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共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氟西丁口服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每次30min,每天1次,心理疏导每次30min,每周3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配合康复治疗积极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DS、HAMD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SDS、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治疗联合心理疏导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颅磁治疗 心理疏导 卒中后抑郁 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 简介:精神活动是人脑功能的体现,精神障碍的诊疗靶器官首先应是大脑。所有神经元传递信息以及与其他细胞通信是通过一个电刺激(去极化)从树突经过细胞体传递到突触。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精神障碍 大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刺激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予以帕罗西汀联合重复刺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总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量表评分均逐渐地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采用重复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帕罗西汀单药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罗西汀 抑郁与焦虑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激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颅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颅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脑外科2013年以来34例颅脑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治疗,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脑外科只接受其他物理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二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刺激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颅脑术后患者疗效优于一般物理治疗

  • 标签: 经颅磁 电刺激 小脑顶核 颅脑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联合重复治疗在小儿多动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多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靳三针疗法联合重复治疗)和对照组(药物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1.43%>71.43%,χ2=4.629)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手足多动积分[(0.78±0.19)分<(1.47±0.28)分,t=12.064]、心神涣散积分[(0.69±0.13)分<(1.34±0.40)分,t=9.143]、烦躁易怒积分[(0.54±0.12)分<(1.25±0.39)分,t=10.294]低于对照组(P<0.05)。评价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88.57%>68.57%,χ2=4.15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靳三针疗法,联合重复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靳三针疗法 重复经颅磁治疗 小儿多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刺激(hrTMS)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确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74例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hrTMS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hrTMS治疗组患者使用MagVenture R30型刺激治疗治疗,刺激频率为20 Hz,1次/d,每次刺激20个序列,刺激的量为500脉冲;治疗持续6 d为一疗程,间隔1 d进行下一疗程;共计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使用不产生刺激的8字形伪线圈,治疗频率同上。2组患者治疗期间可按照疼痛需求[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口服塞来昔布0.2 g/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进行2组患者疗效评估及N100波幅记录,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N100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AS评分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N100波幅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治疗后2周、4周时hrTMS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N100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平均每月头痛发生天数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癫痫发作、听力下降、头皮灼伤等不良反应,头晕、头部不适及耳鸣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的hrTMS可以有效改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先兆偏头痛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疾病或继发性损害引起的疼痛疾病。重复刺激是一种非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疼痛。本文就重复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临床应用、影响因素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训练联合重复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88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44例。参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49~83(64.3±5.2)岁,应用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50~83(64.7±5.0)岁,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并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抑郁评分为(53.78±3.33)分、焦虑评分为(47.67±4.94)分,参照组分别为(57.46±4.29)分、(53.05±4.83)分,联合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参照组(t=4.495、5.165,均P<0.001)。治疗前,联合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为(7.78±1.3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67±6.94)分,参考组分别为(9.46±1.69)分、(58.05±7.83)分,治疗后,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t=5.182、6.099,均P<0.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刺激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其心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重复经颅磁刺激 心理障碍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对脑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7例首次发病未用药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患者组选取左背外侧前额叶为刺激靶点,进行连续15 d的rTMS治疗,于基线和治疗第15天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评估抑郁症状,并采集2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基于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th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以及患者组治疗前后脑自发活动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组治疗后HAMD17评分与差异脑区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治疗后HAMD17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9.4±4.3)分与(21.1±6.0)分,t=10.24,P<0.01],HAMD17总分减分(11.7±3.6)分,缓解率40.74%,有效率74.07%。与对照组比,患者组治疗前左侧额上回ALFF值降低(t=-8.14,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ALFF值升高(t=5.79、6.24,均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枕中回ReHo值降低(t=-5.17、-6.11,P<0.001)。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组治疗后左侧额上回ALFF值升高(t=7.32,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ALFF值降低(t=-4.96、-5.14,均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枕中回ReHo值升高(t=4.25、4.19,均P<0.001)。患者组治疗后HAMD17总分与治疗后左侧额上回ALFF值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044)。结论rTMS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左侧额中回在抑郁症患者脑自发活动异常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左侧额上回脑功能增强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发挥关键作用。

  • 标签: 抑郁症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因缺血时间不同出现缺血中心区细胞坏死和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凋亡。重复刺激(rTMS)是一种新型无创、无痛的绿色疗法,其磁场刺激可有效穿透颅骨引起大脑皮质电信号的改变。研究发现,寻求rTMS针对缺血半暗带抑细胞凋亡和促缺血区神经可塑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阐明rTMS抗神经细胞凋亡和促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机制。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抗神经细胞凋亡 神经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发育迟缓型儿童实施刺激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50例发育迟缓型儿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5例患儿实施康复训练干预,针对观察组25例患儿实施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发育迟缓型儿童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个人-社交评分及干预优良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发育迟缓型儿童开展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改善患儿发育迟缓的症状,促进儿童健康稳步的发育,利于患儿预后。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发育迟缓型儿童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应用重复刺激(rTMS)治疗6例脑血管病后失语患者。给予患者双侧不同频率进行刺激,每日一次,低频重复刺激(low-rTMS)采用1HZ,强度为运动阈值的80%,刺激时间10s,等待时间5s,序例数是80次,高频重复刺激(high-rTMS)采用8HZ,强度为运动阈值80%,刺激时间4s,等待时间56s,刺激次数20次。连续治疗30天。运用WAB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6例失语商提高10分以上的2例,提高6分-9分的2例,提高1分-5分的1例,无提高的1例。rTMS对脑梗死失语患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且此治疗是安全的。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血管病 失语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cognitive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后常见表现,目前PSCI的治疗仍存在疗效不理想等诸多的问题。重复刺激(rTMS)是一种无创新兴的治疗和研究技术,近年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上已经展示出令人期待的前景。本文就重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之一,临床上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疗效欠佳。重复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技术以无创、无痛、安全被广泛应用精神、神经、康复领域,它通过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神经电生理活动。rTMS作为一项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在临床上已用于多种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主要对重复刺激技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相关参数、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阐述。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低频重复刺激治疗老年慢性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6例慢性主观性耳鸣老年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53例,应用低频重复刺激治疗方法)和对照组(53例,应用假重复刺激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主观性耳鸣老年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耳鸣致残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慢性主观性耳鸣老年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耳鸣致残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慢性主观性耳鸣老年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耳鸣致残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刺激治疗老年慢性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老年慢性主观性耳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复刺激治疗伴有失眠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92例失眠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重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睡眠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及觉醒次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及觉醒次数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刺激治疗失眠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焦虑症 失眠 可行性 临床疗效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电生理学研究方法。方法选择56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组及常规治疗辅助低频重复刺激治疗组,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评分、静息阈值、皮质潜伏期、神经根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低频重复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帕金森病的措施。

  • 标签: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康复 电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