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讨论,以利于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认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2012年经病理证实的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男性13例,18-70岁,50岁以下男性11例,女性54例,21-77岁,50岁以下女性33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乳头状结构、毛玻璃样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核重叠及砂粒体等特征。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papillary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伴或不伴有浸润癌的SPC共11例,对其临床资料、大体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镜下见到实性乳头状病变,肿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梭形或浆细胞样,其中1例伴发微小浸润癌,1伴发神经内分泌癌。11例SPC中肿瘤细胞均表达ER、PR,且多呈高表达。10例(91%)SPC均表达Syn、CgA。仅局灶残留的肌上皮CK5/6、P63、CD10及SMA表达阳性。Ki-67表达率为1%~10%。仅1例表达C-erbB-2(1+)。结论乳腺SP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虽然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因其可伴有浸润癌成分,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 标签: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浸润癌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载脂蛋白A1、B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测定载脂蛋白A1、B值,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子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A1、B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类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载脂蛋白A1、B测定值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呈正比,病情愈重,其值愈低,并提示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载脂蛋白A1 B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NBVM)与其病毒(HBV-DNA)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22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FQ-PCR检测其HBV-DNA水平,使用ELISA测定其HBVM,而后根据其HBVM检测结果将其分为A、B、C、D、E五组,其中A组为HBsAg+、HBeAg+(46例),B组为HBsAg+、HBeAg+、HBcAb+(34例),C组为HBsAg+、HBcAb+(49例),D组为HBsAg+、HBeAb+、HBcAb+(46例),E组为全阴性或HBsAb+(45例);结果(1)HBV-DNA检测阳性率为A组>B组>C组>D组>E组,除A、B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HBV-DNA检测阳性率为0;(2)HBV-DNA检测阳性患者为123例,其中HBsAg阳性率高于HBV-DNA检测阴性(97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且HBV-DNA与HBeAg存在正相关联系(P<0.05);结论HBV-DNA检测与HBVM存在一定关联,两种方式在检测乙肝方面均有优劣,可通过联合检测的方式来增加检出率。

  • 标签: HBV-DNA HBV M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经有效抗病毒治疗后B细胞、NK细胞及T细胞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外周血B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计数,评价不同组艾滋病患者免疫学应答特征的差异,进而分析免疫学无应答的发生机制。结果两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NK细胞、B细胞计数都有逐步增高,在抗病毒治疗初期增高更显著。B细胞增长在两组中存在差异,免疫学无应答组患者增长快于免疫学应答组。结论经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长可分为两期,早期快速增长以记忆表型CD4+T淋巴细胞为主;后期主要为纯真细胞的持久增长。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uirus)病原学胶体金检测法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148例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的患儿的粪便进行胶体金检测法,(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分有限公司提供)进行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148例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的患儿中有125例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4.3%。结论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具有快速、方法简单,价廉、特异性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 胶体金法 婴幼儿 秋季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将病毒滴度不同的狂犬病毒PV-2061株接种Vero细胞,收获连续传代培养的病毒液后脑内注射小鼠,通过小鼠的死亡情况确定细胞传代培养法对于该病毒检测限度。方法先采用小鼠脑内接种法测定狂犬病毒病毒滴度,然后将10倍系列稀释的狂犬病毒接种Vero细胞,在细胞上连续传代3次后收获细胞培养物并脑内注射小鼠,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小鼠脑内接种法检测狂犬病毒病毒滴度为7.0lgLD50/ml,且不高于1LD50/ml的病毒无法致小鼠死亡。细胞传代培养法检测狂犬病毒的结果为0.1LD50/ml的狂犬病毒检出率为5%~10%,0.01LD50/ml的狂犬病毒无法检出。结论细胞传代培养法检测狂犬病毒PV-2061株的检测限度约为0.1LD50/ml,且灵敏度远高于小鼠脑内接种法。

  • 标签: 狂犬病毒PV-2061株 病毒滴度 细胞传代培养 检测限度 Vero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细针穿刺联合血清中特异性标志物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所接纳治疗的确诊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甲状腺细针穿刺法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以及对照组25例(采用单一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并对检查后的血清特异性标志物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头状甲状腺患者实行甲状腺细针穿刺联合血清特异性标志物检查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血清 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kit基因在胃肠道间质(GIST)中的突变状况。方法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50例GIST中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结果50例GIST中c-kit基因突变率为54.0%。不同侵袭危险组、部位、年龄组、性别、组织学分型、有无坏死及是否浸润至邻近器官等之间比较c-kit基因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kit基因突变参与了部分GIST的发生。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kit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在垂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垂体切除手术的7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前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以及促甲状腺素的变化情况。结果7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各项内分泌激素水平均有所变化,显著低于手术治疗之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在垂体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比较突出,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高激素水平状态,内分泌激素水平动态检测可以作为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全面治疗。

  • 标签: 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 垂体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与传统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4月到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B组传统鼻侧切开手术法,术后随访患者3年,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A组术后复发率为9例,占17.6%,B组复发率为7例,占13.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与传统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是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术中出血量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 传统鼻侧切开 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关系的机制。方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对照组血清HCMV抗体及脂联素和IL-6浓度。结果ACS组HCMV-IgM、HCMV-IgG阳性及SA组HCMV-IgM、HCMV-IgG阳性43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6显著增高(P<0.01),脂联素显著降低(P<0.01),脂联素与IL-6呈负相关(r=-0.508,P<0.001)。结论HCMV感染可通过升高血清IL-6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6 脂联素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病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方法对与牛羊有密切接触的饲养员、屠宰工人、清洁工人等人群共1089份血清标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比较敏感性100%,特异性98.57%,符合率98.62%。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对需进行布病抗体检测的标本可以先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筛查,阳性者再进行试管凝集试验。

  • 标签: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配合病毒基因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细胞学异常的妇女行阴道镜检查、行高危型HPV检测、TCT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160例患者中HPV阳性65例,阳性率40.63%。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89例,HPV感染率为10.11%,CIN71例,其中CINⅠ43例、CINⅡ16例、CINⅢ12例,HPV感染率分别为72.09%、87.5%、91.67%,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随之上升,CINⅠ~Ⅲ与慢性宫颈炎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检测,异常涂片81例,其中ASC42例,CINⅡ检出4例(9.52%),无CINⅢ检出;LSIL25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1例(42.3%);HSIL14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1例(78.57%),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理学、细胞学、HPV检测同时比较,TCT和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1例CINⅡ以上的病例。结论阴道镜检查特异度高,对非患者的检测阴性率高,即阴道镜检查方法的假阳性率低。而高危型HPV检测、TCT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对患者的检测阳性率高。电子阴道镜配合病毒基因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

  • 标签: 电子阴道镜 配合病毒基因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5年湖北省和江西省所有年龄段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腹泻病人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月分布及对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进行分型。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湖北省和江西省各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A组、B组、C组)、肠道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并对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进行分型。结果1.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A组轮状病毒,其在两省中的总阳性率为48.51%。抗原A组轮状病毒血清学G型和P型检测显示在两省中以G1型、G3型和P8型居多;B组轮状病毒和C组轮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0.7%和0.3%。诺如病毒和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5.7%和5.23%,其中诺如病毒以GII型居多,高达97~98%。星状病毒的检出率为2.64%;札如病毒的检出率为0.32%。2.发生腹泻的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不满周岁和1岁的儿童。3.在性别上,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在季节分布上在5~11月份腹泻概率较高。结论在湖北省和江西省,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A组轮状病毒,特别是G1P8型和G3P8型A组轮状病毒。发病高峰期在夏季-秋季,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 标签: 病毒性腹泻各病毒检出率 A组轮状病毒血清学分型 诺如病毒分型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诊断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ANA、ASMA、AMA),免疫印迹法(抗AMA-M2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抗SSA/Ro52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病中出现的自身抗体,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91份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358例,阳性率22.5%,ANA阳性226例,阳性率14.20%;ASMA阳性26例,阳性率1.63%;AMA阳性63例,阳性率3.96%;抗AMA-M2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3.14%;抗LC-1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0.19%;抗LKM-1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0.06%;抗SLA/LP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0.06%;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AIH32例,阳性率2.01%;诊断PBC61例3.83%;诊断PSC0例。抗核抗体滴度,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以高滴度≥1320水平出现为主,而病毒性肝病以低滴度<1100为主。总体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阳性率59.1%,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10.3%。另外6例患者出现AMA-M2抗体与抗LC-1抗体合并阳性,2例抗LKM-1抗体和LC-1抗体合并阳性,表明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之间有重叠现象。结论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病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我镇8~15岁年龄组的771名中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情况,找出中小学生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维持状况及规律,提出需要再次接种疫苗的指导性意见。方法采集指尖末梢血,用乳胶法(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被检测的771名中小学生中,只有24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其余747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均为阴性,阳性率3.11%。结论我镇所属的县第三中学三至九年级中小学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较低,及时有效地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佳途径。

  • 标签: 中小学生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6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轮状病毒组(感染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较普通腹泻组(对照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会引起心肌受损,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时要注意保护心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轮状病毒 肠炎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同工酶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定量与定性方法在检测外周血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结果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的患者外周血合格样本128例,对样本分别进行定量检测与定性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以CMIA法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时,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0.52;在去除特定吸光度后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0.85。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定量检测表现出高灵敏度及高准确度,并且与定性检测的一致性较差;但在特定情况下,例如控制吸光度,两种检测方法则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 标签: 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 外周血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