醇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咪唑仑在高龄患者机械通气初期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2011年5月—2012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二科收治高龄机械通气27例,观察组14例于机械通气初期给予咪唑仑,对照组13例未给任何药物。观察两组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呼吸、心率、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现低血压,给予相应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未出现不良情绪,对照组均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结论高龄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性差,给予咪唑仑可最大限度降低氧耗,系统的护理可避免发生不良情绪。

  • 标签: 咪达唑仑 老年人 呼吸 人工 护理
  • 简介:银杏莫注射液是由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银杏总黄酮和双嘧莫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栓形成,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缓解脑部、心脏缺血缺氧及脑水肿、心室纤维化,改善神经元功能,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但临床应用不当,易引起不良反应。现将一例银杏莫注射液引起的新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 标签: 银杏达莫注射液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灯盏细辛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依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依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mg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连用14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浓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依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能增进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OD,降低MDA,改善脑组织供血有关。

  • 标签: 依达拉奉 纳洛酮 脑血管疾病 氧自由基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那唑、泼尼松联合治疗中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科住院60例中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rhIL-11那唑、泼尼松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用泼尼松)。治疗组应用rhIL-1125ug/(kg·d)皮下注射、那唑0.2g2次/d、泼尼松0.5mg/(kg·d)联合治疗,至血小板正常后,给予那唑0.2g2次/d、泼尼松0.5mg/(kg·d)联合维持治疗;对照组单用泼尼松1mg/(kg·d)治疗,治疗过程中在血小板恢复正常之前每天或隔天复查血常规,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分析。结果治疗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峰值时间、控制出血症状时间均少于单用泼尼松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单用泼尼松组的65%(P〈0.05)。结论rhIL-11联合那唑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促进ITP患者外周血小板的恢复,迅速控制ITP患者的出血症状。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细胞介素11 达那唑、泼尼松
  • 简介:缺血性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可能导致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甚至神经细胞的损伤。应用依拉奉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本研究就依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都被确定为脑梗死。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5±6.5)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0±6.5)岁。两组患者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皮细胞 脑梗 头颅磁共振 疗效探讨 基本治愈
  • 简介: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时采用舒芬太尼与咪唑仑联合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ICU中需要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咪唑仑组(MSF组)、咪唑仑组(M组)。两组均在给予负荷剂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药物方式镇静。监测用药初期(0、15、30min)两组患者呼吸及循环参数的变化,以后每2小时评估镇静深度,以MAAS镇静评分3分、ATICE人机顺应性评分≥3分为镇静目标,优先保证人机顺应性进行药物输注速度的调整;并于24h停药后观察苏醒时间、相关并发症、用药量及镇静满意度和人机顺应性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15min和30min的心率、呼吸频率、气道峰压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P〈0.01或P〈0.001);MSF组收缩压较镇静前下降(P〈0.05),但两组舒张压镇静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M+F组的镇静满意程度、人机顺应满意程度明显高于M组(P〈0.01,P〈0.05)。M+F组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1);MSF组咪唑仑的用药量少,相关并发症少。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联合咪唑仑镇静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提高人机顺应性,适当改善通气效果,且用药安全。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静 舒芬太尼 咪达唑仑
  • 简介: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9年11月24日在上海发布《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这是定期更新的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首次在中国发布。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到今年年底,估计中国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74万。

  • 标签: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艾滋病感染者 中国 世界艾滋病日 疫情报告
  • 简介:目的:制备双嘧莫pH非依赖型缓释微丸,使药物释放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与联合载体(EudragitL、EC和PEG6000)的混和有机液喷包于微晶纤维素(MCC)空白丸芯上形成膜衣骨架型共沉淀物结构,以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微丸的释放特性.结果:缓释微丸的体外药物释放呈pH非依赖型释放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具有溶解度pH依赖性的药物,以固体分散技术处理,通过不同性质载体的调节作用,可以制成pH值非依赖型的缓释制剂.

  • 标签: 双嘧达莫 缓释微丸 pH非依赖型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依拉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实施氯吡格雷治疗,20例实验组经氯吡格雷联合依拉奉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自理能力等指标。结果:组间NIHSS、自理能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自理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依拉奉治疗的效果更理想,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以及自理能力,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负担和压力。

  • 标签: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臂X光机监控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35例。本研究共治疗41个椎体,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24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1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8例当日离床,27例次日离床,35例患者均于5d内出院。术后X线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无渗漏。术后3个月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片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评价上海市南汇区祝桥、宣桥、三灶三镇“卒中高危人群筛检与重点干预”策略的三年实施效果。方法1999年初对三镇35岁及以上人口共36944人进行卒中危险因素基线调查,对有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检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筛检出3076例危险因素暴露且CVHI积分值低于70分的高危人群,在一般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脑安胶囊重点干预,随访卒中发病。结果不同人群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危险因素暴露组1561.92/10万,无暴露组81.24/10万;重点干预组804.09/10万,一般干预组2107.73/10万(P<0.01)。重点干预组比一般干预组累积发病率下降61.85%。结论CVHI是一种有效的高危人群筛检手段,脑安胶囊重点干预效果良好,高危人群筛检与重点干预策略实施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 标签: 脑卒中 干预 脑安胶囊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病例1: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心房颤动口服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初始剂量110mg,bid,治疗前凝血四项均正常。服药5d后及其后多次复查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最长147s(正常上限2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延长或正常高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正常,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停药3d后测TT、APTT正常,恢复服药后TT、APTT再度延长。比加群酯减至55mg,qd,TT延长缩短至62.2s,APTT正常。病例2:1例7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房颤口服比加群酯150mg,bid抗凝治疗。1个月后查PT13.3s略延长,APTT延长47.3s,TT〉60s明显延长,INR、FIB正常。停用比加群酯5d后查PT、APTT、TT均正常。该2例患者均于口服比加群酯后出现TT、APTT延长,且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病例1提示TT、APTT延长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提示TT、APTT或许可以作为监测比加群药物作用的指标,其结论仍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凝血酶时间 老年患者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制备吲帕胺微孔渗透泵片剂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通过外观观察,测定不同衣膜、片芯、介质等条件变化时的体外释放度,考察其释药机制。结果吲帕胺微孔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药模型;不同衣膜、片芯和渗透压介质对药物释放有显著影响;释放介质的pH值、溶出方法和转速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片剂的释药动力主要为衣膜内外的渗透压差,药物在渗透压驱动下经微孔释药。

  • 标签: 吲达帕胺 微孔渗透泵片 渗透压 零级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马唑仑与咪唑仑应用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7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2年1月起到2023年5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35例,接受瑞马唑仑静脉麻醉治疗)和参照组(35例,接受咪唑仑静脉麻醉治疗)。针对二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展开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T0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T1、T2、T3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针对二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17.14%明显较参照组40.00%更低(p<0.05)。结论:将瑞马唑仑应用到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全身麻醉中,能够有效降低手术的不良反应情况,并且使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得以稳定,麻醉效果较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 瑞马唑仑 咪达唑仑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津力颗粒对1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D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津力颗粒治疗组(JLD),另设正常对照组(NC),每组5只。对NC、DM和JLD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5%CMC和JLD3g/kg,每日1次,共8周。最后一次给药后24h,测定空腹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层粘连蛋白(LN)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血ALT、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s,AKP)活性和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和p-Smad2/3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分析肝组织AngⅡmRNA、Smad2mRNA、Smad3mRNA表达。结果:DM组和NC组相比,BG、HbA1C、ALT、AST、AKP、HA、LN、PC-Ⅲ、Ⅳ-C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AngⅡ含量,TGF-β1蛋白和p-Smad2/3蛋白表达增高(P〈0.01),肝脏Smad2mRNA、Smad3mRNA和AngⅡ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DM组大鼠比较,JLD组大鼠的BG、HbA1C、ALT、AST、AKP、HA、LN、PC-Ⅲ、Ⅳ-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ngⅡ含量和p-Smad2/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AngⅡmRNA、Smad2mRNA、Smad3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而肝脏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津力颗粒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AngⅡmRNA表达和肝组织AngⅡ含量,以及降低AngⅡ非依赖于TGF-β1对p-Smad2/3的调节有关。

  • 标签: 津力达颗粒 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Ⅱ SMAD2/3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