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后组患者均接受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长、双支撑相分别为(81.95±19.60)步/min、(80.10±24.55)cm、(57.95±29.76)cm/s、(41.07±12.25)cm、(25.44±5.07)%明显高于传统组,患侧腿的支撑相、摆动相分别为(58.85±4.80)%、(41.19±4.86)%明显长于传统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7.78%,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下肢步行机器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过伸伤伴中央脊髓综合征(CCS)患者急性期运动诱发电位(MEP)特征及其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观察组)患者资料和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资料。采用magpro x100型磁刺激仪对观察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经颅磁刺激诱发的MEP检查,在双侧拇短展肌进行记录。对比健康对照组,描述观察组患者MEP波形的潜伏期、波幅及运动阈值的特点;分析观察组患者MEP潜伏期与脊髓损伤程度[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总分、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UEMS)]的关系;根据MEP诱发状态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静息组(n=19)、易化组(n=18)、无波形组(n=8),比较组间的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和脊髓功能独立性(SCIM-Ⅲ得分),并分析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MEP潜伏期[(30.16±6.32)ms]更长、波幅[(0.54±0.30)mV]更小、运动阈值(65%±11%)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EP潜伏期与ASIA总分(r=-0.730,P<0.001)、UEMS(r=-0.740,P< 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3组患者的ASIA总分和SCIM-Ⅲ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ASIA总分)显著相关(r=0.668,P<0.001)。结论急性颈椎过伸伤伴CCS患者的MEP潜伏期延长,波幅较小,运动阈值较高,其中MEP潜伏期与脊髓损伤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均有强相关性,MEP诱发状态与脊髓损伤程度也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央脊髓综合征 急性 运动诱发电位 颈椎过伸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后,复发与非复发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差异,初步分析其与ME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RVO继发ME(CRVO-ME)患者45例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3例23只眼;年龄(61.11±10.88)岁;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眼均接受IVR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并于初始3次治疗后ME消退。根据治疗后6个月时是否再次出现ME将患者分为复发组、非复发组,分别为21例21只眼、24例24只眼。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中心凹、旁中心凹的血流密度(VD)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VD(FD-300)。中心凹VD包括浅层、深层视网膜VD(SFVD、DFVD);旁中心凹VD包括浅层、深层视网膜VD(SPFVD、DPFVD)。以初始3次治疗后为观察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眼各参数变化情况。复发组、非复发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ME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测ME复发的临界值。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患者年龄(t=1.350)、眼压(t=1.929)、SFVD(t=-1.716)、DFVD(t=-1.143)、CRT(t=-1.207)、AI(t=1.3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R治疗次数(t=5.912)、BCVA(t=5.003)、SVD(t=-4.617)、SPFVD(t=-4.110)、DVD(t=-5.503)、DPFVD(t=-4.772)、FAZ面积(t=2.172)、PERIM(t=2.606)、FD-300(t=-3.5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VD预测CRVO-ME复发的AUC最大,为0.921;DVD预测ME复发的最佳临界值为37.6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7%、85.7%。结论与非复发者比较,复发者SVD、SPFVD、DVD、DPFVD、FD-300降低,FAZ面积和PERIM增加。DVD≤37.65%是预测ME复发的最佳临界值。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复发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 摘要 】 桥本甲状腺炎(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一。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肿瘤。HT 合并 PTC 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HT 和 PTC 在临床表现以及相关发病机制等方面有诸多关联。PTC合并HT的患者似乎存在手术中很多人认为要更多的淋巴结清扫,因为在甲状腺切除术时发现了更多肿大的淋巴结,这可能导致过度淋巴结的清扫以及清扫时并发症的产生,HT 合并 PTC 本身较PTC具体更多的中央区淋巴结肿大,准确识别CLNM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评估CLN的状态,确定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于伴有PTC的HT患者。HT能降低PTC的恶性程度,其表现为合并HT组肿瘤的局部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明显少,因此HT对PTC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究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患者术后近远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s)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LVAD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近远期发生VAs的术前危险因素。术前及术后VAs均定义为持续>30s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并且需要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体外电除颤或药物治疗。结果共有57例LVAD患者纳入分析,年龄(45.5±10.6)岁,男性51例(占89.5%),17例(占29.8%)植入液力悬浮离心泵,40例(占70.2%)植入全磁悬浮离心泵。无一例患者术后早期(术后30d内)死亡,术后有10例(占17.5%)发生VAs,其中,4例(占7.0%)发生在术后早期(术后30d内),均表现为电风暴(ES),其余6例(占10.5%)VAs发生在术后30d之后,无ES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VAs病史[比值比(OR)16.734,95%可信区间(CI)1.959~142.923,P=0.010]及术前为心房颤动(OR 12.656,95%CI 1.263~126.772,P=0.031)是影响术后VAs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VAs(ρ=0.554,P<0.01)比术前房颤(ρ=0.317,P=0.016)与术后VAs发作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术后早期发生ES的患者与未发生ES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 mm(75.0%比20.8%,P=0.042),术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5.0%比18.9%,P=0.034)的比例更高,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18.3±4.1)%比(24.7±4.0)%,P=0.003]更低。结论VAs是LVAD植入术后近远期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存在心律失常(VAs及房颤)与术后VAs发作呈显著性相关,对这部分患者围术期应严密监测,减少LVAD术后VAs,尤其是术后早期ES发作的策略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左心室辅助装置 室性心律失常 电风暴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呼吸机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辅助机械通气设备,在治疗低氧血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院内感染的肺实质性炎症,可以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呼吸机管路接头管理不规范以及呼吸机管路内喷溅而出的含菌冷凝水形成的气溶胶污染空气进而导致交叉感染,则是VAP发生的重要原因。现有呼吸机管路接头帽可起到避污的效果,但临床应用依从性不高。基于以上因素,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等单位师生和医护人员共同设计了一种呼吸机管路接头避污及防空气污染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361981.X)。该装置由模肺、罩体、悬挂部和束口部等组成,使用方法简单,可适用于有创呼吸机以及无创呼吸机管路接头的避污,从而减少患者VAP的发生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避污 防空气污染 专利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左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在TEE监测下接受第三代LVAD—HeartCon血泵植入手术的23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包括扩张型心肌病2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和缺血性心肌病1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转机前和停机后行TEE检查,监测左右心腔大小、左右心内径比值、心功能、排气、瓣膜反流、室间隔位置、套管位置、设备功能等。对LVAD植入前后左右心参数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者LVAD植入前左心明显增大,右心不同程度增大。二尖瓣反流中量以上者16例,中量以下者7例。主动脉瓣反流微少量13例。三尖瓣反流中量以上4例,中量以下16例。合并左心耳血栓2例。TEE显示,与术前相比,装置植入后左室内径明显减小(42.0 mm/m2比32.8 mm/m2),左室射血分数增高(22.2%比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室径值及面积变化率在LVAD植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室/右室内径比值较术前减低(2.09比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由术前的向右偏移恢复至中线位置。LVAD植入后二尖瓣反流程度均不同程度减轻。全部患者均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残余少量反流8例。结论HeartCon血泵可以充分有效地卸除左心室负荷,并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足够的心排出量。TEE对于LVAD植入术中决策有重要价值,可评价LVAD植入前的心脏病变、术中气栓、流入管位置、流出管通畅性和心功能,尤其是容量及左右心室平衡的评估,对于优化血泵功能至关重要。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左室辅助装置 HeartCon血泵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EndoClot多聚糖术中止血装置(EndoClot polysaccharide hemostatic system,EndoClot PHS)用于肝素化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Forrest Ⅰa)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只巴拿马猪以计算机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建立胃动脉性出血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Endoclot PHS和Hemospray喷洒创面止血,胃镜下持续观察30 min,比较2组达到有效止血的时间、止血颗粒使用量、送粉管堵塞及更换次数等。术后观察实验猪存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10 d后,所有实验猪行安乐死并行病理解剖。结果12只实验猪均达到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实验组和对照组达到有效止血的时间[(8.75±0.84)min比(9.83±0.62)min,t=-2.53,P=0.030]及达到有效止血的止血颗粒使用量[(6.71±0.39)g 比(14.10±1.62)g,t=-10.86,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送粉管堵塞及更换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4±0.02)次比(0.67±0.04)次,t=-1.64,P=0.131]。实验组气源更稳定,内镜下视野更清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胃损伤、穿孔及气栓形成,血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均未出现主要器官的血栓形成及栓塞。结论EndoClot PHS用于肝素化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Forrest Ⅰa)动物模型的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胃肠出血 止血,内窥镜 有效性 安全性 多聚糖术中止血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合理使用新型呼吸机导管固定装置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观察的方式进行分析,纳入5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开展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数字表均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常规固定处理,观察组25例以新型呼吸机导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分析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在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24h管路凝水量以及呼吸机管路移位情况,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新型呼吸机导管固定装置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中药封包装置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以随机抽签法将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叙永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2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原始中药封包装置和新型中药封包装置(专利号:ZL2019 2 2245338.4)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烫伤情况及温度测试评分和主观感受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89.00%)相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0%)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烫伤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P<0.05);与对照组(87.00%)相比较,观察组医护主观感受实用率(96.00%)明显较高(P<0.05),且观察组温度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新型中药封包装置应用于临床,能有效降低烫伤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实用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中药封包装置 安全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骨显像辅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30例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足部断层骨显像发现足部骨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83(65.9±9.8)岁。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15例,使用足部固定装置;对照组15例,不使用足部固定装置,采用常规体位摆放肢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侧别等基线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足部扫描长度、扫描时间、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融合时X、Y、Z轴三个方向的偏差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95.6°±4.1°)小于对照组(1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P<0.001);观察组足部扫描长度较对照组减少27.6%、扫描时间缩短27.8%、CT辐射剂量减少24.1%,分别为(15.2±1.4)和(21.0±1.8)cm、(6.89±0.63)和(9.54±0.79)s、(28.6±2.0)和(37.7±2.9)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0.08、-10.16,P值均<0.001);两组间图像融合的偏差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3、-0.57、-0.13,P值均>0.05)。结论该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融合质量的情况下得到足的标准解剖位图像,并能降低患者所受CT辐射剂量。

  • 标签: 诊断显像 固定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 要】分析PICC并发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CASI)的具体原因,以PICC并发CASI的原因作为依据对护理期间各种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制定优化和改进的护理措施,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以便为后期临床进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CASI PICC 原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 标签: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咬骨钳清洗限位支撑限位装置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280件骨科术后的咬骨钳作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40件使用双关节咬骨钳,观察组140件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制的咬骨钳清洗支撑限位装置,分别采用目测法、ATP生物荧光测定法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并计算器械关节闭合发生率、放置撑开器耗费时间等清洗指标。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咬骨钳清洗支撑限位装置不仅可以节省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而且能有效地撑开双关节咬骨钳的钳端和轴节,显著提高了咬骨钳的清洗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咬骨钳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 标签: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碘伏擦拭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擦拭镜头时间及人力消耗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擦拭装置装碘伏纱球,置于术野切口一侧下方,对照组采用麻药杯装碘伏纱布,置于器械台;对比两组相同手术时间(1h内):单次擦拭镜头所需时间、人力消耗;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单次擦拭镜头所需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擦拭装置 腹腔镜 擦拭镜头时间 人力消耗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固定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术中给药满意度、患者术后留置针保留满意度、术中管道堵塞发生例数、意外脱管发生例数、压力性损伤发生例数。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牢固性、术中操作影响、意外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固定有显著效果,对于提高手术患者静脉输液固定有重大意义,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 静脉留置针 意外脱管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床旁摄影防护和体位固定装置在新生儿床旁X射线摄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移动式X射线诊断机对仿真儿童体模进行投照,实验分为A组常规床旁摄影模式;B组使用床旁X射线摄影防护装置。分别在投照部位和辐射敏感部位放置X射线诊断水平剂量仪。以胸部、骨盆、头颅3个部位为投照中心,采集并记录投照部位和辐射敏感部位的辐射剂量。结果以胸部为投照中心时,B组较A组非投照部位眼晶状体、甲状腺、性腺辐射剂量显著降低94.4%、96.9%、96.7%(t=-152.55、-445.16、-129.07,P<0.05);以骨盆为投照中心时,B组较A组非投照部位眼晶状体、甲状腺、胸腺辐射剂量降低85.5%、87.1%、94.9%(t=-50.68、-194.18、-535.94,P <0.05);以头颅为投照中心时,B组较A组非投照部位甲状腺、胸腺、性腺辐射剂量降低99.3%、97.4%、94.3%(t=-1 859.97、-542.08、-66.26,P <0.05)。结论新生儿床旁X射线摄影中使用新生儿床旁摄影防护和体位固定装置可以显著降低患儿非投照区域的辐射剂量,同时具有固定和保护患儿的功能,提升了检查成功率。

  • 标签: 床旁X射线 辐射剂量 体模 防护
  • 简介:摘要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新型子宫悬吊装置悬吊子宫,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表明,子宫悬吊平均完成时间为(3.6±0.4)min,术中中位出血量65(20~110)ml,术后1 d 平均VAS评分(1.9±0.9)分。新型子宫悬吊装置安全、可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