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s, MAIT)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免疫细胞,可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类相关蛋白途径或细胞因子途径被激活,进而参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目前已证实MAIT细胞大量存在于人体外周血及特定组织,并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MAIT细胞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作用,并探讨在感染性疾病中以MAIT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及面临的挑战。

  • 标签: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感染 免疫应答
  • 简介: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重症感染患者降钙素原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普通感染患者16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与PCT检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分别为(5.55±1.49)%和(10.31±1.8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PCT水平为(783.22±114.2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40±193.55)ng/L(P<0.05)。在观察组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CT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呈现明显负相关性(r=-0.442,P<0.0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降钙素原与T细胞亚群都呈现异常表达情况,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

  • 标签: 重症感染 降钙素原 T细胞亚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效果,为临床提供抗病毒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我县疾控中心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573名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73名HIV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最大值为1468个/ul,最低值为8/ul,平均值为298.42±171.85个/ul;其中,不同感染途径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检测是评价HIV感染者免疫状况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及时了解感染者的病情发展,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HIV CD4+T淋巴细胞 检测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T细胞检测进行免疫评估,探讨其对脑出血术后感染的影响,并探讨其关联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出血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感染的因素。采用列线图、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来检验模型在评估感染方面的有效性。结果 早期感染患者意识障碍重,白细胞计数、IL-6,PCT显著升高,CD3+ CD4/CD8+T细胞MM >3(P<0.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早期感染组NSICU住院时间长(P < 0.001),3个月GOS预后评分较差((P < 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和CD3+ CD4/CD8+T细胞MM >3是患者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评估出血卒中患者早期感染的风险,我们生成了基于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的诺莫图,涉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CD4+ T细胞计数 <300>)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具有很高的评估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诺莫图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显示出我们的模型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结论 重症出血脑卒患者血CD3+ CD4/CD8+T细胞MM >3,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耗竭可能,增加早期感染风险。方法1、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泰州第四人民医院NSICU收治的出血卒中患者192例,纳入163名。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发病72h内头颅CT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接受手术治疗,入院时未合并感染并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7天。排除标准:创伤或脑梗死出血转化(13例),肿瘤卒中(3例,严重血液系统疾病(6例,多器官衰竭(5例),既往卒中并严重后遗症(2例)。2. 研究方法监测入院体温,血压,GCS评分,有无癫痫发作、肢体偏瘫、失语,血常规分析、T细胞功能检测,感染两项(PCT,IL-6)。统计NSICU住院时间。7天内按肺部感染指南为依据分组:早期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随访出院3个月GOS预后评分分成:预后痊愈(5分),中度残疾(4),重度残疾(3),植物生存(2),死亡(1)。3、统计方法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用均值±标准差(SD)表示,比较用t 检验。非正态分布使用 Mann-Whitney U 检验,以中位数呈现。涉及病例计数(百分比)的分类数据用卡方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显著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利用 Bootstrapping 进行内部验证。建立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对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进行对数秩检验。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定义为 P < 0.05。使用 SPSS 21.0、GraphPad Prism 8 和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4.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63例出血卒中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5.97岁(SD 12.18),其中男性95例(58.3%),女性68例(41.7%),其中87例(53%)患者在脑卒中后7天内发生感染(早期感染),76例(47%)患者未发生早期感染。在87例早期感染患者中,85例患者有肺部感染,2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例同时有肺部和尿路感染。(2)术后感染对NSICU住院日及预后的影响早期感染组NSICU住院时间长(P < 0.001),3个月GOS预后评分较差((P < 0.001)。(3)早期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早期感染患者,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IL-6,PCT显著升高,CD3+ CD4/CD8+T细胞MM >3(P<0.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4)早期感染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和列线图、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为确定早期感染的影响因素,将显著不同的因素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和CD3+ CD4/CD8+T细胞MM >3是患者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评估早期感染的风险,我们生成了基于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的诺莫图,并使用自助法进行验证。涉及CD3+ CD4/CD8+T细胞MM >3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具有很高的评估效能。此外,校准曲线在内部验证期间显示出很好的拟合效果,而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中的预测值接近观察值(χ² = 5.045,p = 0.753;χ² = 6.624,p = 0.578)。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诺莫图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显示出我们的模型具有净临床益处。讨论部分中风影响人类的预期寿命,是第二大死亡原因。出血性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是卒中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卒中后感染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因此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感染是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的重要措施。在出血卒中患者中,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很严重 。免疫系统的严重紊乱和屏障功能的破坏会导致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抗细菌的能力,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这类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往往需要机械通气,并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此类患者感染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较高。CD3+ CD4/CD8+T细胞是参与适应性免疫的关键细胞,其水平在判断机体免疫强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猜测CD3+ CD4/CD8+(辅助/杀伤T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因子趋化性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部位,这可能与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有关。然而,出血卒中患者的免疫抑制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卒中后的感染发生率为5-65%,因此,确定卒中患者感染的相关预测因素,并采取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本研究旨在对严重脑出血术后早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T细胞检测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术后CD3+ CD4/CD8+T细胞被激活和意识障碍的发生对早期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同时感染的存在会增加患者ICU住院时间,严重影响预后。研究结果还显示,白细胞计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期感染的风险。这些细胞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这项研究中,它们对早期感染的影响小于CD3+ CD4/CD8+T细胞MM和意识障碍,并且从感染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它们更适合作为定义感染的指标,而不是预测感染。生成列线图、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进行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指标在感染评估过程中的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在评估出血卒中患者术后感染时提供便利。有文献报道已发布脑卒中相关因素预测的莫若图在线版,通过在线应用程序可以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缺点是样本是从单个中心获得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中进一步调查或验证。鉴于篇幅有限,本研究的相关绘制图和表格将在后续文献中补充,并计划构建网页应用程序服务于临床。参考文献【1】赵 慢,井 坤 娟,李 婷 婷 . 脑 卒 中 健 康 教 育 模 式 研 究 现 状[J]. 护 理 研 究,2021,35(5):883-886.【2】. Suda S, Aoki J, Shimoyama T, Suzuki K, Sakamoto Y, Katano T, et al. 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 independently predicts 3-month poor functional outcome and mortality. J Neurol. (2018) 265:370–5. doi: 10.1007/s00415-017-8714-6 【3】Zhang H, Huang Y, Li X, Han X, Hu J, Wang B, et al. Dynamic process of secondary pulmonary infection in mice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ront Immunol. (2021) 12:767155. doi: 10.3389/fimmu.2021.767155 【4】 Suda S, Aoki J, Shimoyama T, Suzuki K, Sakamoto Y, Katano T, et al. Low free triiodothyronine at admission predicts post-stroke infection.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8) 27:397-403. doi: 10.1016/j.jstrokecerebrovasdis.2017.09.012【5】 Tang Y, Hou H, Li L, Yong L, Zhang S, Yan L, et al. neutrophil percentage-toalbuminratio: a good parame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everity of anti-NMDAR encephalitis at admission and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性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性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性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记忆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胃癌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两种T细胞对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实施,将纳入32例胃癌患者参与实验,将其命名为患者组,于同期再次选取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实验,命名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后抽取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通过荧光标记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抗CD4、抗CD8、抗CD45RO、抗CD62L进行染色,随后分别检测记忆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并探析记忆T细胞和调节T细胞与胃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数据显示可见,患者组与对照组的CD8+T、CD8+TCM、CD8+TCM/CD8+T、CD8+TEM/CD8+T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大(P>0.05)。其次,针对患者组的CD4+T细胞、CD4+TCM、CD4+TEM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了分析,在CD4+T细胞方面,患者组性别、TNM分期差异明显(P<0.05),CD4+TEM方面性别方面男性高于女性,(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大(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与健康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利于提升为胃癌病理情况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胃癌的预后治疗。

  • 标签: 胃癌 外周血 记忆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胃癌检测
  • 简介:背景:多项证据提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患者的肠道黏膜中存在T细胞介导的低度炎症.树突细胞(DC)是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目前关于DC在PI-IBS中作用的报道尚少.目的:研究肠道黏膜固有层DC在急性肠道感染的不同阶段对CD4+T细胞的影响,探讨DC在肠道感染消退后维持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激活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旋毛虫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以模拟人类PI-IBS.肠道黏膜固有层DC与脾脏CD4+T细胞于体外共培养120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7、Th2、Th1相关细胞因子IL-17、IL-4、IFN-γ水平.结果:与单独培养相比,CD4+T细胞与DC共培养后,感染后8周组IL-17水平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感染后2周组(P=0.279):感染后2周组IL-4水平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和感染后8周组(P=0.204)三组间IFN-γ水平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道黏膜固有层DC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并使之活化可能是肠道感染消退后维持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激活的主要机制.

  • 标签: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树突细胞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免疫 黏膜
  • 简介:参照人的T细胞分离方法用于猪T细胞分离,经二次绵羊红细胞分离的T细胞,用PHA从功能上鉴定获得纯度很高的T细胞,能进一步用于有关T细胞方面研究。

  • 标签: T细胞 绵羊红细胞 分离方法 鉴定 PHA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并首次诊断为HSP急性期患儿和/或H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HSP-HP患儿15例(HSP-HP组)、HSP患儿26例(HSP组)、HP患儿21例(HP组);选取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IL-6水平,分析和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Th17(1.42±0.63)%、IL-17(302.96±82.83) ng/L、IL-6(7.81±2.04) ng/L、Treg(2.31±0.83)%]比较,HSP-HP组[Th17(2.79±0.78)%、IL-17(552.16±121.13) ng/L、IL-6(12.36±6.55) ng/L、Treg(1.35±0.49)%]、HSP组[Th17(2.04±0.77)%、IL-17(506.39±113.62) ng/L、IL-6(11.82±5.01) ng/L、Treg(1.13±0.86)%]、HP组[Th17(2.08±0.86)%、IL-17(483.14±121.77) ng/L、IL-6(10.19±3.87) ng/L、Treg(1.09±0.65)%]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71、13.113、6.692,均P<0.01);Treg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83,P<0.05)。2.HSP-HP组患儿的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均高于HSP组及HP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组和HP组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HP组、HSP组、HP组患儿组间比较Treg细胞比例、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h17/Treg表达失衡参与HSP-HP、HSP、HP的发病过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水平高表达在HSP-HP患儿中更为突出。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HIV感染结核潜伏性感染情况,同时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两种皮肤试验(PPD和EC)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抽取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HIV感染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DR胸片检查,采集静脉血,以QFT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并进行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皮内注射(PPD皮试)和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内注射(EC皮试),对2种皮试方法和QFT法结果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 结果:QFT法检测、PPD皮试(以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EC皮试(以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阳性率分别为24.9%、16.1%、16.9%。随着年龄增长, QFT法检测、PPD皮试、EC皮试阳性率均是随着年龄增长先升后降,40~4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以PPD皮试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时,QFT法和PPD检测方法一致率为81.1%,Kappa值(95%CI)为0.43(0.40,0.46);以ET皮试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时,QFT法和ET检测方法一致率为85.9%,Kappa值(95%CI)为0.57(0.54,0.60)。随着年龄增长, QFT法和PPD皮试方法结果一致率是先降后升, 40~49岁年龄组(75%)最低, 20~29 岁组最高(86%),Kappa值越来越小,20~、30~、40~年龄组0.5>Kappa值≥0.4,50~59岁年龄组Kappa值<0.4;QFT法和EC皮试方法结果一致率是先降后升, 40~49岁年龄组(81.4%)最低, 50~59 岁组最高(88.2%),均是0.6>Kappa值≥0.5。 结论:QFT法和PPD皮试检测方法20~、30~、40~年龄组一致性较好,50~59岁年龄组一致性均较差;QFT法和EC皮试检测方法各年龄组一致性均较好。其中QFT法和EC皮试检测方法一致性比QFT法和PPD皮试检测方法一致性略好些。对于HIV感染者这一特殊人群,PPD皮试检测方法干扰因素较多。

  • 标签: 结核杆菌 感染 诊断 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试验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一致性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继发肺真菌感染患者外周血辅助型T细胞17(helper T cells 17,Th17)/调节型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比值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AECOPD合并真菌感染27例患者(真菌感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同期接受治疗的AECOPD未合并真菌感染58例患者(非真菌感染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Th17、Treg水平、Th17/Treg比值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同时比较真菌感染组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外周血Th17、Treg水平、Th17/Treg比值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7例AECOPD合并真菌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5.52%(19/27),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0.34%(3/2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10.34%(3/27),曲霉菌占6.90%(2/27)。与非真菌感染组比较,真菌感染组患者Th17[(16.18±3.15)%与(12.34±2.64)%,t=5.87,P<0.001]、Th17/Treg比值[(4.70±0.85)与(2.41±0.51),t=22.87,P<0.001]、IL-17[(85.67±21.51)μg/L与(53.64±14.36)μg/L,t=8.12,P<0.001]、IL-23[(61.38±16.58)μg/L与(38.29±12.60)μg/L,t=7.10,P<0.001]均升高,Treg[(3.42±0.42)%与(5.13±0.51)%,t=20.77,P<0.001]、干扰素γ[(47.75±17.72)μg/L与(62.37±19.06)μg/L,t=3.37,P=0.001]、TGF-β[(110.34±26.03)μg/L与(131.40±35.03)μg/L,t=2.87,P=0.007]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重度真菌感染组患者Th17[(13.06±1.98)%、(15.94±2.11)%、(17.75±2.20)%,F=10.19,P<0.001]、Th17/Treg(5.01±0.60、5.66±0.69、6.52±0.65,F=10.77,P<0.001)、IL-17[(63.39±11.64)、(78.66±12.82)、(90.26±13.55)μg/L,F=9.01,P=0.001]、IL-23[(42.52±13.11)、(59.97±15.25)、(69.75±14.30)μg/L,F=7.41,P=0.003]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Treg[(4.33±0.39)%、(3.32±0.42)%、(2.50±0.35)%,F=44.42,P<0.001]、干扰素γ[(57.78±10.52)、(48.82±10.39)、(38.90±10.56)μg/L,F=6.50,P=0.006]、TGF-β[(126.62±18.94)、(115.34±13.66)、(102.52±17.73)μg/L,F=4.25,P=0.026]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h17/Treg比值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失衡可能对AECOPD继发真菌感染存在影响,且其失衡与真菌感染严重程度需密切监测患者外周血Th17、Treg水平及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肺真菌感染 调节型T细胞 辅助型T细胞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即CD4+CXCR5+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程序死亡因子1(PD-1)在结核病发病中的机制,探讨Tfh细胞和PD-1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Tfh细胞及PD-1在结核病治疗周期中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前,肺结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fh细胞/CD4+T细胞比例为3.37%±0.4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21%±0.47%(P<0.01)和治疗后的2.39%±0.38%(P<0.01)。治疗前,肺结核组外周血CD4+CXCR5+PD-1+T细胞/Tfh细胞比例为25.33%±10.0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42%±2.31%(P<0.01)和治疗后的11.35%±2.65%(P<0.01)。治疗后,痰涂片转阴组与痰涂片未转阴组中的Tfh细胞及PD-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的Tfh细胞及PD-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且在药物治疗后,两者水平均降低。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痰涂片转阴组和未转阴组开始呈现显著差异。在肺结核病程中,监测Tfh细胞和PD-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结核进行诊断,并对其治疗和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程序性死亡因子1 肺结核 免疫学机制 诊疗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DR-Mtb)感染模型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特点,探讨其在吞噬杀菌过程中免疫应答和代谢功能的变化,为完善巨噬细胞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巨噬细胞MDR-Mtb和H37Rv株感染模型,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液相芯片技术和Cholesterol Assay试剂盒分别观察MDR-Mtb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分泌细胞因子[Th1因子(IL-12/23 p40、IL-27和TNF-α)、Th2因子(IL-6和IL-10)]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CFU计数逐渐增高,至感染后24 h达峰值;胞外CFU计数逐渐降低,至感染后24 h达低值。感染后48 h,胞内CFU计数较感染后24 h降低,胞外CFU计数则较感染后24 h增高(P<0.05),均与感染后4 h相接近(P>0.05)。感染后8~48 h,MDR-TB组胞内CFU计数均低于H37Rv组,而胞外CFU计数则高于H37Rv组(P<0.05)。(2)MDR-TB组巨噬细胞上清液IL-12/23 p40、IL-27、TNF-α、IL-6和IL-10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感染后4 h相比较,仅感染后24 h、48 h的TNF-α和IL-6表达量增高(P<0.05)。与H37Rv组相比较,MDR-TB组感染后48 h的IL-12/23 p40和TNF-α及感染后24 h的IL-6表达量降低,而其感染后48 h的IL-27表达量则增高(P<0.05)。(3)MDR-TB组感染后24 h、48 h胆固醇的表达量较感染后4 h降低,且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与H37Rv组各时间点胆固醇表达量相接近(P>0.05)。(4)当感染后24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达峰值时,仅TNF-α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48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降低时仅IL-6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MDR-TB组胞内CFU计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时,胆固醇表达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诱导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刺激相关Th1和Th2因子高表达,利用和消耗胆固醇。但此作用弱于H37Rv标准株。

  • 标签: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胆固醇
  • 简介:解析我认为这是一道错题。大纲版选修教材在2007年修订时,删除了“T细胞呈递抗原”的说法,并做了相应修改。

  • 标签: T细胞 抗原 选修教材 解析 错题
  • 简介:目的探讨T-SPOT.TB试验在活动性结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就诊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28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行T-SPOT.TB试验,评价应用T-SPOT.TB试验诊断活动性结核的价值。结果根据诊断标准,最终纳入结核感染组84例及对照组156例。T-SPOT.TB试验诊断活动性结核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情况及免疫抑制状态、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均不是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论T-SPOT.TB试验对诊断活动性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蚌度,对疑似结核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活动性结核 T-SPOT TB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摘要γδ T细胞是一类独特的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是机体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防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打破了γδ T细胞亚群间的平衡,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γδ 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并不能完全恢复。γδ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与HI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ART后免疫重建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γδ T细胞的表型功能、γδ T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基于γδ T细胞的免疫治疗三个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γδT细胞 HIV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3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健康对照组26例相比较。结果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8^+F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较急性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HBV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和发展有关。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乙型肝炎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