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本院住院的患者80例纳入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头置换,观察组采用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置换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0.6±12.6)min,高于对照组(70.51±2.4)min,出血量为(124.5±34.5)ml,低于对照组(246.8±9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治疗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而在短期内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但是长期效果还是髋关节置换好,在实践中可灵活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的疗效以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67.7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0.32%,所以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比半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对比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共发生患者为8例,发生率为25.8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共发生患者为2例,发生率为6.45%,全髋关节置换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半髋关节置换,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比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也更不容易造成不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情况及感染发生率。方法:研究2019年5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3例,将半髋关节置换应用在参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将全髋关节置换应用在实验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手术指标以及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97%)相比参照组的(78.79%)要高(P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感染情况。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27名)和研究组(30名)。参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研究组行全髋关节置换。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参照组77.8%(21/27);研究组临床指标均较参照组有显著优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参照组29.6%(8/27)。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接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以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设置组别,对照组38例、实验组4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1年6月。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实验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评价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活动度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VAS、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半髋关节置换均可积极改善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维护髋关节功能,但需在患者治疗耐受时尽可能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4月至12月31例,2017年4月至11月31例,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严格按照科室制定的髋关节围期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结果: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7.13±0.30天),实验组术后下床时间(3.13±0.77天)、对照组住院天数(16.68±0.60天),实验组住院天数(13.23±0.52天),对照组住院费用(42432.67±1452.71元),实验组住院费用(35782.82±827.43元),三组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快速康复 临床护理路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探讨围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置换患者术后疼痛以及康复的状况。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就诊于本院骨科的71名全膝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人,试验组36人。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情绪转变情况等。结果 经分析发现,干预后,患者术后12、48h疼痛评分以及HAD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护理相比,围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加以综合护理干预之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时长也有所减少。故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全膝置换术 围术期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种内镜下微创前路全髋关节置换(Endo-THA)并回顾性分析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对30例患者(32髋)行Endo-THA,其中男12例13髋,女18例19髋,年龄32~87(63±14)岁,体质指数(BMI)(26.9±4.5) kg/m2。通过平卧位直接前入路,用一个近端长5~6 cm的横向切口和一个远端1 cm的穿刺切口。在内镜完成髋臼侧磨锉与股骨侧松解,分体式打入髋臼假体。股骨侧通过顶钩法在横切口内完成准备与假体的安装。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假体植入位置角度、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股外侧皮神经功能情况及患者自觉满意度。结果30例(32髋)手术切口长度(5.9±0.4) cm,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时间(65±14) min,中出血量(136±56) ml,髋臼外展角41.4°±3.6°,髋臼前倾角16.0°±5.3°,术后6、24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均≤2分,活动锻炼后VAS评分与静息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相同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内所有患者均可下地。术后住院1~3(2.0±0.9) d。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35.5±8.1)分,术后6个月为(94.7±3.0)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无患者诉大腿前侧麻木,自觉满意度评分(9.3±0.5)分(满分10分)。结论Endo-THA安全有效,避免了常规前路手术中拉钩对阔筋膜张肌的压迫,可应用于肥胖及肌肉健硕的患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内镜下关节置换 微创 直接前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方法。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共选取68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需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据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实验入组标准,为提升围期护理质量及康复训练质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8例患者分配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并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3d、7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59±0.51)分、(2.88±0.35)分,反观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分别为(4.12±0.57)分、(3.63±0.48)分,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也更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期的护理干预并及时开展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 膝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功能康复锻炼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2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围手术期功能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以及功能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功能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使用围手术期功能康复锻炼能够加快其术后恢复速度,提升生活质量和相关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功能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方法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极大程度缓解了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使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62例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研究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后,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常规组下降明显,观察组的膝关节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治疗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情况,还能改善其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全膝关节 方法分析 综合护理 作用分析 膝关节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利用常规骨科护理方案进行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组的患者选用康复护理方案实施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康复护理 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置换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这个时间段内接诊的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纳入病例为50人,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随机进行分组,研究组25例病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病人实施护理,对比组25例病人选用传统、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与对比组相比用时较短,对比差异P<0.05。结论 对进行膝关节置换的病人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模式,效果肯定,值得推荐。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4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 对照组 22例和与 研究组 22 例,对照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研究组采取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术后失血量与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研究组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1) ; 对照组术后6 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具有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2 种式安全性相当,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疼痛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60例,实验组有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实施全程疼痛护理,收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焦虑评分、VAS疼痛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疼痛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骨关节置换患者的作用。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我院骨科2020年内收治的部分骨关节置换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筛选其中的54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一般组和干预组,对前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后者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患者,干预组患者无论是VAS评分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处于较优的水平(P<0.05)。结论:研究发现对骨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有助于优化患者治疗整体感受,推动后续治疗进展,提升治疗的整体质量。

  • 标签: 手术室舒适护理 骨关节置换术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房-手术室联动管理方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期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某三甲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采用病房-手术室联动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对DVT预防的知晓情况、DVT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VT预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且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房-手术室联动管理方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期DVT的预防有良好效果,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病房-手术室联动管理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DVT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髋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各33例。全髋置换组患者接受人工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置换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12月和术后24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这三个指标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在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有明显的不同;全髋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骨头置换组。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手术风险更高,但人工全髋置换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对于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可推荐人工全髋置换治疗。

  • 标签: 人工全髋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