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随机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肺康复护理)、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将肺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远程康复诊疗模式对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经系统康复治疗后即将出院的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实验组出院后给予基于新媒体技术支持的远程康复诊疗手段干预患者出院后家庭康复情况,对照组仅予以常规电话随诊和康复科门诊复诊。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出院8周后(出院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分、吞咽症状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维度得分。结果出院8周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得分总分、吞咽症状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维度得分较组内出院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出院8周后,实验组QOL量表得分总分(2893.75±289.95)分、吞咽症状维度得分(946.25±75.78)、生活质量维度得分(1948.50±224.2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出院8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媒体技术支持的远程康复诊疗模式可在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持续提高家庭康复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 标签: 新媒体技术 吞咽障碍 生活质量 家庭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钛夹用于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术前肿瘤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3日—2019年12月27日,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肿瘤行单纯结肠镜定位及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者124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对单纯结肠镜定位、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与肿瘤实际位置的一致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腹腔镜手术中,单纯结肠镜定位与实际肿瘤位置的一致率明显低于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63.6%(21/33)比100.0%(33/33),P<0.05]。89例微创小切口手术中,单纯结肠镜定位与实际肿瘤位置的一致率亦明显低于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71.9%(64/89)比100.0%(89/89),P<0.05]。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肿瘤单纯结肠镜定位与实际肿瘤位置的一致率分别为70.6%(24/34)、72.7%(24/33)、74.4%(32/43),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均为100.0%(34/34,33/33,43/4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镜联合钛夹可准确定位结直肠癌的肿瘤部位,可有效用于指导腹腔镜和微创小切口手术的切口选择和穿刺孔位置选择,尤其对于单纯结肠镜难以定位的肿瘤建议采取结肠镜联合钛夹进行定位。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钛夹 肿瘤定位
  • 简介:摘要核仁小RNA(snoRNA)是一类长度约为60~3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主要指导核糖体RNA的甲基化和假尿苷化,参与核糖体的成熟和转录后修饰。典型的snoRNA分为C/D 盒(C/D box)和H/ACA 盒(H/ACA box)两种主要类型。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snoRNA可影响细胞多种生物学行为,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异常的snoRNA通过激活或抑制癌症相关信号通路、靶向作用于p53蛋白,以及调控细胞的自我更新潜能,从而导致肿瘤发生。本文就snoRNA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寻找有效肿瘤治疗靶点和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 标签: RNA,小核仁 肿瘤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自我更新 预后
  • 简介: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想象力。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鼓励质疑,多思善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创新教学获得成功。

  • 标签: 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 教学活动
  • 简介:【摘要】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经营历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管理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档案信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企业应对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加强重视,通过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本文就目前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信息数字化 企业档案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辐射防护效果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辐射防护原理及CT机型设计研发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在CT机正常运行条件下,测量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前后CT机周围环境7个监测点的辐射剂量率并计算有效防护率。在使用防护装置前后分别对水当量模体进行CT扫描,测量水当量模体CT值和信噪比,并采用3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防护装置使用前后CT机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平均CT值及信噪比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防护前后水当量模体C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7个监测点在新型CT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后的辐射剂量率均较使用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效防护率均在50%以上;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前后水当量模体范围内平均CT值、信噪比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能够明显降低CT机运行时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且对图像质量无影响。

  • 标签: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时代发展的衍生物,有助于我国制造业良性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在工程机械运用中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既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又能提升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为此,相关人员需给予机电一体化技术高度重视,通过规范操作,将其存在的作用和价值在工程机械运用中发挥出最大化,为我国工程机械长足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工程机械 机电一体化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Tei指数联合检测在评估介入术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左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市大涌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准备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分为心功能Ⅰ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每组30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儿童血浆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Tei指数的差别,探讨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同时对血浆BNP浓度与Tei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功能Ⅱ级组血清BNP浓度[(6.8±1.2)ng/L]、左心室Tei指数(0.63±0.08)均高于心功能Ⅰ级组[(5.4±1.3)ng/L、(0.48±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3.01,均P<0.05),且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1.5)ng/L、(0.33±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28、4.19、6.14,均P<0.05);另外心功能Ⅱ级组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Ⅰ级组(t=5.00,P<0.05),且两组LVEF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0.32、4.51,均P<0.05)。随着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增加,BNP及Tei指数逐渐升高(F=3.054、3.491,均P<0.05),LVEF值逐渐下降(F=12.500,P<0.05)。同时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浓度与左心室Tei指数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69,P<0.01)。结论血浆BNP联合Tei指数检测能够迅速准确的评估介入术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左室功能,作为临床检测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手术前期 利钠肽,脑 心室功能,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鼠眼VEGF家族VEGFA、VEGFB和VEGFC之间功能和作用途径的异同。方法利用Genenetwork数据库中BXD小鼠眼基因数据作为模板,采用基因表达水平、基因间比较、相关基因间的比较、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等多种方法和统计策略,对BXD重组小鼠近交系群体的眼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中VEGF家族VEGFA、VEGFB和VEGFC的分子通路或潜在功能的异同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矩阵比较结果显示,VEGFC的2个探针之间呈强正相关(r=0.732,P<0.01);VEGFA 1420909与VEGFC 1440739、VEGFA 1451959与VEGFB 1451803、VEGFC 1419417与其他5个基因、VEGFA 1451959与VEGFC 1419417/VEGFC 1439766、VEGFB 1451803与VEGFC 1439766均呈弱相关性(P<0.05);VEGFA 1420909与除VEGFC 1440739之外的4个基因、VEGFA 1451959与VEGFC 1440739、VEGFB 1451803与VEGFA 1420909/VEGFC 1419417/VEGFC 1440739之间无相关性(P>0.05 )。在VEGF各基因的相关Top50基因的对比分析中,BXD小鼠眼中VEGFA、VEGFB和VEGFC之间除个别相关基因存在弱关联外,其他大部分基因并不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eQTL分析结果显示,VEGF基因各探针中eQTL分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结论小鼠眼VEGF家族中VEGFA、VEGFB和VEGFC之间表达水平和正负相关性各不相同,这些基因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其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DNA探针 基因组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阻断在腹腔镜肝右前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行腹腔镜肝右前叶切除5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40~60岁。54例患者中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24例纳入交替阻断组,Pringle阻断30例纳入Pringle阻断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Pringle阻断组术中出血量(534±42)ml、术中输血量(2.88±0.54)U,均高于交替阻断组(374±21)ml、(1.86±0.29)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ingle阻断组手术时间少于交替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2例发生CO2气体栓塞,交替阻断组2例中转开放。交替阻断组术后肝功能指标(除白蛋白)优于Pringle阻断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Pringle阻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替阻断组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25.0%),Pringle阻断组8例(26.7%),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右前叶切除术中,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肝功能损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对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更高,可逐步推广。

  • 标签: 肝切除术 腹腔镜 血流阻断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辅助小切口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MLADG)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90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LADG)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MLADG组(45例,行改良辅助小切口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和LADG组(45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指标、手术根治性指标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预后生存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LADG组术中出血量、术中CO2气腹维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清扫幽门周围淋巴结时间及出血量方面优于LADG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15.6% vs. 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ADG组3年累积生存率(31/45)68.9%与LADG组(30/45)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ADG术中安全可行,符合远端胃癌根治性原则,较LADG相比手术时间、幽门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及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改良辅助小切口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草螺菌属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过程,提高临床医师和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对罕见病原微生物关注和认知。方法采集1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经透析导管留取的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并对分离到单个菌落,分别进行质谱分析、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扩增细菌16S rDNA并测序;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血培养瓶孵育20 h后阳性报警,涂片见革兰阴性杆菌。血琼脂上孵育16 h,见乳白色、凸起和无溶血菌落。VITEK2 Compact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N335药敏卡检测药敏结果,发现该菌对氨曲南和多黏菌素耐药,其余抗生素均敏感。VITEK MS质谱仪临床数据库无法鉴定出种属,VITEK MS科研数据库鉴定为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erbaspirillum aquaticum。该菌16S rDNA与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erbaspirillum aquaticum一致性均>99%。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发现本例临床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Herbaspirillum huttiense subsp putei IAM 15032同源性为100%,证实本例分离株为Herbaspirillum huttiense。结论环境微生物演变成人类病原菌种类不断增多,草螺菌属因其生化特性与其他菌种相似,极易被误鉴定,需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重视。

  • 标签: 导管相关性感染 菌血症 草螺菌属 基因组 细菌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以及改变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所以对于这项技术来说更需要将其大力推广。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分析,进而了解其在建筑施工当中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它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还可进一步增强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当前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仍旧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技术以及理念的创新发展。并且在建筑行业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建筑行业想要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中取得长期稳定发展,就需要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以确保其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分析   第一,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目前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同多个领域之间的融合也更加紧密。而建筑行业也跟进这一发展的新趋势,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一步增强建筑施工的技术。建筑施工中开始引入新型互联网技术之后,可以率先拿到建筑设计的成品图纸,还可以更加确切的对建筑施工所花费的费用进行预估。此外,应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对建筑施工的具体状况进行实施的监控,进而加大对建筑质量的监督力度,为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第二,建筑施工技术可持续化。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导致建筑施工技术逐渐向多样化形式发展。随着人们需求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使建筑施工的要求开始在满足其质量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建筑施工的环保性以及美观性。因而,现代化建筑施工开始逐渐向绿色施工以及集约化施工发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首先要仔细考察建筑附近的整体环境,确保建筑同环境之间实现协调发展,同时又能确保其美观。   第三,伴随着建筑用地面积的逐渐减少,目前建筑施工开始向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发展,这也对建筑地下空间的合理使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同时抗震以及人防也开始成为建筑建设工作的关键内容。此外,深基坑支挡等问题的加剧发展需要我们快速找到方案进行解决。技术人员为了进一步满足施工提出的要求,其建筑施工技术逐渐实现更高要求的创新与进步。并且在目前使用的土木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开始把旋挖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中,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成孔质量提供了保证,极大地避免了建筑施工期间因受到多种不良因素而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第一,混凝土材料准备。其一,在做混凝土配制时,会用到骨料、水泥以及外加剂等材料,因而采购人员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达到施工的要求。其二,混凝土材料选择完成后,为了确保其性能的完整,我们还需要依据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对原材料做配合比试验,以此找到最合理的配合比。其三,技术人员需依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对所得出的配合比进行科学调整,以确保其性能完好。   第二,混凝土施工环节的技术。在应用混凝土材料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比较充分的搅拌处理。搅拌期间需严格依据建筑施工的相关标准进行,使搅拌的时间符合要求,确保水泥充分水化,进而使混凝土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搅拌工作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严格依据当地的实际交通以及天气状况,选取一种合理的运输路线,同时做好养护。为了确保混凝土在运输期间不会出现失水等状况,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当中可以加入适量的水,但是一定要控制水量,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   第三,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其一,工作人员在浇筑前一定要对各支模的要求进行彻底清查,主要包含尺寸、标高以及位置等,同时对其进行记录。其二,为了防止在浇筑期间出现离析等状况,因此当混凝土高度落差相对比较大时,可以借助溜槽等施工工具作为辅助去完成浇筑工作。并且在进行浇筑时,需要严格依据有关准则实施,以免因失误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其三,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来说,工作人员需应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完成浇筑工作,以免因钢筋过密而导致浇筑不均匀。其四,混凝土实现初凝之前,工作人员可以做二次振捣使混凝土进一步压实,同时需对混凝土的沉降以及塑性收缩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一定要确保其连续性,避免因出现间断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完成混凝土浇注时,工作人员需严格依据有关规定施工,避免因偷工减料而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威胁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今后的建筑使用埋下隐患。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筑桩基施工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建筑桩基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建筑施工 技术要点 桩基施工
  • 简介:摘要:对于现代房屋建筑而言,地基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施工安全有较高要求,而且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也有严格的工程标准,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房屋的居住体验。因此,强化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每一个地基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 标签: 房屋建筑 地基基础施工 技术
  • 简介:摘要:河道堤防工程的基本功能是在发生洪水时能够防止水的渗透,保护人们的安全。为了使建造河道堤防工程与建设水电站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有关机构正加大对建造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和维护的力度。正因为如此,为了保证建造河道堤防工程施工质量,在水电站施工前,需要以河道建设为主导,为河坝建设项目设计一套合适的设计方案。确保相关责任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按照要求建造河道堤防工程,安装河道堤防的基本设备,并确保设备管理维护措施落实到位。

  • 标签: 河道堤防 维护管理 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 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 4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42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3.56±4.1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 7.14%,对照组分别为( 21.58±5.19)天、 19.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急性心梗;综合护理干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84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42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56 ± 4.12) day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7.14%,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1.58 ± 5.19) days and 19.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 is worth to be widely used.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 2017年 7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7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7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在实行全程优质护理后,能尽早恢复健康,及早出院,患者的满意度高达 98.5%。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病人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普遍得到患者认可,满意度较高,且患者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 急性脑梗塞 全程优质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