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复杂性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ComplicatedacutetypeBaorticdissection,cABAD)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120176急诊收治入院156cABAD患者住院病例资料,将其根据不同年龄治疗方式(药物保守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及治疗结果进行分组,并在不同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52.46±11.72,45%患者(n=70)大于65,55%患者(n=86)小于65。小于65患者有22.2%患者(n=19)接受药物保守治疗J9.8%患者(n=17)接受传统手术治疗、58%患者(n=50)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大于65患者有48.6%患者(n=34)接受药物保守治疗、11.4%患者(n=8)接受传统手术治疗、40%患者(n=28)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小于65大于65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2.8%35.7%(P<0.007),接受血管内治疗分别为2%28.6%(P=0.001),常规手术治疗分别为21%37.5%(p=0.468),药物保守治疗分别为31.5%41.7%(p=0.489)。年龄65以上是多因素分析住院死亡率预测因子(OR=2.72;95%CI1.343-4.674;p=0.012)。结论:年龄265对于cABAD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院内死亡率,但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升高。

  • 标签: 老年 复杂性主动脉夹层 院内死亡
  • 简介:M2型丙酮酸激酶是近年来发现一种器官非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2型丙酮酸激酶生物学特征、及其宫颈癌中表达情况、致癌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等。

  • 标签: M2型丙酮酸激酶 宫颈癌 癌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治疗中分别应用腹腔镜切除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患者预后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3至20123收治肝癌患者选取90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B组45,A组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B组行腹腔镜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预后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为6.67%,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A组局部复发率为20.00%,同B组8.89%比较,明显较高(P〈0.05),总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治疗中,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腹腔镜切除远期疗效均较好,经皮穿刺微波消融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癌 腹腔镜切除术 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 预后
  • 简介:20139NatureCommunications报告了可降低大鼠血压一种干预方法作用机制。这项研究表明。”颈动脉体去神经”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达到这种降低血压目的。通过进一步试验。这一方法有可能用作针对具有抗药性高血压患者一种疗法。

  • 标签: 高血压 去神经 治疗 通讯 自然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一种名为小菌素抗菌蛋白引入到肠道发炎小鼠机体中或许就能够降低小鼠肠道发炎程度,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小菌素或许能够调解肠道中不同类型细菌关系。

  • 标签: 抗菌蛋白 机体 加利福尼亚大学 炎症 治疗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比较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烧伤残余创面愈合影响。方法:选择20132-201512我院进行诊治烧伤残余创面患者80,采用自体对照研究方法,每患者选取2烧伤残余创面,随机分为EGF组和GM-CSF组,EGF组采用rhEGF凝胶治疗,GM-CSF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观察用药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选择8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切取创面边缘组织标本,病理学观察用药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毛细血管数。结果:EGF组相比,GM-CSF组用药治疗7、14d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EGF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23±4.15)d,明显长于GM-CSF组(12.39±2.16)d(P〈0.05);用药治疗7、14d,两组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EGF组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均明显低于GM-CSF组(P〈0.05)。结论:rhGM-CSF比rhEGF更能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能与其更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或迁移,加快毛细血管生成有关。

  • 标签: 烧伤 表皮生长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创面愈合
  • 简介:目的:探索24h睡眠剥夺(SleepDeprivation,sD)后作业效率和心率变异性变化。方法:通过观察8名健康男性24h睡眠剥夺前后作业效率、主观脑力负荷和心率变异性变化,寻找脑力疲劳相关敏感指标。结果:24h睡眠剥夺,NASA—TLX评分呈显著增加(p〈0.05),75。立位时HF呈显著减少(p〈0.05),TINN、LF/HF呈显著增加(p〈0.05)。结论:NASA—TLX量表从主观感受上很好反映了脑力疲劳工作绩效下降变化,HRV变化主要原因在于24hSD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相对加强。

  • 标签: 睡眠剥夺 脑力疲劳 NASA—TLX 心率变异性 体位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白介素-32(IL-3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HBV感染者和30健康者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含量,比较IL-32水平变化规律,并分析临床疾病谱和HBV复制水平关系。结果:(1)急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HBV感染者HBV-DNA阳性组IL-32水平较阴性组为高,但无差异;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水平也无差异(P〉0.05)。(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ALT水平组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低、中、高ALT水平组之间IL-32水平也有统计学意义;IL-32水平ALT水平正相关。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机体血清IL-32水平变化,且随炎症加重呈上升趋势,证实IL-32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32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过程。血清IL-32水平变化HBV复制水平无关。

  • 标签: HBV感染 白细胞介素-32
  • 简介:目的:分析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meoboxB7,HOXB7)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HOXB7表达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共120,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蛋白印迹(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HOXB7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表达,通过卡方检验分析HOXB7表达水平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相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HOXB7胃癌风险评估中作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XB7表达水平胃癌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OXB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HOXB7蛋白表达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提示HOXB7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HOXB7胃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HOXB7低表达患者组(P〈0.01)。结论:HOXB7蛋白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恶性表型有关,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可作为判断胃癌患预后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胃癌 HOXB7 临床意义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泌尿系结石,将106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泌尿系结石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餐2h血糖(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尿pH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SUA)、24小时尿酸(TUA)水平比较差异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尿pH值和HOMA-IR为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排泄、胰岛素抵抗、肥胖或超重等因素促进了泌尿系结石形成,其中血尿酸、尿pH值、HOMA-IR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形成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泌尿系结石 尿酸
  • 简介:目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美国最为普遍10种癌症之一,尽管其非常流行,但研究人员对其发病及扩散机制却是知之甚少,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就为揭示头颈癌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头颈癌是由一种名为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引发,利用来自HPV阳性和阴性患者肿瘤组织,研究人员就对其发生突变或致癌基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研究者表示,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癌症 科学家 人乳头瘤病毒 治疗 研究人员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成品可调式斜颈矫形器矫正先天性肌斜颈术后残留畸形效果。方法:成品可调式斜颈矫形器分大、中、小号,且每种型号还可以调节大小和角度。应用对象选择年龄2~18手术后仍有明显斜颈畸形患者25,配戴该矫形器2~6个,最长12,随访12。结果:按疗效标准判定,优20(80%),良4(16%),尚可1(4%),均无复发。结论:本矫形器配戴快捷、固定确切、可靠、轻便,具有可调节,不需取模制作,适用于先天性肌斜颈术后患者,可明显提高矫形效果。更多还原

  • 标签: 先天性 肌性斜颈 矫形器 矫正
  • 简介:目的:除了血压水平高低以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以老年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压波动(BPV)颈动脉斑块形成关联。方法:本研究选用1461名患有动脉硬化老年男性患者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非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斑块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中收缩压(SBP)、舒张N(DBP)数据,用”个体血压波动法”测定每个患者血压波动,分析探讨血压波动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关联。结果:①颈动脉斑块形成24小时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密切相关(8-3±2.1mmHgVS7.9士2.0mmHg;P〈0.001),其中白昼(6:00.22:00)SBPV有关(8.1±2.1mmHgVS7.7土2.1mmHg:P〈0.001),而与夜间(22:00-6:00)SBPV关系不明显(8,9±3.8mmHgVS8,6±3.7mmHg;P〉0.05)。②24小时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有关(5.6±1.4mmHgVS5.4±1.4mmHg;P〈0.05),其中白昼(6:00.22:00)舒张期血压波动有关(5.4±1.4mmHgVS5.2士1.4mmHg;P〈0.05),而与夜间舒张期血压波动无关(6.2±2.7mmHgVS5.9±2.5mmHg;P〉0.05)。结论: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形成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波动均有关系,主要表现在白昼血压波动。

  • 标签: 血压水平 血压波动 颈动脉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粘附因子-1(VCAM-1相关。方法:选取20131~201410我院收治50MS患者分为老年组(n=25)和中青年组(n=25),又根据IMT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两个亚组。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分光光度计间接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VCAM-1水平,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IMT。结果:老年MS组和中青年MS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S患者IMT增厚组NO水平均低于IMT正常组,ET-1和VCAM-1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T增厚组间比较,老年MS组NO水平低于中青年MS组,VCAM-1水平高于中青年M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MS组和中青年MS组IMTNO水平呈负相关(r=-0.415,-0.411;P=0.043,0.049),ET-1和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585,0.576;P=0.030,0.036;r=0.547,0.552;P=0.033,0.03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因素促进了MS患者IMT增厚中病理过程发生和发展。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粘附因子-1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FOLFOX4和XELOX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68初治确诊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分别采用XELOX和FOLFOX4化疗方案行术前两个疗程化疗治疗。结果:XELOX组总有效率为47.06%,FOLFOX4组总有效率为41.0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方面,FOLFOX4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较高,XELOX组手足综合症发生率较高。结论:XELOX方案作为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FOLFOX4方案相似,但XELOX方案副作用较轻且均可控制,化疗时间短,对机体损伤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希罗达 奥沙利铂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静息心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相关。方法:选取我院收治24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对象,按静息心率将患者分为Ⅰ组(心率〈70次/min),Ⅱ组(心率:70%-90次/min),Ⅲ组(心率〉90次/min);测量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按照其中位数分为两组:NT-proBNP〈2087.63pg/mL组和NT-proBNP≥2087.63pg/mL,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静息心率血清NT-proBNP关系。结果:三组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空腹血糖(FPG)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收缩压、LVEDD、FPG,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比例较高、LVEF偏低;三组血清NT-proBNP比较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高于Ⅰ组及Ⅱ组、Ⅱ组高于Ⅰ组;NT-proBNP〈2087.63pg/mL组比较,NT-proBNP≥2087.63pg/mL组静息心率偏快,且患者中〉90(次/min)比例较高(P〈0.05)。静息心率与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81,P=0.035);静息心率是影响NT-proBNP水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静息心率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 简介:根据《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一篇论文。给小鼠和大鼠注射一次针对大脑调节血糖回路激素,可以长久缓解糖尿病。虽然这种一次治疗方法只拥有轻度糖尿病啮齿动物上有效,并且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这种疗法涉及了一种人类大脑中天然存在激素。意味着这些发现有望临床治疗糖尿病。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医学 自然 人类大脑 啮齿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常用抗G^+致病菌抗生素种类效价情况,为抗G^+致病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2978个样本中分离到953株G^+致病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进行菌种鉴定及16种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953株G^+致病菌经鉴定属于11大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属是五类主要G^+致病菌,依次分别占总分离量30.3%、1713%、15.1%、9.8%和6.8%;检测16种抗生素对排在前五位G.致病菌平均效价最低五类抗生素是:青霉素(24.22%)、红霉素(26.22%)、头孢唑林(28.06%)、链霉素(30.52%)和庆大霉素(31.06%)。抗口致病菌整体效果最好是:螯合新泰林(93.72%)、万古霉素(82.62%)和四环素(78.68%)。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越来越多抗生素抗临床常见G^+致病菌效价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 标签: 抗生素 药物监测 耐药性 G^+致病菌
  • 简介:目的:探讨双线排龈法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中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3至20163我院拟行烤瓷冠修复96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观察组48(56颗牙)采用双线排龈法,对照组48(52颗牙)采用单线排龈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排龈效果及随访24基牙游离龈是否完全排开,龈沟宽度是否合适,牙体预备肩台边缘是否清晰、连续,印模肩台是否清晰、连续,有无气泡,模型是否清晰、光滑,牙龈有无渗血等。结果:观察组基牙游离龈排开不全、印模肩台不清晰不连续或有气泡、模型不清晰不光滑、牙龈渗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24周,两组修复体边缘隐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牙数为52颗(92.9%),对照0级牙数为41(80.8%),观察组牙周组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烤瓷冠修复中应用双线排龈法排龈效果较单线排龈法更好。

  • 标签: 双线排龈法 单线排龈法 烤瓷冠 牙体缺损
  • 简介:目的:基于问题学习(PBL)结合询证医学(EMB)模式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方法:选择20159到20161我院学习普通外科专业学生74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PBL结合EBM教学模式)以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各37,对比两组考试成绩,课程相关指标,以及评优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得分、主观题考试得分、个案分析得分以及总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课前准备时间、课堂发言次数及授课满意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药物选择合理、患者状态评估准确以及符合临床实际上评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EBM模式应用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效果明显,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成绩,还可提升学生评优率,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PBL 询证医学 普通外科 临床教学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