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夹板固定联合芪骨胶囊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这7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骨胶囊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腕关节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3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夹板固定联合芪骨胶囊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夹板固定 芪骨胶囊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手法复位、中医海桐皮汤熏洗配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接收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240例)随机分成2组(例数相同),其中,参照组施行手法复位治疗,测验组与此同时另予以中医海桐皮汤熏洗,对2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测验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手法复位、中医海桐皮汤熏洗配合的应用效果突出。

  • 标签: 中医海桐皮汤熏洗 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接受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与实验组(38例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优良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χ2=5.895,P<0.O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单位时间内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T 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 。方法:在 2016 年 1 月 到 2017 年 5 月,选取 60 例 我院收治的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 T 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牵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为,对比差异显著,且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T 型钢板 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小夹板组和石膏组,小夹板组行小夹板固定,石膏组则采用石膏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小夹板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石膏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中,采用小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要明显显著于石膏固定,且操作简单,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II型-IV型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治疗,对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3.44%,显著优于对照组7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臂后旋度(87.02±17.41)度、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36.15±10.37)度,显著优于对照组(65.89±15.31)度和(97.69±10.28)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12个月,平均10.12±0.8个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6%,明显少于对照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II型-IV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 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以及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骨外科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II型-IV型患者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固定组和假体置换组,每组48例,分别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与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假体置换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93.75%,显著优于内固定组的75.00%(P<0.05);治疗后,假体置换组患者前臂后旋度以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假体置换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内固定组患者的22.92%(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II型-IV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 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中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45例,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通过)Cooney评分系统及测量复位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按Cooney评分等制订的评分标准,优15例,良16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68.8%,复位前尺偏角比较前后掌倾角数值的比较,t=-13.2,P<0.01;复位前后尺偏角数值的比较,t=-17.9,P<0.01。说明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均得到较好地改善。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中老年患者,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简便,易学易掌握,应用广泛,疗效好。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想分析,并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对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前后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旋前、旋后、桡偏、桡骨高度、尺偏角度同正常腕关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背伸、掌屈、尺偏范围、掌倾角度明显小于正常腕关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通过单边外固定支架术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予患者钉道感染、患肢功能训练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单边外固定支架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60例桡骨远端骨折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锻炼,观察组用早期康复,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腕关节功能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 促进 桡骨远端骨折术 腕关节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法整复可调式夹板外固定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到本院来治疗桡骨断端骨折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人;在具体治疗中,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石膏外固定治疗方式,而在对观察组进行治疗时,则采取手法整复可调式夹板外固定方式来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之间在治疗疗效、恢复情况以及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结束后,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治疗疗效还是患者恢复状况还是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的表现都要比对照组要好的多。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利用手法整复可调式夹板外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恢复效果,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其恢复时间。为此,在今后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更多的采用该方式来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

  • 标签: 手法整复 可调式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弹性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尺桡骨双骨折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钢板治疗,观察组予以弹性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髓内钉在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钢板治疗 儿童尺桡骨双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强低透气性煤层群揭煤,区域消钻孔穿多层煤施工,施工难度大,煤层增透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抽采效果差,造成严重安全生产隐患。为提高煤层透气性,提高抽采效果,结合水力压冲和钻孔掏穴增透原理,潘三矿提出了立井水力扩孔综合增透技术,采用20MPa水压进行水力扩孔,共冲出煤量46吨,压裂有效影响区域单孔抽采纯量增加314.9%。

  • 标签: 强突煤层群 立井水力扩孔 增透 抽采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方丝弓托槽及弓丝固定,治疗牙槽骨折及牙脱位的疗效。方法将12例牙槽骨折及6例牙脱位的患者,按方丝弓粘托槽的要求粘方丝弓托槽,跨过松动牙3个稳固的牙齿,结扎0.018X0.025方丝弓标准弓丝,3-10个月拆除托槽及弓丝。结果16例中仅有1例有I°的个别牙松动,其余牙均稳固,有效率93.7%,1年后跟踪随访及x片证实,均已治愈。结论运用方丝弓矫治法治疗牙槽骨折及牙脱位,方便、易操作、稳定性强、疗效可靠。

  • 标签: 方丝弓托槽弓丝 牙槽突骨折 牙脱位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聋(suddendeafness,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114耳)经HBO治疗2个疗程的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频型34例(36耳)、低频型组32例(32耳)、平坦型36例(40耳),全聋型6例(6耳)。应用纯音测听检测方法评估高压氧对听力损失的疗效,应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评估高压氧对耳鸣的疗效。将各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听力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高频型),93.75%(低频型),95%(平坦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55.56%(高频型),56.25%(低频型),65%(平坦型)。平坦型患者耳鸣改善程度较高频型和低频型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型和低频型患者治疗后耳鸣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聋型6例患者均不伴有耳鸣,听力恢复程度均为无效。结论HBO辅助治疗SD合并耳鸣的患者效果明确,对于平坦型患者效果更好,应积极开展治疗。

  • 标签: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 平坦型 耳鸣 THI
  • 简介:阿加莎·克里斯蒂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奇妙的悬疑世界,永远猜不到凶手是阿加莎侦探小说的最大魅力所在.在早期的《悬崖山庄奇案》中,阿加莎尝试了一种角色转的推理模式,也即最初认定的受害人在最后被证明是凶手,通过营造错误印象、不断加深印象、巧妙埋下伏笔,最后实现角色转.

  • 标签: 阿加莎·克里斯蒂 《悬崖山庄奇案》 角色突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中耳炎乳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8例行中耳炎乳根治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各项评分分别为(25.6±2.1)、(27.9±3.5)、(22.8±1.6)、(12.4±1.6)分,均低于观察组的(29.9±2.6)、(34.7±3.9)、(28.5±1.7)、(16.2±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其中继发性感染3例、鼓室神经损伤2例、神经性耳聋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仅继发性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中耳炎乳根治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术后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 临床护理路径 舒适度 术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引导下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实施上肢手术150例,C5、C6、C7横突入路分别为52、50和48例。评价阻滞后30min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总的优良率为98.5%,C5、C6、C7入路分别为94.8%、92.9%和96.1%。其中C5入路对腋神经,C7入路对尺神经阻滞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横突入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简单,成功率高,可满足整个肩部上肢手术的要求。

  • 标签: 低频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横突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齿状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齿状畸形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X线平片、CT及三维重建和MRI表现特点,将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5例齿状畸形病例诊断中,X线、CT和MRI对齿状畸形不同类型、寰枢不稳及脊髓受压的发现情况存在差异(P<0.05),CT和MRI较X线能更好的发现齿状畸形,而CT和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不稳的发现率X线最高(77.1%),CT最低(62.8%),脊髓受压的发现率MRI最高(100%),X线最低(28.6%)。对于诊断齿状畸形准确率最高的是MRI(97.1%),最差的是X线平片(71.4%)。结论三种检查方法的结合可更全面显示齿状畸形及伴有寰枢不稳及脊髓受压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齿状突畸形 X线 CT及三维重建 MRI 诊断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我院接诊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4例为一基线资料展开研究,依据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以一定的比例分为对照和观察组,给予保守的为对照组,实施手术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和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程度。结果观察组显效40(85.1)例,有效5(10.6)例,总治疗高达95.7%;对照组显效22(46.8)例,有效15(31.9)例,总治疗高达78.7%。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程度分别为(4.25±0.57)、(25.68±1.68)、(4.85±0.41),各指标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手术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疗效,还可以显著改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 保守治疗 不稳定型 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