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接受SOPHYSA?(索菲萨)脑室脑温型探头颅内压监测,并依据患者个性化颅内压监测表现予以对应的阶梯式治疗,总结本组病例治疗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一次性脑室穿刺成功67例,二次穿刺成功3例;手术后均获得4~15个月随访,平均(5.15±2.04)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6~8分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不足6分者,重残率,植物状态率明显低于不足6分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并以此展开阶梯式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颅内压,提升预后效果,减少重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压持续监测 阶梯式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6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外伤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重型脑外伤应用颅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颅内减压治疗,观察组应用颅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存活率为76.7%,观察组的存活率为8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应用颅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预后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颅内减压 腰大池持续引流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应用早期全程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间80例脑外伤患者行观察研究,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分组,分为传统组(n=40)和干预组(n=40),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恢复状况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组相较,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干预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更高(P<0.05)。结论在预防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应用早期全程护理干预价值高。

  • 标签: 脑外伤 术后并发症 早期全程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案,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结束后7周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P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压氧 康复功能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及脱水剂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抽选60例因急重症颅脑外伤、于2015年05月-2017年12月间入住本院的患者,对其行颅内压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而后对患者合理使用脱水剂治疗,30例选二联(甘露醇、呋塞米)治疗,30例选三联(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治疗,对降颅内压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入选的60例病例颅内压均保持在15-79mmHg左右;三联疗法降颅压有效率83.33%,较二联的33.33%更高,(P<0.05)。结论对急重症颅脑外伤展开颅内压监测,可熟知内压波动情况,指导合理使用脱水剂,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效果确切。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压监测 脱水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分析组采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一周颅内压,以及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各自治疗后,选择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分析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一周颅内压方面,均优于选择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有参考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具体为87.50%(21/24),明显高于选择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的62.50%(15/24),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有参考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标准外伤 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CT检查、MRI检查分别应用在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中,比较及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文收入并展开分析的资料是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医院予以诊断以及治疗的58例脊柱外伤患者,对58例患者都实施CT检查、MRI检查,研究并关注全部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对骨折线、椎弓骨折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MRI检查结果,P<0.05,显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对脊柱外伤患者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CT检查结果,P<0.05,显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CT检查、MRI检查各存在一定的优劣势,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选取影像学检查方式。

  • 标签: CT MRI 脊柱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接受早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两组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NIH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可有效提高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效果,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出血 早期 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情况和临床症状。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进行治疗的88例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88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运动以及神经功能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的护理满意度、运动以及神经功能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以及神经功能,对患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院内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改善预后方面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12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各组56例患者,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SC)。结果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为76.79%,观察组为96.42%,差异明显,(P<0.05)。护理前,两组(GSC)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实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症脑积水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显著提高了GSC评分,改善了预后。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积水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颅脑微创引流治疗的有效性及优势。方法择84例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颅脑微创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治疗效果;手术出血情况、总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NHISS评分、血肿量、BI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情况、总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NHISS评分、血肿量、BI指数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NHISS评分、血肿量、B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颅脑微创引流治疗的有效性高,可有效清除血肿,缩短引流和住院时间,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更好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患者 颅脑微创引流 有效性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系统护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能力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能力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 重症脑外伤患者 生活能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手外伤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01月01日至2017年11月02日,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处理措施);并对两组手外伤感染患者的创面修复疗效、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5.56%,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并且还能减少感染几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外伤感染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应用心理护理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为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入院时准备,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结果在入院时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差异不明显,数据之间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均明显超过了常规组患者,数据之间差异较大,达到了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应用心理护理的改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强化患者的治愈信息,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心理护理 颅脑外伤手术 不良情绪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0例,对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差异(1)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与术后3个月视力<0.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在0.05~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中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人工晶体前膜、前房出血等,总发生率为31.67%。结论针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摘除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与术前比较,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的实施人工晶体植入,促进患者伤眼视力的恢复。

  • 标签: 人工晶體植入术 外伤性白内障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2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9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36例行电视胸腔镜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指数、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39.4%显著高于研究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疗效显著。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术 传统开胸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神外ICU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9月31日,在我院神外ICU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然后选取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本院神外ICU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计算机随机分成两组,50例/组。A组——综合护理,B组——常规护理。结果100例入组患者中回归分析神外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医护人员手卫生工作、气道管理、物理排痰与吸痰、呼吸机运用不当均可能导致患者肺部发生感染。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00%)明显低于B组,p值小于0.05。结论入住在神外ICU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护人员手卫生工作、气道管理、物理排痰与吸痰、呼吸机运用不当均可能导致患者肺部发生感染,减少易患因素,早期进行护理综合干预是减少神外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神外ICU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用“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将10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50例/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系统护理。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顿焦虑表(HAMA)对两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系统护理能提高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存活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重症脑外伤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颅脑外伤组)。所有患者在24小时内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GCS评分,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测定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及Hcy值。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采用Spearman法分析Hcy与HR、MAP及NE的相关性。结果颅脑外伤患者APACHEⅡ评分、Hcy水平、HR、MAP及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脑外伤患者组内分析发现,Hcy水平与HR、MAP、APACHEⅡ评分及NE水平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血Hcy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颅脑外伤交感兴奋的新指标。

  • 标签: 颅脑外伤 交感神经兴奋 同型半胱氨酸 去甲肾上腺素