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功能磁共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中已有较多应用。大量研究显示,阻塞睡眠呼吸暂停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均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本文介绍了功能磁共振的成像原理、检查方式及数据处理方法,并对通过功能磁共振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阻塞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结果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源吞咽障碍可发生于多种神经疾病患者中,对其进行积极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针对神经源吞咽障碍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咽腔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悬置在咽部表面的电极导管向咽部黏膜输送电刺激,能增强咽部运动皮质兴奋。本文主要概述咽腔电刺激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从而为咽腔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咽腔电刺激 神经调控 吞咽障碍 神经源性病变
  • 简介:摘要:作为人类所独有的文化现象,文学翻译却呈现出一种矛盾。文学翻译的使命,原本就是用本民族语言把一部非本族语写成的文学作品转化过来;但翻译的宗旨,虽然是对一部外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转化,但不应该让人觉察到这其实是一部外族的文学作品。从文学翻译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的探索,其实很难避免对原文本的表达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由此导致了译文文本对原文文本的创造的叛逆。随着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叛逆有许多共性的东西,有的呈现出外国文学的影子,有的折射出了某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情况,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文学翻译中的应该关注的东西。

  • 标签: 文学翻译 可译性障碍 语言 创造性 叛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后神经源膀胱障碍患者中间歇导尿的运用效果。方法:92例脑卒中后神经源膀胱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施以间歇导尿、留置导管干预。对比两组残余尿量、平衡膀胱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甲组治疗后残余尿量[(39.41±8.75)mL]较乙组[(186.73±20.41)mL]少(P<0.05)。甲组平衡膀胱率(97.83%)较乙组(82.61%)高,尿路感染(4.35%)较乙组(19.57%)低(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神经源膀胱障碍患者间歇导尿干预,可减少其残余尿量,增加平衡膀胱率,降低尿路感染率。

  • 标签: 尿路感染 神经源性膀胱障碍 残余尿量 脑卒中 间歇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腔隙脑梗塞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腔隙脑梗塞患者共计80例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纳入患者中伴发高血压的患者72例,伴发二型糖尿病的患者35例、伴发高脂血症的患者15例;存在器质性情感障碍的患者共计15例、存在器质幻觉症的患者共计20例、存在器质妄想性障碍患者共计45例;80例患者治疗后,62例患者好转,18例完全恢复。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针对老年腔隙脑梗塞患者,在采取改善脑组织血供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精神药物治疗,既能够对并发症进行治疗,也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腔隙性脑梗死 精神障碍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软岩巷道遇水膨胀、变形,支护困难,特别是在综采综掘工艺情况下需要开掘大断面,增加了支护难度,本文通过对巷道过砾石层、含水砂层、粉砂层以及软岩地质巷道等施工及支护进行总结,为类似支护提供借鉴,同时为应对有水砂岩、粉砂岩巷道支护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软岩 综采综掘 支护
  • 简介:摘要:空分设备的工艺是全低压空分设备,即KDON-12000 / 24000、增压扩张器和常温分子筛。装置的运行暴露出一些问题:经过大约一个月的运行,主换热器的阻力逐渐上升到14kPa以上,进入塔内的空气量减少到50,000m ^ 3H-1以下(工艺指数为65,000m ^ 3H-1)。O2和N2的纯度达不到工艺指数,工作条件恶化,湿气和CO2冻结现象明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分子筛净化器的再生周期长,分子筛吸附饱和,水和CO2等杂质流入主换热器,主换热器的阻力增加。

  • 标签: 空分装置 纯化系统 分子筛 再生气露点 测量 准确性
  • 简介:[摘要] 为了减缓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低碳环保成为水泥混凝土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据有关部门测算,截至2020年,C&D堆存总量已达到200亿吨左右,增量每年35亿吨左右,其中,废弃混凝土所占比例最高,占30%以上[1]。据统计,全球混凝土制造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球总碳排放的5%[2]。使用矿物掺合料(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简称SCM)部分代替水泥制作混凝土,既可以实现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的碳排放,是混凝土低碳化及可持续发展方式之一。国内外对于其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的研究却比较少。为了改善由再生混凝土引起的环境影响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对再生混凝土进行生命周期评价以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 标签: []  再生混凝土   生命周期理论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深入,建筑业的发展与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建筑节能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质量,如何科学地运用可再生能源,是改善建筑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在办公建筑中的作用与现状,并从实践出发探讨其在办公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可再生能源 绿色办公建筑 可再生能源技术 适应性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的城镇规模的日益扩大,建筑行业成为当代的热门行业。各大城市都在不断的进行翻修与改建,拆除的建筑垃圾体量也日益增加,为了创造和谐、绿色、文明的社会环境,我们应当对建筑工程建造剩下的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本文阐述了一些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的方法,从而给建筑垃圾的回用提供了一些可行思路,给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带来更多的可能

  • 标签: 建筑垃圾 再生利用 现状 建筑垃圾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进行,旧城区改造和旧建筑拆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废弃混凝土和砌体砖,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其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经过实际工作实践发现,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建筑垃圾可以制作成再生骨料应用在C30以下的中低强度混凝土中,所以设计出合理的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使其变废为宝,节约天然矿石的使用,改善生态环境,在实际实践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胶比来得到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

  • 标签: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胶比 环境保护 工程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G22青兰高速局部路段路面维修工程,对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进行总结研究,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准备、原路面加热、加热翻松机、新沥青混合料添加、复拌、摊铺及碾压等过程,最后对路面平整度,渗水,抗滑等进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 标签: 就地热再生 施工工艺 路面性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建筑使用的材料也正急速更新换代,本综述主要整理分析了国外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与性能研究阶段,运用一些实际典型案例对其做出结论。并对未来我国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提出想法,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方向。

  • 标签: 再生骨料 透水混凝土 发展历程和应用 性能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各类性能,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有着显著的经济环保优势,是未来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

  • 标签: 再生骨料 透水性 抗压强度 透水性
  • 简介: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推进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实际应用,设计4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分析再生骨料取代率、硅灰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和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等4个因素不同水平作用下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等性能的影响,得出正交试验条件下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所构成的水危机已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已达571亿m3,其中大部分污水经处理但未经有效利用,直接排入江河湖海[2-3],导致部分城市缺水严重,且浪费了大量的可利用资源。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具有不受气候影响、水源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解决缺水问题的共识。

  • 标签: 城市污水处理厂 达标尾水 再生利用
  • 作者: 马佳艳 朱雪婷 杨红英 张力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苏州 215004,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镇江 212002,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治疗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放射免疫治疗实验室/苏州市肿瘤放射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苏州 215004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特拉唑嗪对全脑照射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将64只1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特拉唑嗪组、照射组、照射联合特拉唑嗪组(联合组)。照射组、联合组大鼠接受单次20 Gy照射。采用自发活动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在行为学水平评价特拉唑嗪对全脑照射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从幼稚神经元凋亡、神经发生障碍、小胶质细胞活化三方面入手,采用DCX+/Caspase-3+、BrdU+/NeuN+及Iba-1+免疫荧光计数分析其可能的细胞机制。结果给予特拉唑嗪干预后,大鼠的短时学习和记忆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P=0.032);联合组较照射组相比DCX+细胞数目增加约35%(P=0.038);联合组较照射组BrdU+/NeuN+细胞数量增加约15%(P>0.05);联合组较照射组Iba-1+细胞数量减少约49%(P=0.036)。结论特拉唑嗪可缓解受照大鼠放射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辐射引起的海马幼稚神经元凋亡、抑制辐射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标签: 电离辐射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 特拉唑嗪 凋亡 神经发生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职业哮喘(OA)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特点,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职业哮喘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于2020年5月,收集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职业病临床研究中心诊断为OA患者53例为OA组,选择同期2008年6月至2018年12月健康体检人群55例正常对照组(NC组),支气管哮喘患者(BA)58例为BA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基础肺功能(FVC、FEV1、PEF),并在诊断时及缓解期时分别检测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FEF25%pred、FEF50%pred、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常持续存在,与大气道功能指标有一定相关

  • 标签: 哮喘,职业 临床医学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小气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