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用于弥漫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弥漫肺疾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诊断后,50例弥漫肺疾病患者中,48例患者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6%(48/50),有2例未能明确诊断,螺旋CT影像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弥漫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方法有利于提高弥漫肺疾病的诊断水平,经积极治疗后,可降低弥漫肺并发症发生率,是检查弥漫肺疾病最佳的诊断方式。

  • 标签: 弥漫性肺疾病 螺旋CT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的临床诊断与方法。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具有热型多样、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病理类型有T细胞淋巴患者20例,B细胞淋巴患者38例。霍奇金淋巴患者7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51例。结论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的临床表现多变且复杂,临床诊断依靠病理。依靠影像技术对病灶实施穿刺活检,进行组织学依据寻找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必要时可实施脾切除术或剖腹探查术。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诊断 首发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腹膜后恶性淋巴的诊断价值,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病理结果确诊的20例腹膜后恶性淋巴患者及其腹部增强CT扫描结果,其中霍奇金淋巴3例,非霍奇金淋巴17例。在腹部增强CT扫描图像上,观察腹膜后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结果20例腹膜后恶性淋巴的患者,均有腹膜后淋巴结的肿大,8例呈孤立结节,12例呈融合状;15例密度均匀,5例中心低密度坏死灶;增强扫描可见18例呈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包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2例累及脾脏。结论多排螺旋CT在腹膜后淋巴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腹膜后恶性淋巴瘤 多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确诊的40例初治滤泡型淋巴患者,其中17例接受FC方案治疗,13例接受R-FC方案治疗。所有患者都接受3-7个周期的化疗,平均化疗周期数为4个周期。结果40例患者中达达到完全缓解者26例,部分缓解者1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氟达拉滨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无病生存时间较长,且不良反能够以耐受。

  • 标签: 氟达拉滨 滤泡型淋巴瘤 初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美罗华的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12例患者使用美罗华的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2例患者中1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流感样症状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出现肝功能受损,12均出现骨髓抑制。结论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在使用美罗华联合治疗,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淋巴瘤 美罗华 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HAOx和DHAP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即刻疗效、化疗的毒副反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临床上确诊为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符合入组条件患者40例,随机用DHAP或DHAOx实施治疗。结果DHAOx方案组和DHAP方案组的即刻有效率分别是55%(11/20)和45%(9/20),两组病人的即刻有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案的的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外周神经毒性反应,DHAP方案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高于DHAOx方案组(P<0.05),而DHAOx方案的急性外周神经毒性高于DHAP方案组(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均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可接受的毒副反应。DHAOx方案组病人的耐受较好,对于年龄较大的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选择DHAOx方案有一定优势。

  • 标签: DHAOx方案 DHAP方案 非霍奇金淋巴瘤 复发性 难治性 挽救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基因多态弥漫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GD患者和正常人各1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GD组IFN-γ基因+874位点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3.5%对70.5%,P<0.05);GD组IFN-γ+874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对51%,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存在IFN-γ基因+874位点A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可能是GD的易感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合并弥漫肺泡出血(DAH)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临床提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并发弥漫肺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病例特点为1.老年男性2.以累及鼻、耳、肺、消化道、肾脏的等多系统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为主的临床表现,总病程1月余。3.经消化科转入呼吸科。病情进展迅速,治疗1月后因再次出血弥漫肺泡出血死亡。结论ANCA相关小血管炎进展迅速,因累及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及易误诊、漏诊。提示对于老年患者,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明显的近期消瘦、肌肉疼痛、急性肾功能衰竭,经积极治疗、甚至久治不逾的肺部感染、炎症与出血或肾功能下降不平行的贫血者,血沉显著增快和血白细胞增高,红眼病、近期听力下降等患者,应考虑到ANCA相关血管炎的可能,及早进行ANCA检测和相关检查(包括肾活检),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 标签: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弥漫性肺泡出血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氯霉素混悬液纱条对弥漫外耳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弥漫外耳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氯霉素混悬液沙条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10例弥漫外耳道炎患者通过治疗后,其58例急性弥漫外耳道炎患者均痊愈,慢性弥漫外耳道炎患者治愈例数为38例,有效例数为10例,有效率为92.3%。结论使用氯霉素混悬液沙条对慢慢学外耳道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氯霉素混悬液纱条 弥漫性外耳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血清白介素(IL)一4、干扰素(IFN)一γ与弥漫间质肺疾病的相关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弥漫间质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病,将患者分为A-弥漫间质肺疾病组和B-健康对照组。A组患者83例,B组患者2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4以及IFN-γ水平。结果血清IL-4A组为291±77pg/mL,B组为218±27pg/mL,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IFN-γA组为217±39pg/mL;B组为IFN-γ为309±41pg/mL,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IL-4及IFN-γ可能是弥漫间质肺疾病的有效生化标志物。

  • 标签: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IL-4 IFN-&gamma 生化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CHOP治疗非霍奇金淋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48例应用沙利度胺联合CHOP治疗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临床资料,以评估其近期疗效,并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经8个疗程治疗,CR15例(占30.6%)、PR23例(占46.9%)、SD6例(占12.5%)、4例(占8.3%),临床总有效率79.2%,临床受益率91.7%。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应用沙利度胺联合CHOP治疗非霍奇金淋巴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因其副作用少且安全好,可作为治疗淋巴的首选方案。

  • 标签: 沙利度胺 CHOP 联合 淋巴瘤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淋巴的CT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8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颈部淋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28例中22例为非霍奇金淋巴(NHL),6例为霍奇金淋巴(HL)。累及部位包括鼻咽、鼻腔、扁桃体、舌根、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结论颈部淋巴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对淋巴的诊断及观察侵犯范围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在甲状腺弥漫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方法收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2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2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0例与正常对照组25例,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对弹性图像进行评分。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弹性图像评分主要为1-2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弹性图像评分主要为3-4分,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弹性图像评分主要为4分,正常对照组弹性图像评分主要为0-1分。结论弹性成像图像的评分法在甲状腺弥漫疾病的疾病鉴别中有一定的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疾病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脑肿胀患者的两种手术方法的对比,探讨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术救治方法。方法将本院2011年以来32例采用标准骨瓣减压术加硬脑膜分步切开减压救治弥漫脑肿胀患者作为治疗组,与同期31例骨瓣开颅,直接切开硬脑膜减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对比统计。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成活23例(71.8%),其中恢复良好13例(56.5%),中度残疾5例(21.7%),重度残疾3例(13%),植物生存2例(8.6%),死亡9例。对照组31例患者成活12例(38.7%),其中恢复良好3例(25%),中度残疾3例(25%),重度残疾4例(33.33%),植物生存2例(16.7%);死亡19例(6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分步剪开减压术能有效避免术中急性脑膨出,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的功能。

  • 标签: 硬脑膜分步切开术 急性脑肿胀 大骨瓣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患者加用强的松与单用甲巯咪唑治疗弥漫毒性甲状腺肿疗效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寻找一种更有效、不良事件少的治疗弥漫毒性甲状腺肿方式。方法对我科就诊初发弥漫毒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组选择口服甲硫咪唑加用强的松(观察组),口服甲硫咪唑(对照组)两组,观察患者高代谢症候群消失、甲功是否恢复正常、不良事件(复发、白细胞减少、甲减与其他不良事件)。结果甲巯咪唑加强的松组35人,在服药2月左右33人症状均消失,疗程2年后观察1年,3年中1例不良事件(无复发,无发生甲减,1例肥胖);只口服甲巯咪唑组52人,在服药2月左右48人症状均消失,甲功恢复正常,4人因效果不佳转为碘131治疗,所有患者疗程2年后观察1年,有37例不良事件(复发32例,5例白细胞减少转为I131)。两组疗效对比χ2值为0.005,P=0.946,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发生相比χ2值为18.233,P=0.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式治疗弥漫毒性甲状腺肿疗效差别不大,但甲巯咪唑加强的松出现不良事件(复发、白细胞减少)更少,可能为更有利患者治疗方式。

  • 标签: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甲巯咪唑 强的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恶性淋巴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91例老年恶性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联合组(A组,n=50)和化疗组(B组,n=41)两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B组的53.7%,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B组的63.4%,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恶性淋巴患者予以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吡柔比星 化疗 老年 恶性淋巴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淋巴合并肾衰竭伴糖尿病高血压的护理体会,提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腹部导管的感染,及正确饮食,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 标签: 淋巴瘤 肾衰竭 糖尿病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阿扎司琼和昂丹司琼治疗(63例)恶性淋巴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其中盐酸阿扎司琼组33例,昂丹司琼组30例。结果盐酸阿扎司琼组有效率93.9%(31/33),昂丹司琼组有效率70.0%(21/30)。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盐酸阿扎司琼组未出现椎体外系反应。结论盐酸阿扎司琼防治恶性淋巴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DG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原发结外淋巴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18F-FDGPET-CT显像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对18F-FDGPET-CT显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结外淋巴者72例,经18F-FDGPET-CT显像检出真阳性病例59例,诊断准确为81.94%。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准确性相对较高,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应注意鉴别诊断,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18F-FDG PET-CT显像 原发结外淋巴瘤 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